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求生的服装制造商来说,市场法则仍然生效。在他的著作中,加尔布雷思谈到了”经济的
两个部分””成千上万的渺小和传统的个体所有者”的世界(市场系统)和只有”不足 1000
:
个……高度组织化的企业”(工业系统)(同上,9…10)。列宁以类似的术语谈论他称为”帝
国主义”(或 20 世纪初新的垄断资本主义)和以竞争为基础的日常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
后者是有用的(Lenin 1977: 642 ff.各处)
。
在这一点上,我同意加尔布雷恩和列宁的看法,不过,有别于他们,我认为(用我的术
语来说)”经济”
(或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分野并非是新鲜事物,而是中世纪以来欧
洲长期存在的特征。此外,另一类与他们不同之处是,我认为对前工业模型还需加上第三个
领域位于最底层的非经济,也就是资本主义用以扎根、但却无法真正渗透的地方。这个最
底的层域至今还十分庞大;在它之上,有我们熟悉的市场经济层域,包括不同的市场之间多
种横向的交往沟通,将供应、需求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协调起来;在这层域的旁边或之
上,是充满巧取豪夺和弱肉强食的反市场区域,这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的归宿,不论在以往
还是现在,在工业革命以前或之后,都是如此。
编者旁白
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一个新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
类的生活中,这就是——全球化。
有人为全球化叫好,有人对全球化抗议;有人赞美全球化是阳光,有人诅咒全球化是阴
影。众声喧哗,不绝于耳。其中,我觉得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上说得最实在:
“讨论并不是关于全球化好还是不好,她已经在那儿了。关键是怎样对付她。”
全球化的含义是多层次的,比如经济的层次、环境的层次、军事的层次、社会与文化的
层次和政治法律的层次。从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反对恐怖、禁止毒品、保障人权、保护生
态、控制人口,到缩小贫富差距、防范金融危机、防止高科技犯罪、维护普世价值,提升全
球伦理,都已经不是某一民族国家可以单独解决好的问题。人类已经进入了地球村的时代。
地球村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拼盘。
有远见的思想家早就看到,如同一个地区的公共事务,要有一个地方政府管理;一个国
家的事务,要有一个国家的政府管理;地球村的事务,也需要一个世界政府来管理。从康德
到爱因斯坦,都提出过这种意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联合国,已经是当今世界政
府的雏形。在 21 世纪,它能否真正起到世界政府的作用,目前还是未知数。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在全球化趋势中却是一个后来者。居于全球的政治经济
文化秩序的主导地位的,目前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论着眼于中国的利益,还是着眼于
全球的公正,世界的现状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人们感受的不仅仅是愉快欢乐,还有许
多烦恼痛苦。全球化不只带来了融合与交流,也伴随着摩擦与冲突,甚至是血与火的斗争、
生与死的抉择。因此,时常听到打碎现有秩序、另起炉灶的激烈呼声。对此,我是不敢苟同
的。我也没有看到谁有力量彻底打碎这种秩序。没有秩序的世界比秩序不完美的世界更可怕。
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包括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机构,都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之所以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秩序,是因为人类总结了两次世界大战
的惨痛教训,逐步走向明智。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面对国际事务,中国不应当是一个专门说
“不”的角色,不应当是一个弃权的角色,而应当作为建设性的角色参与其中,为改善现有
的国际秩序发出自己的声音,承担自己的道义责任,使之趋向公正与合理。中国应当真诚地
履行“自由、平等、团结、宽容、尊重自然和分担责任”六大核心国际价值观,为“和平、
发展、环境、人权”四大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赢得世界的尊敬,舍此没有更好的选择。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同时存在着两种趋势。一种是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一种是强弱重
新洗牌的趋势。五六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抓住了,我
们错过了。我们被封锁于国际社会之外,不得不自力更生,但付出了很高的代价;70 年代
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在改革开放中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人民生活改善,国
力迅速增强。这也证明,相对落后的国家,把握住重新洗牌的机会,有可能后来居上。中国
如果能够抓牢这次机遇,让发展的势头在 21 世纪延续下去,古老的中华民族就会重新焕发
青春。
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诚哉斯言!
