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崛起与没落-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两岸,将君士坦丁堡团团围住。   

  此时,领导希腊人守卫都城的是一位出身行伍的拜占庭皇帝……利奥四世。他首次使用铁链子封锁了城外的黄金角,使得阿拉伯人的军舰无法通过。驰名的希腊火和保加利亚人的进攻,使麦斯莱麦的军队损失惨重。更糟糕的是,饥荒、鼠疫、隆冬接连而来。顽强的麦斯莱麦,在新任哈里发的严令下,含泪离开围攻 14个月的城市。然而,当他奉命带领海军撤退的时候,在中途遭遇到暴风雨,1800艘军舰,只有5艘平安回到叙利亚。阿拉伯人的舰队,就这样毁灭了,诚如一位前人所言,利奥四世拯救了欧洲。65年后,一位阿拉伯王子再次接近这里,得到了每年献贡的承诺后离去。此后 700年,再没有一支穆斯林的军队到过君士坦丁堡城下,直到高举伊斯兰教旗帜的突厥人前来。   

  正当阿拉伯舰队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每年一次的进攻之时,一位年轻的总督正在东方为倭马亚王朝攻城略地。这位年轻的总督是大名鼎鼎的哈查只。他原来是一名年轻的教师,在倭马亚王朝风雨飘摇之时,投笔从戎。31岁的时候,他打败了僭称哈里发的阿卜杜拉·伊本·左拜尔,被任命为阿拉比亚的长官,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44节:花开花落……阿拉伯帝国(14)         

  两年之内便平定了阿拉比亚的叛乱。之后又受命为伊拉克总督,去制服〃以分离者和伪善者著称〃的伊拉克人,那里是王朝死敌阿里派和哈列哲派的巢穴。年轻的哈查只以戏剧性的一幕,降服了桀骜不驯的伊拉克人。具体情形是这样的:他化装成为普通的阿拉伯人,在 12名驮夫的陪同下,突然出现在库法(今属于伊拉克)著名的清真寺里。当他漫不经心地走上讲台时,从容地揭开蒙在脸上的重重叠叠的围巾,然后用暴风雨般的言语,以毫不含糊的口气,宣布他的政策,告诉伊拉克人,他将以最严厉的态度对付那些不忠顺的平民,并引用了如下的诗行:   

  我的祖先曾经拨开云雾而登高   

  揭开头巾你们就认识我的真容   

  接着是浪漫而残忍的威胁:〃库法的人民啊,我确信,我看见许多头颅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我就是那收割的人。我仿佛已经看见头巾和下颔之间流淌的热血。〃   

  哈查只的智慧和残忍,使得骚动的伊拉克迅速恢复了秩序,在叛乱的城市巴士拉和库法之间,他新建了一座城市瓦西兑(居中之意),以此作为总督的首府,来控制伊拉克和波斯的领土。当辖区太平无事之时,这位精力充沛的总督,开始让手下的助手们,为倭马亚王朝夺取更多的土地。古太白·伊本·穆斯林和穆罕默德·伊本·嘎西木是他麾下最勇猛的战将。   

  公元 705年,古太白带着呼罗珊人的大军,跨过了〃伊朗〃和〃突厥〃之间的传统界限……乌浒水(阿姆河),在河水的南边建立了永久的基地。在一些辉煌的战役之后,他先后征服了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远征的队伍深入药杀水(锡尔河),攻取了大宛国。伊朗人(呼罗珊人为其一支)在阿拉伯将领古太白的带领下,第一次突破了与蒙古利亚人保持至今的政治和种族界限,伊斯兰教也第一次对佛教发出了挑战。在撒马尔罕,古太白不顾佛教徒的百般劝阻,毅然做出〃渎神〃的举   

  动,亲手焚毁寺庙中的佛像,结果使得虔心向佛的人们改奉真主。古太白的十年远征,将伊斯兰教的种子种到了中亚,通过以后数代穆斯林的努力,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后来成为阿拉伯文化的中心和伊斯兰教在中亚的苗圃。   

  与此同时,哈查只的另一员大将穆罕默德正统帅一支大军向南挺进。710年通过俾路支,711年~712年,征服信德(印度河下游的河谷和三角洲)。713年,征服木尔坦(南旁遮普的佛教圣地)。这次侵入导致信德和南旁遮普的永久占领。从此,印度边疆的省区永远地伊斯兰化了。通过这里,伊斯兰教和印度佛教之间建立了第一次重大的接触,这一接触也是永久的。此后,在这块伊斯兰化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巴基斯坦。   

  中亚和南亚似乎还不是哈查只征服的尽头。有一个传说,他曾经应许古太白和穆罕默德,他们之中,无论谁先踏上中国的土地,就会成为中国的长官。但是,他们谁也没能做到。   

  当哈查只的军队在东方南征北战的时候,非洲总督的一位柏柏尔(含族人,白种人的一支;居住在地中海南岸,大多信奉基督教)副官正带领一支小型侦察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轻松地带回大量价值非凡的战利品。这一不经意的劫掠,激起另一个柏柏尔人的野心,他就是塔立格,作为非洲总督的副官,正驻防于丹吉尔。闻听这一消息,塔立格迅速带领几千人的队伍越过海峡,在一座岩壁面前登陆。后来这一岩壁被称为〃塔立格山〃,而后阴差阳错地读成了直布罗陀,从而使塔立格青史留名。塔立格的进军出奇的顺利,凶悍一时的西哥特军队,此刻变得不堪一击。整个行军,更像是在西班牙游览。急于前进的塔立格,小心翼翼地避过哥特武士重兵防守的城市,马拉加、科尔多瓦、托莱多,先后在他的军队面前陷落。他的行军开始于春季,到了夏末的时候,塔立格已成为半个西班牙的主人。   

