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到一个未穿甲,只着布衣的塌鼻子武士,听到声音,左顾右盼看到他卿士装扮的冠冕后眼前一亮,连忙小跑过来。
“你真是大司马?”
“正是。”叔孙州仇看着眼前这个连披甲都没资格的小小徒卒,高傲地抬起头来:“将我救出来,带我去见赵小司寇,必有重赏!”
所谓重赏,无非是几亩食田而已,打发这些只会埋头耕作的农夫就是这么简单,而贵族,只需要闭着眼等待收成后的贡献即可。
徒卒傻乎乎地答应了:“唯。”
那徒卒倒是有几分气力,将车舆一把掀开,然后向他伸出了友善的手。
“快抓住我,大司马,我拉你起来。”
一边倒的嘈杂战场上,那徒卒站在车舆旁伸出一只手来。他虽未着甲,但布衣上却挂着密密麻麻的铜章,叔孙州仇听说过,这是赵氏武卒立功后颁发的勋章,他手黏黏地全是血,腰上别着两把短剑。
叔孙州仇腿疼得要命,顾不上这些,伸手够去。直到十指在空中相触的一刹那,他才感到一丝不安……这徒卒伸出的是左手。
而他右手还握着戟!
叔孙州仇想缩回手躲避已经开不及了,那徒卒的手如同铁掌般死死扣住叔孙州仇,不容他脱身。
说时迟那时快,戟尖从眼下划过,冰凉的碰触,随后是脖子处的剧痛,他的喉咙里满是鲜血,哽咽着说不出话来,随即白眼一翻,死了。
那徒卒办完事后,又将叔孙州仇身上的玉佩和黄金装饰搜刮一空,随即轻蔑地将他一脚踢得翻过身去,唾了一口后喜滋滋地说道:
“司寇暗中吩咐过,见叔孙,则杀无赦,谁料正好让我田贲撞见。乃公立功甚多,违反军规的次数也多,现如今才是个小小卒长,能否升任旅帅,就靠你的人头了!”
……
时近傍晚时,战斗已经接近尾声,或许不应该叫战斗,而是一边倒的欺压。
“真是没劲……”柳下跖蹲在岸边扒着沾血的枯草,连追击的兴趣都提不起来。
从大野泽顺流而下的是盗跖、徐承率领的舟师,这几个月来,赵无恤用盗跖那些打家劫舍的老底子,又让徐承新造了几艘船,西鲁舟师渐渐成型。此番他让臂张弩士登船战斗,下船追击,反正敌军休想越济水半步。这种两栖战术让人措手不及,将敌军中的精锐季氏、孟氏之卒吓退,他们当居首功。
从北面来的那数千人则是武卒主力,他们在赵无恤带领下回到了郓城,然后又由虎会、虞喜等人北上桃丘、须句,一方面是控制重要城邑须句,提防齐人干涉,另一方面是作为侧翼的奇兵。
冉求被要求原地驻防,赵无恤也不想逼他与老师、同门为敌。
这时候,战果陆续送了回来,送到济水河中作为指挥中枢的那艘中翼上。
“大司马叔孙州仇死于乱军之中,真是可惜。”赵无恤挥了挥手让传令吏退下,心里对此很是满意,嘴上却习惯性地惋惜了几句。
叔孙州仇既死,那三桓中最矮的山峰便崩塌了,这对于赵无恤设想的战后格局极其有利。
而听到这个消息后,孔丘那张本已经如同死灰的脸上又黑了几分。
他长太息道:“大司马虽然不堪,但也算一个守成之主,谁能料到他竟然死于战阵之上,叔牙、叔孙穆子、叔孙昭子、叔孙成子之嗣绝矣?”
赵无恤道:“马革裹尸,不正是作为武职者最好的下场么?我会厚葬他的。”
孔子现在也做不了任何事,他只能做擅长的谴责,于是便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可不信小司寇只准备了一套棺椁。”
“的确不止。”赵无恤笑容无害:“战阵上箭矢无眼,总有意外发生,不事先准备好的话,仓促之间若怠慢了尸身,倒是我的过错了。”
孔丘眼中起了寒芒,他指着河对岸密密麻麻的降卒,还有一脸狼狈,朝这艘中翼不住稽首求饶的大夫们,质问道:“想来大司马只是第一个死者,小司寇,你莫不是打算在济水东岸将三卿、诸大夫都赶尽杀绝不成?”
赵无恤摇了摇头:“夫子误会我了,我不是屠夫,我能杀人,亦能活人……”
他这话说的没错,三桓和鲁国大夫们风声鹤唳,逃跑期间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赵兵穷追不舍,所以跑不动的败军原地降了泰半。但除了少数几个赵无恤点名的必死人物外,对大夫和士们,赵兵未下狠手,愿降的统统押到济水边蹲着。
赵无恤已经不再是见了血就上头的战场初哥了,他现在即便满眼都是殷红,却依然很冷静。
杀之有利,则杀,无利,则不杀。杀一人则万人喜,则杀;杀一人则举国怨愤,则不杀。
他作为一个外来户,已经够被鲁人排斥的了,要是再扮演一个毫无必要地胡乱杀人者,必然会引发不满。为亲朋,为血亲,为主君复仇的风气,已经在中原大地上萌芽了……这也不利于战争之后的安排。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此战的目的是将三桓击溃,将鲁国大夫们打服。肆意杀人能带来恐惧,带来威慑,但也会让你永远失去人心。
在立足未稳前,人心向背的确是决定政治生命的因素。
阳虎倒台的事情就在昨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掌控一国之政,必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之慎之,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得意忘形大开杀戒。
更何况,这依然是贵族时代的尾声,想要在国际上混出名头,赢得声望,不表现得优雅些是不行的。
赵无恤要做的是戴冠冕的卿,而不是沐猴而冠的爆发户,他不单单要“实”,他还要名实相符。
所以他淡淡地对孔子说道:“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此话简单易懂,孔子听明白了,他松了口气:“岂在多杀伤,看来小司寇也明白,但这侵陵……”
赵无恤理直气壮:“没错,其实堕都之事,我也是支持的,若夫子能坦然相告,我这就将郓城的外郭拆了也无妨。但三桓想要的可不止是我废弃武备,他们还想侵夺我的领地,然后便能肆无忌惮地投靠齐国。总之今日之事,乃三桓逼上门来,我被迫反击而已!”
