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5架直升机和6架C—130机及营救队开始了紧张而匆忙的撤退工作。
忙必出错,这时,美国特种作战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场悲剧发生了。
凌晨2时48分,3号直升机由于C—130机油料不足而被停止加油。它为了向隔着公路的另一架飞机那儿去加油而开始缓缓移动。这时4号机为了让位给3号机,黑暗中操纵失误,巨大的、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划破了它前面的C—130机的机身,刹那间,2架飞机被冲天而起的熊熊大火吞没。一时间,火光把附近的茫茫沙漠照得如同白昼,爆炸声延绵不绝,亘久不息,此景此状可谓惨烈。
直升机上的3名队员和C—130机上的5名队员被烈火无情地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另有5名被烧伤,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接着,飞机上装载的弹药开始发生剧烈的爆炸。为了减少队员的伤亡,其他人员必须马上撤退。由于弹片横飞,至少有1架飞机无法飞机了,附近的其它飞机能否飞行也值得怀疑。
此时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指挥官们面色沉重地匆匆商量着撤离事宜。
“燃料不多了,我们需要将直升机上的人马上转移到C—130机上、并立即起飞。”查理。贝克韦斯上校沉着他说。
“那直升机怎么办?直升机已无法飞回‘尼米兹号’航母。”查理。皮德曼提出疑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抛下直升机不管。”
“那不是把直升机完好无损地交给了伊朗人了吗?”
另一名军官插嘴道:“我们可以将其炸毁。”
“不!”贝克韦斯咬着牙,“那样可能损坏跑道,谁都走不了!”
于是,士兵们释放了前不久被扣留的客车游客后,纷纷登上C—130机。在起飞的一刹那,贝克韦斯回头望去,心一酸,眼泪哗地流了出来。
身后,包括出现故障的2号饥在内,5架外观完好的直升机、2架正在燃烧的直升机和C—130机,部留在当地。C—130机队陆续从1号地点起飞,8具尸体、机密文件以及武器等基本上未经处理就都被抛下了。
此时是凌晨3点30分。C—130在飞行的同时,也做好了开火的准备——如果受到伊朗方面的攻击,C—130机要进行反击。然而伊朗方面并未采取行动。
美国东部夏令时4月24日下午5点,3架直升机发生故障的消息传至白宫。卡恃总统接受了作战指挥官的建议,决定中止作战。这个时候,没有任何损失,敌人也没有察觉,人们互相解嘲道:“当成一次训练好了。”
然而到晚上6点21分,传来了C—130机和直升机相撞的消息。包括卡恃总统在内,白宫的官员们不胜惊愕,遂乱成一团。“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人人都在询问。官员们紧锣密鼓地向议员和盟国政府通报有关作战的情况。
次日凌晨1点,政府第一次向新闻界公布:“我军特种部队在伊朗进行了一次营救作战,但宣告失败。”尽管已是深夜,该消息仍如插了翅膀一样飞向美国各地。
上午7点,神情憔悴、嘴唇紧抿的卡特总统为通过电视广播通告全国, 出现在国民的面前。他一贯的笑容消失了,红着眼睛、语气僵硬地宣布:“为了营救被伊朗扣留的53名美国人质,美国军队进行了极其秘密的作战。但由于直升机的技术故障,不得不放弃这次援救。营救人员在撤退时,在伊朗边境的沙漠地带,直升机与运输机不幸相撞,造成8人死亡。作战是人道的,没有发生战斗。”
这时,总统的话语被突然涌上来的痛苦卡住了。少顷,他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接着低声宣布:“实施作战也好,中止作战也好,都是出于我的决定,一切责任都由我负责!”
