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也是,就拿出个本子递给他。耿乐掏出笔来就开始画,还挺快,不到一分钟,一幅速写画好了。我拿过来看,就觉得不像,身边的人也跟着起哄:“你这画得是她吗?这简直就是个戴着假头套的三毛啊!”哄得耿乐都有点不好意思,幸好这时有人过来找他拍照,他就很快消失在人群里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这个本子算是我最早用过的一个采访本,前阵子被我从杂物箱里翻了出来。里面有很多当初采访过的演员和歌手留给我的电话和签名,一页一页翻到最后,耿乐给我画的那张像就露了出来,我忍不住笑了,像见到一个分别已久的老朋友。
画得的确不像我,像三毛。
下面还有他题的款呢——耿乐,1997年1月5日
8、“男妇女主任”赵本山的霸气
和赵本山接触过几次,觉得他除了聪明之外还有一点霸气。自从成名之后,他谢绝了北京好几家著名文艺团体的邀请,留在辽宁发展,在东北他的名望很高,并且名利双收——也许这就是这种“霸气”产生的原因。当然,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自信。
1998年冬天,小品演员赵本山推出了自己投资并主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这部电影的导演跟我的姐夫很熟,因为当时我一直做媒体,有很多北京新闻界的朋友,所以他就让我
'
来帮个忙,做这部电影在北京地区的宣传。
赵本山算是中国内地文艺界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微寒,没念过几天书,也从来没有系统地学过什么表演。他的启蒙老师是会算命的瞎子二叔,所谓的表演课观摩就是东北农村的二人转和大秧歌。可是他的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差不多是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地方戏中的各种表演技巧,并且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东北走红。
1990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就了赵本山,他开始扬名国内了。其实不得不承认,一个演员的成名有很多偶然因素,赵本山并不是一个形象好、演技也出类拔萃的演员,但是却讨观众喜欢,“有人缘”。在他大红大紫之后,很多文艺圈内的资深人士都想不通——凭什么是他呢?他只会演小品而已,而且形体和台词都不过关啊。
但是很快,大家看到了一大批像赵本山一样的“丑星”,他们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并且都迅速地“火”了——时代不同了,这是一个需要快乐和笑料的年代,四平八稳的表演方式不再吃香了。
赵本山的表演很适合北方人的审美口味,尤其强调东北特色,土得掉渣,但是幽默辛辣,给人感觉很实在,这是他独特的地方。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这话在赵本山身上适用。但是自从他一出道就始终在做插科打诨的事,即使被人说成“东北小品王”,但是小品毕竟只是小品。他也演过几部电视剧,可是谁知道他演的电影会是什么样呢。
《男妇女主任》是赵本山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当然是一部农村戏,据说他个人投资了400万。在宣传推广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我看了一遍样片,同时听导演聊了整部影片拍摄的过程和一些花絮。当时赵本山在外地演出,我没有听到他的个人意见,于是就渐渐有了一点担心——即使宣传到位,这部电影会在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有良好票房吗?电影不同于电视剧,它在国内的观众群是年轻人。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我也并没有多说什么。既然这是赵本山的“处男秀”,经历了很多辛苦才拍成,我也要帮我姐夫朋友的忙,那就尽全力吧。很快,我召集了北京十几家报社文化娱乐版的资深记者,约了包括《北京青年报》在内的几家重要媒体的专访,同时还有北京电视台“环球影视”的人物访谈。一通折腾下来,已经是1999年年初了,在春节到来之前,眼看着各个媒体的宣传都已经纷纷出笼,我的任务完成了。但是原来定位为“贺岁剧”的这部《男妇女主任》由新年拖到了春节前还没开始公映,我不知道赵本山在想什么。
当然,这些已经和我没什么关系了。当时赵本山开始进入春节晚会剧组开始了排练,后来,据说这部电影改为在全国农村放映——这样做应该算是比较明智的。
聪明的赵本山当然知道他的市场在哪里,也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所以后来他又转向开始拍摄电视剧,并且试着自己做导演。2002年,那部名叫《刘老根》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中央一套播出时,收视率还很高。
