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最好的老师-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但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却未必人人明了。
   要了解素质教育,须先从应试教育谈起。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均围绕“应试”开展,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因此,它主要面对 少数“尖子”学生,而其他大多数学生事实上充当了“陪读”,甚至只是“陪坐”。同时,应试教育的内容也偏重于升学考试科目的书本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德育、 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多方面的创造能力。与此相对,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 实践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由此 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反映了两种根本不同而且截然对立的教育思想。
  现在几乎人人都在谈素质教育,甚至有的学校明明是大搞应试教育,却仍标 榜自己是在搞素质教育。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观点,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我们可以拿这三点来衡量一个学校是否真正在实施素质教育。如果某学校做到了或基本做到了这三点,不管该校是否是“重点”,都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因为在 这样的学校,学生会受到全面的培养,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也一定会成才的;相反,如果某学校大办“重点班”(包括打着“教改实验”的幌子),只围绕升学考 试的科目开课,常常加班加点地补课……那么,我们都可以肯定地说,该校所为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哪怕该校的升学率很高,也不值得提倡,因为学生即使考上了大 学,也不过是畸形的“人才”。
  可见,素质教育有其特定的科学含义,并非是一张可以随便乱贴的时髦标签。
  有人把是否有“考试”视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分野。误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看来,我们有必要对两种“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作一番考察。
  我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就教育目的而言,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而应试教育只追求学生的学习分数的提高以应付眼前的升学。
  第二,就教育对象而言,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应试教育则强调整齐划一,用分数压抑学生的个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塑造”。
  第三,就教育内容而言,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做人放在首位,主张德智体美劳并举,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增设多样化的选修课;而应试教育只重视与升学考试有关的学科教学,反复培养学生的应考技巧,其他教育内容则居于次要地位甚至干脆被取消。
  第四,就教育评价而言,素质教育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合格”放在首位(升学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坚决反对将“升学率”与学校或教师的奖惩挂钩;应试教育却只看“一好遮百丑”的“升学率”,直接把升学成绩作为评定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尺。
   当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表面上也存在着某种互相渗透的联系:素质教育中也有“考试”,应试教育中也有“素质”。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素 质教育不可能排除必要的考试,但这种考试是全面而科学的,并且仅仅是教育检测手段之一,决不是教育的“指挥棒”;应试教育也能提高人的某些素质,但这主要 是围绕“应试”的很不全面的文化素质和某些智力素质(特别是记忆力),而且这些“素质”的提高又是以限制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代价的。
  因此,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关键不在有无考试,而在于赋予考试的功能、地位、作用和根本方法是什么。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


  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必须拥有足够的高素质教师。
  对于高素质的教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标准;而我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
   高素质教师首先应该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他当然必须要有出色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艺术,但还不能仅止于此,他还应有教学以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 技之长:教数学的,不妨在课余研究一点数学“猜想”;教物理的,最好同时又是一个科技制作的能工巧匠;教政治的,能不时发表一些经济学小论文;教语文的, 可能又是一位《 楚辞 》研究者……教学艺术和专业特长,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热爱科学、不断进取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使教师本人对学生保持着一种源于科学、源于知识的 人格魅力。
  高素质教师同时又应该是一位“思想家”。成天忙于应付补课、编资料而使自己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思维触觉越来越麻木的“教书匠”, 显然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的重任。作为“思想家”的教育者,在既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 响,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门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想到自己的教育。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超前意识,会使他科学地把握教育的历史航向,并敏锐 预见未来社会对今天教育的影响,从而主动进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高素质教师还应是一位“心理学家”。素质教育同时又是个性教育,这必然要 求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与艺术。因此,教育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中学生的心灵之中,敏锐地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与 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 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和教师的谈话 》)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教育。惟有这样,我们才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是的,高素质的学生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因为人只能靠人来建树!
  从“他律”到“自律”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这里,“学会做人”的含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有爱国主义意识;第二,要有公民意识;第三,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应该说,我们以前的教育并非不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但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过于成人化;二是教育效果更多的是“他律”而不是“自律 ”。针对第一个弊端,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对中小学教育内容作出了符合学生实际的调整与规定;而对第二个弊端,则需要我们教育者在“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中 予以克服,使我们所传授的良好道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高尚人格。
  “他律”的特点,是一言一行都受外在因素(如老师、家长、班干部、学校纪律等 等)的约束,是一种被迫的“循规蹈矩”。当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这种纪律性“强制”是必须的,但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是在老 师、家长面前才是“乖娃娃”,而背着教育者则又是一副面孔,那么这将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做人,就是要让学生内心深处永远有一束 不会熄灭的道德火炬,照亮其漫漫的人生道路,使他们即使独处时其行为也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勇于自 我教育和善于自我管理来实现。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战胜自己——犯了错误能谴责自己,有了进步能肯定自己甚至奖励自 己。所谓“自我管理”,就是让学生习惯于自己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善导自己——无论是遵守纪律还是助人为乐,都不是因为怕“受处分”或者是为了“得表扬 ”,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心灵警戒。现在不少学校实行“无监督考试”和让学生轮流担任班主任,正是让学生学会“自律”的有益而有效的尝 试。
警惕“素质教育”变味


  应该说,公开反对素质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了;相反,现在素质教育已成了一个时髦的口号——就像当年鲁迅所嘲讽的“咸与维新”。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一些人手中挥舞的“素质教育”旗帜,就会发现有的所谓素质教育已经变味。
   比如,一贯大搞应试教育因而升学率很高的学校会这样介绍其素质教育的“经验”:“正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我们多年来为高一级学校输送 了大量高素质生源!”比如,另一所学校长期以来升学率不高,可他们现在会振振有词地说:“我们从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因为我们搞的是素质教育!”比如,有的 教师至今仍然靠加班加点补课来抓学生的成绩,如果有人批评他违反教育规律,他会理直气壮:“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不是在课内吗?学生成绩上不去,算什么素质教 育!”比如,有的学校期末总结大谈素质教育的成果:搞社会调查多少人次,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征文比赛多少人次,举办歌咏比赛、壁报比赛等多少 次,等等。比如,有的学校对前来参观的客人展示该校的素质教育成果:“我们全校每一位学生都会拉二胡!”
  似乎人人都在搞素质教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