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虑“一种非常大胆的设计,这种装置将把人的声音记录在纸条之上,日后
何时想用,便可以自动将声音复原,并具有原来说话人的发音特点。”
该刊的编辑在一篇社论中推测不久将有这种装置问世。在英国,《自
然》杂志转载了这篇社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爱迪生改变了他的工作重点。
爱迪生对留声机的设想是从1877 年夏天开始的,但直到1877 年12 月
初,爱迪生才将设计图纸交给他的机械师设计。一天清晨,爱迪生起得很早。
他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掏出一张批明工价18 元的机械设计图,交给一个
叫约翰克鲁西(John Kruesi )的助手,请他马上试制出来。设计图是这样的:
沿一金属滚筒刻出螺旋槽。将滚筒装在一个可从一端用摇柄转动的轴上,滚
筒亦可在轴上作平行移动。在滚筒的两端均装有振膜,每个振膜都伸出一支
针可以移至滚筒的螺旋槽。
克鲁西接过草图百思不解其用,便问:“先生,这是什么机械?”
“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请你赶快照图样做出来。”爱迪生把手一挥,
急不可待地说。
这时卡门(Will Carman )也在场,他和克鲁西一样,不相信爱迪生的
回答,他说机器是不会讲话的,并且愿意以一把雪茄作赌。克鲁西也兴奋地
参加赌赛,他情愿出两元钱。爱迪生回答道:“我没有带钱,克鲁西,可是
我愿意和你赌一桶苹果。”
克鲁西虽然不理解,他也只好跑到车间,照图样制作起来。等机器造
好,已经是吃晚饭的时候了。机械师三步并作两步地把它送到爱迪生那里。
爱迪生看见机器和设计的完全一样,非常满意。12 月6 日,爱迪生的
工作人员都在实验室里集结,观察克鲁西工作的结果。克鲁西说此机必徒劳。
厂中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就连爱迪生本人,对于是否能成功地造成这架机
器也没有把握,他说:“我不相信这机器一定会成功,不过企望或者可得到
一些消息。”
爱迪生将一片薄薄的锡箔卷在滚筒上,把振膜的针调好位置,对准缠
在螺线起点的锡箔上。于是爱迪生摇起机器,开始向振膜讲话。他背诵着抒
情诗“玛丽有只小羊羔,她的毛发白如雪。。”。大家还在旁观。爱迪生从
记录机振膜上把针退出,将滚筒转回原位,然后将另一振膜的针头对准锡箔。
他再次摇动手柄。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机器发出了微弱,然而无疑
是属于爱迪生的声音:“玛丽有只小羊羔。。”克鲁西用德文惊叹道:“我的
上帝!”
“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如此吃惊过。”爱迪生说:“大家也都感到惊
讶。对于一试就成的东西,我总是放心不下。长期的经验告诉我,这种东西
还有许多缺点,离商业化程度还有一定距离;然而,成功无疑是摆在了眼前。”
当晚,爱迪生克鲁西两人反复试验,想获得较优成绩。逐渐能使锡箔
更平妥,摇柄与滚筒更稳定。每记入一歌一文,令其发音,使他们惊喜万分。
1877 年12 月24 日,爱迪生在华盛顿提出专利申请,翌年的2 月19 日
获批准,它所包括的内容是:将可由人声或其他声音震动的盘、振膜或其他
物体与另外一部分材料连接,这部分的材料可由压力、刻蚀或其他方法改变
表面,从而能够记录下上述振体的运动痕迹。这种记录下的痕迹,装在第二
个振动盘上,便会将振体的声音重现。此外,这份专利书还提到了使用转盘
代替滚筒、使用熟石膏做模具,翻制原声唱片以及其他一些改进措施。
爱迪生乐不可支,下面这段话最能代表他当时的心情:“我已有了许多
项发明,但只有这个才是我的亲生孩子,我急盼它快点成年,以便在我晚年
尽点照顾瞻养之责。”实际上,这时的留声机还需进一步改进。
爱迪生在申请专利这段时间里,他与助手们对机器进行了多处小小的
改进,制成了一系列的改进型留声机。在改进过程中,爱迪生发现,可以用
同一振膜记录和放送。在记下振动痕迹之后,可用一喇叭状物来扩大振膜上
的声波,这样能加强音量。但是,尽管有了这样的改进,滚筒仍不得不用手
摇动,因此保持录制速度的稳定性就是个问题。同时为了准确地再现录下的
声音,播放时的速度还得与录制速度保持一致。不久,他们便改用马达驱动。
重要的是滚筒,使用几次就会磨去蚀纹,再播放就辨不出说的是什么内容了。
因此,对留声机的改进,是爱迪生日后研究项目中的重要内容。
爱迪生的留声机试验成功以后,马上向世界宣布了这一新闻。在成功
后的一周之内,他和约翰逊首先来到《科学美国人》在纽约的编辑部。该刊
编辑比奇(F.C.Beach )先生在他的专栏里写道:“托马斯·A·爱迪生先生