和赵本山接触过几次,觉得他除了聪明之外还有一点霸气。自从成名之后,他谢绝了北京好几家著名文艺团体的邀请,留在辽宁发展,在东北他的名望很高,并且名利双收——也许这就是这种“霸气”产生的原因。当然,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自信。
在2003年9月,自信的赵本山把东北二人转带到了大上海,在上海浦东的金茂大厦里,从此有了一个“刘老根大舞台”,据说在开始演出的第一天,几个主要演员包了专机到上海参加彩排。
都说“丑人多作怪”,赵本山并不算丑,却经常会凭借自己的本事做出点事来“吓你一跳”——千万不要低估了他。
9、闯祸的学生影帝
在我看来,成名太早的幸运儿好像是上天在和他们开玩笑,在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名利和声誉之后,也一定要经历更严厉的考验,并且为此付出代价。命运有它自己的一套变化规律,这是不随人的意愿转移的。
自从入学开始,夏雨就是个特殊人物。其实1995年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年份,首先,为他赢得“威尼斯影帝”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夏天开始公映,随后他也如愿以
偿,顺利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念书。
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在校生,他大概只在开学初期在男生宿舍住了不到半个月,之后就到外面找房住了。而且这一个阶段只要他在校园里出现,身边一定跟着好几个人,有时候是他的同班同学,有时候是高高大大的几个类似保镖一样的壮男,当时他已经和姜文的“阳光灿烂”公司签了约,又得了大奖,自然是一个倍受保护的人物。我和夏雨同时入校,但是似乎没见过他到学校食堂吃过饭,刚开学的时候因为赶上校庆,食堂会餐,每个学生手里都多了几张花花绿绿的餐券,中午吃饭的时候,好多人都跑到食堂去了,气氛很热闹。最开始的时候我也看见了夏雨,他好像看热闹似的转了一圈,有人替他打了一份菜,然后一转眼他就又不见了。
夏雨入学那年好像还不到19岁,男孩子尤其懂事晚、贪玩的多。其实当时他还是个小孩子的心态,做事全凭兴趣,所以也会不知不觉惹点祸。第一个学期他就把校园里外宾送的一棵紫玉兰树给撅了,据说是他们班的好几个人一起干的,为了上课排小品用,学校方面对此很生气,决定对他进行严办,因为他是个特殊的学生,是“影帝”。
我想,在17岁那年得到这个称号的时候,这个奖对夏雨来说差不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一次出镜就演男主角,第一次演男主角就得到了国际大奖,作为威尼斯电影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他非常幸运。当然,这种先例不是没有,曾经有好几个奥斯卡大奖的得主也是十几岁的少年,但是很遗憾,后来他们大多在影坛消失不见了。
这一点夏雨当时应该知道,包括把他引入电影圈的姜文也意识到了。在夏雨入学后不久,姜文带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回学校放映,在电影开始之前,他领着夏雨站在舞台上,对台下坐得满满的的“中戏”教职员工和学生们说:“这孩子经历的事情不多,大家多包涵。现在他也在我的母校念书,希望母校能‘护犊子’,把他培养起来。”
其实“中戏”培养出的明星太多了,这里的很多人都是年少成名。在夏雨之前,1980年代初就有主演电影《牧马人》的从珊,之后也有凭着《我的父亲母亲》和《卧虎藏龙》扬名国际的章子怡。年少成名当然不错,演员的艺术生命有限,能够早一点实现自己没什么不好。问题是,当你成名之后面对社会的时候,你并不会因为年龄小而受到每个人特别的照顾,你因为年少气盛所犯下的无心之失也不会得到更多人的原谅,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是一颗明星,而不应该再是一个孩子。
所以,章子怡嘻嘻哈哈地和成龙在片场笑闹、在生日会上举动亲热,随后在美国的重要颁奖礼上英文出错、态度尴尬表现失仪;赵薇错穿一件印了日本海军旗的衣服、和每一个合作过的男演员都传出绯闻、喝醉酒、被泼粪;包括18岁成名的张柏芝因为恋爱事件而举止失常、17岁入娱乐圈之后大红的谢霆锋频频闯祸招惹话题……这些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许都算是他们年轻不懂事造成的,年少成名的人难免有点轻狂。但是大众传媒不会因此放过他们,社会评判他们的标准与任何一个成年明星一样。所以,他们必须要为此接受舆论的批评甚至谴责。
在我看来,成名太早的幸运儿好像是上天在和他们开玩笑,在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名利和声誉之后,也一定要经历更严厉的考验,并且为此付出代价。
命运有它自己的一套变化规律,这是不随人的意愿转移的。夏雨在毕业之前曾经分别签约过三家公司,后来都解了约,毕业之后他并没有进入国家体制内的剧院或电影制片厂,而是做起了自由演员。我不知道他现在情况好不好,但是前一阵看到了他主演的电视剧《天下第一丑》,觉得他的演技的确提高了很多。
2003年11月,夏雨得到了“金鸡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