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曹操大传-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笾菽梁ィ徒喽皆艿亩<街菽梁ヌ钣诙浚闶乖芫菔夭澈?ぃ聪萑攵坏玫睦Ь场!
  这时,东郡太守桥瑁———曾经做过兖州刺史,在太守和刺史当中算是很有威望的人———因一向对董卓最为反感,因此便假制朝廷内司徒、司空、太尉三公的联合宣告书,向各州郡发出通告,宣布董卓的罪状,号召州郡发兵去征讨董卓。 
  通告传到冀州,冀州牧韩馥左右为难了。他之升任冀州牧,是由董卓推举的,因此在主观上,想对董卓表示忠心。董卓叫他监视袁绍,他当然照办。果然不久,便探知袁绍在渤海郡一带招兵买马,意在和董卓作对。他要管这事,是办得到的,因渤海郡属于冀州管,太守属州牧管。韩馥正想派人去警告袁绍,叫他不要轻举妄动的时候,就接到了桥瑁声讨董卓的通告。他顿时犹豫了,不知帮哪一边的好? 
  韩馥召集部下商议此事,他将情况介绍了,最后说:“现在,我应当帮助董家呢还是帮助袁家?” 
  这时,有个助理官员叫刘子惠的,听了韩馥的话就说:“起兵是为国为民,哪儿是为董家或袁家呢?” 
  这句话一语中的,切中问题根本,在座的人都点头称是。韩馥顿感羞愧,脸上发红发热起来。他立即表示,响应桥瑁起兵勤王。第二天,韩馥就派人送信给袁绍,对他招兵买马之举,不仅没阻止,反而大力支持。 
  袁绍得到韩馥态度鲜明的支持,便去除了一切顾虑,放开手脚大干起来了。他公开派人到各地去,约请各州郡太守和刺史一同起兵伐董。其实这正中太守刺史的下怀,因为他们大都是野心勃勃的豪强和士族,以前由于外戚或宦官独揽朝政,他们被压在下面不得抬头,现在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全没有了,他们当然想抬头脱颖出来。可是没想到,正当各自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忽然又冒出个董卓来,比外戚和宦官还更可恶。他们个个恨死了董卓,加之董卓接连为非作歹,擅自废少帝,立陈留王,害死太后,屠杀百姓,等等,他们早已忍无可忍了。 
  袁绍公开派人去约他们一同起兵,正如同以风助火,扇得个烈焰腾腾。 
  东郡太守桥瑁是首倡起兵伐董卓的,自然不必说了,冀州牧韩馥,已向袁绍表明了态度。其他还有袁绍的异母兄弟后将军袁术和其兄弟山阳太守袁遗,都起兵响应。 
  还有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等五人分别给袁绍去信,表示同意共同发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骑都尉鲍信,他早在泰山招募了步兵两万人,骑兵七百人,备辎重一万五千多辆,和他兄弟鲍韬一道,正在加紧练兵。袁绍的使者一去,他就立即响应,和使者一道就带兵来了。            
第五章关 东联盟讨董卓 董卓迁都焚洛阳(2)     
  袁绍当然不会忘记约请曹操,曹操这时已有了充足的兵器,并已对新兵训练有素,便马上带了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和好几千士兵赶来。曹操眼下并无地盘,他将自己算作张邈的部下。 
  各路兵陆续出发,有的多达两三万人,有的一两万人,最少的也有五六千人之众。 
  包括袁绍在内的各路兵马向河南汇聚。 
  袁绍到了河内,跟河内太守王匡的兵马合在一起,暂时驻扎在河内。韩馥把军队驻扎在邺城,即河南省临漳县西,以督运军粮。袁术的军队驻扎在鲁阳,即今河南省鲁山县。孔伷的军队驻扎在颖川。 
  除了这五路兵马分别驻扎在当地以外,其余像张邈、曹操、张超、刘岱、桥瑁、袁遗他们都到了酸枣,即今河南省延津县北。 
  到了约定的日期,袁绍、王匡、韩馥、袁术、孔伷他们带着随从的人都到酸枣来开会。先后到达酸枣参加会议的有十路人马: 
  第一支人马:渤海太守袁绍。 
  第二支人马:冀州牧韩馥。 
  第三支人马: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支人马: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支人马:陈留太守张邈。 
  第六支人马:广陵太守张超。 
  第七支人马:河内太守王匡。 
  第八支人马: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支人马:东郡太守桥瑁。 
  第十支人马:济北相鲍信。 
  十支人马的头儿聚在一起,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摩拳擦掌,决心征讨董卓,辅助皇室,并公推袁绍为盟主,订立了共同盟约。 
