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硐值昧芾炀≈拢衷毯岣唬辔段耷睿佣诖蚀醋髦惺导俗约旱氖枥砺壑髡拧#ㄖ苘酰
醉桃源
春景
严仁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栏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这是一幅淑女赏春图,画面丰富、生动,意则有所深折。图中女子,背斜阳而倚楼栏,珠帘半卷,新妆乍露,纵目观赏眼前一派春光。
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一河春水。清碧高涨,拍提舐岸,岸柳垂绦,拂水掠波,又好象蘸着春澜在写、在画。垂杨于水,本是主动去沾惹,词人却说是水浸润柳枝,突出了水的活泼。第二句,让人推想,岸边除绿柳成行,还有红紫芬芳,正是春深时候,落红成阵,水面流芳泛彩,清香远播。三四句,女主人公看到了更其富于生命的嬉戏:小小鸳鸯,追啄着水面的花瓣,咬弄着抚水的柳叶,成双成对,追随不舍。拍、蘸、流、弄、噆、随,连下六动词,都由女子注视、感受所串连。我们仿佛随她一起听到了春潮涌动,噬岸有声,鸳鸯啄花啜柳喋喋呷呷;看到了水与柳与花,鸳鸯和花和柳,鸳鸯并鸳鸯之间亲密的厮缠,浑然的生命依恋;看到了水的清碧,柳的翠绿,花的多彩,女子的淡雅衣装,鸳鸯的明艳羽翼;还闻到了满泛一河的花香。
这生动、繁富和美丽,明明合奏着春的欢乐,春的勃郁生机,而赏春人却黯然“肠断。”
为着何来?
女主人公对春色是敏感的,对生命、青春是热爱的,她把自己的容颜融汇进这春的雅丽之中了,她把自己的芳华交给了春的节奏。及时地换上新妆,颜色是新柳的嫩黄,那样富于春的萌动气息。“帘半卷”,反映出她略带慵懒的一种拘约神态,一种淑女的矜持,守着楼台,不近烦嚣,不接尘淖。时候是斜阳照着楼栏。黄昏渐近。“背斜阳”,一个“背”字,见出她不欲人一窥明艳的自重,和内心有所郁结的幽悄,直使人想起“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词人的《一落索·春怀》云:“别后暗宽金缕,倩谁传语。一春不忍上高楼,为怕见、分携处”,这里半藏半匿的“倚栏”而看,也许同是登高怕见分携处。“风流暗断肠”,“风流”多解,一方面是词人忍不住对他的人物的赞叹,对她明丽的颜色、雅洁的装束、端庄的态度发出激赏。一方面却又暗点,正是属于“风流”的心事造成她下文情绪的原因。“肠断”和“暗”,则是对她心境情绪的估摸和总述。
在这种估摸和总述下,上片那满目春光的表相下面深潜的意念,都涌动起来。垂杨蘸水,丝绦千缕,“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昔日折柳送人,如今人在何处,怎不让伊目思怀?“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或者这丝绦已老的柳,竟让伊怨怼于深闺独守。往下,落花流水意的传统蕴含,“水流花谢两无情”的沉重叹息,也许又勾动她生命花衰青春水逝的怜惧。词人的《南柯子》云:“晓绿千层出,春红一半休。门前溪水泣花流”,一个“休”字,正是流水泣花内涵的清楚注脚,与此词同读,正见词人赋予人物的生命怜惧意识的反复出现。待到鸳鸯鸟出现于眼前,它们成双作对,棒打不散,逐水弄花,自在而欢畅,词中人更加难于禁持了。词人《阮郎归·春思》曰“贪凭雕槛看鸳鸯”;《一落索·春怀》曰“清晓莺啼红树,又一双飞去”,词人让词中人一再关切成对的鸳鸯,双飞的莺燕。自然物尚两性相守,阴阳偕合,人呢,形单影只,索寞兰闺,岂不让人难以为情。“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春光中最富生命的跃动,怎不使她腾起生命追求的热切!于是,因而才有这一片明媚春阳下的“断肠”和“暗”。
题为春景,实是春怨、春思、伤春。上片明丽轻快,恰是下片“帘半卷”的慵懒、“背斜阳”的幽悄、“暗断肠”的伤情的缘由,不协调中正含着统一。(夏春豪)
行香子
题罗浮
葛长庚
满洞苔钱,買断风烟,笑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氈,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沉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这首词,是道家葛长庚以词的形式表现他在罗浮山洞天福地修炼的情况和体验,为典型的道教文学。但它却客观地描述了罗浮山自然风光及作者回归自然的静谧心境,因之一般读者当作一首优秀的写景词来接受,也未为不可。罗浮山,为广东的名山,地跨博罗、河源、增城三县。传说它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其浮山原为海中蓬莱岛的一阜,唐尧时随潮飘来与罗山合二为一。罗浮山纵横广袤五百里,有四百三十二峰、九百八十挂瀑、七十二石室,道教称之曰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山中有冲虚、白鹤、黄龙、九天、酥醪等道观。晋代著名道学家郭璞曾在山中炼丹、著述,住冲虚观,终卒于此。葛长庚此词有原注云:“洞府自唐尧时始开,至东晋葛稚川(即葛璞)方来,及伪刘称汉此时方显,遂兴观。”“伪刘称汉”,指五代时在广州建立的南汉刘氏政权;“遂兴观”,才开始建造道观。
