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脸,意味深长-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先从低等动物说起吧。
  首先,蚯蚓……是谁让我说蚯蚓的?你把它的脸拿来给我看看!这哪里有脸,只是一部掘进机嘛。不单是蚯蚓,像海葵啦、海胆啦、水母啦、贝类呀,这些动物,我们找不到它们的脸。它们相对简单的生理功能与生命需求,不需要有脸。捕食嘛,有张嘴、有几条腕足就行了;呼吸,有鳃就足够了;感光细胞可以提供视觉;至于表情,对它们来说是奢侈品。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低等动物,它们连明确分工的肢体都没凑全。
  提到贝类,我就想起了鱼,因为在餐桌上它们是邻居。鱼有脸吗?好象将就算是有了。至少,随着运动和捕食的需要,具攻击力、感觉器官也比较集中的头部出现了,头部包括嘴、眼睛、鳃、鼻孔等等。这里就有了几种必需的功能:猎食、呼吸、视觉与嗅觉。而且,脸的一个特性在这里表现得很明显:所有“有脸动物”的面部,必然都是在身体的正前方。这是因为这些动物习惯于向前方运动,而眼睛、鼻子等感觉器官,以及嘴巴这个捕食与攻击器官只有长在最前面才能最有效地发挥作用。鱼类的“脸”可能不具备区分个体的功能,像这种一胎产一万多子的超生动物,个体之间的区别是没有意义的。性别和种族间的区分呢?那更多是依靠整个身体的形状、大小与体表的颜色和花纹。
  鱼有表情吗?我不知道刺豚的充气膨胀算不算一种表情。它传递了一条信息:我是危险的,别惹我!这样看来,它应该算是简单的表情。
  某些鱼类,如鮟鱇的面部具有诱饵功能。它们静静地伏在沙中,凹凸不平的脸仿佛岩石,头顶的小触须就像美味的小鱼或者浮游生物,当其他鱼类被吸引过来时,鮟鱇的嘴一张,就把它们笑纳了。很可怕啊,每次看鮟鱇捕食,我就会想起那个迷路的夜晚,还有那位勇敢的美女以及憨厚的大叔。
  腕足类的章鱼是一种相当聪明的动物,学习能力很强,但它们没有脸。这也许取决于它们那辐射状的身体还有运动方式。你发现了吗,凡是辐射状的动物都是没有脸的。它们的嘴往往长在身体中心位置,眼睛又长到其他地方去了。
  接下来我们谈谈昆虫吧。这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大类动物,它们的“面部”也多姿多彩。但昆虫的头部正面是否可以称为“脸”,还是值得商榷的。眼睛、口器、触须,这就是昆虫脸上的部件。复眼可没法“放电”,而坚硬的几丁质外壳也注定它们不能做表情。实际上,大多数昆虫是依靠散发与捕获某种化学物质来传播信息的。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哪里有蜜源,蚂蚁则是通过触须的对接交换一些特殊分子。因为它们的行为模式非常简单,无非是寻找食物、躲避敌害、求偶繁殖等等基本需求。这样的动物是不需要一张好脸的。口器可以摄食或攻击,眼睛可以感受光学信息,触须则提供了对空气中分子的感知力,这已经足够了。随着捕食方式的不同,昆虫的口器千变万化。蝴蝶在幼虫阶段长着有咀嚼功能的口器,而羽化后则变为伸缩自如的吸管;某些甲虫的上颚形成巨大的虎钳,可以给猎物造成致命的损伤;刺蝽则有一根钢凿般的嘴,能刺入毛虫体内吸食汁液。在其他门类的动物脸上,我们看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嘴。
  另外,昆虫以扩散方式呼吸,它们没有鼻子。我曾经看到一个小孩把螳螂的头按在水里想淹死它。出于善意,我跟他说,昆虫的呼吸器官不在头上,螳螂是用腹部的气孔呼吸的。那小魔鬼立刻把螳螂的肚子按下水,果然没多久就害死了它。这真是恶毒的谋杀,我本应该把那小孩绳之以法,至少也该揪住脖子榨他几块钱——如果不是考虑到他妈妈,也即我大姐的恐怖报复的话。
  昆虫的面部是否带有性别特征?这我不知道。但小时候捕蝉,大孩子教过我:头上带三个点的是公的,只有两个点的是母的。我怀疑蝉会不会观察这小小的区别。然而,如果它们自己不会注意的话,那么在外形上的这点区别就是没有必要的了。我想,蝉可能是这样找对象的:一只年轻健康的雄蝉——头上顶着三个点儿——吱吱叫着飞进树林,寻找自己未来孩子的母亲。啊,看到了!那边树枝上趴着一只蝉,油光锃亮,花哩呼哨,很in呀!于是它飞了过去,落在那只蝉的背后,羞涩地问:“嗨,姑凉,你几好哦,不介意和偶跳鸡舞哇?”另一只蝉回过头来:“大哥,俺可把你给盼来啦!”年轻的雄蝉一看:它头上也有三个点。靠,玻璃!于是它噗啦地飞走了,继续去寻找两个点的伴侣……
  昆虫的面部当然带有种族特征,但个体特征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它们也是以数量求生存,个体几乎毫无意义。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脸更加复杂一点。五官初具规模,功能趋于全面,但从它们的脸上仍然可以看出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进行的艰苦奋斗。鳄鱼的眼睛和鼻孔长在头部最上方,这样就能把身体大部分潜在水下,而又不妨碍呼吸和观察。蛇的颚骨结构与众不同,可以自行脱臼再自行装配好,这是为了吞下比它的嘴巴还大的猎物,响尾蛇的头部还有红外感受器。青蛙的眼睛进化为只选择运动物体的信息,以捕捉飞虫。我们还发现,几乎所有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眼睛都是凸出于体外的(蛇似乎不是),而且可以像照相机镜头那样旋动。变色龙的两眼甚至可以分别向不同方向转动。高等动物为什么没有这种功能呢?大概因为它们不需要。
