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姘牒炀疲词ゲ偷南笳鳌āT诹硗庖槐臼樯希庾裣裾掌紫碌乃得魇牵蠡吹率殖质ケ邮ケ辛鞒鍪贰ǎ缓笫窍旅嬲庑┒嗌倭钊死Щ蟛唤獾幕埃�
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诗人沃尔夫拉姆·冯·埃森巴赫。据说他是位圣殿骑士会员(不过根本没有有关的证据)。在他的作品里,圣杯就是一块石头。
此外,再也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了。我终于离开了北走廊,到大教堂后面的花园里去找我的妻子和孩子们。
第二天,我们从沙特尔出发,开车去南方的波尔多和比亚里茨。过了一会,我们向东边的蓝色海岸(即避暑胜地里维埃拉港——译者注)开去,来到了图卢兹市附近的塔恩及加龙省。
在那里,我依靠一张精确地图的帮助,终于找到了美术史专家彼得·拉斯科教授的家。我从沙特尔城给他打过电话,他已经表示愿意和我谈谈北走廊的那些雕刻,不过,他谦虚地补充了一句,说自己不能被称为研究那些雕刻的专家。
埃塞俄比亚的牵连?
我在彼得·拉斯科的屋子里和他呆了一个下午,他的屋子位于蒙太古·德·盖尔塞小村。彼得·拉斯科60多岁,相貌出众,一头灰发。我以前见过他几次,而他也知道我是作家,专门报道埃塞俄比亚和非洲之角的消息。因此,他一开始便问我为什么突然对中世纪法国的大教堂发生了兴趣,
我对他简要地叙述了我的见解:我在沙特尔大教堂北走廊看见的那些雕刻,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过《国王的光荣》的影响。我总结说:〃手持圣杯的麦基洗德可能象征着《旧约》里的以色列。他毕竟是撒冷的祭司国王,而一些学者认为撒冷就是耶路撒冷。此外,示巴女王雕像(她脚下还有个非洲仆人)可能象征着埃塞俄比亚。我们在这两座雕像之间又看到了约柜的雕刻,它正被送往埃塞俄比亚。因此,它们可能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约柜从耶路撒冷被带到了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光荣》里正是这么说的。你以为如何?〃
〃说老实话,葛瑞姆,这听起来很荒谬。〃
〃为什么?〃
〃哦……我认为,埃塞俄比亚的那个传说很可能早在13世纪就渗透到欧洲来了——其实,你想想看,目前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提出有可能是这种情况。我本人很怀疑这个说法。不过,即使当时的沙特尔已经知道了《国王的光荣》记载的这个传说,我也不知道谁会有心把它翻译成那座大教堂里的雕塑群像。这在当时是个不同寻常的做法,对北走廊来说更是如此,因为那里的雕刻主要是《旧约》里基督以前的那些先驱。顺带说一句,正因为如此,那里才有麦基洗德的雕像。在《希伯来书》里,麦基洗德被看作基督(见《新约·希伯来书》第7章——译者注)。〃
〃在雕像上,他手里拿着一只杯子,杯子里还有某种圆柱形的东西。〃
〃那可能是要象征面包吧——就是圣餐的面包和红酒。〃
〃我的一本旅游手册上就是这么说的。不过,另一本书上也说,这只杯子就是圣杯,还说那个圆柱体是一块石头。〃
彼得·拉斯科疑惑地抬起眉毛:〃我以前从来没听到过这种说法。比起你提出的埃塞俄比亚牵连论,它更牵强……〃他思索了一阵,然后说:〃不过,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我提到的那篇论文,就是谈到埃塞俄比亚的那个传说传入了中世纪的欧洲的……〃
〃是的。〃
〃其中有关圣杯的说法很奇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说,沃尔夫拉姆·冯·埃森巴赫的《圣杯传奇》里的圣杯,就是一块石头,而不是一只杯子,而这个说法就受到了埃塞俄比亚基督教传说的某些影响。〃
我向前探起身子,说:〃这太有意思了……我的旅游手册里也提到了沃尔夫拉姆·冯·埃森巴赫。他是谁?〃
〃他是最早进行圣杯题材创作的中世纪诗人之一。他写过有关圣杯的整整一部书,名叫《帕西法尔》。〃
〃就是那部歌剧的名字么?〃
〃不错,瓦格纳写的歌剧。它是受到沃尔夫拉姆的启发而写的。〃
〃这位沃尔夫拉姆……他什么时候写的那部书呢?〃
〃问世纪末或者13世纪初吧。〃
〃这就是说,是在建造沙特尔大教堂北走廊的同一个时期了?〃
〃是的。〃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我说:〃你说的那篇论文里提出,沃尔夫拉姆的作品受到了埃塞俄比亚传说的影响。我想,你大概不记得那篇论文的题目了吧?〃
〃……啊,不记得了,恐怕不记得了。我读它的时候,至少是20年以前了。我记得,它的作者是叫阿道夫吧。我只记得那个名字了。沃尔夫拉姆是德国人,所以,你其实应当去请教研究中世纪欧洲高地国家德语文学的专家,去找到更多的细节。〃
