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厍Ь凰布溴岜湮崴珊颓逍拢猿觥袄到磺槔汲簦耒严嗪谩钡拿篮没匾淅础!袄汲簟保兑拙返摹巴闹裕涑羧缋肌保狡淦断嗤叮弧俺耒选保段难 ず焊咦婀Τ妓獭返摹俺耒杨:螅蘧横∪恕保郧酌苊病R源硕湫从亚椋慵烁星橹睢5婕从窒氲嚼氡鹪诩矗蛟俜⒁槁墼唬骸盎虑樵票。檬Ш沃俊苯舫械谝痪洌忝鞴俪∈欠悄妫诎啄逊郑欠弈魏颓妇沃猓哪芤匝杂锩魇鲋】墒牵嗜吮灸丝穹攀巡胖耍讶艘卜欠悍呵蠊俚内泼闹健K裕史嬗侄溉灰辉荆匾淦稹耙构勐郾涸豕牛妒鹿ηг仄凇钡囊缏持竞狼榈慕挥危钊四淹?商颈暇褂讶思唇肴ィ桓鋈嘶菇鹿碌ササ乩思L煅模盏南嗷テ谛硪簿统闪丝昭裕嬲媸浅罘橙艘玻≈劣诹俦鸬馁愀τ质窃跹哪兀克鍪橇叫淝宸纾跋羧缫病保傲闲心胰缢挥行率保媸遣蝗檀ツ浚〔蝗萄约埃≌馄世铮嗜嗽诿菜破狡蕉鸬挠镅灾校浴坝讶思唇肴ァ蔽谠谇樗迹延讶诵薪肴ィ讶擞胱约旱奈羧涨橐辍⒂讶饲巴镜牟豢昂偷笔钡暮诎倒俪〈崞鹄矗佣允境銎淠谠诘穆呒蚬叵怠N钠透星橐惨徊ㄈ郏从兄隆T谟镅苑矫妫锏髌轿龋挥兴亢粮渲郏吹米匀唬吹昧鞒墒瞧降杏帜芗婕瘢≌馐怯胨岳氡鹄斫獾奶乇鹫媲惺欠植豢摹
  词的下片在于安慰友人,并陈述自己的归隐去向。“归兮,归去来兮”,此句本于东晋陶潜之《归去来兮辞》,原句为:“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所以这一句意在言志,既表达了对当局的极端失望,同时也暗示友人不必为离别而心碎,因自己亦将不久与之同行于自由自在的田园山水之中。这种安慰显得十分特别:不劝友人,而仅有鼓励之意。这,怕也只有情怀隐退之意的李曾伯才写得出来了!接着,词人就倾其笔端所能,梦幻般地憧憬起回归家乡后的神仙生活:“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彼时彼地,米贱酒醇,莼菜羹香,鲈鱼脍肥,好一幅秀美的水乡图画及其丰富的饮食文化景象!这里用晋张翰的典故,见《晋书·文苑·张翰传》:“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为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翰不囿宦情之累,毅然“命驾而归”,不过是意在逍遥江湖。久在官场早就心生厌意的李曾伯又何曾不思如此?所以,醉了,词人此时已经为想象中的那片魂萦梦绕的天地而醉了!更兼“我住孤村”,仅“相连一水”,友人也将“载月不妨时过之”,那种快活放纵的自由生活,多么的闲适,多么的悠然啊!就凭这几句,词人那份志在山野、纵情草泽的愿望得到了强烈的显现,比起陶翁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毫不逊色。因而词人对友人劝慰道:“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杨柳本是柔情物,但在此处,词人以它作反衬之用,说不必惺惺作女儿态。这是一种男人的分离,这是一种有所期盼的分离,透露的是真实的感情,没有半分消沉,也不见分毫的矫作的清高!全词在这里就结束了,可是那延伸出去的希望和现实对希望的打击却又分明历历在目。
  饯行诗词,古往今来,名篇如汗牛充栋。或似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般缠绵,或类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样潇洒,就连豪放有加的东坡居士,在《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中赠别友人陈述古时也难免“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留下一片无所适从的凄然和茫然……这些诗词,总是毫无例外地为离情别意抹上一些夸张了的乐观或修饰过的消沉色彩,令人只耿耿于离别而已,而李曾伯的这首《沁园春》(“水北洛南”)相较而言,就显得更深沉、更真实。这不是一首只为送别而送别的词,在内容方面,它包含了词人对时局、对友情、对人生诸问题的看法,并由此揭示出与友人不得不天各一方的原因,以及自身极力想对现实超脱的愿望。据《宋史》可知,词人在颠沛奔波中为官一生,人情冷暖,世道沧桑,早在或升或贬的命运里历历尝尽。自己送过远行的友人,同时也被友人多次地送过。所以,对于离别,词人的态度是从容的、冷静的,略无半点泪眼凄恻之状,亦不似“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惊心动魄。是以,在词人的笔下,既未对离别的环境大肆渲染,也未对其内心的惨愁之状过多地描述,惟信手拈来,随意为之。但绻缱之情思,沉郁之心境,不平之孤愤,归隐之志向,无不有所暗示,读者也能从中领悟。(龚钧)
沁园春