此宣布一出,举国上下顿时出现各种反应,吃惊、失望、遗憾以及悲痛占据了人们的心情。25日《新闻周刊》杂志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在接受电话舆论调查的671人当中,71%的人表示支持部队的营救作战;有43%的人表示担心人质有被加害的危险;37%的人表示人质的获释时间将会更晚。
这一事件,对于预定于当年秋季参加总统竞选的卡恃总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
同时,美国的各界官员也出现了不同反应。曾反对营救作战的总统最高顾问万斯国务卿表明了辞去国务卿一职的意向;国会的领袖们也愤愤不平——因为总统没有事先同国会协商。
而盟国也纷纷借此事件谴责美国。以前美国曾要求盟国响应其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及其它制裁,当盟国正需要相互依赖的时候,美国却事先不通报,偷偷摸摸进行了危险、而影响面颇广的军事作战行动。
“这是有悖信义的行为。”盟国愤怒地指责美国。
而对于当事国,伊朗却表示了沉默。也许,此时无声胜有声,伊朗的怒火是显而易见的。不久,伊朗外长戈特布扎德指责道:“美国的行动是野蛮的,是对伊朗的战争行为。”
精神领袖霍梅尼也强硬他说道:“如果再来一次,就不能保证人质的生命。”
不过,伊朗人并没有加害人质。学生们为了阻止将来美国再来一次营救作战,把人质部分散到秘密地点。实际上,在经历了这次营救失败后,美国再次进行营救作战的可能性已等于零。
对于美国士兵的遗体、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表示:“在现场发现的美国士兵尸体、将无条件送还。”
这8具被遗弃到沙漠上的尸体,后来被送到美国大使馆,并被放到祭坛上祭奠起来。几名被冲昏头脑的学生在尸体旁贴上纸条,上面用愤怒的字体写道:“所有人的头上,都有上帝的一只手。”
美国人再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痛定思痛
美军的这次特种作战正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事后,各国军事研究人员对这次作战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及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许多教训值得汲取。
首先,参加作战的机型及数量值得商榷。
3架直升机发生故障的原因分别是:一片螺旋桨出现裂痕:冷却用马达被烧坏,引起电罗盘运转不良;操纵备用油的调节系统压力下降。电罗盘发生故障的原因是马达部分放了一件衬衣而导致过热引起的,如果这是真的,就可以说准备工作做得太不细致了。
由于直升机结构复杂,而且是以能力的极限来飞行的,因此相对固翼飞机来说,其可动率一般较低。据有关资料载,使用7年的RN—53D直升机的作战可动率是36%至47%。人们不禁要问了:既然这种飞机可动率如此之低,为何还要使用它呢?既然已经使用它,为何不以更大的余地来估算预备飞机呢?从可动率来看,应该需要12架,况且增加架数,补充搭乘人员是没有问题的。另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1架正式参战的飞机就需配上1架预备飞机。但这些意见都因保密的原则而被否决了。接当时的情况,“尼米兹号”的客机量为11架,I号地点的供油能力是10架,最后参战飞机却只有8架,结果落了个惨败。
其次,特遣队缺乏全面的联合训练。
由于特遣队各队不采取明确的部队编制,训练也大多分散进行。各自的训练虽然常常进行,但联合训练只进行了4次,近似实战的全面的联合训练,由于害怕暴露意图,一次也没有进行。因而,在茫茫夜色中,特遣队并没有形成一种下靠摸索、而是按既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自动地实施作战的阵势,结果导致缺乏一元化的指挥和对训练成果的彻底检查。
如果进行一两次综合训练,并且提高了训练水准,也许会迅速正确推进实施程序,并使作战获得成功——至少通过综合训练可以找到问题点,这是确定无疑的。
再者,没有掌握好气象情报。
尽管计划制订者已经详尽地考虑到高温、月夜、季节风等气象问题,对于沙尘却是大大地忽略了。对联合特遣部队来说,把握未知沙尘情况的手段只有1970年版的每月以及各个地区的发生次数的统计。至于变化激烈的低空沙尘情况,要给予正确的预报则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
在直升机起飞之前,有人提出派遣气象侦察飞机去伊朗附近探测一番。但同样是出于保密的原因,这个意见被否决了。而在飞机起飞时刻,天气预报并没有提到飞行路线上会发生沙尘。直升机队另一缺憾是,先行的C—130机队尽管观测到了沙尘,但由于害怕暴露意图而没有用无线电通报。如果直升机队掌握了这一信息,至少会做一些防范措施,不至于使机群队形彼沙尘扰乱。
这3架直升机的故障原因,尽管不是沙尘引起的,然而沙尘带来的低视野,导致到1号地点更加困难,使到达1号地点的时间大幅度拖延,并使飞行员陷入疲惫不堪的境地。这无疑是导致作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一点是指挥系统不健全。
在什么程度的恶劣条件下,应该放弃作战并不明确。由于关闭无线通讯,不能得到任何指示,只能依靠各机机长独自作出判断,因而出现5号机单独回归“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现象。在到达1号地点以前,直升机队的指挥官还不知道副指挥官乘坐的5号机已经返回了“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而且,在直升机队,指挥官乘坐的飞机没能及时到达1号地点,副指挥官也不在,这一地点的指挥在好长一段时间则是一个空白。
在1号地点,现场指挥官虽定为空军上校凯尔,但却没有明确规定各队 完全服从他的指挥。该地点能见度极低,加上发动机的轰鸣声非常严重,彼此的辨认和联络都十分困难。而且指挥官的位置没有明确,也没有设置一个标记。在直升机的飞行员当中,甚至有人连指挥官的名字也不知道。
相撞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