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唐-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清目瞪口呆地望着那八名健妇抬着轿子出了院子。这公主。自己还真得以后小心给自己戴绿的头巾。
回到书房,武清深深地感觉到,女人多了真不是事情,如今又增加了一个姜出尘,本来他想让姜出尘进入早先规划中的医学院,教授出一批医学人才,打破医术祖传的坚壁,让大唐百姓。享受到医疗的好处。可如今竟然莫名其妙地就这么把人家姑娘给睡了。
他怎么变得如此好色?难道真是应了那句话吗?
英雄本色?
特别是像发生太子妃韦氏这样的意外事件,让他感到这个世界。自己真的不是无敌的,即使武功再高,被女人一摸,准完蛋!
不过,太子妃韦氏带来的刺激也是无与伦比的,武清摇了摇头,他只能归结于他的“少妇情结”。
一连半月,武清坚决没有碰女人!
皇宫禁内。
天皇李治头疼欲裂,双目不能视物,整个贞观殿内,彻底变得鸡飞狗跳,太监和宫女们都出出进进,哆哆嗦嗦,一连有数名太监和宫女被拖出去杖刑。
“秦御医秦鸣鹤到!”太监尖着嗓子大喊一声。
天后武媚娘和太平公主正急着团团转,听到秦御医来到,赶紧让他进来。
不多时,只见一个身着大唐官服,满头卷曲金发的老者走了进来,他躬身行礼,道:“微臣见过天皇,见过天后,见过公主殿下。”
天后急忙说道:“秦御医,请为天皇诊治。”
此时,天皇正在龙榻上抱着头,翻滚不止,大呼疼痛。
秦鸣鹤也不搭脉,便说道:“风上逆,可用金针刺头出血,便可治愈。”
天后大怒,道:“你这郎中,天子何等尊贵,你却用针刺头出血,大不敬也,来人,把这郎中拉出去斩了!”
秦鸣鹤深知大唐礼仪,赶紧跪倒在地,叩首谢罪。
天皇李治虽目不能视,可耳朵还未聋,便说道:“御医是议病理,不加罪,朕头重疼痛,不能忍受,出血未必不好,秦御医,你来刺朕之头,不论生死,朕赐你无罪!”
秦鸣鹤大呼万岁,而后取出金针,在天皇李治的百会穴和脑户穴上扎上金针,不断刺出血来。
不过片刻,天皇大叫一声,说道:“朕头不痛了,又能看到你们了!”
天后和太平公主面露喜色,对秦鸣鹤欠身施礼,天后谢道:“真是天赐神医啊,来人!”
宫女们随时恭候。
天后说道:“把前段时间蜀州进贡的百匹蜀锦赐给秦御医。”
秦鸣鹤叩首谢恩,而后嘱咐让天皇好生休养,切莫男女交合等等事项,便退出了贞观殿,抬头望望苍天,摇了摇头向太医署走去。
武清进宫觐见天后,正好来到贞观殿外,不禁眼中一亮,这***是西方人?
“你可是罗马人?”武清问道。
秦鸣鹤一愣,没想到竟是一员正三品大将军在问自己,赶紧行礼说道:“罗马已亡,将军是如何知道罗马帝国的,大唐可是叫罗马为大秦的?”
武清笑道:“我如何知道的,这还不简单,你能来我大唐,我自然也能知道罗马,何况罗马可是没有完全被灭亡吧,在拜占庭的君士但丁堡可还依旧兴盛呢?”
对于一个如此了解西方的将军,秦鸣鹤眼眉一跳,说道:“将军说的没错,不过罗马是灭亡了,如今西方可是阿拉伯人和法兰克人的天下。”
武清自不会辩解,要不是朱富贵海贸带来了很有价值的消息,加之前世的记忆,他也不会如此确定。不过这西方人看样子久居大唐,除了相貌外跟大唐人没什么区别,而且还是一个御医,这可得好好接触接触。
“秦御医,若以后有事,可到府中来找我,积善坊武府,只要武某能做到,一定帮扶。武某最敬重的就是医学家。”
“医学家?”秦鹤鸣心中巨震,医学家也只在西方有这称呼的。于是朝着武清深深一躬,说道:“那秦某就先谢过将军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皇驾崩

天皇自刺头出血后,便精神大振,挨了几日后,终于忍受不住,把秦鸣鹤的忠告抛之脑后,临幸了桂芳宫。
但因为上次事情,李治也知道,要动上官婉儿是不可能了,所以便把精力放在了几名新选的后妃身上,并加大了对天后武媚娘的宠幸。
如此便到了十二月,这一日,天皇觉得头重脚轻,戾气上浮,他顿时想起秦鸣鹤的忠告,却也明白,即使自己听了劝告,也是走到尽头了,于是他来到了乾元殿,坐于龙案之后。
有内侍省太监高公公服侍在侧,命人取过绢帛,然后写下了“传位诏书”四个大字。
“皇太子哲,温良恭俭。。。。。。早着天人之范,夙表皇帝之器。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诚,敬保元子,克隆大业。光我七百之基,副斯亿兆之愿。既终之后,七日便殡。天下至大,宗社至重,执契承烑,不可暂旷。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写完后,让符宝郎取过玉玺,盖了大印,便放进早已准备好的铁盒中,上了锁,把钥匙放在了身上。
作完这些后,觉得气息颇通,耳清目明,又取绢帛,写道“大赦诏书”。
天皇李治吩咐左右道:“宣百官和洛阳百姓到皇城,朕要亲自上则天门上宣读诏书!”
