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柚恰H欢矶嗄行晕娜耸址ň睿鄄煜钢拢7铝η康鹊取9识怯谡饫嗵獠淖髌芬嗖环φ媲懈腥说拿掖笫种省0谠谖颐敲媲澳纤未嗜送跷渥拥恼馐住冻写搿肺抟梢彩且黄馀涌谖恰⑽哟闱榛持鳎洳荒芎土馈⑶毓邸⑺臻⑿疗驳染藿车纳铣俗髌繁燃纾淝彗擦骼觥⒚骶皇枥实耐裨寂纱史绾涂桃獠唷⒆榱肪さ幕渑汕樵希嗫伤闶侵档靡凰械募炎鳌
  词的上片写思妇闺中独守的寂寞。
  “画眉人去掩兰房”一句开篇贴船下篙,落笔见旨,交待女主人公丈夫远离后独掩闺房的寂寞情态。画眉,用张敞画眉典故。史载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或有人传于帝,帝问之,敞答曰:“臣闻闺门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后因常以张敞画眉喻夫妇闺房中和谐恩爱的情趣。这里的画眉人指女主人的丈夫。兰房,泛指女子闺房。丈夫离去,妻子独掩闺房。一个“掩”字在客观叙述之中已暗含主观情感。接着第二句“金鸭懒薰香“仍是客观铺写。金鸭,指用金属做成的鸭形香炉。女主人公自丈夫别后,连香也懒得去薰烧了。薰香本古代稍有身份人家闺阁中日常之事。这里的“懒”字实质上是女主人公慵倦无聊、心绪不宁的情感外化。紧接着“有恨只弹珠泪,无人与说衷肠”二句进一步描述女主人公悲哀寂寞的情景:一自丈夫别后,满腔愁怨,却无人可与诉说,只有伤心落泪而已。一个“只”字表明女主人公孤独之极。
  词的下片抒写闺妇独守空房、青春虚掷的悲哀。
  过片“玉颜云鬓,春花秋月,辜负韶光”三句和上片开头一样,直奔题旨。写女主人公面对寂寞孤独的生活,不禁感到辜负自己的青春玉颜、大好年华。是的,如词中女主人公的处境一样,古代不知有多少女子,丈夫或戌守边陲;或宦海游四海;或贾利市廛;或行役他乡。竟至空房独守,年华虚度,光阴荏苒,遂有白头之怨,皓首之叹。词中女主人公无论属何种情况,然其不幸命运,皆堪同情。最后“闲看枕屏风上,不如画底鸳鸯”二句,写女主人公见到绣枕和屏风上的鸳鸯画面,不禁发出了人不如鸟的叹惋。全词在触景伤情中绾结。
  这首词就内容而言,未能跳出传统窠臼,艺术上最大特色是笔法简约板实,情虽怨极,而辞却平和。但这一点又使本词缺乏灵动之气 (沈立东)
生查子
  魏子敬   
  愁盈镜里山,心迭琴中恨。露湿玉阑秋,香伴银屏冷。 去归月正圆,雁到人无信。孤损凤凰钗,立尽梧桐影。
  魏子敬,生平里籍皆不详。只知其大约活动于南宋高宗绍兴年前后。《文献通考》去其著有《云溪乐府》四卷。惜今已不传。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从《浩然斋雅谈》中辑得其《生查子》词一首,为其今仅存词作孤篇。
  这首词以第三人称表现手法,刻划一位闺中独守、黯然销魂的思妇形象。
  首二句“愁盈镜里山,心迭琴中恨”拈出闺阁中两件极富代表性的事物──镜、琴,写思妇对镜梳妆看到的是紧锁的愁眉。山,指眉山,古代以眉如远山形容女子之眉,故云“镜里山”。思妇欲理琴解愁,然而无奈心中层层怨恨又在琴中不自觉地弹奏出来。满腔愁思使得她不敢对镜,又不忍弹琴,于是只得移步闺房之外,凭栏小憩,以期摆脱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但是雾重露浓,打湿了白玉栏干,又使她不胜愁寒。无奈只得再折回房中。但是,相伴银屏冷”,等待着她的只能与袅袅升起的篆香和清冷幽寂的银屏为伴。一个“冷”字给上笼罩上片一股凄清的氛围。
  过片“云归月正圆,雁到人无信”列举自然生活中三种事物有规律活动和人无规律活动相对照,表达意中人对思妇的怀念和闺中寂寞的怨艾。那飘忽天际的彩云已经归去,那缺了又圆的明月正朗照夜空,那按时南归的候鸟大雁已然长唳而返,这一切皆是刺激思妇怀念远人的典型事物。“人无信”正是思妇被触动的怨情。是的,云有归期,月有圆时,雁有返日,惟独行人却踪迹渺然,音信皆无。这离怨之深可想而知。煞尾以“孤损凤凰钗,立尽梧桐影”二句的举动,极写对远人的怀思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损,《易》六十四卦之一,这里泛指占卜。唐诗人于鹄《江南曲》有“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钗卜远人”句,这里暗用此典写思妇久久佇立于梧桐阴下,独自以凤凰钗占卜,愿远行之人早早归还。“立尽”二字表明伫之久和孤单之极。“孤”字为下片词眼所在。
  词的上片重在一个“冷”字,下片重在一个“孤”字,全词在客观的叙写之中描述了闺中思妇凄清孤寂的处境。词人虽着力于思妇外界举止的刻划,但意韵流转,情辞凄切,因而颇能收到哀婉动人的艺术效果。 (沈立东)
高阳台
  除夜   
