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剑平天-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岭淮河这一线,正是中华大地上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而如今,也基本上是蒙古控制的北方与南宋控制的南方的疆域分界。这并不止是巧合,而是这一条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也正好是可以凭之阻敌的一道天然屏障,所以两国的军队便于此分隔对峙,于这一线上争锋攻伐。
  尹治平所到的淮河北岸,乃是息县一段。息县乃是一处大县,有天下第一县之称,据说乃是历史上最早建立县制的三个县之一。而且这三个县中,息县的建制从chūn秋时期便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并且名字一直没变过,故有天下第一县之称。
  因蒙古正在准备渡淮发动对南宋的第三次南侵,所以淮河北岸沿线,几乎处处都有蒙古兵的身影,还有不断的蒙古兵正从北面各地不断集结而来。息县乃是处大县,所以集结的蒙古军队也甚多,城外营帐直排出去了几百里地去。
  这里蒙军云集,尹治平自然不会自找麻烦,骑着抢夺而来的蒙古军马大肆招摇过市,早早便已弃马而行。
  他也没有进城,就于城外观望打探消息。如今蒙军正准备南侵,自然不会再放寻常人等过河。淮河北岸,沿岸所有的渡口都被蒙军抢占,所有的渡船也都被蒙军征用,还在不断的砍树造筏,增加渡河船只,好能使大军一次xìng大批量地过河。
  蒙古人是平原上的狼兵,马背上的好汉,可却不擅水战,会水的都没有多少,旱鸭子满地都是。而南宋军队则擅水战者众,淮河上整rì都有宋军的战船游弋,以防被蒙军突袭渡河,时不时会给岸上聚集的蒙军放一通箭雨。而岸上的蒙军也只有shè箭还击,别无它法。
  两军目前都还没有大举会战的迹象,蒙古的军队在不断集结,而对岸的宋军也在不停地调兵遣将。淮河上战云密布,正在等待着血雨腥风的到来。
  尹治平接连观察了几rì,只觉得现在要渡过淮河甚难。不说蒙军这边把渡船全部收集征用,而且沿岸要地都有蒙军把守。他就是克服这两个难关,到得河中,恐怕淮河上游弋的宋军战船也不会把他当作友方,估计是先一通乱箭shè来再说。
  “淮河这么长,我就不信哪处地方都有人守着。”
  心中这般想着,尹治平只好另觅地点过河,不在息县这一段死伤脑筋。
  --------------------
  每天保底两更,第一更到,第二更晚上九点左右。


