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苍龙-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杏儿,这一句你没理解好。”二大爷回答的也干脆。
  “老子说,上善如水。这是说,最高明的圣人,应当有水一样的人格。
  水有多么好呀?它灌溉万物而又安静,不去骚扰万物。
  它居住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不与人争。
  所以说,水性最接近于“道”。
  “居众人之所恶”的地方,自然会有一些污浊,但,圣人绝不可与小人同流合污!
  所以,老子提出了圣人的“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是说,圣人应当像水那样:善于选择地方,善于保持沉静,善于效法上天,善于遵守信用,善于理政治国,善于发挥才能,善于顺应天时。
  为什么要提出这“七善”,那就是为了不能与小人为伍。”
  “杏儿,圣人与小人是势不两立的。
  假设一个圣人落到了一群小人之中,他也能像一株莲花,生在污泥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为世人送来美丽和清香。
  屈原怒投汨罗江,司马迁忍辱修《史记》,还有你祖爷爷弃官躲深山。
  这都是洁身自好,不与小人为伍的例证。你说这样的道,我们该不该学呀?”爷爷又补充说。
  “爷爷,二大爷,杏儿知道这一句理解错了。现在,知道了:上善如水,不仅是圣人的品格,也是圣人的一种大智慧。谢谢爷爷和二大爷的讲解。”
  对于爷爷和二大爷的解释,杏儿哥又虚心的接受了。
  看着这么虚心又好学的孩子,爷爷和二大爷真是心里乐坏了。
  “杏儿,那你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也快说出来让爷爷和二大爷听听。”二大爷满脸悦色的对杏儿哥说。
  “爷爷,二大爷,我这第三个问题可能有点跑题,望爷爷和二大爷原谅。”杏儿哥竟然客气起来了。
  看着他那稚气十足而又十分认真的样子,爷爷和二大爷禁不住笑了起来。
  对着被笑呆了的杏儿哥,还是爷爷先开了口:“呵呵,杏儿,你尽管说来,你二大爷和爷爷都想听听俺杏儿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那,我就说了。”显然,是被爷爷和二大爷的笑给弄得,杏儿哥此时竟有点不好意思了。
  “说吧,杏儿,爷爷和二大爷不笑了。你好好地说。”二大爷开始给杏儿哥打气了。
  杏儿哥抿了抿嘴,镇静了一下,就开始说了:“爷爷,二大爷,老子说:世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和“俭”杏儿理解,可是,“不敢为天下先”杏儿就理解的不好。
  宋时,范仲淹先生在《岳阳楼记》里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多少年来为人们所称颂。
  他这“先天下之忧而忧”,已经是“敢为天下先”了;到底对不对呢?”
  好小子,真了不起!开始考起爷爷和二大爷了?
  虽然,问题有点幼稚,可是他能把两篇文章对照,又不盲从前人,可见他是真动脑子了,这不正是读书人应有的治学态度吗?
  爷爷和二大爷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块儿了。
  “杏儿,你说这天下人有没有忧愁?”二大爷开始点拨他了。
  “当然有了。二大爷。”杏儿哥回答。
  “这忧愁是现在才有的呢?还是原来就有的呀?”二大爷又问。
  “应该是原来就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有忧愁。”杏儿哥又回答。
  “那么,范仲淹先生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那能算是“敢为天下先”了吗?”二大爷又进一步的点拨他。
  听到这里,杏儿哥开始低头不语了。可是,嘴唇还在微微动弹,好像还在说着什么。
  知道杏儿哥又在思考了,爷爷和二大爷没有作声,只是相视一笑,耐心的等待着。
  过了不长的时间,杏儿哥把头抬了起来,轻声说道:“爷爷,二大爷,我知道了。
  范仲淹先生没有错,是天下人先有了忧愁,被范仲淹先生发现了。
  他要为人们分担忧愁,才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那是真君子的气度,不是“敢为天下先”,而是老子说的“三宝”中的“慈”。
  天下人对范仲淹先生的尊敬是应当的。”
  听着杏儿哥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两个长者乐了:这哪是给一个小娃娃考试呀?分明是在参加一场学问探讨嘛。
  虽然很累,两个长者心里高兴啊:刘家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聪明的娃娃了,祖先真是开眼,今天,竟然送来了杏儿哥。
  下午是考写文章,那又会怎样呢?两位老者那是拭目以待。###第十五章 说古道今   全凭家收藏
  一个上午,经过两个老者的点拨,杏儿哥有很多的感悟。
  下午是考写文章,此刻,这一提起笔来,可以说是文思泉涌,灵感顿现,笔走龙蛇,不到半个时辰,文章已经写完。
  爷爷和二大爷拿过来一看,题目是《刍狗与圣人》。
  文章大意是: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就是天地的刍狗。
  又因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百姓就是圣人的刍狗。
  那么不管圣人还是百姓,因为都是刍狗,所以,都必须遵守天道,保持清静无为的精神状态。
