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99-名酒的历史奢华之下永生难忘的味道与感觉-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的酒品,则是从“重碧酒”发展而来的、有着“戎州第一”之美誉的“荔枝绿”酒,甚至还专门为此赋诗曰:“谁能品此胜绝味,惟有老杜东楼诗。”两位相隔300多年的诗人,却在不同的时代里歌颂着同一种酒,由此可见“重碧酒”以及随后的“荔枝绿”酒确实在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酿造技术,并也因此享有着极高的社会声望。从《叙州府志》中的相关记载里也不难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被诗人黄庭坚称为“戎州第一”的“荔枝绿”酒,已经是用多种粮食酿制而成的酒品了。这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史料文字,因为它表明早在唐宋时期的酿酒工艺中,就已经开始为日后五粮液酒的制作工艺及其特色打下了一个颇为扎实的基础。此后,元代的《酒小史》这一著作中还记载有“王公权荔枝绿,廖致平绿荔枝”的文字,而明代也开始出现了一如《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着的“咂嘛酒”。至于五粮液酒的真正前身“杂粮酒”的问世,则已经是清代时期的事情了。这种当时就以其香醇无比的突出特色而闻名于世的酒品,正是在效仿“重碧酒”、“荔枝绿”以及“咂嘛酒”等历代名酒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烧酒,而且刚好是用高粱、粳稻、糯稻、玉米、荞麦5种谷物集聚酿成。早在1915年,“杂粮酒”的一种“元曲”就曾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鸣惊人地获得了金质奖章。而到了1929年的时候,宜宾县前清举人杨惠泉在品尝了此酒后,认为如此的绝代佳酿却只是有着“杂粮酒”这个鄙俗的名字实在不雅,所以就为它重新命名为如今举世皆知的“五粮液”了。最后还有必要强调指出的,就是如今依旧保存在五粮液酒厂内的旧糟坊的老窖遗物了。这些明代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虽然在清代中后期曾经出现过糟坊及酒窖空前增加的发展盛世,但随着战事的频繁以及时局的动荡,很多的珍贵遗迹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的五粮液酒厂,也正是于1952年在幸存下来的几家糟坊的基础上得以建成的。这样的沧桑变幻,既让后人感叹于保护文物遗迹的必要,也更增添了对于五粮液酒的那份历史及文化变迁的感受与追思。


《名酒的历史》第四部分女儿红——万般宠爱在此身

“女儿红”中蕴涵着百般风韵与万般柔情,这天生丽质的“女儿红”,千古流传的绝代佳酿,令众多观者动容,更让无数饮者叹绝。    

素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不仅源于中国,而且也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特色酒种。作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块瑰宝,黄酒自古以来便有着数不胜数的名品和种类,并也由此享受着“万般宠爱在此身”的一份殊荣。虽然随着蒸馏白酒的不断发展与盛行,黄酒的产地逐渐缩小到了江南一带,且产量也大大低于白酒,但其独树一帜的酿酒技术与本身营养丰富的特色化风格非但没有被遗弃,反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更为突出的长足发展。时至今日,黄酒的魅力依旧,黄酒中的名品也仍然如一颗颗璀灿的东方明珠般家喻户晓,从而在整个中国酒文化史中写下了最为辉煌的重重一笔。至于女儿红,当然更是绍兴黄酒中最能让人流连忘返的一道美丽景致,以至于每每听到它如此动听的名字时,便足以让人的心里已先有了一份眷恋与陶醉。试问又有哪一个人能够不爱惜自己的女儿呢?于是,当一种美酒拥有了一个同样美丽的名字后,由此生发出那份宠爱之情,也确实可以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且把美酒说千年悠悠数千年的古老历史,已在不知不觉中给了女儿红一种举世无双的风情。那是一种虽历经沧海桑田却始终如一的风情,精致之中又隐隐地透出几分淡雅,让人即便一时间无法说个清楚,却也早已心驰神往。只有手把美酒,静静地去聆听那一段千年之前的动人故事了。    

