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江东军撤退的谨慎,黄忠并没有追击。刚刚的战斗他所处的第一舰队虽然挡住了敌人的进攻,但却也损失“惨重”。在那么多艨艟的撞击下,许多战舰都不免出现了破损,这是需要立即修补的。还好就在家门口与敌人交战,这怎么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只是不可以追击罢了。
黄忠、杨续这边放弃了,甘宁那边自然也追击。虽然他们那边确实还有追击的能力,但甘宁却知道眼下并不是和江东军拼命的时候。所谓全歼敌人也只是开战之前所说而已,真正到了战斗之中和战斗之后,这个目标究竟能实现与否却是需要战术上的大胜和战略上的许可两重保证才行,而眼下显然不是这两者都具备的时候。
在李晟的帐下呆了这么多年,他多少也知道一些李晟的战略意图。他知道李晟今后的战略目标是连吴抗曹,便明白自己对东吴的战斗是必须在尽可能的展现自己实力的同时,又放过东吴一马。
战斗结束了。沉沉的湘江水和微波荡漾的洞庭湖又恢复了它们往昔娴静,只留下一片片残破的木板,一具具沉浮于水面上的尸体,说明了这儿曾经发生的一切。
“胜利了。”甘宁站立在自己座舰的船首,抬眼远望蒋钦他们撤退的方向。破敌数千,损伤只有区区的几百,打得不可一世的江东水军望风而逃,这怎么都该算是令人激动的事情吧。可是,望着这残破的战场,看着那重重狼藉,甘宁尽是无法提起一丝兴奋的感觉。“战争终究是令人苦涩的啊。”他叹息着,随之下达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错愕不已的命令:“尽可能的救起落水受伤着吧。这无论敌我。”
“连敌人都救?这可以吗?”听到主将的命令,一个很年轻的士兵不解的问道。
“为什么不可以呢。在战场上,我们是互相厮杀的敌人,但下了战场,我们还需要做那种把人赶尽杀绝的事情吗?我们是战士,不是屠夫啊。真正的屠夫,像曹操、董卓那样的人,虽然能霸绝一时却最终也是没有好下场的。”另一个看似年长许多的士兵幽幽的说道:“将军和主公都很仁慈,而在这样仁慈的主君下当兵那是我们的荣幸。虽然我们现在很弱小,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壮大起来,让整个世间化为充满仁慈的地方。”说着,这士兵的眼中竟透出虔诚无比的光辉,就像是一个真正的信徒一般,他毫无保留的信任着领导自己前进的人。
“……”看到老兵的虔诚,年轻的小兵彻底的无语了。他知道自从自己转到这个队伍上来以后,这个一直关怀照顾着自己的老兵什么都好,就是一说起这样的事情就变得有些罗嗦。“对了,我知道你是徐州人的……”因为不想再听老兵唠叨下去,小兵便顺势撇开了话题。
“是的,我是徐州人,而且我还是夏丘人呢。”老兵说着微笑了起来:“夏丘,那可是一个好地方哪。”他陷入了对以前的回忆之中,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毕竟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对于家乡的印象都是最好的。
“夏丘?那你不是主公的老乡?这不会是在骗我的吧?如果你是主公的老乡,那怎么在军中呆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个区区的伍长呢?”年轻的士兵十分不解,言语中多少有了些许怀疑。
“可不能这么说啊。”主公虽然年轻,但做事却十分的公正。我只是一个无用的士兵而已,力量不大,取不了战功,自然无法升迁。”老兵淡淡的笑着说道,平和的话里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
“哦……”年轻的士兵应了一声,随之又问道:“……您似乎对曹丞相大人十分的不满呢?您难道不觉得他是最强大的吗?比我们的主公还要强大许多。”
“那有什么用?他再怎么强大也只是一个屠夫而已。”老兵脸色凝重的摇了摇头,眼底的深处有着闪现的仇恨之火。
“呃……这怎么说呢?”年轻的士兵不明白。
“怎么说?只要你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就明白了。没有人会对杀掉自己亲友的人有好感的。”老兵说着一下子寂落起来:“……当年,我的一家就是……”
“啊……”年轻的士兵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本不该问的事情。他感受到了老兵心底的悲哀和愤怒。
“也许,在这份悲哀没有得到安抚,这份愤怒没有得到发泄之前,这世间的仇恨是不可能消失的吧。”小兵望着染红的湖水发呆着,一句曾经听到的话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他本也是一个灵动的人,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我眼下杀了那么多敌人,是不是也造成了新的仇恨呢?”感悟到了这一点的他,一时间陷入了迷茫之中。
这,只是一段无关紧要的插曲。
第四章 从江夏到许昌(全)
