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船王卢作孚 作者:胡凤亭-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人们的预言真的会实现吗?

  夜空,一块乌云在移动,但周遭的天际依然繁星灿烂。

  是一种神示。他突然想起1933年9月18日,那是一个令民生公司全体职员都难以忘怀的日子。民生公司在重庆隆重地召开了“九·一八”两周年纪念大会。全体职员在秋风中肃立,静默三分钟,默念着卢作孚亲手起草的誓词:

  “日本劫夺我四省,杀戮我人民,屈辱我政府,破坏我统一。亡国灭种,大祸已临。不谋自救,何以为人!”

  那次大会,民生公司通过了公司公约,公约规定:“民生公司职工及其家庭,永远一不为日人服务;二不售予日人任何材料及食品;三不购日人货品;四不与亲日华人为友。”

  他在事先准备好的一篇讲稿中大声疾呼:“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四省沦为异域,瞬经两载,然而寸土不复。协定已成,国耻未雪,寇祸益深。凡我国人,宁毋悲奋!纵不能出关杀贼,亦当努力图存。本公司同人,吞为中华国民,曷敢坐昧斯文?”

  卢作孚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爱国商人从全国各地致函致电重庆民生公司,表示“决不昧一时之利欲,失大义于天下”。更有许多人纷纷撰文,在报刊上抨击外国轮船公司妄图垄断中国航权的企图。

  卢作孚万万没想到,一篇文章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

  迎接挑战!民生公司开始进一步改善轮船上的设施。大部分船只将原来的统舱分成若干间,夏天空气对流,冬季保暖;不仅一等舱有浴室和厕所,就连二三等舱也有。凡是航行在长江上的轮船均安装上了无线电收发报机,随时都可以收听音乐和新闻广播,每日还将新闻摘要油印出来分送给旅客。船上还设有图书室,并备有长江两岸风光照,货轮设施也逐步加以改进。

  正在这时,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是一名叫陈既明的大学生写的。这篇文章标题《西归笔记》以醒目的大字横在读者面前,它叙述了陈既明假期从沪返川的感受。文章中写道:

  ……民生公司,是吾川航界之王,不,而且是中国航界之王。它营业的茂畅,发展的神速,真是意想不到。此公司,每星期都有由沪直航重庆的船。我从前几次出川返川,因为没有中国轮船可搭,只得腆颜而搭外国船。其待遇之坏处,约有下列几点:

  一、既买船票,还要买铺位,付双料价钱。(当然指统舱)

  二、伙食只有顶坏伙食,没有一点菜。(川河例外)

  三、船上的船员和茶房,都异常傲慢,因为他们有洋大人为护符。

  四、船中没有秩序,行李时有危险。

  五、设备说不上。

  上列几项,不过是举其大者。我这一次乘民贵轮,虽然过了十几天长时间,但并不觉得痛苦。一方面自然是朋友多,不感寂寞,而最大的原因,是船上的待遇很好。让我分述如次:

  一、票费不高,学生尚有折扣,而且并不买铺位。

  二、伙食还好,又有五样菜。轮流坐席,秩序亦佳。

  三、船上船员茶房,对人都很客气。

  四、统舱很有规栏,茶房侍候周到,所以不必怎样留心,东西也没有遗失之虞。

  五、设备很好,在这炎热的天气里,乘客随时可到洗澡间洗澡。

  六、没有阶级性——统舱客也可以到官舱内去玩玩。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便在乘客中传开了,一时民生公司名声大振,有许多旅客为等搭乘民生公司的轮船,宁愿留在旅店里多住几日。

  长江上的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凡是民生公司的轮船所开的航线,必有国外轮船涉足。民生公司的船所到之处,外轮明争暗轧,拉客,抢货源,占码头,挖墙脚,所有的手段都使用上了。

  卢作孚两眼布满血丝,经常是通宵达旦,身体越来越虚弱,患下了脉搏间歇症,但他无法休息片刻。

  在这年夏天将尽的时候,美商捷江终于支持不住了这种“拼消耗的竞争”,首先是退出了竞争,继而宣布倒闭。

  捷江的倒闭,如一声警钟,重重地敲在卢作孚的心上。

  民生公司也难以为继了。帐面出现大额亏空,运费直线下落,利润寥寥无几,如何是好?公司的各种举措虽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但疯狂的压价,造成了一个严酷的事实——赔本做生意。如此一家庞大的民营企业,又如何能吃得消!

  卢作孚唯一看到的希望是人民的觉醒。乘客自觉地不乘外国轮船,爱国的工商业者也拒绝外轮低价揽运的引诱,不交外轮运货。公司全体职员出于爱国热情,宁愿勒紧肚皮,也不让民生公司被挤垮,人们深知,一旦民生公司被挤垮,外轮很快就会抬价,到那时,长江上又是外轮的天下,作为中国人,谁也不愿看到这种局面。

  1935年的夏天异常炎热。卢作孚的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如果再不另图他策,民生公司将会步捷江之后尘!