  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李曾伯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 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这首词是作者于宋淳熙六年即公元1246年所作。曾伯时年48岁,正任两淮阃帅,掌握一定兵权。吴履斋,即吴潜,与曾伯为同时代人,年长于曾伯,官居左丞相。多景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甘露寺内,系宋太宗时陈天麟所建,为甘露寺风景最佳处,宋书法家米芾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此地风景秀丽,历来题咏颇多。吴潜曾作《沁园春·多景楼》,曾伯此词即是和其韵而作。
  词中有画,可说是此词的最大特色。寥寥几笔绘出一幅清新、俊逸的江水山色图;而且沿着笔触,读者又能明显地感受到作者思绪的起伏变化。
  上片触景抒怀,情融景中。开首“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三句,意谓登上多景楼,迎入眼帘的是奇特壮观的景色,长江浩浩荡荡直泻而去,上面的金山和下面的焦山,仿佛是被江水托浮着向前移动。我国东南除此地外,哪还有如此胜景!实景与幻象相融合,其中用一个“奇”字,表现出了奇妙的视觉幻象。“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画面进一步活跃起来。看吧,江面开阔,水雾缭绕,晴日下,格外分明,江那边,只能模糊地看见青青的山影。句中“抹”字,生动地绘上令人神往的一笔。灵动的笔触一转,绘出浪声阵阵,一浪高过一浪,如一堆堆白雪翻滚。句中“怒”、“翻”二字,将气势浩大的江涛表现得极有力度。江边苇草丰茂,江船迎风击水前进。“离离”,茂盛貌;“拍拍”,浪击船头声。登斯楼也,睹其江水、远山、烟波、怒涛、塞草、行船,画面生机盎然,气势宏伟,怎不激起有志男儿的壮志豪情呢?但是,现实残酷地粉碎了词人的宏伟抱负,不禁悲从中来。他感到“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岁月如此匆匆消逝;对照之下,他却只能“几度斜阳人倚楼”。于是一种愤懑压上他的心头,“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英雄老矣,什么都不可能了,难有作为。如此写来,感情一波三折,起伏有致,令人感动。
  下片直书感喟,情中带景。曾伯怀才不遇,一生所学,报国无门,可此时国家还失地未复,社会动荡不已,他怎不忧国忧民呢?“淮头,虏尚虔刘”,淮头”,淮水上游,此指淮西;“虔刘”,劫掠,杀戮。淮西(当时为金人统治)的父老乡亲还处在夷虏的铁蹄之下,怎么无人过问呢?无疑,其矛头是直对南宋朝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词人更明确提出:“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词人此时想起镇江曾作抗敌前线的情景,晋宋间就有许多英雄从此挥师北上,与敌作战,特别是谢安(字安石)更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收复了许多失地。那么,当今难道就没有谢安那样的英雄么?他的回答是肯定的,潜语为“我就是”。词人自比谢安,志愿出征,领导抗战,可是,朝廷却不任用他,使他壮志难酬。既然如此,词人只好退而求隐:“且容老子,还访浮丘。”此句意谓,还是归隐去吧,去与浮丘公相伴。浮丘公,仙人名,相传黄帝时隐于深山修行。下面,词人更进一步抒发了归隐的思绪,并为未来的归隐生活作了构想:“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这样,在词人的眼前出现了归隐生活的幻景,闲适,安然,不问世事,写得十分真切生动。词尾写道:“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这里,词人写自己倚栏远眺、沉思,深感国运难回,英雄失志,终于下定归隐的决心。“去去归休”,不能再犹豫了。
  此词意境开阔,绘景抒情相得益彰,且气韵流畅,很有力度。就内容而言,其中消极避世的隐退思想与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这一对矛盾集中于词人一身,这是现实使然,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分不开,这种情绪还可见诸同时期的其他词人作品之中。(王聪)
清平乐
  怀人   
  赵崇嶓   
  莺歌蝶舞,池馆春多处。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泪满啼红。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赵崇嶓是南宋嘉定16年(1223)进士,曾当过石城令,官至大宗正丞。这首词大约是他青年时代功名未就时的作品。
  当时词人客居他乡。那正是春光明媚的销魂时分,绿杨烟外莺啼婉转;百花丛中蝶舞蜂飞,池边的客馆前洋溢着浓浓的春意。“池馆春多处”中的这个“多”字,看似平常,实则用的非常贴切,恰到好处,较之“浓”、“满”、“密”、“繁”等字眼,实在准确得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