  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守岁不眠,是旧时“年下”(今曰春节)除夕的风俗,生活中的重要节奏,这一点时光过得好不好,竟成为人生诸般活动中的一桩大事。每逢此夕,种种独特的节序装点,焕然一新,极富于情趣,所以孩童年少之人,最是快活无比。但老大之人,却悲欢相结,常常是万感中来,百端交集,那情怀异常地复杂。本篇所写,正是这后者的心境。
  《高阳台》一调,音节整齐谐悦,而开端是四字对句的定式。首句银签,指铜壶滴漏,每过一刻时光,则有签铿然自落《这仿佛后世才有的计时钟的以击响鸣铃以报时)。着一“频”字,便见守岁已久,听那银签自落者已经多次,──夜已深矣。听,去声,如读为“厅”,则全乖音律。盖此调无拗句,不能一句四字皆为平声。
  下句重燃绛蜡,加一倍勾勒。那除夜通明,使满堂增添吉庆欢乐之气的红烛,又已烧残,一枝赶紧接着点上。只此一联两句,久坐更深的意味,已经写尽。──这样,乃感到时光的无情,衮衮向前,略不肯为人留驻!饯送旧年,迎来新岁,只是数刻的时间的事,岂不令人慨叹。“衮衮”二字,继以“惊心”,笔力警劲动人,不禁联想到大晏的词句:“可奈年光似水声,迢迢去不停!”皆使人如闻时光之流逝,滔滔有似江声!使人真个惊心而动魄矣。抒怀至此,笔致似停,而实为逼进一层,再加烘染:通宵守岁已觉勉强,睡乎坐乎,饮乎止乎?两费商量,盖强坐则难支,早卧则不甘;连饮则不胜,停 杯则寒甚,──都无所可。词人最后的主意是:酒是罢了,睡却不可,决心与梅花作伴,共作吟哦度岁的清苦诗侣。本是词人有意,去伴梅花,偏说梅花多情,来相伴我。必如此,方见语妙,而守岁者孤独寂寞之情,总在言外。
  过片笔势一宕,忽然转向邻娃写去。姜白石的上元词,写元宵佳节的情景,有句云:“芙蓉(莲花灯也)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神理正尔相似。此词笔之似缓而实紧,加一倍衬托自家孤寂之法。邻家少女,当此节日良宵,不但通夜不眠,而且为迎新岁,已然换上了新装,为明日春游作好准备。看她们不但衣裳济楚,而且翠叠蜂腰(钿翠首饰也),金横燕股(金钗也),一派新鲜华丽气象。写除夕守岁迎新,先写女儿妆扮,正如辛稼轩写立春先写“看美人头上,袅袅春旛”,是同一机杼。
  写除夜至此,已入胜境,不料词笔跌宕,又复推开一层,想象东风也被少女新妆之美而勾起满怀兴致,故而酿花蕴柳,暗地安排艳阳光景了。三句为奇思妙想,意趣无穷。──于此,词人这才归结一篇主旨:他以自己的经验感慨,现身说法,似乎是同意邻娃,又似乎是喃喃自语,说:青春美景岂能长驻,亟须趁此良辰,“把握现在”,从“明日”新年起,即去尽情游赏春光,从残雪未消的楼台院落一直游到春日迟迟的园林胜境!
  综揽全篇,前片几令人担心只是伤感衰飒之常品,而一入过片,笔墨一换,以邻娃为引,物境心怀,归于重拾青春,一片生机活力,方知寄希望于前程,理情肠于共勉,传为名篇,自是无敌。 (周妆昌)
南乡子
  孙惟信   
  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幸声名总是愁。 尘暗鹔鹴裘。针线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
  我们虽然无法考知这首南乡子的具体写作时间,但就内容和作者的生平看,大约应是词人留居扬州时晚年的作品。
  词人孙惟信,字季蕃,号花翁,河南开封人,生活于南宋孝宗和理宗时期。其一生情志恬淡超逸。不愿依靠祖荫得官,乃弃之不就,于浙江婺州结婚定居,后不久便离婺出游,留居苏杭间。自甘清贫,一榻之外,别无长物,常自炊而食,直至终老于江湖。惟信为人长身缊袍,气度疏旷,见者常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长笛,或奋袖起舞,慷慨悲歌。时名重江浙之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这首词正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放任不羁、寄居他乡的漂泊生涯的总结,从而流露了晚年对妻子的真挚怀念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是回忆旧游,下片主要是思念妻子。
  首二句“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以两件事为起因,逗引对往事的回忆。璧月,谓月圆如璧。一轮玉璧似的圆月照耀着小楼,远处传来了阵阵箫声。望月怀思本是中国文化积淀中的传统手法。同时那如泣如诉的洞箫更易令人感怀。“忆旧游”正是以这二者为触媒而引发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