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里人家 作者:女之水晶(晋江vip2014-09-19正文完结)-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亏了孩子。

    至于其他的布就买的是布头,这个布头相对于扯整块的布就要便宜许多,如果你要挑选就八文钱一斤,不挑选就五文钱一斤,秦英买了一大包挑选的和没有挑选的布头也没有花多少银钱,她打算回去挑挑碎布头用来粘鞋底,大点的就用来做鞋面,买的这一大包布头估计能做六七双鞋子。

    又在街边小贩手里买了些缕好的麻,打算回去自己搓麻线,用麻线纳鞋底要耐磨经穿些。

    经过粮店时又进去买了三十斤玉米面,想着给小石头改善改善吃食又买了五斤大米和五斤面粉,这就花了好几百文,秦英心疼的不行,但想到瘦小的小石头也就释然了,赵三郎也安慰她以后他会努力赚钱让她和小石头天天吃白面大米,这时的赵三郎还不知道后来他们一家人不仅天天顿顿吃白面大米,还住进了大房子。

    路过猪肉铺子又买了两斤五花肉和四五斤板油,打算回去用板油炼油吃,虽然不能随时吃肉,但用猪油炒菜也能多些油水,赵三郎是他们家的当家人,小石头也还小而她自己身体也弱,都不能亏了,熟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是身体不好那什么都是浮云。

    临走时秦英看见猪肉摊下一箩筐剃得干干净净的猪骨头,问道:“大哥你这些骨头怎么买啊?”

    猪肉荣看看摊位下的猪骨头,以为秦英也像其他人一样是要了回家喂狗,用脚踢了踢箩筐,回答道:“这些等会儿要去丢了,要是你想要只管拿去就是。”

    秦英闻言欣喜不以,连连道谢,让赵三郎将箩筐拉出来,蹲下将所有的筒子骨捡出来放进背篓里。捡完后又让赵三郎将箩筐推进去,又向猪肉荣道了谢,才拉着小石头和赵三郎走了。

    离了猪肉铺子赵三郎才奇怪的问道:“英子你要这么多猪骨头干啥,咱家又没有养狗?”

    秦英笑了笑才回答道:“不喂狗,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让狗糟蹋了,这筒子骨熬了汤炖萝卜可好吃了,回家我就做了让你们父子俩好好尝尝。”

    赵三郎见秦英如此肯定,也不再多说什么,只要媳妇高兴就好,而且这些骨头也没有花钱,要是媳妇儿想吃肉下次来卖猎物时再割两斤回去就是。

    将零零碎碎的东西置办齐已是午后,一家人在镇上吃了东西就赶紧向回赶。买东西时很哈皮,可回家一数剩余的银钱,这一个来月好不容易攒的一两多只还剩下200多个铜板,秦英顿时心里就纠结起来,可慢慢又回过味来,赵三郎是个肯干的,只要他们两人齐心协力这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秦英数出200个铜板用线穿好,放在一个小瓦罐里埋在床下的土里,这可是他们家所有的财产可要仔细放好,又将余下的几十个铜板塞在床上的稻草里,做完这些秦英才到灶房做饭。赵三郎两父子则在院子里喂鸡。

 第2章 赵家极品(上)

    终于到了赵老头寿辰这天,秦英和赵三郎一家三口吃了早饭才往赵家去。

    赵家住在村子中央,赵老头和赵婆子一共养了六个娃,两个女儿早已嫁了人,四个儿子也都娶了媳妇,除了赵大郎一家住在镇上,赵三郎被分了出来,赵二郎和赵四郎仍然和赵老头老两口挤在一起,赵家三代同堂,一家老小十多口人就靠着几亩地过活,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赵大郎一家虽是住在镇上,可一家人早在头一天就回来了,所以当赵三郎一家三口来时,所有人都刚吃了早饭坐在堂屋里说话。

    看到这情景秦英心里万分庆幸,幸好他们在家吃了早饭,要是指望来赵家吃饭肯定得饿肚子,他们两个大人挨挨就过去了,可小石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不得饿。

    进屋秦英跟赵三郎两人喊了一声爹娘,赵老婆子装作没听见似的该干什么干什么,赵老头点点头,说道:“来啦,小石头呢?”也不问几人是否吃了早饭。

    赵三郎早知道自己这些亲人的德行,就是以前他们一家三口没粮下锅也没见他们给过一颗粮食,已经能做到无动于衷了,面无表情的拉着秦英找了个角落坐下,回道:“在院子里跟哥哥姐姐耍。”

    赵老头喔了一声就不在言语。

    赵四郎两口子就坐在两人边上,两口子笑着说道:“三哥三嫂你们来啦。”

    赵三郎淡淡嗯了一声就眼观鼻鼻观耳的坐着。

    赵四郎两口子是赵三郎几个兄弟姐妹中最会做人的,不像其他人对她和赵三郎爱答不理的,而是面上功夫做的一流,每次见面叫两人都叫的无比亲热。熟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秦英也笑着回应,和四弟妹李氏说起话来。

    赵大郎两口子见众人都到齐了,走到赵老头两口子跟前,对着赵老头行礼,嘴里说着好听的话,“祝爹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拿出一个包袱递给赵老头,“爹,这是儿子的一番心意,希望您老人家喜欢。”