起笔“满洞苔钱,買断风烟”:“洞”,指道家进行修炼所在的石室,即所谓洞天福地;“苔钱”,苍苔形圆如钱,故名;“买断”,有买到手、买来了的意思,两句意思是:作为道家行气修炼的罗浮山上的洞天福地,人迹罕至,苍苔四布,好象铸成的一枚一枚的铜钱,也许修炼者就用以买来了一阵阵流动的云雾,缭绕于洞口如此美景,不仅道家受赏,世俗中人又何尝不心向往之呢?接下去一句是“笑桃花流落晴川”;意即笑看那山中桃花,宛若成片彩霞,而缤纷落英又不断随着溪流流向山外,向世人报告,山中还有桃花源似的仙境哩,如果上面是写洞天福地的白昼景象,接下去的二句“石楼高处,夜夜啼猿”,便开始表示其夜间情景了。“石楼”,《嘉庆惠州府志·地理志》说罗浮山“上山十里,有大小石楼。二楼相去五里,其状如楼。有石门,俯视沧海,夜半见日出。”都知道,道家修炼常在夜间进行,这两句便说明了作者于夜深人静快要入功之际,忽听得山上高处石楼里,传来猿猴的阵阵哀叫声,使人感到山中天地特别显得荒古空旷,格外有一番野趣。“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看”为领字,领出下面三个三字句来;这三个三字句既是不甚严格的扇对,又在意义传达上为互文。就道家修炼的内省体验而言,也许这三句确实是形象地传达了他们入静止念后内在世界逐渐净明开扩的体验过程;亦即一种内省到的迷离惝恍的潜意识流程。不过,我们也不妨将此三句看作是作者从一个特殊角度来写浮罗山的月下风光。其境界是:某位道家入夜之后,仍陶醉于罗浮山的美景,他临窗远眺,到了二更时候,明月从浮云缝中露出笑脸,三更时候更是云散天青,月光格外皎洁明朗,时间推移到了三更,天上圆月便慢慢淡化起来;至于山中景色,由于月光在不同更次有不同的亮度,可以想像得知,也有浓淡不同的变化,异景纷呈,引人入胜,心宁神怡。以上为上片,重点写了作者作为道家在罗浮山中修炼于日夜之所见及所感。
下片进一步拓展开去,作者叙写自己在罗浮山洞府中修炼,生活虽然清寒,然而精神却潇洒自在。“细草如氈,独枕空拳。”他睡时,以细草为氈,以拳头为枕,与颜回“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人生态度类似,在这里儒道就一脉相通了。甚至他还可“与山麋、野鹿同眠”,这表明他回归到大自然之后,竟能与野物相亲相狎,进入了道家所追求的无差别的“齐物”境界。“残霞未散,淡雾沉绵”:又一个山中早晨来临,看吧,东方天际的彩霞快要收敛殆尽,山间淡淡的云雾犹如缀在一起的层层絮棉,太阳即将从苍海中冉冉升起。此情此景,多么令人惬意啊!“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这是全词结语,意谓修真养性于此山中的道家们,实际上是有幸地来到了唐尧时的洞天福地,因而也会自我感到不是于汉朝修成的神仙,至少也是晋时的隐士逸人。如此写来,似乎罗浮山的时光竟然从宋代回流过去到了汉晋古代以至洪荒时期,读来真有一种超越感和飘举感。下片,在描述道家修炼生活和体验的同时,又更加广泛地表现了罗浮山的自然风光,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归结起来,此词极其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归真返朴的宇宙观、自然观。这对于呼唤今时世人回归自然、爱护自然、拥抱自然及努力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无疑将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周子瑜)
水调歌头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道家不止与教内师友交往,同时也有不少尘俗中的朋友。此词,便是南宋著名道家葛长庚结合表现羁旅行役苦况而抒发挚友间的深厚情谊之什,读来很有人情味,非无人间烟火气可比。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突兀而起,引人关注;就其句型看,为写景对偶句,工整而流畅,绘出一幅由远而近层次分明的春暮山川图;而且如此山川景色,实为送行者和远行人佇立江岸之即目所见,故虽仅止写景而惜别之情已隐隐可见。紧接上一句“相留相送”,才把此词抒发离情的旨意点醒,并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