  一个夏末的贡皆,卢作孚约张群拜访了张嘉璈。张嘉璈此时担任国民政府的交通部长和中国银行总裁。卢作孚与张嘉璈有过一面之交,俩人虽只见过一面,但彼此间很有好感。卢作孚的为人和才学,令张嘉璈欣赏。一见面,卢作孚开门见山地谈到民生公司的困境,言及想发行债券。张嘉璈沉思良久,认为民生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可行,当即私下拍板定夺。数日后,张嘉璈约请了财团巨头们商量,他们是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还有川帮银行的巨头们。

  有张嘉璈出面,财团的巨头们慷慨应允。这样,卢作孚忙回到公司,召开了董事会,决定拟将原发行50万元公司巨额债券翻一番,增加到100万,得到了董事会的支持。

  债券在何地发行,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人提议在重庆发行,卢作孚认为重庆不适合发行如此之大额的债券,须选在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这样,公司债券最后定在上海发行。

  许多人并不知民生公司发行债券之本意,以为是为填补帐面亏空,渡过难关。后来才渐渐明白了卢作孚的真正目的。

  卢作孚带着手下的精兵强将飞赴上海。

  6月17日,卢作孚在上海首次召开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公司债持券人代表委员会”。在这次会上,卢作孚拟定的100万元债券被认购一空:金城银行认购40万,中国银行认购20万,中南银行认购10万,其它5家银行共认购30万!

  公司债券顺利发行,惊动了外商轮船公司,狡猾的英商太古轮船公司闻讯,探知卢作孚醉翁之意不在酒。捷江破产,民生公司突然发行债券,很显然,是在打捷江轮船的主意。一旦卢作孚购得捷江之轮船,岂不如虎添翼;

  英商太古公司先下手为强,忙与捷江相商,准备认购其全部船只。

  这时,招商局从中又插一杠,争购捷江轮船。

  在这场争购战中,卢作孚与太古和招商局均打了个平手。民生公司以65万元的价格,购得捷江7只轮船。捷江公司的大买办童少生,也随这批船进了民生公司!一份资料中称:“下人说,卢与童事先有秘密君子协定,致使民生公司在买船时没有吃亏;有人说,卢看中了留日的童少生的才干,并且无偿地为童付清了所欠的2万多元私债。情况如何,可能永远弄不清。童少生进民生公司后,就立即被委任为总公司四大处之一的业务处经理。”

  争购战中,卢作孚又胜利了。

  卢作孚感慨万端地阐述了这一胜利的目的所在:

  “……此次,本公司全体员工咬紧牙关,捏紧拳头,终于渡过了难关,而且,捷江公司的7只轮船,马上就要挂上我们民生公司的旗帜,这是一次胜利,很大的胜利。但是,如果仅仅从公司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那未免太狭隘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呢——”

  卢作孚就是这样,他看问题总是比别人更深一层。

  “这块匾上,寄托着民众的期望——挽回航权。他们为什么在我们公司成立纪念日赠送我们呢?就是希望我们时刻牢记这四个字。我国航权外落,已经多年了,江上跑的船,挂的大都是外国旗,似乎长江成了外国旗展览会!我们常常与海关打交道,却不能说中国话;与海关来往文书,要用洋文,这实在是一件使人痛苦又莫名其妙的事。海关巡江司的告示,明明是晓喻沿江各码头执行的,也用洋文,弄得大家看不懂。连船上称呼也古怪,把舵工叫做‘瓜六马司’,管货的叫‘太利’,这岂不成了外国人的天下,哪里还有中国味!这次外国轮船公司对我们的联合行动,胜负如何,不言自明。如何看待这次胜利?小者是为了公司图生存,大者是为了挽回航权,即使只迈出了一步,也是为国家为民族迈出的一步。因此,今天我重申公司章程第二章第六条之规定:‘本公司股东以中国人为限’。我们合并中国公司,他们可以入股,而外国公司,一律购买,概不允许入股!以前买意大利光耀公司轮船时如此,此刻买美国捷江公司轮船也如此!将来呢?也必须如此!”

  在旧中国,卢作孚深知,实业与政治难以分割。他从发行公司债券后更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

  许是深受割据之苦,他反对军阀割据,拥护统一。由此,他认为“今天以前的统一,只是中央的要求;今天以后却变成全国的要求,而且是全国对中央的要求”。所以,他极力欢迎中央军入川,以使四川统一,进而全国统一,结束割据的局面。

  卢作孚有时也略带一分天真。

  当蒋介石的特使贺国光率参谋团入川时,卢作孚在北碚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

             一心多用,奇迹不断发生

  枫叶红了的时候,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