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瑾娘心里头十足不愿。奈何喝了酒的五王爷,实在是没什么道理可讲。最终陆瑾娘也不想委屈自己,只能咬牙配合五王爷,欢愉了一场。
第一卷 第170章 危矣
八百里加急从西北一直送到京城,再从京城送到了行宫,直接送到皇帝议政的大殿。
“八百里急报,鞑靼突袭扣边,鲁国公伤重,齐将军出奇兵包抄失踪不知生死。大军退守关内,关外沙城,边城弃守。鞑靼屠城,两城近五万百姓殒命。”
噗——皇帝一口鲜血喷溅而出,这是怒极攻心,是被气的。
“皇上……”
“皇上保重。”
皇帝强撑着身体,“无妨!朕只是一时急怒攻心,还死不了。”
“陛下慎言。”
皇帝没理会那些腐儒的话。大太监汪德福从传令士兵的手中接过急报。那传令士兵交出急报后,当场昏迷过去。皇上让人将士兵带下去,着太医用心诊治。汪德福将急报交到皇帝手中,皇帝翻看,越看脸色越发难看。
下面大臣皇子个个屏住呼吸,不敢出声。皇帝看完急报,强撑着一口气。那急报轻飘飘的落在地上。大臣们捡起来,一个个的传阅下去。鲁国公被人偷袭,身重毒箭,此时昏迷不醒。齐正天带五千人马从后包抄鞑靼大本营,却是一去不回,生死不知。如今大军暂时由几位副将指挥,只是这些副将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不足以服众,军中因为鲁国公昏迷不醒的缘故,军心涣散,无力出兵,只能退回关内死守。其中留在关外的两万人马全部折损,损失惨重。急报是副将们联名写的,因此并没有太多的隐瞒。在急报上,急切的表达了希望朝廷支援。即便朝廷不能支援,也希望能够调动离着西北边关最近的驻军支援。
大殿安静的落针可闻。
皇帝死死的撑着椅子扶手,强撑着身体,“鲁国公该死,齐正天该死。朕的五万子民,两万兵将就被他们弃之不顾。都该死。”
哐啷——桌上所有的东西被皇帝一扫而光,全都落在了地上。
“皇上息怒!”所有皇子大臣,宗亲贵族都跪在地上。
首辅当仁不让最先站出来,“皇上息怒。鲁国公和齐正天固然该死,但是如今要紧的是如何解决西北战事。西北糜烂,在于没有一个有威望的大将军带领众将。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可信之人统领西北全军,组织反攻。”
“臣附议。”
几个臣子纷纷跳出来附议首辅的话。
皇帝盯着首辅,“以卿家以为,该派谁去合适?”
首辅狡猾,不直接表态,而是说了句,“军国大事,臣不敢随便议论,还请皇上决断。”
“请皇上决断。”
皇帝强忍着怒气,一群尸位素餐的混账东西。每到关键时候,就开始耍手段,打太极。皇帝扫视众人,人人屏住呼吸。却不想有那人站出来,主动请缨。
二王爷突地站起来,“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儿臣愿往西北领军,定将那鞑靼赶出边关,杀他个片甲不留。”
皇帝暗自冷笑,包藏祸心的东西,以为朕不知道老二的用意吗。不就是想借此机会掌握兵权。皇帝看都不看二王爷,狼心狗肺的东西。不过出于面子考虑,皇帝还是说道:“老二有孝心。还有谁可有合适的人选?此乃国运之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同样也容不得半点拖延。各人举荐,无论举荐谁,朕都不会怪罪。”
二王爷悻悻然,原本跃跃欲试的五王爷见二王爷被如此对待,登时心冷了一半。收起那别样心思,安静的待在人群中,伺机而动。
“怎么没话说吗?连举荐个人也不会吗?”皇帝恼怒异常,恨不得将所有人都砍头了事。
大臣们私下里你看我我看你,心里打鼓。这是一个机会,当然也是个天大的危机。说到举荐武将,有资历有威望有才干能够统领数十万军队的人,也不就是那么几个。镇国公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他是不能指望的。镇南侯会打仗,不过一直在南边,北边的仗未必会打。而且人也不在京城,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那个几个人,打仗本事都有,唯独缺了威望,怕是不能服众。军中人心不稳,再大的本事也是枉然。
最后就剩下一个合适的人选,威望资历才干经验,一样都不缺。只是此人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前些年被夺了兵符,如今赋闲在家。此人合适,却未必合皇帝的心意。因此众人都犹豫着该不该举荐此人。当然也有那搅屎棍,不愿意看到敌对势力乐呵的,还有那单纯不愿意别人比自己过的好的,率先站出来举荐一些乱七八糟的人选。就连七八十岁的动弹不得的老将也在被举荐的名单中。
皇帝越听越是火大,却一直强忍着怒火。
五王爷觉着此时机会来了,毅然站了出来,“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说!”
