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谑的激愤语收束上片:“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尘劳”,佛教徒谓世俗事物的烦恼。也泛指事务劳累。《无量寿经》上:“散诸尘劳,坏诸欲堑”。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十首之八:“东风马耳尘劳后,半夜鸟声睡熟时。又,《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这里只是套用词语,非以春秋卫国贤相蘧伯玉自比。
  过片“吴楚地,东南坼”。用杜甫《登岳阳楼》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周代的吴国楚国据今长江中下流地方,“英雄事,曹刘敌。”东汉末,魏、蜀(蜀汉)、吴经过以曹操为进攻的一方,和以孙权、刘备为抵抗的一方的赤壁之战,基本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此后,曹操称霸北方,孙、刘各向东南西南扩充势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里虽颂曹、刘,但无贬损孙权意。盖当时能与曹、刘争雄者,唯有独霸吴楚一带的孙权。辛《南乡子》词云:“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与此暗合。又,《永遇乐》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当年这些煊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已成为历史故实了。缅怀前人,实伤今朝,大有“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意。“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前句用苏轼《送郑户曹》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比喻自己调动频繁,宦途失意,难得安宁;“旌旗未卷”,喻战事未休,国仇未报,而自己已是“头先白”了。感慨曷深!然一结犹能振起全篇:“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人生哀乐,循环往复,辗转相继,古今同理,似大可不必去斤斤计较吧。由上的条分缕析可知:用世与退世的矛盾心态和深沉的苦闷,纠结成这首江行寄友的感怀诗篇。(艾治平)
满江红
  辛弃疾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 休感慨,浇醽: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酧黄犊。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此词作年各家说法颇异,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将其编入“作年莫考诸什”。胡云翼的《宋词选》则说“大约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担任有名无实的祠官时所作”。并有说为其未任一方大吏时所作。词语言辛辣,笔锋锐利,忧国伤时,激愤之情,力透纸背。
  词一起连三个故实:一、马周不得志时,困踬新丰(今长安市东),“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新唐书》卷九十八《马周传》)。二、“苏秦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一》)。三、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下客,为得重用,三次弹铗(剑把)作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秦策四》)。他们或流浪潦倒,衣衫破旧,满目征尘;或怀才不遇,慷慨悲歌。写出历史上这些穷困落寞不为当世用的人物后,笔锋转向今天的社会现实:“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江左”,长江中下游一带,此指南宋偏安的江南地区。“尊”,使动用法。“尊中国”,意谓使中国国强位尊,免受凌辱。此二句看似寻常语,但却道破了南宋政治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后来的皇帝基本上一脉相承,多少仁人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衔恨以终。至此可知中国之不尊,罪在最高统治者。前结仍抒上意。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大二十二韵》)。苏轼词云:“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孤馆灯青》)。“沉陆”即陆沉。《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读书万卷,志在辅佐君王,报效国家,反退而隐居,埋在底层,于诗书冠一“叹”字,可知感慨之深。上片连用典故,壮怀激烈,悲歌慷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无法实现统一中国的愤世之情。
  下片从侧面立意,故作旷达,隐痛深哀,仍充满字里行间。“休感慨”,实际是感慨有何用,不如藉美酒以消愁解恨。醽,亦作“醽”、“绿酃”。李贺《示弟》诗:“醽今夕酒,缃帙去时分。”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绿酃”。李善注引《湘洲记》:“湘洲临水县有酃湖,取冰为酒,名曰酃酒”。而人生易老,即使欢乐也难以尽兴。接再作超脱:“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此化用苏轼词:“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千秋岁·徐州重阳作》)。转而又作愤语:“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酧黄犊。”《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又,《汉书》卷八十九《龚遂传》:“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这里表示放下请缨杀敌、立功封侯的念头,归隐田园,以求解脱。最后引贾谊事作结:“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贾谊在汉文帝朝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贾谊为什么因寂寞而伤时痛哭呢?以反问的形式透露了诗人故作旷达而始终无法摆脱的痛苦。托古喻今,长歌当哭,全词借古人之酒杯,浇我胸中之块垒,这块垒似乎越浇越多了,因为辛弃疾的“悲剧”乃时代使然,终南宋王朝力主恢复的抗战潮流,不过细波微澜而已。(艾治平)
满江红
  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悉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漫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词写闺中怀人。“刺桐”为热带乔木,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宋代泉州曾环城种植大量刺桐树。元代时马可波罗即称泉州为刺桐城。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曾在福建任提点刑狱、安抚使等官,此词约写于此时。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这位年轻的妇女于暮春时节看到:风雨无情,落红狼藉,艳红的花瓣随水流去,渐渐地浓阴匝地了。“又过了、清明寒食”,一个“又”字暗示离别时间之久。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周礼·司烜氏》:“中(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二月禁火为周的旧制。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寒食,禁火三日,选饧大麦粥”。又,相传晋文帝(重耳)为悼念介之推抱木焚死,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连用两个“一番”,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因此而有下二句春光逐渐远去的描写。再用美丽的刺桐花每年都在这“寒无力”的时节落尽而示春残。“年年”,应“又”字,正见年复一年,景色、闲愁,无不一如过去的暮春。总之韶光易逝,青春难驻,那么人何以堪呢?看似纯写景,实际“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王夫之《古诗选评》卷九)。只是字面上并未说破,而可于风雨送春,狼藉残红,刺桐花尽等一片撩乱的景物中见之。
  下片径直抒情。“庭院静”四个三字句直倾衷愫:落寞的庭院里一片寂静,我枉自陷入苦苦的忆念;相思之情向谁倾诉,闲愁万种也无人理会。虽愁云惨雾,哀怨无穷,但顿挫有力,诵之则金声玉振,这正是辛弃疾写情的不同处。于是再进一层:“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既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心事。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活动后而产生的畏惧(“怕”),那么她曾经想过一些什么呢?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如此,只能把刻骨的相思深埋心底了。但人的心绪难以宁静,不由地又生出:“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尺素”,指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张九龄《当涂界寄裴宣州》诗:“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彩云”,指人。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里一如“行云”,喻所思之人行踪不定。故这二句非如一注本所云“天涯海角,行人踪迹不定,欲写书信,不知寄向何处”。而实际是说:我寄之书信不知他是否收到,为何至今仍未闻他的踪迹。正因此“羞去上层楼”,因所见不过芳草连天,大地苍翠,何尝有人的影子!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都表示虽望远亦无用,故云“漫教人”也。
  陈廷焯论辛词称“稼轩最不工绮语”,举本词为例。又说:“然可作无题,亦不定是绮语也”(《白雨斋词话》卷一)。后人据此大作比兴寄托文章,有云:“那个少女所感叹的江南春尽,就是作者感叹时光飞逝,收复中原的理想没有实现”。或云:“此词的主题是抒发作者的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