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娴慕袒灞涑勺约旱纳睿涑勺约旱乃枷爰猓荒蔷腿肓恕H氲难印⑷氲墓獭⑷氲姆椒ǎ褪鞘雷鹪诰铣3=驳模甘艹侄了校搜菟怠梗隳馨颜獍烁鲎肿龅剑阊Ы叹陀腥氪ΓЫ绦扌谢蛘呤遣戊种淠阃惩秤腥氪Γ阌惺苡茫獠荒懿欢K裕丶褪恰肝搜菟怠埂�
我们现在学的是学得有一点点为人说,没有演。演是做到,做出来给人看,你就真入;做不到,没入!譬如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导初学,实在讲我们都是初学,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下没有?放下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你有没有放下?这两个念头要放不下,这是烦恼的根。你烦恼的根在,没断,它生烦恼,生无量无边的烦恼。你真的把它放下,那个烦恼从根断了,再生出来的是智慧,就不是烦恼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上,你看他见五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听了非常羡慕。自己想想如果我要见到祖师,我一定是这样说法,「弟子心中常生烦恼」。他不生烦恼,他常生智慧。他为什么生智慧,我为什么生烦恼,没有别的,他放下了,放下就生智慧。我为什么生烦恼?我没有放下。我对於一切人事物还想控制,对於一切人事物还想占有,愚痴!所以生烦恼不生智慧。
能大师的本事就是放得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所以他生的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他跟我们不一样。福慧现前了,得无碍辩才。他不认识字,他也没有念过书,也没有人跟他讲过经说过法,五祖忍和尚跟他讲《金刚经》,讲得不多。《金刚经》诸位都读过,全部经文只有五千多个字,忍和尚跟他讲的大概还不到四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一悟一切悟。不但《金刚般若》他通达了,六百卷《大般若》也通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他也通了。我们在《坛经》上看他给大家说法,他通达《大涅盘经》,无尽藏比丘尼念给他听,他听了之后讲解给无尽藏比丘尼听,无尽藏比丘尼听了之后,开悟了。他听法达念《法华经》,念得不多,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叫法达不要念了,完全明白了。给法达讲解《法华经》大意,法达听了开悟了。这是得辩才无碍。我们在《坛经》上看他讲法相唯识,言简意赅,字字句句都说到重点,一字一句废话都没有。这什么原因,我们一定要懂,这是契入之深。
「离说之垢」,这句话怎么讲?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听法,教我们「离言说相」,听经的时候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就能入。这三个是什么?言说是执著,名字是分别,心缘是妄想。你们想想对不对,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听法就会悟入。诸位想想,几个人会听!所以宗门大德常常测验学生,你会么!会什么?离心意识,没有别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会离心意识,就是都会离妄想分别执著。听,离妄想分别执著听;说,说也离妄想分别执著说。
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他的常随弟子听经,怎么听的?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个入得深!说法的人清净,一尘不染。闻法的人清净,亦复如是,也是一尘不染。高!於尘劳不染,就是与尘垢不相应,换句话说,与这边不相应,与那边就相应。那边是什么?法性,与法性相应。果然与法性相应,净秽没有了。不但净秽没有了,生灭也没有了,来去也没有了,一多也没有了,这个时候的心境跟虚空法界合一,合而为一。
真正契入这个境界,说,也是合一的;不说,也是合一的。说净说善是合一的,说不净不善也是合一的,这是一真法界,这个才成就无碍辩才。所以,这个辩才名字叫『善入离垢渊』,「渊」是深广,像大海一样。「垢」在此地就是说的妄想分别执著,一般大乘经上常讲的见思、尘沙、无明,统统离了。所以大威光童子是什么境界?不是普通菩萨,深位的法身菩萨。「善入」,这个善入,大乘经上讲的「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才叫善入。有入有不入,那个不叫善入。善入,连入处的痕迹都没有,这个才叫善入,这是你真正契入了。有稍稍一点痕迹,没入。那个入,我们一般天台大师讲「相似即」入,不是真的入。当然,在我们六道凡夫看也不错了。可是你要记住,那个不究竟。末后这一句:
【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净藏。】
清凉大师注解说得很好,「智照佛法,净所知障,含藏众德」,这十二个字解释这个名称,说得很圆满,真的是言简意赅,言语很简洁,意思圆满。这个智是后得智。前面「即得般若波罗蜜」,那是根本智,实相般若。这个智是后得智,是权智,也就是般若智慧的起用,般若无知,这个地方「智」是无所不知。文殊菩萨十波罗蜜里面最后的一条「智波罗蜜」,实际上可以概括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这是「智照佛法」。
