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证明合作的诚意和态度,那楼当场赠送刘和战马五百匹、牛百头、羊千只、乌桓青壮骑手一千人,奴隶三千。刘和也不吝啬,回赠那楼黄金百两、珠宝十匣、酒百坛、粮食千石。
乌桓人就是靠畜牧为生,所以不缺少马、羊、牛,但出手就送出这么一大笔资产,那楼也算是阔绰大方。刘和不缺少黄白之物和珍珠宝石,回赠的礼物也让那楼十分满意。
按理来说。刘和刚见到那楼时就该送出这份礼单的,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将自己始终摆在占据主动的位置。如果那楼这次没有答应与刘和合作,那么刘和连一根鸡毛也不会给他,回头还要派兵前来狠狠敲打一番。堂堂太傅之子,可不是一条向异族乞求施舍的可怜虫!
当日夜里,那楼按照乌桓习俗在部落内举行了盛大的聚会,并且当众宣布了这几条好消息,刘和作为身份崇高的贵宾,亲临现场为那楼作证。引得乌桓族内欢声雷动。
能够傍上大公子这条粗得不能再粗的大腿,对于整个上谷境内的乌桓人而言,那就意味着能过上安生日子,不用担心刀兵之祸加身,强敌来犯时还有人在背后撑腰。
熊熊的篝火被点燃起来,嘹亮悠长的游牧小调四散飘荡,乌桓男女绕着刘和所在的毡房跳舞祝福,一片欢乐祥和。
当日夜间,徐晃率领一百死士守卫在刘和酣睡的帐房之外。那楼又派两百族内精锐战士守在外围,生怕有哪个不长眼的家伙打搅了大公子的好梦。至于暗杀之类的狗血事件,根本不会发生,因为刘和似乎没有把居庸县内的乌桓人得罪到这个程度。
那乌明月红着脸来钻刘和的毡房。结果被门口的徐晃冷着脸拦了下来。
“公子吩咐过,没有他的许可,任何人不得入帐!”
“我是奉了父亲之命前来伺候大人入寝的……”那乌明月低着头,声音越说越小。
“公子睡觉的时候。不喜有人打扰,也从来不用女子侍寝,那乌姑娘请回吧!另外。你和你父亲的好意,我们公子心领了。”徐晃依然面无表情,但好歹多说了一句话。
那乌明月无奈,有些失望的转身离去。等她走出几步之后,身后传来徐晃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那乌姑娘如果真想侍奉公子,过几日等公子离开时,不妨央求他带你一起返回蓟城。”
那乌明月脚下一滞,没有回头,匆匆离开。
第二日,刘和睡至午间才苏醒过来。乌桓人用东墙籽儿酿的酒风味独特,却是让不知深浅的刘和着实醉了一次,等他醒来时才发觉头疼欲裂,很不好受。
那楼送给刘和的赠礼还需筹备一下,眼看就要过年了,刘和如果返回蓟城时带着一大群马、牛、羊和乌桓战士返回蓟城,不仅面子上好看,也能让他的形象在百姓心目中更加高大不是?人们会说大公子实在太厉害了,出门时两手空空,只身到乌桓人的地盘上转了一圈,就带回来如此丰厚的一笔财富,实在是太厉害啦!
当然了,刘和也不会让乌桓人伸着脖子久等的,他已经派人赶往马城跟刘惠联系,让刘惠调拨一批物资立即送往居庸县内。礼尚往来,只要乌桓人老实听话,刘和也不会小气抠门的。
简单的吃了两碗糜子粥之后,刘和又被那楼请到了自己所住的毡房。这一次,却不再是谈合作的问题,而是那楼虚心向刘和请教如何治理和发展部落的经验。
那楼昨天夜里反复思量刘和提出的那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越想越觉得里面的门道很深,而他在此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些的办法。儿子那乌康宁是在引导刘和前来族内的路上向刘和透露乌桓人的“三盼”,而刘和能在短短一日之内便想出这些对策,充分说明大公子不仅擅长统兵作战,在治理内政方面也是高手。
既然现在要跟刘和全面合作,那楼索性请刘和来帮自己出主意,看如何发展壮大部落。
左右无事,刘和的心里正好有一些想法,便让那楼取来笔和纸张,洋洋洒洒的写下了数千言的《兴族方略》。
陪在刘和身旁的郭嘉生怕这位主子一时头脑发热,把一些不该教会乌桓人的王霸之策也抖落出来,一等刘和写完一页,就赶紧拿起来仔细审阅一页,还美其名曰为“抢先拜读”。
郭嘉越往下看,脸上的表情就越精彩,到了后来他都忍不住想爆粗口了。
刘和写的这特么的哪里是让乌桓人兴族的策略,分明就是把上谷郡的乌桓人变成汉人打手的“分化方略”!
不过。郭嘉虽然能够看出来刘和写的这玩意有哪些深远影响,但那楼却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刘和从头到尾都是站在帮助乌桓人兴旺的角度上来出谋划策的,字里行间绝对看不出什么问题,就算是头脑最聪明的乌桓人看了,也不会觉得刘和有什么阴谋。这世上能有几个人比郭嘉还聪明?