  爬行动物有面部表情吗?鳄鱼流眼泪可能不算。但是有些蜥蜴,比如说鬣蜥,会张开头部的刺恐吓对方,这应该是一种表情。个体之间的区分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位资深的研究者或者猎人,通过面部或身体特征能够辨认出他见过的每一只鳄鱼、每一条蟒蛇。但重要的是,这种个体区别对动物本身来说是否有意义。我相信是有意义的,因为牵涉到动物行为中的领地概念。
  两只鳄鱼可以互相辨认出来,它们各有各的地盘,互不侵犯。这样能够保证各自的食物充足、后代安全。除了凭借气味之外,恐怕面部特征也是一项标志。
  可以用港片中黑社会头头见面来比喻这种个体辨认:
  第一位敞开衣服,露出胸口的刺花:“我是新界一条龙。”
  第二位卷起袖子:“我是九龙一只虎。”
  第三位撩起裤腿:“我是尖沙嘴毒蜘蛛。”
  第四位摘下帽子:“我是湾仔的秃老大。”
  第五位拿出手枪:“我是警察!”
  鳄鱼的脸还有伪装功能,有的鸟以为这是根烂木头,就落在上面歇脚,于是被吃掉了。鳄鱼真阴险。这也是人脸的功能之一。
  鸟也有脸,但都是小脸。它们的五官中只有眼睛和嘴是比较明显的。简单的摄食与感觉功能都不必说了,鸟可以通过改变面部来传达信息吗?据说母鸡要下蛋的时候,脸会变红,我没养过鸡,所以不能确定。在斗鸡的时候,雄鸡头顶乃至全身的毛都竖立起来,眼睛充血,这是愤怒和恫吓的表情。至于攻击作用,在鸟的面部是非常明显的。几乎所有有战斗力的鸟都用喙进攻,从鸡到鹌鹑。
  鸟类也有个体区别,不然的话,一群母鸡会找不到自己的公鸡的。
  从头部就可以分别雄鸟和雌鸟,而且区别非常大。在鸟类当中,雄性往往比雌性艳丽,当然这是以人类的审美观来评价的。
  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会看到鸟类的脸有极其复杂的花纹。比如大鹦鹉,脸上的条纹很多很乱。这只是装饰吗?不,应该记住动物是不会为美而美的。对鹦鹉本身来说,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都有意义,这意义在成年求偶的时候会显示出来。
  小鸟是从蛋里孵出来的(真废话),一旦出壳,它们就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并且把父母的形象永远记在大脑中。鹦鹉父母脸上有多少花纹,是什么形状,它们的孩子能记忆得丝毫不爽,并终身不忘。当它们成熟后,开始求偶,这种记忆启动了。它们只寻找面部具有和父母一样的花纹的鹦鹉,这就是同种内部的配偶辨认。少一条花纹都不行,那就会生出混血儿了,在动物当中不流行这个。
  有个生物学家做过实验,他自己孵化了一窝鸭子,在破壳的时候,小鸭子看到了他,并把他当成了亲娘。从此以后就一直跟在他后面,形影不离。我毫不怀疑,这群小鸭子成年后会向他求爱的。
  哺乳动物的脸更加复杂。为了进食,草食动物的牙分化为门赤与臼齿。象的鼻子除了呼吸和嗅的功能外,甚至可以起到手的作用。鹿、牛的头顶出现了标明性别的角,同时作为格斗的武器。而肉食动物则有了巨大的犬齿,用以撕裂食物、扼杀猎物。
  眼睛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很多比较弱小的草食动物的眼睛都是长在头部两侧,像马,它们具有几乎是三百六十度的视野,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各个方向的危险信号。而肉食哺乳动物的眼睛则大体长在脸的正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一是因为它们基本不需要提防其他动物的袭击,另外,这样的眼睛对距离有更敏锐精确的判断能力。
  但我还是很羡慕马的眼睛,作为人类,我们只能看到面部正前方很小范围内的景观。请想象一下在马眼中的世界,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啊,是环幕电影!而且是同时看到四面八方!无边辽阔的天地使马永远都有奔跑的冲动。人永远也不可能体验马的激情。
  不过,我曾听说过印度人的眼睛视觉范围较宽,虽然达不到马的程度,但已近乎一百八十度。这都是因为他们的眼珠凸出。原谅我,我议论了印度人,圣雄甘地的灵魂不要来找我。
  在肉食动物尤其是猫科动物的脸上,我们能看到更多的表情。从人的角度看,这些表情多半是威严或恐怖的,所以中外所崇拜的动物之王都属于猫科。对这些动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