孔子愕然,盯着陌生无比的赵氏君子道:“司寇和郑庄公真像啊,郑庄公对天子不臣,侵夺王室土地,多年不朝,被周桓王讨伐时也自称无辜,但这改变不了他在溃Ц鸺渫跫纾栽奖痉值氖率怠K究苋绱撕诎椎叩梗嵊腥诵琶矗俊
第553章 成王败寇
十月底的这场济东之战里,叔孙氏那些乌合之众在溃逃中支离破碎,大多数降了赵氏,尤其是从郈邑强征来的那些民众,更恨不得倒戈相向。
但更有序的季氏和孟氏却有半数的人成功逃脱,孟氏残余撤往郕邑,季氏残余撤往曲阜。
而济水之畔,对万余俘虏的盘点正在进行中,大夫和地位较高的士被邀请上了船舶,赵无恤安排人以礼相待,虽然端上来的宴飨无一人敢动。这七八个被俘大夫多半是曲阜以东的千室邑领主,对赵无恤没有太直观的感受,被季孙斯忽悠着来参与堕都之事,孰料一照面便打了败仗,现在是囚徒与胜利者的关系,他们惙惙不安,忧虑赵无恤会如何处置他们。
赵无恤却没功夫去管这些败军之将,先撂上几天加重他们的恐惧,对话时效果会更佳。他此刻与孔子两人相对而坐,灰发卷须的老者拉长了脸,用看乱臣贼子的眼神盯着赵无恤,而赵无恤则争锋相对。
“正与不正,忠臣与逆贼,有时候只隔着一道薄薄的纱……夫子熟知夏商周三代史事,难道不知道官方之史从来就是黑白颠倒的记录么?”
孔子微微闭目:“虽说不乏有篡改者,但多半是如实记述,小司寇做下这等事情,就算不怕汹汹舆情,难道也不怕死后汗青留下像华督、崔杼、庆封那样的恶名么?”
赵无恤叹息道:“在我看来,之所以会留下恶名,是因为他们最终落败,胜者王侯,败者贼寇,天下之事,历来如此。”
孔子愠怒,这句话大大逾越了他的底线:“胜者王侯,败者贼寇?赵小司寇竟然如此认为!?”
“然!”赵无恤今天对孔子没有以往那样客气,孔子的知识源于他对夏商周三代典籍的掌握,对比后认为周礼是最棒的。但赵无恤看得要比他远很多,此时此刻,这个世上,还没有孔圣人!他们的对话是平等的,他甚至要更高一筹!
“我乃嬴姓赵氏,纵观家史,无不是落败后的凄惨悲凉。嬴姓之祖伯益辅佐大禹治水,又使九州昌盛,本是夏禹的继任者,却被夏启强夺了邦族盟主之位,辟居箕山之阳。结果导致千年后伯益之名不显,嬴姓日渐衰微。”
“到了殷周易代时,我祖飞廉、恶来本是辅佐殷商征伐东夷的卿士大臣,牧野战败后却被说成是佞臣,子孙沦为为天子养马驾车的圉、牧,这难道不是颠倒黑白?”
孔子强辩道:“这只是嬴姓一族的不甘罢了……”
赵无恤笑了笑:“是这样么?夫子祖上是从宋国来的,也是子姓的殷商遗民,那我就用商纣的事情来打个比方吧。”
孔丘瞳孔一缩,这是他一直极力避免的话题,子贡曾经问过,还提出过一个很偏激的想法:他想为纣翻案。
而赵无恤,又会提出怎样的见解,自己应该怎样回答?
……
“我进过宋国的守藏室,有幸观摩过殷商末年的古文,发现帝辛的不善,并不如传说的那样严重……”
“在当下的流言里,纣王的罪状跟夏桀的罪名如出一辙,炮烙酷刑是夏桀做的,后世的人又把他安在商纣身上。至于周武王在《牧誓》里的几条罪名,其一‘唯妇人之言是听’,女子涉政本是殷人传统,周人理解不了而已,身为殷商遗民的夫子能理解否?其二是‘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乃惟四方多罪逋逃’。在我看来这反倒是帝辛弃亲用贤的开创之举。鲁国尚‘亲亲、尊尊’,公族掌权,卿大夫关系错综复杂,家臣繁衍盘根错节,这种制度在鲁国造成的恶果想必夫子也看到了,鲁从此弱矣。与之相反,同时分封的齐国举贤而上功,终成海滨大国……”
赵无恤的手落在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