刘和给那楼提出的兴族方略,归结起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立宗法、编户籍、修礼教、重农耕、习百技、强体魄。对于其中每一条,刘和都列出了这么做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去做,不仅条理分明,而且易于执行操作。
比如。刘和强调为什么要“立宗法”时就说宗族法规是维系一个家族团结凝聚的根本,像乌桓人以往那种全凭族内首领的好恶定规矩的做法很危险,一旦遇上个没脑子的家伙,就会把整个部落带进坑里面去。刘和这个说法没错吧?
至于怎么订立族内的宗法,刘和就把汉人世族那一套陈腐的玩意照搬照抄过来,总之都是跟三纲五常那些学说有关。刘和才不会告诉那楼,一旦他在部落里实行汉人现有的宗法制度,就会极大的束缚年轻人的手脚,使得族人渐渐分化、离心离德。最终不得不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分裂。
因为汉人世家的宗法制度是以维护家族的正统为核心,族内的嫡出子弟会享受最好的资源,而其他庶出的子弟就是后娘养的,跟家族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萌生另起炉灶的想法。如果从那楼的角度来看,刘和提出的这一条无疑是非常利于他的统治,符合他的后人利益。但是那楼绝对不会想到游牧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北方的苦寒之地顽强生存下来,正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狼性。部落的头领不是看谁嫡出和谁庶出,而是以能者居之,而汉人世家的那些宗法规矩却是在培养后代的奴性!
又比如。刘和在分析为什么要“编户籍”时就列出了设立户籍制度便于收取税赋、便于控制人口进出,便于统计实力等种种好处,但他绝对不会告诉那楼“万恶”的户籍制正是固化族内阶层的最大帮凶,一旦乌桓人采纳了户籍制,今后他们所有人就被绑在了上谷郡,想要迁徙离开的时候,就会遇到严重的阻碍!
而且,户籍制还能让刘和准确摸清乌桓人的底细,为今后控制和管理他们提供重要的参考。
还比如,刘和建议乌桓人要跟汉人学习礼仪教化,克服身上那些野蛮粗鲁的习气,培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各种美德,看似理由充分,让人觉得理当如此,实际上却是藏着私心。
试问,当铁木真率领蒙古骑兵南下屠戮汉人的时候,他有没有跟族人们讲过要对宋人“温良恭俭让”?当努尔哈赤率领女真骑兵入侵大明朝的时候,他有没有跟大明王朝讲过“仁义礼智信”?
在民族生存的丛林之中,从来就没有什么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只有赤果果的丛林生存法则!刘和怂恿乌桓人学习礼仪教化,就好比给恶狼喂食甜美的糖果,等到时间一长,狼牙被蛀虫腐蚀之后,再想咬人就不行了……
当然了,刘和这么心胸广阔的人,也不会一味的想着坑害乌桓人,他给那楼提出的这些兴族建议,在中短期来看,都是可以取得明显效果的。只要乌桓人按照这条路子发展下去,慢慢的他们就会跟北方的那些老邻居们彻底不同,等过个一百来年之后,估计也就被同化的差不多了。(未完待续。。)




 第二五二章 好大一笔年货

刘和从居庸县离开的时候,可谓是大获丰收,十分的风光。
一百头成年耕牛、五百匹上等战马、一千只肥硕活羊、三千个乌桓奴隶,外加一千名乌桓战士,这是一笔令人眼红的财富,足以让幽州任何一个平常百姓人家瞬间成为州内一流的富户。
且不说那些牲畜和战马的价值,单就说三千个奴隶,便是三千个老实听话的精壮劳力,用来种田或做工都可以为主人家创造出持续不断的财富,更何况还有一千名有钱难买的乌桓士兵。
不过,对别人而言炙手可热的这笔财富,在坐拥了幽州七郡的大公子看来,实在算不得什么。这次从那楼的部落内打的这点秋风,相对于幽州四百多万的人口和近十万的大军,不过是杯水车薪,连塞牙缝都不够。刘和真正看重的并非上谷郡内近十万乌桓人能够给他提供多少财富和兵源,他需要的是这里的乌桓人真正的归顺和可靠。
换句话来说,居庸县这一带的乌桓部落就是刘和推行他自己民族政策的一块试验田,也是向其他各郡乌桓人展示的一个窗口,只要把这里搞好了,搞兴旺了,今后再对其他郡的乌桓人进行拉拢和分化,也就多了许多把握。
队伍浩浩荡荡的出了居庸县之后,并未沿着刘和来时的路线返回居庸关,而是折向了西南方向距离居庸县七十里外的沮阳县。
沮阳县位于灅水北岸,从这里顺着灅水一路向东南方向行进,就可以抵达蓟县,比从军都山中穿行要节省不少的时间。前几年夏侯兰和赵云从蓟城向马城押送粮草,就是走的这条道路。
居庸关守将尾敦为刘和精心准备的两千步兵并未派上用场,他们被田畴带回关内还给了尾敦,而刘和则是在一百名近卫死士和一千名新收的乌桓士兵的护卫下,让三千奴隶拉牛牵羊一路返回蓟城。
一开始。徐晃和慕容平坚持让田畴带着两千居庸关内的步兵护送刘和返回蓟城,而不是让乌桓战士和奴隶一起跟着刘和同行,却被刘和拒绝了。刘和不想让居庸关内那两千士兵为了自己而来回折腾,同时他对自己的威信和号召力也很有信心。
徐晃和慕容平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