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非文学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了仙草,吉尔伽美什兴奋异常,他准备把它带回乌卢克城为居民造福。为此,他激动地对船老大说: 
  乌鲁舍那庇哟,这草是棵〔非凡的〕草, 
  人们靠它可以长生不老。 
  我要把它带回乌卢克城,让〔 〕能吃到这草, 
  它的名字叫做西普·伊沙希尔·阿米尔, 
  我也吃它,好重返少年,青春永葆。 
  可是谁知在他去冷水泉洗澡时,“有条蛇被草的香气吸引”,把仙草给叼跑了。这意外情况的扫生使他不胜悲伤。吉尔伽美什的长途跋涉最后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他这种一心要认识自然法则、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却带有怀疑和反抗神主宰人的命运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神的意志和安排的一种挑战。 
  史诗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正在形成的阶级关系,对我们了解、认识古代巴比伦社会的历史和文学的发展有重要价值。这部史诗大体上概括了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军事民主制的某些社会面貌。当时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正在萌芽,有些氏族部落的酋长已逐渐成为军事民主制的领袖,成为早期的国王。他们自恃勇武过人,在城邦内专横残暴,为所欲为。史诗中关于吉尔伽美什在乌卢克城的残酷统治以及关于他的某种特权的描写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如: 
  拥有广场的乌卢克的王, 
  为娶亲他设了〔鼓〕,随心所欲; 
  拥有广场的乌卢克王吉尔伽美什, 
  为娶亲他设了〔鼓〕,随心所欲; 
  连那些已婚的妇女, 
  他也要染指, 
  他是第一个, 
  〔丈夫〕却居其次。 
  史诗不仅展示了当时正在形成中的阶级关系,即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也展示了人和神、神和神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又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人同自然、人同社会的斗争,带有复杂的性质,需进行具体分析。 
  史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它继承了苏美尔文学的优秀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民间口头创作的特点。史诗的故事情节发展比较自由灵活,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纳入了一些远古神话传说。如伊斯塔尔女神被救向吉尔伽美什求爱遭到拒绝的故事,关于大洪水的故事等等,都是引人入胜的。其中大洪水的故事具有很大的意义。这个神话传说,通过乌特那庇什提牟秉承神意造方舟躲避洪水、战胜洪水的艰苦过程,表现了古代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朴素愿望和精神力量。它的影响极为深远,构成了以后《旧约》中大洪水故事“挪亚方舟救渡”的基础。 
  史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既写人,又写神,善于把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把人赋予神的特性,把神赋予人的感情。在描写上,如芬巴巴的神秘的杉树林,吉尔伽美什长途跋涉中的不平凡见闻和经历,战胜威力强大的“天牛”的场面,等等,都给人以新奇之感。同时在吉尔伽美什、恩奇都以及众天神的形象描写和刻画上,既带有很大的传奇性,又充满了人间社会生活的气息,形成了的现实主义因素和浪漫主义因素交织的趋向。 
  史诗中还采取了联想、反复、排比、象征和夸张等艺术手法,比较生动形象地歌颂了英雄人物,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行为和精神面貌。如多次通过梦境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象征并预示即将发出的事件,通过哭泣的场面来渲染感伤的气氛等等,都增强了艺术感人的力量。 
  《吉尔伽美什》通过比较原始的但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同自然暴力和社会暴力斗争的某种情景,颂扬了为民建立功勋的思想和英雄行为,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认识意义,其中为民造福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作用。史诗的基调原为歌颂英雄,但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宗教祭司的窜改和加工,它在很大程度上却变成探索人生奥秘的宗教哲理诗了;而探索的结果又导致了命中天定、死生无常的消极悲观的结论,这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歌颂英雄的主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三章 古希伯来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古希伯来人属于闪族的一支。它在公元前三千纪时游牧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草原,公元前二千纪中叶,侵入迦南,就是后来称为巴勒斯坦的地区。当时的迦南人把入侵者叫做“希伯来人”,意思是“从河那边来的人”(“河”是指幼发拉底河)。游牧的希伯来人比较强悍,迦南当地的原住民文化较高而性格较为柔弱,且曾经过埃及军的占领和蹂躏,元气大伤,终于逐渐被希伯来人所征服和同化。 
