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瞧胀ǖ牡刂鳎挥幸豢榈兀踔撩挥械兀挥胁ǎ挥腥魏握ā⒅稳ā⒅魅ㄕ庑┒济挥小D敲此逄埔院笪裁此耐持谓准痘崾鞘宓刂鹘准赌兀恳蛭宓刂鹘准蹲罘系酃贫鹊囊螅酃贫鹊囊笫鞘裁茨兀恐醒爰ā⒎旨豆芾怼⒐僭比蚊⒋砘嗜ǎ褪钦飧龅酃贫纫笾挥幸桓鲋拔皇鞘老木褪腔实郏馐呛桶罟囊桓鲋匾穑罟翘熳印⒅詈睢⒋蠓颉⑹慷际鞘老摹5酃贝褪侵挥谢实劭梢允老比话ɑ实鄯獾囊恍┩鹾钏怯械囊彩强梢允老模且庖宀淮罅耍蛭挥姓ǎ渌墓僭泵悄呐履阄恢燎湎啵紫唷⒋蠼〉揭桓銎咂分ヂ楣俣疾荒苁老匦胙细竦厝蚊疲敲凑飧鲎钛细竦娜蚊剖窃谒逄埔院蠼⑵鹄吹模运逄剖鞘宓刂鹘准兜氖贝
画外音:现在我们知道秦汉是贵族地主阶级时代,隋唐是庶族地主阶级时代,秦汉和隋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是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那么这三大统治阶级的不同统治方式又集中地表现在哪里呢?
表面在帝国的人事制度上,因为一个国家要管理它需要有个管理者,需要官员来管理。那么我前面讲了邦国时代它是世袭的,当然到春秋战国的后期,尤其到战国后期已经开始出现非世袭的官员,意味着已经开始要过渡了,过渡时期嘛,在严格的邦国时代,它的卿、大夫都是世袭的。秦汉呢,秦汉开始实行任命制,那么秦汉的这个人事制度是什么呢?叫做察举制。察举,举是什么意思呢?举就是提拔,提拔官员,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提拔官员呢或者选拔官员呢?组织考察,所以叫察举,从汉武帝开始由地方官负责在自己的那个管理范围内发现人才向中央报告,我发现一个,我发现一个,进行一些考察,考察有些条件,比方说孝廉、秀才,孝廉就是孝子,是个廉士,品德高尚,是个秀才,学问好,文笔好,有能力,德才兼备,报告给中央,然后中央来任命他做一个官员,叫做察举。那么这个察举制呢它到了东汉末年,它就出了问题了,出了什么问题呢?一些人为了走仕途,开始做政治秀,做道德秀,你不是要孝廉吗,你不是要我道德品质好吗,这个道德品质好它怎么讲呢?这个话,它得有些表现,那么他们就开始表现,比方说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中国传统的丧礼制度他应该守孝三年,一般地说就是披麻戴孝三年就可以了,但是他为了表示他非常地孝,他不住家里了,住到他父亲的墓道里面,因为中国古人这个墓,如果家庭比较富裕的话,他墓是做得是很大的,除了墓以外,前面还有一个墓道,帝边还有一个庐,可以搭一个草棚,在那儿守墓,他住那儿,不回家住,孝,后来被人揭发出来,三年工夫就在那墓道里生俩儿子,那本来这个事也不能做的,不能吃细粮,不能穿绸缎,当然也不能够有生儿子的那个事,揭发出来了,假的。还有一个人,兄弟三个都想当官,老大就把大家叫过来说,我们分家吧,我们弄个假分家,我得一大堆,你们两个得一点点,然后开新闻发布会说我们分家了,老大得了一大堆,大部分,两个弟弟得了一点点,大家就问了,说你们两个弟弟为什么分家的时候分得这么不匀呢,弟弟说:哎呀,兄长嘛,长兄如父嘛,孝悌嘛,我们让,于是这两个弟弟得了美名,让,谦让,礼让,好,品德高尚,推荐他们两个做官,等他们两个做官以后,哥仨又开新闻发布会重新分家,每人三分之一,大家说你这是什么名堂?哥哥说我就是想让弟弟当官,所以我先牺牲我自己的名誉,背一个黑锅,现在我弟弟已经当了官,我们重新分,于是大家又说这个哥哥不错,这哥哥也是好哥哥,道德高尚,为了弟弟的前途宁肯背黑锅了,哥哥也当官,做秀嘛,非常虚伪,所以当时民谣的说法就是举孝廉,父别居,推荐这个人做孝子,他跟爸爸不住在一块儿,不赡养父母,举秀才,不识书,说他这个人有学问,他字都认识,假,这才有后来曹操惟才是举,如何发现人才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是在隋唐,是从隋以后,通过什么制度来解决呢?科举。“举”我刚才已经解释过了就是选择官吏,“科”是什么呢?设科考试,通过考试的办法来发现人才。
画外音:现在我们知道了秦汉贵族地主阶级时代采取的人事制度是察举,而隋唐庶族地主阶级时代采取的人事制度是科举,在秦汉和隋唐之间就是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采取的人事制度是什么呢?