  非洲总督穆萨吃惊于助手的胜利,一面责备塔立格的擅自行动,一面在712年亲自领兵与之相会。他为了压过助手取得的成功,专挑那些重兵防守的城市和要塞。第二年的6月,在收拾完途中的所有城市之后,穆萨与塔立格相会,并鞭打了他,给他戴上了锁链,因为他虽然建立了功业,却违抗了命令。正当穆斯林的军队向西班牙北部进发的时候,远在大马士革的哈里发韦立德将他召回。于是,穆萨带着塔立格,和其他的官员,以及头戴冠冕的西哥特王族 400名,后面还有无数的侍从和他们搬运的不计其数的战利品。这支长长的队伍,沿着地中海南岸向大马士革缓缓前行。公元 715年 2月,穆萨和他的战利品进入大马士革。不用说献上的珍宝,让整个大马士革都闪闪发光,单是远自欧洲的数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45节:花开花落……阿拉伯帝国(15)         

  百名王公,在哈里发韦立德的面前盈盈下拜,表示臣服,就让病中的哈里发为之一振。然而穆萨的伟业没有为他带来应有的待遇。当韦立德病逝后,新任哈里发苏莱曼叫他受尽极端的凌辱。这位征服北非和西班牙帝国元勋老将,不得不在烈日下受刑,最终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和权利,不得不流浪到故乡偏僻的乡村里乞讨为生!   

  也许哈里发韦立德和苏莱曼再给穆萨一些时间,他就会越过比利牛斯山,在欧洲大陆上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一伟大的工作,由他的继承者完成。732年的早春,西班牙总督阿卜杜拉·赖哈曼,带领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地跨过西部比利牛斯山,朝北挺进,在加龙河附近击败阿奎丹公爵,焚烧波尔多瓦和普瓦提埃附近的教堂。当队伍推进到图尔附近的时候,他们停了下来。图尔城中有高卢人的使徒圣马丁的坟墓,是高卢人宗教上的首都,这里潜在的战利品吸引了远征的劫掠者。但是,他们在这里遭遇到了劲敌。原来,战败的阿奎丹公爵以名义上的臣服来换取法兰克人的援助。矮子丕平的私生子绰号铁锤的查理应邀而来。他们在图尔和普瓦提埃之间、维埃纳河与克莱恩河交汇的地方展开大战。阿拉伯人和法兰克人是当时最富战斗力的民族。而阿卜杜拉是阿拉伯人中的勇士,查理则为法兰克人实际的国王。在未来的 7天中,双方拉开阵势,渴望最后决战的时候到来。在 10月的一个周六,阿卜杜拉发起了进攻。然而作为抵抗者的法兰克步兵,身披令人恐惧的狼皮,肩垂乱蓬蓬的头发,他们肩并肩站着,组成一个空心的方阵。他们像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一般坚固,又像阿慕尔的心思一样紧密。他们团结在一起,丝毫不让路,一次次的冲锋,被他们的大刀砍退。直到阿卜杜拉本人倒下,直到夕阳落下,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才退去。当第二天凌晨的时候,   

  阿拉伯的军营变得异常安静,像是空营一座。当谨慎的查理小心翼翼地派人接近时,阿拉伯人的骑兵们,早已消失在茫茫晨雾中了。查理,就这样确信了自己的胜利。   

  很多欧洲人把这次战役看得特别重要,他们说,如果不是查理的战胜,现在巴黎和伦敦看到的将不是那些大教堂,而是众多的清真寺;在牛津和各地的大学里,听到的将不是《圣经》的解释,而是《古兰经》的讲解。图尔战役似乎是欧洲基督教生死存亡的关头。但实际上,它的胜利不能确定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穆斯林对欧洲的侵略仍在继续。图尔战役后的第二年,他们夺取了阿维尼翁(今属于法国),9年之后,又掠夺了里昂。然而,这些掠夺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到达那里的攻势不过是强弩之末。阿拉伯人入侵的狂潮,似乎在千里推进之后已经筋疲力尽。图尔,也许正标志着阿拉伯穆斯林所能到达的极限。   

  3。先知逝世 100年: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和制度   

  732年,图尔战役结束。帝国的扩张虽然还在继续,但似乎已经筋疲力尽了。此时此刻,从大马士革往四周看去,东起帕米尔高原,西抵大西洋,北到咸海,南至尼罗河上游,全成为帝国的领土。帝国的疆界已经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远远超过鼎盛时期的罗马。这时距先知去世整整百年,如果他还活着,看到如此广大区域的人民都成为真主的信徒,不知道是一番怎样的心情。   

  这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