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的手下到处寄人篱下,寻找着一个又一个靠山,从河北幽州一路向南不停地迁徙……
刘备一脸担忧地对几个手下说:“曹军这次有备而来,吾军只有五千之数,而彼方却有五万之数,以阴平城的防御情况,这场仗实在是凶险万分啊!”
关羽素有智谋,深谙用兵之道,他仔细观察了一会阴平附近的地形图,抬头对刘备说道:“曹军在薛县已经汇合完毕,最晚五日之后便可抵达阴平,从薛县前往阴平的途中,曹军需要穿过戚县和昌虑两县,为了迟滞曹军行动,可以派人前往这两县散布谣言,就说凡是曹军所过之处鸡犬不留,这样百姓皆会向东逃亡,堵塞道路,可以多争取几日时间。等到两县百姓逃到阴平之后,我们将他们组织起来,集体带往位于阴平与兰陵之间的氶县,组织他们在氶县外面挖掘堑壕、在城内挖掘暗道。曹军抵达阴平之日,吾军略做抵抗之后,便立即撤往氶县,在氶县阻击追击的曹军。”
张飞听懂了关羽的意图,点头说道:“二哥的意思是先故意示弱于曹军,使得曹军以为我们不敢正面对抗,助长曹军的嚣张气焰,然后在氶县全力反击,使得曹军摸不清我们的虚实?”
关羽说:“正是此意。曹军第一战必然十分慎重,我们势弱,不可力敌,因此故意示敌以弱,麻痹曹军。况且氶县距离第二道防线兰陵更近,若是危急之时,我军也能迅速摆脱曹军的追击。”
刘备于是采纳了关羽的策略,立即派人前往戚县和昌虑散布谣言,同时连夜将阴平城内值钱的家当往氶县转移。
距离阴平百里之外的薛县境内,此时旌旗密布,大军云集,一片忙碌紧张的气氛。曹操东征徐州的五万大军已于数日之前汇集完毕,这几日正在进行入徐作战之前的最后准备。
中军帐外,高耸入云的旗杆上高悬着一面“征东将军曹”的大旗,显示出此次率军出征的主帅,正是征东将军曹操本人。
“启禀将军,前军两万将士备战完毕,即刻便可开拔!”先锋大将曹仁高声向坐在主位上的曹操报告。
“启禀将军,左军一万将士备战完毕……”左路军主将夏侯惇、右路军主将曹真依次向曹操报告。
曹军此次出动五万人,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其中前锋部队两万,由大将曹仁统率;左路军一万人,由大将夏侯惇统率;右路军一万人,由大将曹真统率;中军一万人,由曹操直接指挥。军师戏志才前往曹仁营内临时协助曹仁,骁将李典和吕虔给曹仁担任副将,曹洪和夏侯尚两员将领则守在曹操身侧,军师荀攸和刘晔留在中军参谋。
曹操见各路大军已经准备就绪,于是沉声说道:“诸位,陶谦老贼害我父母兄弟性命,此仇不共戴天,就算他因为畏惧而死,本将军也要将其挫骨扬灰,诛灭陶氏满门,以此方能一泄心头之恨!”
众将领于是一起高呼:“血洗徐州,诛灭陶氏!”
军师荀攸随后进言:“刚刚接到细作密报,徐州现在的主事之人糜竺已经调集兵马在郯城以西构筑了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由刘备三兄弟率领五千兵马驻守阴平县,第二道防线由‘泰山四寇’中孙观和尹礼两人与糜竺之弟糜芳率领一万五千兵马共同防守兰陵县,第三道防线由曹豹率领一万兵马防守襄贲县。除了这三道防线,郯城内尚有一万人马留守,由曹豹的兄长曹宏统领。”
曹操听完之后,大笑说道:“糜竺小儿能施出的也就这点雕虫小技而已!他这次构筑的三道防线看似兵马众多,与我军旗鼓相当,实际却是各怀心思,根本无力与吾军正面相抗!”
戏志才建言说道:“以在下之见,刘备驻守的阴平城兵力有限,只要吾军大举进攻,可以一鼓而下,是以徐州的第一道防线不足虑。对吾军可能造成阻碍的当是孙观和糜芳驻守的第二道防线,因为刘备退走之后,必然会进入兰陵,届时兰陵的守军将有近两万之数,吾军不可大意。主公不妨派人前往开阳招揽臧霸,对臧霸许以重利,就算此事不成,也可离间兰陵守将孙观与刘备和糜芳之间的关系。”
曹操采纳戏志才的建议,命令先锋大将曹仁立即率军攻打阴平城,同时又派出使者前往开阳拉拢臧霸。(未完待续。。)
第三一五章 越来越坏
眼看徐州快要打成一锅粥的时候,蓟城司令署终于给驻守冀州的振威营和振武营发来一份内容相似的密令,大意就是要求两营士兵积极协助当地官府做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准备,在守土保境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参加各种抗旱救灾行动。
貌似这道命令跟徐州那边连半文钱的关系都没有呀?好歹也提醒一下两营主将密切关注曹军盟友袁军的动静,或者趁着夏侯惇撤回兖州的有利时机敲打一下淳于琼吧?
命令是司令署下达的,白纸黑字,肯定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这是大公子的意思。
那么,刘和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道军令呢?
