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的神-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喑鲎云氲鼗评涎д摺:何牡酆没评闲堂裕悍绞克旆笱艹龊由瞎烙诤何牡鄣囊欢未担缶浇烁鸷檎矶晌渡裣纱分械哪谌荩⒂闪楸ε晌沼谕谐啤疤笙晒鹦臁钡摹独献拥赖戮蚓鳌分校ǘ呒爸畋疚淖执笸∫欤U庖淮档亩ㄐ偷痹诙喝嫔窕献雍汀独献雍由瞎戮洹烦墒橹螅澜檀戳⒑蟮纳裣纱谴蠖急敬恕
  据今本《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升朝。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
  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贺(驾)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  还笃都”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于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  还笃  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人!”帝即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②
  《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议,而精思遐咸,仰彻太上,道君遣神人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曰河上公焉。”③按:陕州系北魏以后建制。今本《神仙传》无“世人不能通其议……太上道君……便去耳”云云,疑《神仙传》“道君”一词亦系灵宝派道士所改。从这一故事透露出道教创立前期,某些道士蔑视专制君权、向往个人自由的情操,超脱君权羁绊,故有此河上公的形象。而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道士们对河上公其人其事的评论遂迥异其趣。
  元道士赵道一称:“厥后文帝以恭俭化天下。后世议者谓汉文帝有三代之风,岂非河上公道德之化耶?‘并记’有河上公庙,在陕府之北,并文帝望仙台遗迹存焉”。④道教崇奉河上公为“河上真人”。《太极隐诀》规定诵《道德经》仪式,首先烧香整服礼十拜,心存玄中大法师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然后念开经蕴咒、叩齿,咽津,等等。
  注:
  ① 《史记》第7 册2436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②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9册299 ~300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③ 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1 册407 ~409 页S .57《老子道德经序诀》
  ④ 《道藏》第5 册175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是道教尊奉的三位仙人——茅盈、茅固、茅衷。
  宋代敕封真君。
  茅盈之名,始见于汉代纬书,《尚书帝验期》云:“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受书者,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茅盈从西城王君,诣白玉龟台,朝谒王母,求长生之道。王母授以玄真之经,又授宝书。”①葛洪《神仙传》卷五《茅君》云:“茅君者,名盈,字叔申,咸阳人也,高祖父濛字初成,学道于华山,丹成,乘赤龙而升天,即秦始皇时也。有童谣曰:‘神仙得者盈初成,驾龙上天升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秦始皇闻之,“以为己姓符合谣谶,当得升天,遂诏改腊为‘嘉平’。”“茅君十八岁入恒山学道,积二十年,道成而归,父母尚存,见之怒曰:‘为子不孝,不亲供养,而寻逐妖妄,流走四方!举杖欲击之。君跪谢……父怒不已,操杖击之,杖即摧折而成数十段,……父惊即止。’”父问:“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君曰:“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复生者,即不可起也,若横受短折者,即可令起也。”《神仙传》记其事,并称有验。后茅君与父母宗亲辞别,登羽盖车而去,至江南治于句曲山。山下之人,为立庙而奉事之。远近之人,赖君之德,无水旱疾疠螟蝗之灾,时人因呼此山为茅山。茅君弟名固,字季伟,次弟名衷,字思和,仕汉位至二千石。“后二弟年衰,各七八十岁,弃官弃家,过江寻兄,君使服四扇散,却老还婴,于山下洞中修炼四十余年,亦得成真。太上老君命五帝使者持节……加九锡之命,拜君为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主吴越生死之籍。……又使使者以紫素策文拜固为定录君,衷为保命君,皆列上真,故号三茅君焉。”②《太平广记》卷十三和《广何捍允椤方允《神仙传》,但其《茅君传》皆称:“茅君者,幽州人,学道于齐”,则为舛错之文。③《云笈七签》卷百零四有《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署“弟子中候仙人李道字安林撰”。陈国符先生据《真诰》卷八、九、十一诸注考证,认定此传即晋代所出之《茅三君传》。据《真诰》卷八注:“李中候,名遵,即撰《茅三君》者”,其作者当为李遵,《云笈七签》传所署之“李道”,盖误。又据卷十一注考证,该传似又“出自长史(指许谧——引者注),故亦于晋代出世。”④总之,作者为上清派道士。该传内容本葛洪《神仙传》,但有增益。
  (一)增写了三茅祖、父辈之履历。谓:“高祖父讳濛,字初成,……知周之衰,不仕诸侯,乃师于北郭北阿鬼谷先生,遂隐遁华山。……曾祖父讳偃,字泰能,濛之第四子也,  秦昭王之世,位为舍人,稍迁车骑校尉长平恭侯。……祖父讳嘉,字正伦,仕秦庄王为广信侯,始皇即位,嘉辅帝室,……以嘉为德信侯。‘父’讳祚,字彦英,不仕不学,志愿农巷”。
  (二)增写了茅盈从师学道事迹。谓:“盈年十八,遂弃家委亲,入于恒山,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采取山朮而饵服之,……盈于恒山积六年,思念至道,诚感密应,(神告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君师……明辰……径到西城……卒见王君。后二十年,从王君西至龟山见王母,……口告盈以玉佩金珰之道,太极玄真之经。”⑤《茅山志》卷二十收载上清派道士张绎于梁普通三年(522 )所立之《九锡真人三茅君碑》,所记三茅事较简约,系年稍异。
  约于唐代成书的《集仙传·大茅君》称,汉元寿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及诸青童并从王母降于盈室,顷之,天皇大帝、太微帝君、太上大道君、金阙圣君分别派使者赐茅盈以衣冠、玉玺、金铃、神芝及爵位,并告盈曰:“食四节隐芝者,位为真卿,食金阙玉芝者,位为司命,……子尽食之矣,寿齐天地,位为司命上真、东岳上卿,统吴越之神仙,综江左之山源矣。……五帝君各以方面车服降于其庭,传太帝之命,赐紫玉之版,黄金刻书九锡之文,拜盈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又说,在此之后,“王母命上元夫人授  固、茅衷《太霄隐书》《丹景道精》等  部宝经,……
  事讫,西王母升天而去:“⑥至此,三茅君的事迹也基本定型,此后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六《茅盈传》、张雨《玄品录》卷二《三茅君传》、《茅山志》卷五《三神纪》等,皆据上述诸传以成篇,无大增益。
  至宋代,三茅君始得皇帝封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冲静真人”,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冲惠真人”。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冲虚  サv真君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至道冲静德祐真君”,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微妙冲惠仁祐真君”。⑦总称三茅真君。
  注:
  ① 《重修纬书集成》卷二,第67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0年
  ②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1册280 ~282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③ 《四库全书·神仙传》提要云:“此本为毛晋所刊,……征引此书,以《三国志》注为最古,然悉与此本相合,知为原帙。《  何捍  书》别载一本,其文大略相同,而所载凡九十二人,核其篇第,盖从《太平广记》所引抄合而成,《广记》标题,问有舛错,……其本颇有讹漏。”
  ④ 《道藏源流考》上册9 ~10页,中华书局,1963年
  ⑤⑦ 《道藏》第22册707 ~710 页,第5 册561 ~562 页,572 ~573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⑥ 《太平广记》第1 册78~79页,中华书局,1961年
  麻姑
  麻姑为道教所尊的女仙。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又说:“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