    赵婆子接过来打开,是一件蓝色棉布衣裳,质地不错,针脚密实,做工也好,想来是花了大功夫大价钱,想到这里赵婆子十分满意,一张老脸都笑成了菊花,故意将手里的衣裳拿高在众人面前显摆,“老头子,我就说老大是最孝顺的,你看这衣裳少了百来个大钱是拿不下来的。”

    赵老头伸手摸了摸赵婆子手里的衣裳,一张脸也是笑得见牙不见眼,点头表示赞成赵婆子的话。

    赵大嫂钱氏觉得自家的寿礼一拿出来其他几房的肯定就不够看了,见此心里更加得意,得意洋洋的扫了一眼自己的几个妯娌,对着赵老头两口子吹嘘道:“这可是在周氏成衣铺买的,镇里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上那里买,爹娘你们看看这样式,这可是今年京城最流行的样式,孩他爹费了老大的功夫才弄到的,少了两百个大钱也拿不下来。”

    听到这里赵大郎挺了挺胸脯,扫了几个弟弟几眼,一副傲慢的模样像是自己有多了不起似的。

    赵老头两口子听了钱氏的话更是高兴,特别是赵老头心里那个得意,如今他一个泥腿子也能穿京城那些贵人穿的衣裳,这会儿笑的真是找不到了眼睛。

    而赵婆子想的是老头子都得了这么好的衣裳,那她的寿辰时肯定也不会比老头子的差。想着就将手里的衣裳仔细的放好,空出手来一手拉着赵大郎一手拉着钱氏,将两人又是一通夸奖,什么孝顺啊,什么他们两个老的以后就靠你们养老了……反正是想起什么话都说,丝毫不顾及其他几个儿子儿媳的感受。

    赵二嫂孙氏听了赵婆子的话颇不以为然,心里暗骂,呸,也不看看现在是谁在伺候你们两个老东西,“有钱就是娘”,老娘到要看看到时候大哥两口子会不会还有今天这么“孝顺”。

    不说几个儿媳妇心里怎么想,就说赵婆子的其他几个儿子心里对于赵婆子的话也很是不高兴,特别是和老两口住在一起的赵二郎和赵四郎心里更是不痛快,他们两兄弟天天费心费力的伺候两个老人,到头来一点好都没有落着,还不如一个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的大儿子,两个老人的态度真是让他们寒心。

    还是赵老头发现二儿子和三儿子的脸色不对,拉了拉正对着赵大郎两口子说的得意忘形的赵婆子示意她不要继续说了。

    赵婆子完全没有发现自己平日里最喜爱的两个儿子在听了她的话后早已面沉如水,也没有领会赵老头的暗示,而是很不高兴赵老头打断了她的话,“干啥,老头子?!没看见我正和大郎两口子说话呢!”

    赵婆子当着小辈们的面跟自己大小声,赵老头觉得有些下不来台,顿时沉了脸,对赵婆子吼道:“敢给老子歪歪唧唧,有啥话等会儿再说!”

    赵婆子虽然平日里对着小辈们耍威风,但在赵老头跟前却老实的很,赵老头这一吼赵婆子顿时就焉了不敢再呛声,但嘴巴里却还叽里咕噜的说着什么。

    坐在角落里看了这一出戏的秦英猜赵婆子肯定在骂人,赵婆子这会真是两面不是人,既得罪了在同一个屋檐下住的儿子们,也不见得真的笼络到赵大郎两口子。这赵婆子也是个糊涂的,连这几个儿子中谁是真正孝顺的也看不出来。

    赵三郎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更是无动于衷,像是个局外人似的,他现在对于自己的爹娘没有什么期待,只想自己做到一个儿子该做到的就是了。

    半响赵婆子缓过神来,拿眼睛看着赵二郎和孙氏,谁知两人根本不接她的茬儿,装作没看懂她的意思坐在板凳上不挪身,赵婆子看了半天也不见两人有动静,瞪了两人一眼,才开口问道:“二郎你给你爹准备了啥?”

    赵二郎脸色不是特别好看的站起来,心里还想着赵婆子刚才说的话,孙氏也跟着站在赵老头跟前,两人一起说道:“祝爹长命百岁!”

    说完赵二郎上前将寿礼交给赵婆子,赵婆子看了一眼手里的两双鞋垫就将东西随手放在桌上,撇撇嘴,显然是对这东西不满意,赵老头看了一眼也没有刚才接过赵大郎寿礼的欢喜劲。

    孙氏是个不吃亏的,看见赵老头和赵婆子的反映,嘴里不阴不阳的说道:“我和娃他爹是个没本事的,不像大哥大嫂在镇上做买卖,手里头银钱多的是,想买什么买不到,可怜我家二郎一年到头为了这个家劳心劳力,挣了银钱从不私藏着,弄得现在连给爹买寿礼的银钱都拿不出来,只好狠了心将自家的衣裳撕了熬了几夜给做了鞋垫,我们这样挖心掏肺谁知人家还嫌弃。哎哟我的娘诶,”

    说着就干嚎起来,“我可怜的小林和小树嘞,你们长这么大连新衣裳都没穿过,都是我和你爹实心眼想着要孝敬老人,却害得你们跟我们吃苦,你看看人家的娃都穿着棉布衣裳,这是要逼死我们娘三儿呢……”

    赵老头听不下去,拍着桌子说道:“好了,哭什么哭,我还没死呢。”说完看了一眼赵大郎家的几个娃,个个都穿着八成新的棉布衣裳,看上去比给他的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