最近来到编辑部,将一台小小的机器放在了我们的办公桌上,然后转动曲柄,
机器就开始向我们问安,并问我们是不是喜欢留声机,告诉我们它一切都很
正常,还友善地祝我们晚上好。这些话,不仅我们可以清楚地听见,连周围
聚拢来看热闹的十几个人也能听见。”
这时,各报界记者闻讯而来,都想探听这奇特的消息。爱迪生一试再
试,持续二三小时。从新闻记者到各色各样的人,都挤到编辑室来,编辑室
快给挤破了。大家担心楼坍,决定停演。在1877 年12 月22 日出版的《科
学美国人》上曾有详细的叙述。
第二天早晨纽约诸报对此新发明作了详细报道。当爱迪生公布其电话
上改进诸点时,报界已送给他“门罗公园魔术师”的称号。直至爱迪生离开
门罗公园后,这一称号仍沿用不废。当爱迪生续制留声机后,社会上更认为
他当之无愧。从来世界上每一新发明品的出世,能够轰动一时的,没有比这
留声机更为热烈了。1878 年4 月20 日美国《勒斯力画报》称此机一出,将
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得以大大改变。火车开特班赴门罗公园。参观人士挤满实
验室中。
全国各地对于爱迪生的发明都极为赞美,留声机几乎被描写成了具有
神力的东西,这使他平添了不少的人事纠缠。然而他的行动依然故我,他仍
然穿着一双旧皮鞋,显得朴实无华。好奇的人们包括牧师、科学家成群结队
的乘了专车向这宁静的小村里拥来,爱迪生不厌其烦地对着留声机喊着“喂,
喂,喂”,表演给大家看。有时也唱着他心爱的诗句:
徽章的煊赫,权力的炫耀,
以及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美好,
都同样地要临到那无可逃避的时刻,
光荣的路途也只是坟墓的通道。
他觉得这首诗对他自己特别富有意义。
一些报章杂志的作者把那所多窗的灰色长形建筑物和那位羞涩而辛勤
的主人描写得令人不可捉摸。爱迪生已成为人们的作画对象了。漫画家把他
绘成一个穿了飘垂的黑长袍,戴着中世纪炼金家的锥形便帽的非常人物。他
在奇形怪状的瓶罐旁边,弯着腰,调弄着发着蒸气的药液。他能和强大的能
力相嬉戏,他会从空中引出火花来,能从一张锡箔上发出声音来。
他是一个玩弄戏法的术士。大家都希望看到门罗公园的“魔术师”和
“新泽西的哥伦布”。
报纸杂志上出现了不少攻击爱迪生的无稽的谣传,一些人不相信他的
忠实,不信任他的能力和成就。他们持有偏见,以为爱迪生的发明是利用人
在摹仿,在重复,而不是在录音。
爱迪生的过度的著名使得他们都妒形于色。在那些极端幻想的人看来,
他似乎是一个应该赢得大家颂扬的神秘的人物;而在那辈空头实验家们看
来,他简直是一个诡计多端,胡说八道的大骗子。
寄到门罗公园来的信札一天天地增多,信箱中容纳不下了,后来换了
一个巨大的筐子,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写信给这位发明家,有的请他解答疑难,
也有的向他商借金钱。爱迪生的试验工作繁忙,以致没有时间写回信,发送
电文。于是他邀请西方联合公司的东线主任格利芬(Stockton L。Grifin )
到门罗公园来担任秘书。
1878 年4 月18 日清晨,爱迪生由查尔斯巴切勒陪伴,乘车来到华盛顿。
他这是第一次穿一身全新的带条格的西服。他是准备往国家科学院去表演他
新发明的机器的。他希望能在这里和一些科学家们会晤一下。当他们下车后,
著名的报社记者佩因特(Uriah Painter )就上来迎接,说著名政治家詹姆斯
G 布莱恩(James G.Blaine )的侄女盖尔汉密尔顿(Gail hamilton )小姐要
爱迪生把他的机器带到她寓所去,表演给国会议员和外交团们看;而且海斯
(Hayes )总统也要他到白宫去作演示。
他们在威拉德(Willard )的家里进了早餐后便出发前去表演。这是爱
迪生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日子。他先到史密斯生研究院长约瑟夫亨利(Joseph henry )家里,在他的客厅里表演那架机器。接着,在汉密尔顿小姐的家中,
向许多社会名人讲解那留声机的功用。等到他去出席科学院的集会时已经是
傍晚时分了。
有一个新闻记者叙述当时的情形道:到了预定的时间主席便把爱迪生
给大家介绍。他把机器安置在演讲台上。这架留声机是一架旧式的,事实上
这时也不必要把最新改良的携来。
爱迪生的助手管理着这机器。他转动那曲柄,听众们立即听得有说话
声从那机器发出来,非常清晰,隐约地像从远处传来似的:“今天本留声机
得在美国科学院之前和诸位相见,觉得非常荣幸。”
接着便有吟诗,唱歌,咳嗽,吹口哨,打招呼的声音不断地从机中发
出来。这些都引起了听众们很大的兴趣,并且赢得了无数的赞美。
后来他再回到盖尔汉密尔顿的寓所,又受到了不少的欢呼喝采。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