  迦南是地中海东岸的一个狭小地区(南北150英里,东西75英里),有高峻的山岭,也有丰腴的河谷。它夹在埃及、巴比伦、亚述、波斯等大国之间,是军事上的要地,也是商业上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三千纪时,迦南人便脱离游牧生活而从事定居的农业,在周围文化古国埃及、腓尼基、苏美尔、巴比伦的文化影响下,曾经创造了自己的“迦南文化”,并在公元前十八世纪时达到了全盛时期。但从那时以后,经过埃及军的全面占领,便开始衰落了。到埃及军撤退时(公元前十五—十四世纪)希伯来人便乘机入侵,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克服当地各部落的抵抗,逐渐定居下来,并且创造了自己的希伯来文字。 
  到公元前十二世纪时,希伯来人遇到一个新的强敌非利士人(一译非利斯提人)。非利士人是从地中海东岸附近诸岛上来的部落,被称为“海上民族”。他们已经知道使用铁器,武器比较厉害。他们占据了迦南的西南沿海一带几个设防城市如迦萨、迦特等,还把迦南改名为“巴勒斯坦”,意思是“非利士人的土地”。希伯来人对非利士人的战争频仍,在战争中产生了一系列史诗式的英雄人物,如基田、耶弗他、参孙等。 
  公元前十一世纪和十世纪之间,埃及的国力中衰时,希伯来人乘机崛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王国,由部落联合选择以色列族便雅悯部落的英雄扫罗,出来做第一个国王,统辖以色列和犹太各个部落,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统一王国,有利于战胜非利士人。但因为内部的不和,战争失利,扫罗和他的三个儿子都在战场上伏剑而死。非利士人把扫罗的首级拿去示众,把他父子的尸首挂在伯珊城墙上。伯珊城原是埃及人在以色列腹地的城堡,后来成为非利士人的了。希伯来人南北的宗派偏见早就存在,北方的以色列人和南方的犹太人时常兄弟阋墙;扫罗是北方人,南方人不太信任他。扫罗的败死,和他的部下从南方犹太部落出身的青年将领大卫有关;大卫叛离了扫罗,投奔非利士人,大大削弱了以色列的势力。 
  大卫利用扫罗死后的国内混乱局势,利用以色列和犹太各部落贵族中不满分子的合作而登上了王位(公元前1013—973年在位),建都于迦南人的古都耶路撒冷。这座著名的古城位于犹太部落的境内,是耸立于高山上的天然堡垒。大卫以此为砦堡,同四周的部落进行战争,同约旦河东的摩押人、亚扪人,和死海之南的以东人,以及西邻非利士人不断地用兵。战争的结果,大卫的王国强大了,同时,奴隶的人数大增,奴隶制度也大大发展了。大卫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而强盛以后,便大力进攻非利士,占领了名城迦特,把非利士人逐出以色列和犹太的境外。他还控制了从腓尼基到埃及的商队大道,促使商业繁荣。从那时开始,犹太人逐渐有了善于经营商业的传统。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位的时候(公元前973…933年),是这个王国的鼎盛时代,他在大卫治绩的基础上使国家进一步繁荣富强起来。“所罗门的荣华”、“所罗门的智慧”成了世界性的成语。他对外不用武功,而用和亲的政策,交好四邻;对内则尽量歌舞升平,大兴土木,建筑豪华的圣殿、宫室和要塞。这时期正是希伯来文学开始发展的时代。 
  所罗门的一代繁华,宫廷贵族的奢侈豪华生活,建立在对人民群众的剥削上。他们对北方以色列族的剥削更加残酷,引起以色列人的强烈不满,酿成公开的由耶罗波安带头的起义。但起义一开始就被所罗门镇压下去了,耶罗波安逃亡埃及。 
  所罗门死后,王子罗波安继位。不久北方以色列族的耶罗波安带头的起义又爆发了。因有埃及法老示撒(一译喜霞克)的帮助,起义胜利了,以色列人独立,另立一国。八十年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竟于公元前922年分裂成了南北对峙的两国。它们从此长期不和,双方都削弱了,而它们的邻国却增强了。 
  以色列和犹太分裂后,南国犹太一直在大卫后代的统治之下;北朝以色列则频繁更换王朝,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前875年建立的暗利王朝,统治达半个世纪之久,可算是以色列王国的繁荣时代。这个王朝以撒马利亚为首都,其地处于国家的中央、肥沃的河谷中间,战略上非常有利的高地,居高临下,是一个坚固的要塞。但它的军事政策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贵族发财,农民破产,贫民沦为奴隶。奴隶制度更加发展了,剥削也更加残酷了,引起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明显地反映在文学里,特别是反映在“先知书”里。从公元前八世纪中叶起,“先知”们揭发、控诉了富人欺压穷人的现象。 
  这两个南北对峙的小国,孤立而无外援,对强邻亚述的抗战耗尽了力量,而北朝以色列受害更深。公元前722年,亚述王萨缦以色最后摧毁了以色列王国,攻陷首都撒玛利亚而虏其王何细亚,以及臣民二万七千多人去美索布达米亚,并迁移巴比伦等地的人去占住撒玛利亚。以色列王国就这样亡了,它的二百年历史(公元前92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