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贤婿-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个好办法。”柴宁听后也沉默了一会才说道。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个好办法,但这也是解决我们兵力不足的唯一办法。”

“……那你准备如何解决尾大不掉的隐患?”

“挑其精壮入伍,朝廷再赏赐一些名誉上的爵位,若是还有人不识时务,那时宁王、摩尼教俱已被平定,相信那些人也翻不起什么大的浪花……这只是权宜之计,关键是要帮助我们渡过眼下的难关。”

“此事,容我想想。”柴宁没有马上答应,毕竟关系重大,她可不想因为自己而导致江南日后变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龙骧军一路奔波,李墨自然要好生安置。待办过接风宴,李墨与众将各自回帐休息以后,半夜时分,柴宁却闯了进来。

“你这时候跑来作甚?这要是传扬出去……阿宁你怎么了?”李墨见到柴宁先是一慌,不过见柴宁眼眶微红,似乎哭过,不由纳闷的问道。

这刚来没多久,就算有人想欺负她也没那个时间啊。这到底是怎么了?谁惹她不高兴了?

“李墨,你白天所说之事我同意了,你这就起来写奏章,我署名就是。”

柴宁的忽然转变让李墨纳闷不已,他没有去写奏章,反倒走上前伸手摸了摸柴宁的额头,怀疑这丫头是生病了。

“摸什么摸?我没病。”柴宁拍开李墨的手,没好气的说道。

“那你怎么忽然改主意了?”李墨揉了揉挨打的手背,小丫头下手挺狠,看来火气不小。

听李墨这么一问,柴宁的眼圈顿时又有点红了,对李墨道出了实情。之前就提到过了,柴宁在宫中有眼线,过世的太上皇也是真疼柴宁,唯恐柴宁日后日子不好过,在临终之前不仅将龙骧军给了柴宁,更把自己在宫中安插的那些人也都给了柴宁。龙骧军在柴宁成亲以后会转交给皇帝,而隐藏在宫中的那些眼线却会一直跟随柴宁。也正是托了那些眼线的福,皇宫对柴宁来说没有秘密可言。

而柴宁之所以会突然转变态度支持李墨之前所提的想法,只是因为在傍晚时柴宁收到了一则来自宫中的重要消息,说是皇帝有意用她与辽国联姻。

第292章 出兵

和亲,是国与国之间加强联系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即便知道这种事情很普遍,李墨也不能接受。倒不是他对柴宁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对和亲这种事有着本能的抵触,只有弱国才需要通过和亲来换取和平!

大周如今虽然国内烽火四起,但辽国也并非昔日的辽国。不客气的说,如今的辽国还需要大周的支持才能对抗来自金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让柴宁去和亲,胖子的心思昭然若揭,还是为了龙骧军的兵权。

“莫慌,只要你不愿意嫁,谁也别想强迫你。”李墨安慰柴宁道。

“可那是皇帝……”

“皇帝算个球!他要真敢逼你,我就带着你远走高飞,叫他自己来收拾现在的烂摊子。”

“……”

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说话中语病的李墨继续安慰柴宁道:“你且放宽心,有我在,谁也动不了你。”

“……嗯。”

见柴宁如此听话,李墨也没往深里想,只是认为这丫头是被皇帝有意让她去和亲这件事给惊着了,好一番安慰过后,睡不着的李墨干脆披衣坐在灯下继续研究眼前的战局。

眼下敌众我寡,虽然手下都是精兵,可奈何贼军人多势众,具可靠消息,宁王军与摩尼教合兵一处后人数不下三十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而李墨这边即便加上后至的龙骧军也不过区区五万,数量如此悬殊,叫李墨对接下来的战事实在是没把握。

允许地方结社自保,这也是眼下的权宜之计,不求这些地方武装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只要能牵制宁王跟摩尼教一部分兵力,李墨就已经心满意足。至于战后如此处理这些地方武装,挟大胜之势,让其乖乖接受朝廷的处置也不是太难。

为了说服朝廷可以同意自己的意见,李墨没在奏章里写多少大道理,只是将自己目前与摩尼教以及宁王的兵力对比写了上去。当然在写宁王及摩尼教总兵力的时候,李墨稍稍夸大了一些,三十万变成了五十万。

打仗不同于打架,不是说双方约个时间,纠集一帮人抄家伙到地方就一哄而上。在战场以外,还有许多需要考虑周详的地方。李墨迟迟不肯发兵,一是兵力悬殊,李墨不敢贸然行动,二是多了一个摩尼教,之前的布置需要进行调整。

随着李墨的这一份奏折送进了京,胖子是真有点慌了。原本他对李墨虽然动了一点不好的念头,但对李墨的能力还是肯定的。但现在就连李墨都表示没有十足的把握……两个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不光光是李墨会倒霉,最倒霉的还是他这个皇帝。

到了这时候,他心里那点小心思是不得不收起来了,对于李墨奏折中所提的事情,他也第一时间将群臣给召集过来一同商议。

其实商不商议并没有多大区别,现实就是那样,李墨手头人手不足,京城虽有禁军二十万,可京城也需要人防卫呀,一旦禁军抽调走,多了对京城稳定不利,可少了又是杯水车薪。同意吧,但愿得事情真能如李墨所说那样,最后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束。