  这是汉献帝初平元年,即公元一九○年,函谷关以东的州郡正式结成反董卓联盟。袁绍自封为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曹操所率是唯一的私人军队,自称奋勇将军。袁绍向来知晓曹操的能耐和实力,对曹操特别看重,再以盟主身份正式任命曹操为奋勇将军。 
  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便负责作战计划、指挥及协调人员。其余首领,都按原部署屯兵各地,随时听令。 
  各路兵马都有数万人之众,由北,东、南三方面,将洛阳团团围住。 
  袁绍以盟主身份,正式发出通告,号召各地起兵征讨董卓。袁绍的通告发出去以后,又多了两路兵马:一路是长沙太守孙坚,一路是上党太守张扬。这样,征讨董卓的队伍就有十二路兵马了。 
  由于袁绍声望崇高,并且曾经公开反对过董卓,所以深得各路兵马领导者的信任。唯独济北相鲍信,却对袁绍别有看法。鲍信确实颇能识人,他经过几次接触,便发现袁绍颇有虚荣浮华之心,好高骛远之志,却又并不十分实在。表面他很尊重众首领意见,其实却缺乏定见,仿佛他的心思如灯笼一般,哪方的风吹得大,他就顺着哪方的力量转动。作为联盟之主,十数路兵马的协调指挥者,如此状态是很不理想的。但是,鲍信又不好将自己的见识告诉其他首领,因为这是他的感觉和一种特别的发现,其他首领或许现在是认识不到的,他若说出来,岂不有损于这个联盟的组合。 
  鲍信只将自己的想法对曹操说了,那么多人他没说,只对曹操说,在鲍信自己似乎也十分奇怪。显然是他对曹操有特别的好感。他是知道这个曾为典军校尉的曹操的,并也知道曹操是为了不就任董卓的封官才逃到陈留的。这些都给了鲍信很好的印象,但这还并不是十分关键的好印象,鲍信对曹操特别感兴趣的是他那支私人军队,这不仅在盟军中是独有的,也是颇为出众的。曹操在短短的时间内,几乎是白手起家,成功地创建了如此一支军队,显然是他能力和志向的一种集中体现。鲍信知悉了曹操身同士卒,打造兵器的举动;知悉了曹操游说富豪,争取支持的举措;更知悉了曹操训练军士的技巧和方法,等等。 
  鲍信由此断定,这个粗短壮实、貌不惊人的汉子,绝非袁绍所能匹比。 
  鲍信因此专程拜访了曹操,无比感慨地说:“乱世的英雄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今后拨乱反正的只有将军你才做得到。其他军团领袖,即使目前看来很强盛,一段时间以后,也势必会衰颓而趋势于灭亡,将军你才是承受天降大任的角色啊!” 
  曹操听了,无比惶惑,说:“鲍相过奖了,确实过奖了。操不过殚思竭虑,为讨伐董卓计耳。焉有承受天任之才?” 
  鲍信道:“将军不必过谦,当此乱世之时,英雄毕现,优胜劣汰,在所难免。若以将军之才德,岂有不尽心尽力于匡世之为之理?既尽心力,必为群雄所不及也!” 
  曹操听出鲍信也是一番肺腑之言,便不再推诿,含笑表示谢忱而已。但见他不愿再深究这个问题,他觉得当务之急,还是如何讨伐董卓…… 
  袁绍号召各地起兵征讨董卓的通告发出以后,董卓并没有把袁绍等放在眼里。因为他恃兵力很强,这十几万兵马,对于他不过是一批游兵散勇而已。 
  但是,残暴的董卓仍然在看了通告之后,无比生气和愤怒。在生气和愤怒之际,董卓将袁绍等人起兵的根源定在了弘农王身上。弘农王即是少帝,但被董卓废为弘农王。董卓认为,这些关东州郡起兵的借口中,都有少帝,少帝便是祸患之根。之所以出现“起兵”的祸患,就是因为他当初没有铲草除根。于是,他觉得做事得做个干净、彻底,大丈夫不能心慈手软。他决定将弘农王彻底除掉,以绝后患。            
第五章关 东联盟讨董卓 董卓迁都焚洛阳(3)     
  董卓立即去找首席谋士李儒为他想办法。李儒想了想,便说:“弘农王明日就是十五岁生日,何不以进寿酒之机,让他饮鸩而亡?” 
  董卓大喜,说:“就这样办吧。” 
  这一天,弘农王刘辩十五岁生日,李儒备了一杯毒酒,敬于弘农王面前,说:“此乃董相国上的寿酒,请弘农王即饮。” 
  弘农王心中怀疑,但他焉敢不饮。既然不饮也是死,还是饮了干脆些。 
  弘农王含泪擎杯,一饮而下,半个时辰不到,即倒地身亡。 
  弘农王死后,董卓才稍解心头之气,同时在心中想到,你们几个太守、刺史们,现在又借谁来搞复辟呢? 
  这时,关东军团的声势已越闹越大,即使弘农王除掉了,董卓也没有就此高枕无忧。便又召来李儒等一批谋士,商议下一步又将如何对付? 
  李儒说:“关东州郡起兵之事,绝不可轻视,论兵马,也不在少数。弘农王虽死,袁绍等仍可找其他借口继续进军洛阳。而目前洛阳尚无天然屏障可守,为绝对安全保险计,还不如迁都长安为妥。” 
  董卓没料到李儒会有这等突然的建议,便说:“迁都之事,非同一般,如果仅仅因为洛阳没有天然屏障可守,则大可不必。以我西凉军的强大,足以抗御双倍关东兵马。” 
  李儒说:“迁都长安,还有两大好处,一是免得与袁绍等纠缠,二是我们一走,他们失去对手,势必内部相争起来。到那时,再去同这些人个别对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