那么在这个秦汉的察举和隋唐的科举之间的魏晋是个什么制度呢?荐举。什么叫做荐举呢?就是由朝廷专门设置的九品中正官来负责推荐官员,这个九品中正官干一个什么事呢?把所有的人才分为三六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中下又分上中下,叫做三六九等,叫做九品,说这个人才是上上等的,马上朝廷给个大官做,这个人才是下下等的,给个小吏做,这个叫荐举。这个荐举制度又叫九品官人法,又叫做九品中正制,谁发明的呢?就是曹操旁边的那个谋士叫做陈群的人发明的,然后把这个推荐给曹丕,曹丕接受了开始实行,那么曹丕为什么要实行呢?我前面讲过了就是为了和士族地主阶级做个政治交易,你拥戴我取代东汉,我保证你们士族地主阶级做官的特权。所以魏晋南北朝这个士族地主阶级做统治阶级的时代我们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就是由贵族转化为庶族的时候要经过士族这个中间环节,因为士族他是一半象贵族,一半象庶族,为什么说他象庶族呢?因为他归根结底是平民,他不是贵族,这个象庶族。为什么说象贵族呢?因为他实际上世袭和垄断了仕途,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啊,魏晋南北朝这个历史阶段的出现是必然的,何况到了东汉末年,士族地主阶级已经垄断了仕途,这就是占领了上层建筑,已经控制了舆论,这就是掌握了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了豪强,这就是把握了经济基础,这个阶级迟早要登上历史舞台,但是三国插进来了,三国是什么?我们前面讲过了,魏、蜀、吴三家建立的都是非士族政权,这我们前面已经交待过了,所以三国是插曲中的插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呢?请看下集 《历史插曲》。
易中天品三国(50)历史插曲
画外音: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晋灭魏,公元280年晋灭吴,三家都归于西晋,天下重归一统,中国历史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最终三国做为一个历史的插曲结束了,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评价这段历史以及其中的历史人物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历史插曲》。
上一集讲到魏、蜀、吴三国在短暂的三足鼎立之后又重新归于晋朝,三国的历史大幕最终以士族阶级重新获得统治地位而徐徐拉上,然而我们不会忘记在汉末的历史舞台上有多少英雄人物潮起潮落,意气风发,想当年曹操以阉竖之后首倡义军,毅然举起了匡复汉室的大旗,刘备为了兴复汉室是四处奔波,孙权具有父兄留下的基业对未来也是踌躇满志,曹操、刘备、孙权最终都站在了自己的人生制高上,建立了自己的霸业,令后业人钦佩不已。然而在三国中有个令人回味的问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最终没有称帝,却留下了篡汉的历史骂名,而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刘备最终自己称了皇帝,却还留下了仁义的历史美名,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来看待这段历史中的人物呢?谁是三国时期真的英雄,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客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历史插曲》。
在上一集我们讲了以士族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的魏晋南北朝是历史的必然,而三国是我们历史从贵族地主阶级向士族地主阶级转化的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个插曲。那我们怎样看待这段历史呢?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进行道德的批判,一种是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行道德批判是我们中国很多人所持的历史观,他们总是把历史上的事件和历史上的人物分成君子和小人,忠臣和奸臣,好人和坏人,红脸和白脸,这样看当然比较省事儿,我们小时候看戏也是这样,一个人物出现了,马上问爸爸和妈妈,这是好人坏人啊,他省心,但是有时候想想也不省心。比方说我们的三国,你如果要进行一个道德的批判,要按照君子小人等等来划定这个界限的话,请问鲁肃算什么?鲁肃是忠臣还是奸臣?是君子还是小人?大家说鲁肃当然是忠臣,没人把鲁肃看成奸臣的,那我告诉你,鲁肃是第一个说大汉不可复兴的,他最早背叛东汉王朝,奸臣还是忠臣?他比曹操还早,曹操篡汉不是奸臣嘛,鲁肃反汉怎么不是奸臣。好,再请问,荀彧是君子还是小人?大家说荀彧当然是君子嘛,那荀彧的道德高尚是公认的嘛,那他为什么跟上一个贼呢?按照你这个系统曹操不是贼嘛,荀彧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却跟上了一个又奸诈又残酷,阴谋诡计一肚子篡夺大汉王朝那么一个汉贼,那不叫认贼作父啊,你怎么解释?再问一个问题,三大战役怎么解释,我们知道三国这个插曲有三个乐章,就是三大战役:官渡战役——军阀战胜门阀,赤壁之战——南方对抗北方,夷陵之战——三家平分天下。那么这三大战役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谁发动谁失败,官渡之战袁绍发动的,袁绍失败了,赤壁之战曹操发动的,曹操失败了,夷陵之战刘备发动的,刘备败了。如果你要进行道德批判,请问你怎么做?你如果说曹操是贼,那曹操战胜袁绍,岂不是晋战胜了善,如果说刘备是仁慈的君主,是好皇帝,他怎么夷陵之战打败了,而且战胜刘备的人,陆逊你不能说是个小人啊,君子把君子打败了,你怎么解释啊?所以这条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