朝廷同意了李墨的建议,但也只是同意了江南一地可以民间结社自保,至于其他地方,朝廷不提,自然就是不同意。李墨也不会去管其他地方,他的任务是平定江南,保证朝廷的赋税可以继续从江南收上来。

在得到朝廷的许可以后,江南各地豪商纷纷慷慨解囊,组织乡勇保卫家乡。为啥那些豪商如此积极,一来是李墨前期的准备工作充足,朝廷给出的酬劳极为诱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提高社会地位的机会,些许钱财又有什么舍不得的。二来就是这些豪商害怕了,打仗其实说白了就是打钱,虽不能说谁钱多最后就能获胜,但钱多的一方确实胜面更大一些。

不管是宁王军还是摩尼教,造反都是要钱的。可为了争天下,他们不能去动老百姓,真要动了那就真成了叛军而不是义师,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不能动,可打仗又急需用钱,结果那些豪商就成了宁王军跟摩尼教眼中的肥猪,此时不宰,更待何时?

别说捐出一部分家产破财免灾,打仗就是一个无底洞,扔多少钱进去都不见得能听到一声响。更何况真要是把钱给了叛逆,到最后叛逆造反成功还有可能落个好,可万一要是失败了,那朝廷是不可能不秋后算账的。

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考虑,站在朝廷这边的胜算更大一些,而且花钱招募乡勇保境安民,胜利以后还能得到朝廷的封赏,这不仅仅可以保住家财,更有名誉上的好处。要知道商人虽富,但其社会地位却不是很高,朝廷对商人的压制也极为严厉,有段时间甚至不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眼下好不容易盼到一个可以改变身份地位的机会,大多数有眼光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眼前这个难得的机会。

而随着江南各地豪商出资组建乡勇,李墨也终于下令大军南下,直扑杭州。当然在前往杭州之前,李墨还需要率军拿下宣、湖、秀三州,唯有拿下这三州,才能确保江宁府的安全。不指望那些乡勇可以击败叛军,只要能守住城池,那就算是大功一件。至于消灭叛军这件事,自然是由李墨的五万朝廷正规军来办。

……

宁王柴勇自常州突围以后便屯兵苏州,不过后来包道乙与摩尼教方鼎达成共识,决定两家合兵抗击朝廷以后,宁王便率兵撤出了苏州,退至了广德。两家合兵一处,但势力的划分却不可避免。有朝廷这个共同的敌人在,柴勇也不愿在这时与摩尼教扯皮,双方议定,两浙路归摩尼教所有,而江南东路则归宁王所有,至于其他地方的归属,等消灭了朝廷大军之后,两家各凭本事。苏州位于两浙路,宁王自然不愿为了摩尼教的地盘而浪费兵力。等到摩尼教的先锋抵达苏州以后,宁王就率兵离开,到达了广德。

与摩尼教合作只是权宜之计,柴勇可从没想过要与摩尼教平分天下,只不过眼下有李墨这个外部压力在,两家才被迫走到了一起。柴勇相信不仅他是这么想的,摩尼教也是同样打算。

在广德待着的时候柴勇也没有闲着,除了命人加固城防外,更是抽调出了一部分精兵强将南下,要将江南西路收归囊中。原本柴勇是想要让人去夺福建路,把摩尼教限制在两浙路之内的,可摩尼教里也有能人,比他下手还早,当他的大军进入福建路到达建州城外的时候,发现城头已经挂上了摩尼教的日月旗,只得大军转向向西,进入了江南西路。

得知此消息的柴勇不得不下令大将张威、徐方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摩尼教之前进入广南东路,将摩尼教向西的出路彻底封死。

对于柴勇私底下的小动作,摩尼教高层自然是心知肚明,在生气柴勇鼠目寸光的同时,也暗自庆幸柴勇的好对付。两家当前的大敌是李墨,而等解决了李墨,朝廷暂时无力南顾的时候,摩尼教的下一个敌人自然就是柴勇,而柴勇越是变现的急功近利,那对摩尼教日后就越是轻松。除了命刘瓒、邬福抓紧时间,争取在柴勇之前拿下广南东路外,摩尼教并未做出什么过激举动。不过两家私底下的小动作也给日后的合作埋下了隐患。

互不信任,自然就容易叫第三方有机可趁。就像现在的势力划分,摩尼教不会去管江南东路的事,而柴勇也不会插手两浙路的事。看上去是两家互为犄角,但真要是李墨强攻一家,另一家会不会真心实意的出兵相助,还是个未知数。

时迁的谛听营知耻而后勇,对宁王与摩尼教之间龌蹉打探了个一清二楚,及时送至了李墨的案头。李墨见后大喜,不怕对方人多势众,就怕对方抱团,那样对付起来损失颇大,与之后的战局不利。

一边是宁王,一边是摩尼教,先打哪家?

宁王主力驻扎广德,有兵五万,而摩尼教这边主力却在杭州,苏州虽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