我心里正有这个打算。于是,我请彼得帮我翻译一下沙特尔大教堂里那句使我困惑的铭文。我告诉他,我的旅游手册把“ARCHA CEDERIS”翻译成了“你要依靠这柜工作”,把“HIC AMITITUR ARCHA CEDERIS”翻译成了“此处诸事均要学习,你要依靠这柜工作”。
然而,彼得却认为这些翻译全都错了。“ARCHA”的意思当然是“柜”,而“C EDERIS”最有可能是破损的“FOEDERIS”这个字,它的意思是“契约”。按照这样 的解读方法,把“ARCHA CEDERIS”翻译成“约柜”是很简单而符合逻辑的。不过, 还有另外一种译法:“CEDERIS”这个字被用作ceders这个动词的一种形式,其意思 是“让出”、“放弃”或者“走开”。这句话的时态虽然不合常规,但果真如此的 话,那么“ARCHA CEDERIS”这句话最准确的译文就是“你将让出(或“放弃”,或 “送走”)的约柜”。
至于那个更长的句子,困难出在它第二个单词的第四个字母模糊不清。我的旅游手册上估计那个字母是〃T〃。不过,它更像表示两个〃T〃的缩写(因为在拉丁语里,没有只有一个T的AMITTTUR的那种拼法)。如果能确认那是两个〃T〃,那么,这句话就应当是〃HIC AMITITUR ARCHA CEDERIS〃,其含义就大约是〃让它从这里离去,那只你们将让出的柜〃,或者也许是〃让它从这里离去,啊柜子,你被让出了〃,或者还有一个译法,如果〃CEDERIS〃这个字是破损的〃FOEDERIS〃,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让它从这里离去,这约柜。〃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第二个词的第四个字母可能是〃C〃(它看上去也很像)。如果是这样,那么,那句话就成了〃HIC AMICITUR ARCHA CEDERIS〃,其译文便或者是〃此处藏着约柜〃,或者是〃此处藏着你们将让出的约柜〃(或〃放弃的〃,或〃送走的〃)。
彼得一边合上他的拉丁语词典,一边总结说:〃即使'隐藏'这个词并不明确,这句话里'Amicitur'这个词也完全可以表示'掩盖起来'这个意思了,所以整句话的意思还是一样。是不是如此呢?我不知道。这实在有点令人困惑。〃
我衷心地赞同他这个观点。这件事的确令人困惑不已。不仅如此,我还感到它很富于挑战性,很有趣味,很5!人入胜,因此很想解开这个谜。
在法国度假的其余日子里,我时常想起沙特尔大教堂的北走廊,我在那里见到了那些小雕像。使我无法忘记的是,那个浮雕上载着那件古物的牛车似乎正朝着示巴女王走去。同样,我心中也始终无法排除一种可能性,即浮雕上的这个景象暗示着走向埃塞俄比亚。我知道自己正沉迷在无边的推测里,而在学术上还没有任何能够支持这些推测的证据。
我完全同意彼得·拉斯科的观点:沙特尔大教堂的雕刻家们在选择雕刻对象时,不会让自己受到埃塞俄比亚传说的影响。不过,这却使我想到了一种更令人鼓舞的可能性:大教堂北走廊(它也被称为〃启蒙者之门〃)的建造者们也许已经描绘了一幅神秘的地图,供后世的人们参考——这幅地图暗示了当时世上最神圣、最珍贵的宝藏的所在地。他们也许发现约柜确实被〃让出〃或者〃送走〃了,就是从《旧约》时代的以色列被送走,后来被〃隐藏〃到了埃塞俄比亚。刻有那些谜一般铭文的雕刻的真正含义,也许就是如此。若是这样,其隐含意义就的确令人惊诧,而我1983年曾打算彻底放弃的那个阿克苏姆城传说,至少也值得进行第二次考察。
玛利亚、圣杯和约柜
1989年4月末,我从法国回到英国以后,便让我的助手去寻找彼得·拉斯科提到的那篇学术论文。我只知道它的作者可能叫阿道夫,其内容谈到了沃尔夫拉姆·冯·埃森巴赫写的〃圣杯传奇〃可能受到了埃塞俄比亚传说的影响。但我不知道那篇论文是何时何地发表的,甚至不知道它是用哪种语言写成的。不过,我还是请我的助手到各个大学里去寻找,看看是否有些研究中世纪德语文学的专家能提供帮助。
等候回音的时候,我出去买了几本不同版本的圣杯“传奇”故事,其中有克雷 蒂昂·德·特罗耶的《圣杯故事》(Conte du Graal),作者写于公元1182年,但 未完成。此外还有托玛斯·马罗礼爵士的《亚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 这是一部晚得多的史诗,写于15世纪中叶。此外还有一本同样重要的《帕西法尔》 (Parzival),据说,它是沃尔夫拉姆·冯·埃森巴赫于1195年到1210年间写的— —这个日期几乎与沙特尔大教堂北走廊的建造时间完全相符。
我开始阅读这些书籍,并最先发现:马罗礼的那本书最容易理解——因为它是后来不少小说和电影的灵感来源,它们的主题都是追寻圣杯,而我小时候就看过这些故事和电影。
然而,我很快就发现:马罗礼所讲的,是这个〃惟一真正的追寻〃的一种理想化和清洁化了的,最重要的是基督教化了的故事。相形之下,沃尔夫拉姆讲的故事不但更准确地再现了人类行为的真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