不多时,便有太监禀告。百官和百姓都来到了皇城。其实所谓百姓,便是各坊里正耆老等。
于是便出了乾元殿,骑马出了乾元门和永泰门。到了则天门楼下,只觉戾气上涌,头疼欲裂,一下子栽下马来,太监们惊慌失措。百官也都一时间愣在了原地。
武清大呼道:“还不抬陛下回乾元殿,快请御医!”
武清见太监实在缓慢,便大踏步上前。背起天皇李治往乾元殿走去,到了殿中,武清便把李治放到龙榻上。说道:“圣上暂歇,御医即刻便到。”
此时百官才跟了进来。
天皇忍住疼痛,苦笑道:“到头来还是爱卿背我到此啊。”而后又问道:“百姓和百官都来吗?”
武清说道:“回圣上,百官和百姓都来了。”
“来了好。本来朕想亲宣诏书。看来这一次应该由爱卿替朕宣读了。”李治此时白净的额头上冷汗涔涔,显然极为疼痛。
武清心中唏嘘,拱手道:“微臣愿替圣上分忧。”
“好,爱卿就在殿外宣读,朕也能听见。”李治艰难地说道。
武清躬身接过圣旨,退至殿门,转身宣读诏书,百官和百姓跪伏在地。
“天皇诏曰。朕即位三十有四年,未使率土含生。。。。。。而朕之绵系。兆自玄元,望百官体会道家之旨,俱崇简质,咸与维新。凭大道而开元,共普天而更始,改元弘道,大赦天下。。。。。。”
百官和百姓叩首谢恩。
此时天后听闻,赶紧来到乾元殿,命人把李治抬回贞观殿,李治问左右太监,说道:“民庶喜否?”
侍者答道:“百姓蒙赦,无不感悦。”
天皇李治听完,长叹一声,说道:“苍生虽喜,我命危笃。”
天后听到此话,不禁泣道:“阿郎切莫多想,休养几日便能复原。”
太平公主也是留着眼泪,一个劲儿劝慰天皇。
李治笑道:“天地神祇若能延朕一两月性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憾!”
太平公主泣道:“阿爹别说了,明日阿爹身体好了,便可回京师了。”
武清和百官并没有回去,而是在皇城官舍中等候消息,在他们脸上布满了愁容。每一个官员的脸上都写满了沉重,很多官员都明白,天皇恐怕早到了尽头。
不多时高公公传来圣谕,“册授武清为金紫光禄大夫,迁徐州刺史,罢左羽林卫大将军,免吏部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见谕即刻赴任。钦此!”
瞬间,武清额头涔涔冷汗直冒,谢恩之后,在百官的惊异的眼神中,他赶紧脱去官服,回到府中,命人准备车马,只带了玉漱和姜出尘上了马车,不过半个时辰,便出了定鼎门,向南一路驰去。
先不说武清一路马不停蹄向南驰去,且说贞观殿中天皇。
天皇屏退左右,也让天后和太平公主出去。因为刚发了口谕,太平公主震惊之余,也不禁为武清的性命担忧,若武清没有出城,那他性命危矣。
“阿娘放我出宫好吗?女儿要救驸马!”太平公主哭泣道,拉着天后的手。
武氏皱了皱眉,说道:“你看这宫中侍卫,你出不得,阿娘也出不得,明白吗?驸马若聪明,一定会出城的。”
此时贞观殿中只有太子李显陪同,李显看着病痛折磨的李治,不禁泪流满面,悲声道:“苍天啊,就让儿臣承受父皇的痛苦吧,求您别再折磨父皇了。”
天皇李治忍受着疼痛,说道:“哲儿,扶阿爹起来。”
李显赶紧抱住李治缓缓坐起,李治这才说道:“我已命人传谕武清,封其为徐州刺史,若他连夜出城,往后你可得重用他,封他为王亦无不可,若今夜他没有出城赴任,明日一早,便宣他赐宴,可在饮食中下药鸠死他,千万别埋藏刀斧手,武清武艺高强,寻常人等根本制服不了。你可明白?”
李显赶紧频频点头答应。
李治继续说道:“哎,朕真的是不甘心啊,吐蕃虎视陇右,安西又在吐蕃人手中,东突厥建立后汗国,真朕之罪过啊。你且给朕记住,他日你即位后,得夺回安西四镇,灭东突厥后汗国。你若做不到,他日死后,就别来见我。”
李显赶紧跪倒在地,一个劲儿地哭泣。
李治长叹一声,便吩咐道:“宣侍中裴炎觐见。”
不多时裴炎匆匆来到,如今政事堂也只有裴炎一人官阶最高,是真正的宰相,李治宣他明显有事。
待裴炎行礼后,李治说道:“朕命不久矣,裴爱卿啊,太子即位后,朕可就把这江山和太子托付给你了啊。”
这是要临终托孤啊,这是为官者之无上荣耀,裴炎跪伏在地,而后泪流满面,说道:“陛下之托,臣万死不能报陛下恩情啊。”
李治有些气喘,说道:“太子临政不过三载,若没爱卿辅佐,朕放心不下啊。”
“陛下切莫说了,臣当尽心竭力,辅佐太子。”裴炎泣不成声。
李治这才露出一丝笑容,对李显说道:“往后多听听裴卿的忠言,切不可加罪于他,好吗?”
“孩儿知道了。”
李治说道:“朕累了,你们退下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