作者:易飘零洞庭水战的胜利对李晟这边而言或许是值得大肆庆贺的事情,但对真正交战的双方刘表和孙权来说却又是无足轻重的。尽管统领水军的周瑜听闻蒋钦和吕蒙都在这场战斗中受伤,知道了长沙那边的水军有些古怪,但他也只是微微的皱了皱眉头并没有完全放在心上。毕竟,比起长沙那边的小败而言,眼下攻克江夏城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江东军以及把江夏的各处围了一个严严实实,并利用战舰上床弩的攻击把江夏城的东墙给破坏了差不多,可以说要攻下江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唉……这可怎么办哦。”在被围困的绝城之中,黄祖长吁短叹着。整天面对着江东军的攻城压力,他仿佛瞬间老了十岁一番,须发皆白的苍老不已,一眼看去哪里还有什么身为大将的气度,有的只是一个身为将死之人的废颓模样而已。
他已是孤身寡人一个了。在前些日的攻城之中与他的儿子、侄子都作为城墙的一番守将而战死。虽说这是身为武将最为平常的命运,但对于一个老人而言,这打击却是天大的。这令他的心深深的被死亡来临的绝望给拉住,恐惧的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
又守了几天,面对江东军如潮的攻势,黄祖真的受不住了。他没有与城偕亡的勇气,有的只是突围而出的想法。他将自己手下最亲信的一群人召集起来,安排下了“今夜从西门而出”的突围之计。他决定放弃江夏,想办法回到襄阳去。虽然老了,但他显然还没有就此死去的想法。
夜半十分,静寂西城门,东吴军已然撤去。作为兵力不是十分充足的势力,江东军根本就没有办法将江夏城全部围住。他们选择重点攻击的方式,着重攻打有楼船支援的东盟,牵制住南门和北门,独独把西门留了下来。黄祖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西门之外周瑜肯定有安排下埋伏,但眼下的事情已经坏到了这个地步,就是饮鸠止渴他也认了,更何况他心中对于此事还抱有一定希望:“江东军兵少,不可能在西边埋伏下太多人马。我把手下这两万多人带出去,混杂在其中,就算对方再怎么冲杀,我也应该有一定逃亡的可能。”
抱着这种侥幸的想法,黄祖从西门出来了。他隐藏在队伍的中间,前头是一个七千多人的先锋,后头则是一万多人的殿后。因为害怕惊动敌人黄祖并没有让自己的手下点起火把,小心慎行是他说得的,也是他眼下正在做的。
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出了西门的黄祖军并没有引起江东军的注意,一直出行了近十里都是一切正常。这对于黄祖来说似乎是可以稍稍松却一口气的事情。毕竟,这里离城已经有点距离了,天又那么黑,应该是不会再有敌人出现了。
但事情就是这样大出他的意料:就在他以为一切安好的时候,只听得一通鼓声响起,一彪兵马斜下里从左边冲来,仿佛早以知道黄祖就在这中军似的,直直的冲向队伍的中段。
火光猛地在黑暗中亮起,一片绚烂的光芒照得一直身处于黑暗中的人眼睛都花了。他们看不见冲来的人影影重重的到底有多少。只听着一声声沉闷的马蹄响起,便大约明白攻来的是敌军的骑兵。
孙权那边因为地处江东的缘故,所拥有的战马不是很多,基本也是分散着作为侦骑使用,成建制的作战骑兵只有周泰统率的一支突骑兵而已。这支突骑兵是江东军精锐中的精锐,虽然人数只在两千左右,但却配备了江东军最好的皮甲,最为小巧的手弩和最为锋利的吴剑。这都是天下有名的利器,尤其是吴剑,那名声可是自春秋战国之时起就闻名于天下的。
用如此精锐的部队来对付一群无心作战只想着逃跑的人,其结果除了是一场大屠杀之外就没有别的了。一时间,喊杀声、哀嚎声自四面八方而起。逃往的黄祖军在周泰的突骑兵一次的突击之下就溃散了。每个人都只想着顾自己,只想着逃命。
黄祖身为一个大将,身边自然有许多亲卫拱卫。这些人都是对黄祖十分忠心的,即使在这样的大溃败之下,他们也不曾远离黄祖而去。尽管知道这是螳臂挡车,但他们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死死的将黄祖围起来,保护着他。
在人皆四散的情况下,这边居然还有这么一群汇在一起的人,这无疑引起了江东军的注意。
“这里这些人团团护卫着的不会是江夏的大将黄祖吧。”周泰森然的将目光瞧向这里,冷冷的看了一会,口中终于吐出一个有如惊雷一般的“杀”字。他相信自己的自觉,同样也相信自己手下这群人的实力。
“江东军之所以骑兵不出名,不是弱在骑兵本身的素质上,而是弱在骑兵的数量上。”周泰一直都很确信这一点。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以江东现有的势力范围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兵团。毕竟江东的实力是建立在水上的,只有强大的水军才能保证江东的安全。在这种执导思想之下,江东军的骑兵事实上都是骑马的水兵,其装备的武器、铠甲虽然都比江东军其他军队要好上许多,但大体也都是按照江东水军的规格来配置的——强弩、轻甲、短兵这就是江东骑兵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