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算品三国-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什么!那天与刘备共同进食,难免要喝点酒。大概曹操是喝多了,谈起天下英雄,顺便说了一句“唯使君与操耳”。曹操不过是自我陶醉,顺便也恭维刘备一下,未必是“敲山震虎”或“火力侦察”。《华阳国志》叙述此事有一句话:“公亦悔失言。”(曹操后悔自己失了言)(《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竟触动了刘备那根敏感的神经,吓得丢了勺子和筷子。刘备毕竟反应快,竟拿打雷来自我解嘲。据《华阳国志》说:当时外面下着雨,正赶上打了一个响雷,刘备说自己丢了勺子和筷子,是“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这事过去后,刘备那根敏感的神经却没有恢复常态,竟正式与董承等人结盟,共同谋诛曹操。(史书上虽无更多的记载,但应该有歃血为盟,共饮血酒之类的举动。)但曹操还被蒙在鼓里,还把刘备当作可以依靠的力量。为了堵截袁术,把刘备派往徐州,给他调拨了兵,还给他配备了朱灵、路招两员大将共同前往。可见曹操这时对刘备并没有猜忌之心,而是放心地委与了重任。直到董昭、程昱二人提醒了曹操,曹操才后了悔,但已经来不及了。碰巧(又是碰巧)袁术走到了徐州,并没有强行通过,而是又折了回去,刘备并没有打过什么仗。于是他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公开地叛变了曹操。
从这件事来看,曹操并没有对不起刘备,而不顾哥们儿义气的倒是刘备。看来此时抱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理念的,倒不是曹操,而是刘备了。
标题: 11 官渡曹兵知多少?(1)
内容: 易书在第九集《一决雌雄》中,开宗明义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曹操虽然拥有政治上的优势,军事力量却明显地不如袁绍。那么在这场战争中,曹操是怎样出奇制胜,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呢?”(《品三国》85页)
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战争,是迄今为止,史学界的一个共同看法。但再具体地说:袁、曹之间的兵力究竟相差多少,却是一个历史之谜。易书在《胜败有凭》一章中说:“袁绍精兵悍将十万人,曹操的兵力却不过万余(当然裴松之认为这个数字不准确)。”(《品三国》99页)对于双方兵力对比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看来易中天基本上采取了一万对十万的说法,但这是大有问题的。
先说袁绍的兵力。据《三国志·袁绍传》:袁绍的总兵力是“众数十万”,在这次战争中,出了“精卒十万,骑万匹”。而《世语》却说:“绍步卒五万,骑八千”,总共不到六万人。孙盛评论说:“案魏武谓崔琰曰:‘昨案贵州户籍,可得三十万众。’由此推之,但冀州胜兵已如此,况兼幽,并及青州乎?绍之大众,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按照孙盛的推论,只是冀州就可以有三十万兵源,再加上幽、并、青州,兵源应该不下五十万,官渡之战出兵十万,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曹操方面能有多少人呢?
官渡之战时,曹操有一度失去了信心,给留守许都的荀彧写信,说出了想退兵的想法。荀彧给曹操写了回信,建议曹操不可退兵,必须要坚持下去。信中有“公以十分居—之众,画地而守之”的话。这表明曹操的兵力只有袁绍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一万。《三国志·武帝纪》说:“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说的也是一万左右。上述荀彧给曹操的回信中,还有“公以至弱当至强”的话,表明二者的兵力相差悬殊。
再看袁绍方面的说法。田丰说:“曹公……众虽少,不可轻也。”沮授说:“北兵(袁军)数众而果劲不及南(曹兵)。”(皆见《三国志·袁绍传》)都说曹操的兵力少。不过,对于曹操“兵不满万”的说法,裴松之却提出了质疑。下面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介绍如下:
“魏武(曹操)初起兵之时,已有兵五千。以后百战百胜,打败仗只占十分之二三而已。仅仅是破黄巾那一次,就接受了降卒三十余万,此外所兼并的兵力不能全记。虽然在战争中会有损失,但剩下的不该如此之少啊。结营相守和交兵决战是不同的。本纪说:‘绍众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用兵虽然变化莫测,谋略世间少有,怎么能以数千之兵和十万大军长期去对抗呢?从道理上讲,我以为是不会的。袁绍的营盘东西数十里,曹公能够分兵扎营和他相敌,这兵力是不能太少的,这是一。袁绍若是有十万大军,理应形成全面包围的形势,使出入断绝;而曹公派徐晃去攻击他的运粮车,又自己出去攻击淳于琼等,扬幡而进,竟没有遇到阻拦,说明袁绍是力不能制,这兵力是不能太少的,这是二。诸书都说曹公坑杀袁军八万,或说七万。八万人逃跑,不是八千人所能抓到的,而袁绍的大军却都拱手就戮,是什么力量能制服他们呢?这兵力是不能太少的,这是三。这大约是记事的人想要以少见奇,并不是实录啊。根据《钟繇传》所说:‘曹公与袁绍相持,钟繇为司隶校尉,送马二千余匹以供给军队。’本纪和《世语》都说曹公那时有马六百余匹,钟繇的马在什么地方呢?”(《三国志·武帝纪》裴注)