我们要问什么叫佛法?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你先要懂得,佛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佛是觉。佛法这两个字,就是於一切法你都能够觉而不迷,这个叫佛法。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这两个字不是在法上讲的,是在人上讲的。人真正觉悟了,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个人得佛法了,在这个地方讲是得『智光』。三皈依,到这个地方圆满落实。实智权智遍照一切法,这个照就是觉照,觉了,所以叫佛法。佛法无边,真的是无边际。
「净所知障」,我们知道菩萨烦恼障没有了,他还有所知障,到这个时候所知障破掉了。法性里面的德能都现前,『一切佛法清净藏』,这个藏「含藏众德」。我们常常赞扬佛德说万德万能,这个世间有些宗教赞叹上帝全知全能,有没有这回事情?有,真心自性本来就是这样。我们学佛,诸佛菩萨他们修学已经成就了,已经证得了。我们只是在修,这些已经证得的人,他来帮助我们,做我们的善知识,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同参道友。他是过来人,他已经得「一切佛法清净藏」。他知道一切众生平等平等,决定不会生起毫分傲慢心,这个傲慢心是「我得到了,你们可没有得到」,他生起傲慢心了。真正得到的人,他为什么傲慢心不生?「我得到的,你也有。我得到没有毫分增加,你现在虽然没有得到,你没有毫分减少,只是我觉你迷」。说个实在话,只是迷悟之不同。
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成了佛没有增加一点,纵然堕阿鼻地狱,他也没有减少一点,不增不减。怎么会起傲慢心?傲慢心自自然然生不起来!他了解事实真相,知道一切法平等的,平等是事实真相,清净是事实真相。契入的人用真心,真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觉悟的人看十法界众生,我们今天讲一切动物、植物、矿物,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觉悟的人,他的心目当中是本来一法身(佛经上讲「共同一法身」,我不说共同,我说「本来一法身」),这个关系多亲切。所以,他的慈悲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众生;他的真诚、清净、平等、觉悟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众生。再跟诸位说,遍一一微尘,这还不够,遍一一微尘里面所含的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无边众生,重重无尽,无有不遍,那是觉悟的人!
我们今天看到科学家对於水结晶的报告,你立刻就明了了。觉悟的人境界,就用他们的话来说,一切万事万物的结晶都美好。这种美好的结晶我们世间人有没有看到?决定没有看到。为什么没有看到?因为这个世间的人要是跟觉悟的人相比,差太远了。我们今天这个世间人看到最美的结晶,是六道里面的善心善念所感的,跟世出世间圣人相比,不能比!我们的善心、善行、善愿,不要说别人,跟须陀洹不能比。我们跟他比,那须陀洹的善心、善意、善愿、善行是真的,我们的善心、善愿、善意、善行是假的,这个要懂。为什么我们是假的?很容易失掉,若有若无,一会儿有,一会儿忘掉,所以是假的。
证得须陀洹果,证得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他那个善不会失去。怎么不会失去?三不退里面他证得的是位不退,你就晓得他不失去,所以他是真的。我们这个不是真的,或有或无,有的时间很短暂,无的时间很长。甚至於人在一生当中,难得起几个真诚的善念。真正修行人稍微好一点,那就是每天还能起几个善念,算不错了。如果能够保持,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我的净念善念多过於失念(失念就是忘掉),这个境界就不错。希望要多,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净念多、善念多,不能有恶念,有恶念就糟了。有恶念,「一切佛法清净藏」就没有了。净念善念起来,这个「一切佛法清净藏」就像闪电一样放一下光明,如何能将这个光明保持不失掉、不中断,这就成佛了,至少分证佛果。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第二睹相获益最后一句,这是这一段的总结:
【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
从总结这一句我们就明了,见相或者是听音声,再引申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关键都在会与不会,如果会,他得的法益无量无边,这个经上讲『十千法门』。「十千」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大圆满。你看看《华严经》都用「十」表法,前面举十句十个意思。十千是表大圆满,无量无边一切法门都通达了,正是大乘佛法里面常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得到,一切法门都得到了。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一句话一定要知道、要明了。法都是平等的,为什么都是平等的?都是真心所现,哪有不平等的!真心灵知,灵明觉知,无有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