因为黄河以北从去年入冬以来,便很少降雨,甚至连雪都没有下过几场,种种迹象显示一场人力无法阻止的大旱会在今年发生!除了大旱,蔡邕、徐岳等人还通过观测天象、收集各地民情之后,得出一个更令刘和揪心的预测:这场大旱或许会持续三年以上,伴随干旱而来的还可能有蝗灾和瘟疫……
刘和不信占卜之类的玄怪学说,但他相信研究天文历法的蔡邕和徐岳的推测,更相信自己的直觉。东汉末年之所以乱象迭起,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大汉的人口更是从五千万之数不断的锐减,过了几十年之后竟然只剩下九百多万,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接连不断的各种灾害。
幽州和冀州这几年虽然时有兵祸发生,却难得的没有自然灾害,是以粮食丰收,几乎没有百姓饿死,但这种好年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开春以来,幽州、冀州各地观测土壤墒情和河道流量的官吏惊恐地发现土地不仅变得干燥无比,而且河道之中水流越来越细,有些地方的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如此严重的旱情。各地自然不敢隐瞒不报,于是雪片般的公文向蓟城涌来,堆积在了太傅刘虞的案上。
刘虞和儿子刘和有过分工,他主抓内政和地方官员选调之事,儿子主要负责守土和征伐之事,顺便再帮着各级官府想办法赚钱。本来赈灾抗旱这种事情,刘虞不准备让儿子跟着掺和进来,但他在了解到各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之后,还是第一时间就找儿子来商量对策。
刘虞问儿子:“你对各地上报的灾情怎么看?”
刘和回答:“这还只是开始,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峻!”
“吾儿对于解决各种危机总有意想不到的妙策。不知这次有什么建议可供汝父参详?”
刘和对于如何抗旱早有思考,不急不缓地回答:“孩儿以为对抗如此严峻的灾祸,务必要做到四点:第一,人心不可散;第二,秩序不得乱;第三,赈济不能断;第四,各业不要闲。”
刘虞点头,鼓励儿子说:“嗯,抓住了重点和关键。详细说一说。”
刘和于是侃侃而谈:“想要做到人心不散,各级官府不能欺上瞒下,更不得隐情不报,务必要在灾害发生之前便反复告诫百姓。使得所有人都生出警惕畏惧之心,对灾害有足够充分的认识。除了提醒告诫百姓,各级官府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比如请百姓参观赈灾粮仓内储存的粮食。让茶楼酒肆中的话本艺人和跑堂子的小二们多讲抗灾的注意事项,使得百姓坚信官府有能力组织大家渡过难关。”
“想要做到秩序不乱,必须依靠军队和各级官吏衙役。采取超常的管控措施,对外坚决打击敢于趁机来犯之敌,对内坚决打击各种囤积居奇、哄抢、造谣、哗变、煽动等恶**件。形势紧急时,可以让军队直接参与到各郡县的弹压之中去,总之就是要确保上下通畅,秩序井然。”
“想要做到赈济不断,就得靠我们之前的各种积累,空口白牙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旱灾持续数年,许多地方就会出现绝收的情况,如果没有官府组织的赈济,这些地方的百姓要么逃往别处,要么活活饿死。我让人对各县以上的赈灾粮仓储备的粮食进行了详细统计,这几年冀州和幽州积攒的陈年余粮完全可以应付这次大灾。只要我们的赈济不断,百姓就能安心守在家园上,等挺过了最困难的这段时期,今后他们就会更加支持我们推出的各种新政。”
“想要做到各业不闲,就得给大量因为田地无法耕种而暂时闲置下来的劳力找到新的就业机会。这次大旱虽然对于幽州和冀州的农业发展影响很大,但却正好可以给刚刚起步的手工行业提供丰富的劳力,只要我们组织得当,暂时失去了田地的百姓不仅不会闲下来,相反还会忙得不亦乐乎,创造出比种田更多的财富。”
刘虞面带微笑听完了儿子的分析,然后很不厚道地说了一句:“吾儿说的条条是道,句句在理,看来这赈灾抗旱的重担非你莫属了!”
“父亲,孩儿只管军事,民政之事不宜干涉太多……”刘和急忙推脱。
“刚才不是你说的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措施么?如今十几万大军尽在你手,人人都怕你如虎,由你出面负责赈灾抗旱,正是最佳人选。你倒是给我说说,除了你之外,还有更合适的人选么?”
“父亲就比孩儿合适。”
“汝父老矣,需要注意养生,不然还没见到孙子,就要像陶恭祖那样撒手而去,岂不遗憾?”
被老爹一阵软磨硬泡,刘和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项重任。
刘和本来打算亲自前往辽东督阵,在今年之内收拾了公孙度,如今看来基本泡汤了。刘和觉得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那种感觉,可比成天灰头土脸地在各县各乡来回晃荡要潇洒许多。
当日一场谈话之后,蓟城司令署衙门外又挂起了一块新的牌子,上面是太傅刘虞亲笔所书的“河北诸州抗旱赈灾指挥部”一行大字。所谓河北,便是黄河以北的简称。这次面临旱灾的可不仅是幽州和冀州,并州和青州的部分地区也逃不脱厄运。
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