第二十一章 弹指神通 后有追兵

  尹治平站在淮河北岸里许外的一座山丘上观瞧,眼望上游处两岸山峰参差,料来不易驻兵,便打算到上游去瞧一瞧,看有没有可供渡河的地方。
  “这淮河发源于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中,实在没有渡河的地方,我干脆就从源头绕过去算了。反正我也没事,多费点儿时间,多绕点儿路,也不算什么。”打定主意,尹治平便不再多停,转身即下了所身处的这座山丘。
  息县距离桐柏山并不太远,也不过就二百多里的路程,尹治平按照自己的脚程计算,便是步行,四、五rì也就到了。骑马的话,两、三rì就能到,如果不惜马力,策马急行,一整rì的时间就能到。
  享受过了骑马的速度与方便,尹治平还是决定弄匹马来代步。便是不小心被蒙军发现追赶,他急行个一rì就到深山老林了。那里骑兵展布不开,又山高林密,人一钻进去再找可就难了,蒙军还能为了他一个人抢匹马而发大军漫山遍野的搜寻?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说眼下蒙军正在准备第三次南侵,渡淮大举攻宋在即,这个时候绝不会为这么点无关痛痒的小事横生枝节;便是平常时候,蒙军也不会为此大费周章。最多也就派十来个人追索,这十来个人追上来,那还不是给尹治平喂剑的。
  故此,尹治平对于再次抢夺蒙古的军马,也着实没什么可顾虑的,但能不被发现自然是最好。
  尹治平选了进出息县的一条要道,藏在道旁的一棵大树上守着。守了约有一个多时辰,瞧见两个蒙古传令兵从县城的方向过来,只有两人两骑,正是合适的目标。
  尹治平前几rì迷路经过一处河道时,在河边见到大小正合适的鹅卵石,便捡了一些,空出一个钱袋装了,留在身上当作暗器使用。这时从袋中摸出两枚手指头大小的石子来,左右两手以“弹指神通”的姿势一手扣着一枚。
  他觉着黄老邪的“弹指神通”施展起来挺帅,所以也学来装装样子。他并不会弹指神通,但弹指神通的姿势是很简单的,就是大姆指扣着食指或中指,随便哪一指一弹就是了。就跟他前世小时候弹琉璃弹一样,只不过是运上了内力,劲力极大罢了。
  尹治平所不会的也就是弹指神通的的内力运用法门,而弹指神通的姿势实没什么出奇处,简单的很。谁人都可学得,便是刚会走路的小童也能学来。
  眼见得两名蒙古传令兵纵马而来,接近得两丈许内,尹治平瞄准了他们额头,左右手同时扣指一弹。“嗤嗤”两声破空声响,两枚石子从他手中急速飞出,只听得“卟卟”两声闷响,正中两名蒙古兵的额头,将两人额头打出一个血洞,鲜血迸shè而出。两人同时一声闷哼,瞪大着双眼栽下马去。
  尹治平虽然不会黄老邪弹指神通的运力法门,但他此时内力也是非同小可,十分jīng深。运劲弹出,石子也是劲大力沉,一般人轻易挡不得,更何况这两个武功平常连内力也没有的蒙古传令兵了。
  两名蒙古传令兵栽下马去,他们身下的马还犹自不觉,仍就往前疾奔。尹治平瞧得两匹马奔来,从树上纵身一跃,正落到一匹马的马鞍上。他伸手拉住缰绳,拨转马头,策马往西面桐柏山的方向而去。另一匹马也不去管它,任由其继续往前奔走。
  尹治平的身影刚从这条大道上消失不久,忽见路尽头一队人马出现,策马疾行往息县城中而来。
  这队人马有十数人,尽骑高头大马。为首的两人一个身穿黄浅sè锦袍,手拿折扇,作贵公子打扮,约莫三十来岁,脸上一股傲狠之sè。另一个身披红袍,头戴金冠,形容枯瘦,是个中年藏僧。
  他们身后的十来人,打扮各不相同,而且相貌皆异,瞧来许多不是中土人物。有蒙人,有回人,有藏人,甚至还有两个sè目人。也有好几个汉人,衣着各异,都挎刀佩剑,各携着武器,瞧来都是江湖上的人物。
  这队人很快便奔至,瞧到路上一匹马空鞍向着他们急奔而来,都是十分诧异。
  “咦,这怎么有匹空马?”为首那名手拿折扇的贵公子道了一句,眼见这匹空马奔至,探手一抓,便将这匹马的缰绳抓住,然后运力一拽,“唏律律”的嘶鸣中,硬生生将这匹向前急奔的马给拽住停下。
  身后的那十来人见他单手拉停奔马,都大声为他喝彩。
  那贵公子面带得sè的一笑,打量了这匹马一眼,瞧到了马匹上的烙印记号,不禁奇怪道:“这是我蒙古军中的战马,怎么这一匹忽然空骑跑了出来?”
  后面人这时都已跟着勒马停下,一人道:“可能是忽然受惊脱缰了罢?”
  一名蒙古人道:“我们蒙古人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军中兵士控马之术都是极好的,怎么会让马受惊脱缰?便是脱缰,怎么又不见人追来?”
  前方大路一览无余,全无障碍,确实不见有人从这区马奔来的方向追来。忽然有人瞧到前方不远地上倒着的那两个蒙古传令兵的尸体,忙伸手指向道:“前面有两人倒在地上,似是死了。”
  众人一起策马上前,瞧到两名蒙古兵果然都已倒毙在地,两人额头上各有手指粗的一个血洞,血洞中深嵌着一枚石子。
  这十来人都瞧得大惊,那贵公子道:“好强的手劲与力道,出手这人内力很jīng深,想来武功也不会弱。”
  后面一人道:“瞧来这人是杀人抢马,他抢了一匹便自去了,另一匹便任其向前急奔。”
  那贵公子道:“咱们追上去瞧瞧,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人这么大胆,竟敢在此地杀我蒙古军中的传令兵,抢我蒙古军中的战马。”
  众人齐声应喝,这十来人中有人擅于追踪之术,当即下马查看马蹄印,辨明找到了尹治平离去的方向。当下这人在前寻踪索迹,辨明方向,十余人随后,都策马追上前去。
  -----------------
  第二更提前到了,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第二十二章 箭雨 剑雨

  尹治平策马疾行,一口气连奔出了七、八里地,方才放缓了马速。缓行了一段,眼见得前方有一条小溪缓缓流淌而过,尹治平翻身下马,牵着马到小溪旁让马低头饮水,稍作休息。
  这马鞍上也挂着个水袋,自是这匹马上的原本的那个蒙古传令兵准备的。尹治平不客气地摘下,拔开塞子,先往出倾倒了一些,冲涮清洗了下袋嘴口,方才举起水袋喝了两口。
  喝罢了水,重新挂好水袋,尹治平转眼四下打量自己所处之地。这里是片树林旁,树林生长在一片缓状的斜坡山丘上,呈坡面倾斜而下,高低错落有致。
  才打量完了一圈,尹治平忽听得他身后来时的方向有隐隐的马蹄声传来,前进的方向也正是往他这里。
  “这么快就被发现追来了吗?今天的运气不太好啊!”尹治平面sè一动,纵身上了他身旁的树林中离他最近的长得最高的一棵大树。在树枝间攀援几下,身如灵猴一般,很快便已上到枝顶。
  尹治平脚踩着晃悠悠的树枝,一只手抓着头顶的树枝固定身体,另一只手搭个凉棚,登高望远,向自己来时的方向张望。
  望得片刻,便见得一行十数骑正自策马而来。当前一骑的马上骑士,不断的低头注视地下,显是在查看地上的马蹄印迹,依此来追索。
  “果然还就是派十几个人,哥哥我真是料事如神啊!”尹治平心头得意,自夸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