五王爷斟酌着说道:“父皇,边关告急,如今要紧的是要有一个有威望能带兵打仗的人前去边关统领军队。儿臣心急如焚,若是儿臣能带兵打仗,儿臣一定会去边关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虽然没那本事,但是儿臣想要举荐一人,此人熟悉西北情况,战功彪炳,鞑靼闻他名字可谓是闻风丧胆。有他去西北,儿臣以为西北边事一定能够顺利解决。”
五王爷顿了顿,见大家都等着他说出那个人的名字,五王爷继续说道:“儿臣举荐太原侯出任西北大将军,统领西北所有兵力。”
太原侯?那正是所有大臣纠结的人物。好了,如今由五王爷说出来,也算是解了大家的难处。
当即就有人附议,“臣附议!”
皇帝面色阴晴不定,太原侯,还真亏五王爷敢说。但是此时此刻,似乎太原侯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朝堂上,永远都不可能一言堂,有人支持自然就有人反对。当场也有人站出来反对太原侯出任西北大将军。理由现成的,功高震主,否则皇帝也不会解了他的兵权。当然话不能如此直白,不过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让太原侯再掌兵,万一他同鞑靼里应外合,或者说万一投靠鞑靼,那该如何是好。
这话一出,立马就有人站出来反驳。笑话,草原苦寒,太原侯富贵一生,位高权重,家族上千口人。投靠鞑靼有什么用?做部落首领吗?有富贵荣华的日子不过,偏偏要去草原上吃沙子,除非是脑子有病的人才能做的出来。再说了,就算太原侯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一大家子人着想。通敌叛国那是什么罪名?那是诛九族的罪名。这么揣测太原侯的人,居心叵测,一定是根搅屎棍,就是为了搅乱朝堂大事。
好的坏的都说了,如今就等着皇帝做决定,下决心。人人都望着坐在最上面的皇帝,可是皇帝迟迟不肯下定决心。
就在大殿安静的如深夜一般,福乐突然站出来,“启禀皇上,臣请战!”
“退下,谁让你胡闹的。”皇帝怒声斥责。
福乐行军礼,半跪在地上,“启禀皇上,臣在军中多年,也曾带领军队剿匪也曾鞑靼面对面的对战。臣请战,臣写下军令状,若是臣胆敢贻误军机,不能将鞑靼赶出去,臣以死谢罪。”
沉默,全都沉默。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
不过还是有那腐儒站出来,“荒谬,一个女子岂敢称带兵,还敢立下军令状。当真朝堂上下无人矣。皇上,请治福乐郡主藐视朝堂,不敬皇上之罪。”
福乐嘴角翘起,讥讽一笑,“皇上,臣请战,却不是请西北之战。请皇上派臣带军去东北。”
“东北?”
“正是。由太原侯在西北狙击鞑靼,臣在东北伺机而动,绝不给鞑靼任何翻身的机会。最好是能趁次机会将鞑靼主力一举歼灭,让鞑靼二十年都不能恢复元气。如此我朝就能太平二十年。二十年后,我朝又有无数大好男儿,即便到那时候鞑靼再敢犯边,我朝也无需担心,自可一战。”
福乐掷地有声,请战之心显得十分迫切。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危机,但是对于武将来说,却是个立功的大好机会。如此机会,十年也未必能遇到,福乐怎么可能会错过。
“皇上,此事不可。兵者,国之重器,岂能让一个女子领军。以前福乐胡闹,臣不敢说。但是这一次事关国之大运,臣不敢不说。臣死谏,绝不能让福乐这个妖女领兵作战。否则国将不国啊!”
随着一声国之不国,一大群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人跪下来请命。“皇上三思啊!”
福乐嘲讽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大臣们,一个个傻子一样的。以为朝政光靠骨气就行吗?没看到内阁几个大佬,个个都稳坐着,谁都没动,连个态度都没有。没有内阁那几个老狐狸带头,这些人闹的再凶,也不过是个小丑。
次辅看了眼首辅,首辅闭着眼睛,好似睡着了一般。次辅一看,也干脆闭嘴,什么话都不说。
皇帝的目光朝着首辅看过来,此时首辅不能再做睡觉状。睁开眼睛,眼中精光一闪而逝,“启禀皇上,臣以为让太原侯去西北领军,任征北大将军,此议可行。不过太原侯年事渐高,未免出现鲁国公的情况,臣以为最好再安排两个副将。至于福乐郡主,臣以为福乐郡主提议甚好。不仅要关注到西北,也不能忽视了东北。至于福乐该不该领军,请皇上决议。”
“请皇上决议。”
首辅都发了话,大家自然都得跟着。
皇帝扫视众臣,朗朗出声,“拟旨!宣太原侯……”
……
陆瑾娘听着邓福一句一句的小声的禀报外面的事情。陆瑾娘表情凝重,之前窦猛说将有大事发生,大到完全盖过了太子受伤的事情,竟然会是西北战事糜烂。陆瑾娘抬手制止邓福的话,问道:“可否联系上窦将军?”
邓福摇头,“奴才尽力去联系。只是窦将军即将出征西北,未必会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