  像秦时的万里长城,隋时的京杭大运河,虽然有用,可是太劳民伤财,不是圣人之举,只能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理应遭到后世的咒骂。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圣人治国,必须小心行事,不要招摇张扬,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两位老者,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孩子的文章,被深深的感动了。
  不讲他的思维敏捷,不讲他的博古通今,也不讲他的词藻华美。
  单凭着这小小的年纪,竟然有一副忧国忧民的心肠,已经可以使人心热。
  若不是祖上有训,不准刘家后代出山做官,这两位老者,此刻,真想把杏儿哥送出山去,另请名师点拨,说不准将来还真是国家的栋梁。
  自从第一次考完试后,在刘家,就意味着发蒙教育的结束。
  剩下的岁月,反正也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基本就是继续学习和自由阅读。
  继续学习和阅读的书,就是装在老爷子书房里的书柜里那些,大约也就是一千多本。
  书柜共分五层:在书柜顶层的书,按照祖训,凡刘家的子孙,必须在私塾里,在先生指导下把这些书都读完,并且要考试。
  这些书主要包括:各种发蒙书籍和诸子百家的论著,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易经》等。
  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儒家的《论语》、《孟子》、《春秋》、《荀子》;墨家的《墨子》。
  法家的《韩非子》;纵横家的《战国策》、《鬼谷子》;兵家的《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以及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医家、小说家等的各种论说、集注、散文共约三百余册。
  在书柜第二层和第三层摆放的主要是诗词曲赋。
  这包括:《诗经》、《楚辞》,唐诗中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维,孟浩然等的诗歌。
  宋词中有:苏东坡、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陈亮等的作品。
  元曲中有:号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作品,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
  汉赋中有:号称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的作品。
  另外,还有: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的作品以及北宋范仲淹的诗文等,共约五百余本。
  按照祖训,这二、三层的书籍,要求刘家子孙一生中至少都要看一遍。
  这书柜最后两层的书,主要是一些实用的书籍和传奇、话本以及小说之类的杂书。
  如: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宋代的《太平广记》、东晋葛洪《神仙传》、唐时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唐代欧阳询所编《艺文类聚》、南宋王应麟所撰《玉海》;
  还有唐代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代冯梦龙编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凌蒙初著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
  甚至还能找到古人养生的著作以及武术拳谱。
  这些书也有五百册左右。按照祖训,这最后两层书,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有选择地阅读。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大概的要求,因为没有科考的压力,刘家人的读书是相当轻松愉快的。
  除了在私塾中必须努力学习外,这要有长辈的监督和考试。
  至于其他的书,有的人早读,有的人晚读,有的人认真读,有的人马虎的读。所以刘家子孙的学问就参差不齐。
  不过,大家公认的学问最好的,除了老爷子本人以外,还有杏儿哥的大爷、二大爷,杏儿哥的父亲和杏儿哥的七叔了。
  老爷子的大儿、二儿和三儿的教育,基本是爷爷给完成的。
  爷爷学问扎实,教育严格,所以教出来的孩子各个像样。
  可惜呀:现在三儿:也就是杏儿哥的爹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大儿和二儿了。
  这两个儿子现在都能为老爷分担忧愁了:一个做族长工作;另一个全面负责私塾馆的教学。
  至于七儿,那是老爷子自己教出来的。
  当年,老爷子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看到七儿从小就机灵聪明,也愿意看书学习。
  觉得自己九个儿子,几个大儿子都挺争气的。
  在最小的几个儿子中,也应当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因此,就加紧了对七儿的教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