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为吴国所败后,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奴仆。根据《吴越春秋》中的记载,当群臣们为勾践送行的时候,就已有下臣文种在送别中行“臣请荐脯,行酒二觞”之礼。又因为勾践仰天叹息无心饮酒,所以文种只得再次敬酒,作“觞酒暨升,请称万岁”。而这一段文字,也是历代古籍中第一次正式提到绍兴黄酒。此后,得以顺利返回越国的勾践为了完成强国复仇的梦想,在其所采取的奖励生育的措施中,就曾把黄酒作为臣民生育子女后的奖品。这件事在《国语•;越语》中有着准确的文字记载:“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而成书于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一书,也在其《顺民篇》中记载了后来越国在出师伐吴时的故事。当时勾践将父老臣民献给自己的酒全部倒在了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从而使得士卒们群情激奋,誓要战胜吴国以报仇雪耻。据宋代嘉泰年间修撰的《会稽志》中所说,这条河就是现在绍兴市南的投醪河。而这个故事也正是典故“箪醪劳师”的由来。又因为醪是一种带糟的浊酒,也就是当时普遍饮用的米酒,所以虽然它与如今的绍兴黄酒有所差别,但却无疑具备了后世绍兴黄酒的雏形。在所有关于吴越春秋的这些史料记载中都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黄酒在绍兴地区就已经十分流行了。汉代大肆兴起的水利建设,为绍兴地区的酿酒业提供了优质、丰沛的水源。这对提高当地黄酒的质量,甚至是绍兴黄酒的最终形成,无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的政治斗争十分激烈和残酷,所以很多人为了回避矛盾尖锐的现实,往往纵酒佯狂,并由此生发出不少千载传诵的酒史佳话。其中既有“竹林七贤”充满豪放气概与悲情意味的可叹事迹,也有一代“书圣”王羲之乘着酒兴写下千古珍品《兰亭集序》的动人故事。凡此种种,一时难以说尽。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后,此时绍兴地区所产的黄酒已经由春秋时期的那种浊醪演变成了当时十分盛行的“山阴甜酒”。清代人士梁章矩在他的著作《浪迹三谈》中也认为,从口味以及其他众多特点上来看,这种所谓的“山阴甜酒”正是后世所说的绍兴黄酒。到了唐宋两代,绍兴黄酒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墨客,如贺知章、李白、杜甫、孟浩然、严维、白居易等人,都曾与绍兴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绍兴的山水,以及绍兴的黄酒,也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他们在某一时期内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宋代把酒税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以来,在当时统治者的鼓励和提倡下,原本已有深厚基础的绍兴酿酒业自然得到了更为大规模的发展。以至于在当时的绍兴城内,不仅酒肆林立,甚至达到了著名诗人陆游在其作品中所描述的“城中酒垆千百家”、“倾家酿酒三千石”的那种盛世局面。至于在元明清时期,绍兴黄酒的酿造业也在延续了这种盛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对此,明代著名文学家徐渭曾在其作品中发出了“酿日行而炊日阻”、“春来无处不酒家”的由衷感慨。到了清朝初期的时候,绍兴黄酒的行销范围甚至已经遍及了全国各地。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年间的《会稽县志》中才有了“越酒行天下”的说法。在清代的饮食名著《调鼎集》中,甚至还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类别和优良品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而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其著作《随园食单》中,更是对黄酒的优良品质大加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英耆,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在《调鼎集》中,他还把绍兴酒与其他地方的酒品作了一番详细的对比,“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并由此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第一”的准确概括。


《名酒的历史》第四部分清酒——富士山下的那一段微醺时光

如果说巍峨挺拔的富士山已经成为日本的一种象征物的话,那么清酒毫无疑问也可以作为日本酒文化的集大成者而被这个世界所深深铭记。真的难以想象,如果失去了这样一种美酒,这个飘散着樱花香气的国度里又将会少了怎样的一种雅致与风情呢?    

作为与我国所独有的黄酒属于同一类型的低度米酒,在日本享有“国酒”这一美誉的清酒又被俗称为日本酒,并最终以其在英语中的“Sake”一名而享誉世界。除了以精白米为主要原料、选用久负盛名的滩之宫水作为水源,以及采用优质微生物和现代科学方法来酿制产品等等这些细节上的优异品质外,清酒最为吸引世人的突出特色还在于它所承载着的日本历史及文化内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于清酒的酿造及生产的漫长历程,其实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日本史。而如果能够亲身品尝一番这样的美酒佳酿,自然也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正像一则广告词中所说的那样:“好酒之间,没有距离。”虽然不同国家所拥有的不同文化之间可能会造成情感上的一些接受难度,但真正懂得品味和欣赏美酒的有识之士显然不会过多地在意这些问题。毕竟在纯粹的口舌之娱面前,全世界的人类都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    

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句来自中国的古诗,却刚好极为形象地概括出了清酒在日本几经周折后才最终得以扬名国际的漫长历史。而这样的一番曲折历程,也许正是清酒的品质在今时今日能够为世界所公认的全部秘密所在。    

根据日本《大隅国风土记》中的相关记载可知,日本本土制酒的历史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