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回归十年志(10卷选载)-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建华还就一些流传的悲观论调作了批判性说明。他说,最近10多年,大家都听到过不少本地和外地的悲观论调,但是,他认为在目前的历史性时刻,这些悲观论调都显得过时了。他强调大家都希望看到九七后香港朝美好的方向转变。他表示坚信,回归之后,香港将会更好,香港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董建华还特别提到了香港的民生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问题。他希望在这个欢度新年的美好时刻,大家不要忘记香港社会还有一批比较不幸的人士,包括那些年纪较大的单身人士、那些住在环境恶劣的房屋里面的人、那些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人、那些因为工业转型而面临困难的工人,他叮嘱市民在这个时刻、在大家都高兴的时刻,不应该忽略上述群体的人们,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他们。同时,他希望民生方面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董建华着重表明了他对香港未来的信心,也同时鼓励广大市民相信香港的明天并为之奋斗。他希望香港的每一个市民都和他一样对香港的前途、对自己充满信心,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充满信心。他衷心希望香港人民能够团结起来,面对一切困难。在新年的第一天、在新时代来临的第一天,在贺词的最后他向广大市民真诚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创造一个更好、更好的明天。
  董建华在举行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虽然还有挑战,但形势很好。他再次重申,面临困难时600万香港人的团结是最重要的。同时,他希望港英政府能与未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在1997年能做到平稳过渡。他希望大家应该从600万港人的长远和整体利益考虑、相信九七年香港会更好,以后的香港会越来越好。
  在被问及中央对香港的政策时,董建华对中央落实“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政策的决心和诚意表现出高度的自信。谈到近期他与港英政府司级官员的会面情况,他重申,公务员是香港平稳过渡的重要基石,他认为与港英政府官员的会面并非面试,而是一种沟通;一方面,让这些高级公务员了解他的抱负和理念;另一方面,通过交谈,也可以判断他们的做事能力及其他情况。他表示,待这个过程完成后就可以考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候任班子,他同时希望绝大多数公务员都能留任。
  董建华的此次拜年活动,是他自被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以来,首次在如此重大的场合与香港市民见面,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空前的。他发表的新年贺词,是他向香港人民、全国人民、中央政府的一个庄严的承诺,充分表现了他对自己、对将要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香港前途的信心。
  (资料来源:香港文汇报)
  资料链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简介
  董建华,1937年5月29日生于上海。12岁随父到香港,1960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和董氏家族的船舶公司纽约分公司工作,在美国生活10年。1969年返回香港,参加其父船业公司的管理,并开创了香港至欧美的航线。同时,他开始推动企业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除了扩大航运业,也进入码头业、保险业、地产和金融等行业。70年代,父亲淡出,董建华逐步掌握董氏企业。1982年,父亲去世,董建华担负起家族企业的全部重担。
  此外,董建华曾任多项公职,以及参与不同咨询组织的工作,包括:香港行政局议员(1992年~199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5年~1990年)、摩纳哥驻港名誉领事(1982年~1996年)、香港美国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1993年~1996年)、港日经济合作委员会委员(1991年~1996年)、美国华盛顿国际策略研究中心驻外干事(1983年~1997年)、美国史丹福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监事委员会委员(1995年~1997年)、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顾问局委员(1995年~1997年)、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监事委员会委员(1982年~1996年)、香港城市大学校董会主席(1995年~1996年)、香港船东协会主席(1976年~1977年)、香港管理专业协会主席(1979年~1983年)等。
  父亲对董建华一生影响最大,从小他受父亲严格教育,“一生要做有意义和有用的事,千万不要浪费宝贵的生命。”他从普通职员做起,逐级提升,铸就了他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父亲那里,董建华还承继了一腔爱国挚情。他拒绝加入美国国籍并拒绝英国王室对他的封爵。他曾到美国积极争取美对华的贸易最惠国待遇。
  董建华虽受过西方教育,但他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均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他的发型30多年来一直保持不变,穿的鞋子颜色和样式也是多少年来不变。
  董建华最大的业余爱好是足球和太极拳,也喜欢看电影和历史书,对孙子兵法颇有研究,且善于运用到实际商战中。
  董建华最大特点是能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具有平易近人的品格和禀性。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做事喜欢一步步来,按部就班地工作。”
  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竞选,以大比数的选票当选。同年12月16日,董建华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参加竞选前,董建华曾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事务顾问,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资料来源:中新网人民网)
  资料链接
  香港名称的由来
  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历史上东莞的莞香树受虫蛀或砍伤后,由木质分泌而出,经多年沉积而成,有特别香气,故名〃沉香〃。可作中药,又是制作多种香的主要原料。东莞一带所产的这种香料最有名,故称〃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亦产莞香。当时莞香多数先运到香头(今尖沙咀),再用小艇运至香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月利)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然后换载〃在眼鸡〃帆转运广州,再行销北方,远至京师。莞香所经之地,多被冠以〃香〃字:集中莞香的码头叫香头;运莞香出口的石排湾,就被称为香港仔、香港围;1860-1870年间,在旧围之外又建起新围,叫香港村,即今黄竹坑。原石排湾原有几户人家,1965年在此开发兴建渔村。总之,〃香港〃原指石排湾、香港仔一带,后扩大为香港全岛乃至九龙、新界的总称,而香港仔则独留其原有的名字。至于莞香生产,自清康熙年间海禁迁界之后,已经衰落,今香港地区只剩少量野生香木。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汉。1955年发现的李郑屋古墓,可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居住。最近在香港最大的外岛大屿山上,发现了具有5000年历史的古迹。约2000年前,在汉朝时,香港即属于中国版图。唐朝时候,青山(屯门)一带,有很多中国人居住,当时的青山,是一处颇为繁盛的港埠,并有唐朝驻军,保卫珠江的入口,外国来的船只,必须经过青山,才可转去广州。
  宋朝时,一位官员邓符协被派到广东做官,经过青山,很喜欢此地,于是,在任满后,和家属定居于锦田山谷,建立了一个村落,称为〃北围〃。他的子孙后来又建立了〃吉庆围〃。
  清朝时候,清朝军队于1662年到达现在的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英国在后来的对华贸易中,发现香港的重要性,认为如能据为已有,将对其扩大对华及其他远东诸国贸易有极大好处。因此,在1841年,中英鸦片战争后,要求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割让香港。
  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

  鲁平畅谈筹备委员会工作(1)

  (1月13日)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从1996年1月26日成立后,就开始了全面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一年来,对涉及香港平稳过渡的社会、民生以及组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定。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和临时立法会的顺利产生,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重要的工作成果。
  鲁平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产生问题作出阐释。在行政长官的产生过程中,香港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参与,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充分地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精神,使落实“港人治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立临时立法会是筹组特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绝大部分香港同胞的理解和支持,已产生的60名临时立法会议员,来自于香港各界别、各阶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筹备委员会不负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重托,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对于香港各界普遍关心的如何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班子的问题,鲁平说,按照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官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提名,报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