(丁 东)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冷视反全球化热
钟伟
(1969… )中国当代学者。本文选自《经济
学家茶座》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为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争吵不休
雾里看花或有朦胧美感,而为说不清、道不明之事争吵不休的场景则注定滑稽不堪,现
在的反全球化热大体如斯。在西雅图会议时,映衬着 WTO、IMF 和世界银行官员的,是汹
涌的抗议人潮和警察的催泪弹;在捷克布拉格举行 IMF 和世界银行年会时,反全球化示威
者向警察投掷燃烧弹和石块;在法国尼斯,欧盟高峰会议则伴着反全球化主义者的骚乱;IMF
总裁康德苏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上作告别演讲时,反自由贸易人士索性将馅饼扔到了他脸上。
近年来反全球化示威浪潮似乎成了国际会议场外的必备场景,反全球化,所为何来?
一般说来,全球化实际上是过去 500 年来西方扩张运动的一种继续。它并非纯经济性质
的运动,同时也是一个通过经济的扩张而使得西方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春处于强势地位的历
史过程。对于非西方社会来说,
“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痛苦的历史记忆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
而“反全球化”一词何时出现,已无从考证,它也许仅仅是西方主流媒体专横而简单的发明,
如果把对全球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漠视、对发展中国家资源掠夺
的愤怒、对贫富差距拉大的忧虑统统无端地归结为反全球化并没有什么意义。抗议全球化的
示威者和言论者很少使用“反全球化”一词。很多情况下,反全球化被和反经济自由化、反
全球资本主义、反全球经济、反自由贸易、反美国化说法等同起来。我们在此所说的反全球
化,不包括对全球化片面性的批评和抨击,仅指对全球化持全面否定的观点'1'。反全球化
者也许认为,所谓全球化,就是西方文明、西方价值观和西方利益的全球化,对于非西方国
家,必然是自我放逐到世界体系的边缘的、充满痛苦的历史记忆。人类似乎面对着更为单调
乏味的将来,在全世界都喝着可乐看着好莱坞影片时,每个人都成了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样
子,而从蛮荒森林中走出来的,未被“全球化文明”驯化的人,则成了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全球化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以致于反全球化成为一种时髦的悲天悯人?
全球化带来了贪婪的跨国公司?
反全球化者宣称,全球化带来了“商品世界化”,商品在泛滥、人性被漠视、跨国公司
越发贪婪。全球化让跨国公司来到展中国家,砍伐森林、掠夺矿藏、建造血汗工厂,“给工
人一块钱制造耐克鞋”,跨国公司几乎主掌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民众生活。反全球化
者诅咒全球化,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全球化严格意义上应叫做“公司全球化”,这样
的全球化不是社会一体化而是社会解体的力量,这样全球化使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地区
与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不公正进一步加剧。在我国,也有“起来一个外企,倒下一片国企;
一个白领上岗,一群女工下岗”的嘲讽。也许将跨国公司在全球雇佣廉价劳动力、生产和销
售廉价商品视作“贪婪”,既折射出对人类现有物质文明背后血泪历史的淡漠,也折射出人
们不愿意付出资源全球配置优化的代价。
“看不见的手”所要求的,表面上是跨国公司对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永无止境的追求,
其实质是市场经济对人类进行“生命核算”,即制约于有限生命的人,在其一生中提供尽可
能多的商品和劳务。1860 年的英国,纺织女工每天劳动 16。5 小时以上,甚至有工人活活累
死的惨剧;1919 年,人类才出现每天 8 小时工作制。历经几代人残酷的“生命核算”,才造
就了今日相对闲暇的生活和富足的商品。马克思曾说,资本主义的今天是后来者的明天,如
果从这个层面观察,也许更能理解跨国公司将使发展中国家失去什么,得到什么。
免费的馈赠从来都是拙劣和不可抱怨的;而付出代价的收获从来都是痛苦和讨价还价
的,全球性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是如此。其实质是市场经济对人类进行“资源核算”,即制约
于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人,要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尽可能多的商品和劳务。各国毫无例外地卷
入结构调整的阵痛。即使是美国,也熬过了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