另外,裴松之又在《三国志·荀彧传》中有关曹操与吕布作战的部分注释说:
“当时徐州未平,兖州又叛,却说有兵十万之众,虽然是夸大之词,毕竟表明不是兵力寡弱。更足以证明官渡之战,不能说是兵不满万啊。”
清代学者何焯说:
“上面已经谈到分兵扎营相敌,那么这是专指曹公自己率领的亲兵,但也必然有一二万人。说是兵不满万,并不是实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二十六)
标题: 11 官渡曹兵知多少?(2)
内容: 根据裴松之和何焯的分析,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思考,当时曹操的兵力少于袁
绍,但也不会太少。所谓“以寡敌众”、“以弱胜强”,除了指双方在前线的兵力有差距之外,也是指总的兵力(加上后方的)和总的实力(特别是供应粮草的能力)而言。据《三国志·武帝纪》:袁绍在前线依沙堆扎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也扎营与之相敌,这需要用上很多兵力。裴松之和何焯都注意到这一点,以此来证明曹操的兵力不能太少,是很有见地的。这些守营之兵像钉子一样被钉在那里,机动性很差,曹操手里能够机动灵活运用的兵,数量就不多了。何焯认为所谓“兵不满万”,仅指所率的亲兵,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而且他还认为:就是亲兵,也不止这么多。愚意以为:袁绍出动十万大军,曹操至少也得有五六万甚至七八万人。但尽管用在前线上的兵力不会太少,双方总的实力却是相差悬殊的。假如袁绍的总兵力是三十万人,曹操的总兵力是十万人,人家用十万人上前线,后方还有三分之二的后备力量;曹操用五六万或七八万人上前线,尽管不算倾巢而出,后方也是相当空虚了。何况大部分兵力都被钉在东西数十里的营盘里,手头的亲兵还不太多呢!所以这次曹操实在是孤注一掷,是玩命、是哀兵。所说的“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如果这样来理解,大概就符合或接近真实情况了。虽不中,亦不远矣。
标题: 12 曹操取胜为哪般?(1)
内容: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因其以寡敌众、以弱胜强,而为历代史家所关注。易书第十集《胜败有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这个问题,但其中并无新意。因为对于曹操战胜的原因,从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起,直到现在的各种历史书籍(包括大中学教材)都是着重从政治层面和个人素质方面给袁绍和曹操作鉴定,而很少把着眼点紧扣战争的实际。曹操手里有皇帝,有“政治优势”,就一定能打胜吗?曹操知人善任,能倾听僚属的合理意见就一定能够打胜吗?也未必。政治和个人素质方面的问题,只有和战争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我们首先是上了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等人的当。这些人很有谋略,但也很会拍曹操的马屁,有时使曹操都觉得不好意思。他们对曹操的赞颂,当然也不完全是无中生有,但总是忽悠得太过分了,而且有的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我们不应该把这些视为经典,而应该理性地看待。如果他们吹捧曹操的话完全符合实际,那曹操就不是“奸雄”,甚至也不是“能臣”、“英雄”,而是“圣人”了。在无限拔高曹操的同时,他们又大力贬抑袁绍。是的,和曹操相比,袁绍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军事统帅(用易中天的话来说:不是一个好老板),但也不至于孬到那种程度。如果袁绍一直是个垃圾股,从来没有升过值,怎么能在群雄角逐中占有了幽、冀、青、并四州,实力那样强大,以巨无霸的形象,使曹操望而生畏?尽管曹操常以阿Q式的口吻说袁绍没有什么了不起,但那是给部下上政治课的,他心里是个什么感受,天知、地知、自己也知,只是后代读史的人有时胡涂罢了。
从政治层面上看,曹操的谋士们所说的曹操胜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皇帝和用人问题上。关于皇帝问题,他们说:曹操手里有了皇帝,就有了正义。谁若是攻打曹操,就等于是攻打皇帝,使自己处于亏理的地位。如:有一次,郭嘉提出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曹操是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其中的第二项“义胜”,谈的就是皇帝这张牌;“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傅子》)在这以前,荀彧曾说过:“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三国志·荀彧传》)所以郭嘉所说的“奉顺以率天下”,指的就是曹操手里有皇帝。袁绍的谋士们,有时为了刺激袁绍一下,也拿皇帝说事。如沮授说:“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是不正义的)”( 《三国志·袁绍传》裴注引《献帝传》)易中天基本上沿袭了这些说法,说袁绍发动这场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