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德国和苏联算是“友好国家”,自然是无所谓;而法国(不管是哪个法国)、意大利等国则没有那个余力派军舰来远东;而日本新政府一直在努力与中国修好,虽然对中国200海里的领海范围有些不满,但由于这个年代远海只有渔业与航运两样经济价值,远不如后世那么重要(注1),因此还能接受,加之日本现在又坚持韬光养晦的国策,所以也极少有军舰越界;因此实际上犯禁的也就英国和美国。。。。。。

    注1:日本的航运因为两国之间签署了通航协议而不受影响,渔业的话,公海上日本渔民同样抢不过咱们,所以变成中国领海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才是鬼子能够容忍的关键。

    ps:中国渔民素来剽悍,解放前是惧怕敌国海军才不敢深入外海,现在列强海军不敢随意攻击我国渔船了,中国渔民的胆子登时就大了起来,而且这个时空的中国外海渔船与历史上解放后的前30年一样是普遍拥有武装的,最差的也有冲锋枪,大型渔船甚至装有大炮,日本渔民敢跟他们抢才怪。这些武装渔船一旦遇到军舰肯定还是歇菜,但是军舰攻击渔船那是战争行为,即使是历史上,也没几个有渔业冲突的邻国敢主动对我们宣战,就更别说是这个中国更加强大的时空了;而渔船之间的冲突却只是民间私斗,上升不到国家层面,而世界上哪儿还有第二个国家敢给自己的平民百姓发大炮(美国所谓的不禁枪简直弱爆了)的?因此中国周边的邻国就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 外交事件



    其中英国因为是敌国的关系,军舰就算不在中国领海内,一旦被我们的飞机发现了也会遭到攻击,而现在的英国远东舰队又没有了硬闯的实力,水面舰艇根本就不敢进入中国近海,所以真正的威胁是英国人的潜艇。。。。。。

    即使技术再怎么进步,反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胡卫东还是希望干掉几艘英国潜艇让他们收敛一点,而拥有大量辅助舰只保护的航母,无疑最适合承担这样的重任,事实上现在中国唯一的那艘航母还没完全形成战斗力,胡卫东希望能够借这次“演习”的机会以实战代替训练,能够逮住英国潜艇最好,逮不住也没关系,至少是一次历练。

    二战时期对于潜艇的侦测,既容易,也不容易。说容易是因为二战时期、至少这个时期各国海军的主力潜艇都是老旧的船型潜艇,水下航速极慢,除了早有预谋的伏击,否则航行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得浮出水面,这就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尤其是视野开阔的飞机更是潜艇的天敌,配上射程远、威力大的机载火箭弹就更加是潜艇的克星,发现目标后将火箭弹打出去,潜艇往往还没来得及下潜就被击毁了。历史上二战期间被击沉的潜艇当中有40%是在水上遭到攻击而沉没的,其中大部分都是飞机的战果。

    对于空中的威胁,历史上二战早期的潜艇还可以利用夜幕的掩护,选择夜间上浮航行、白天下潜关机蛰伏的策略以减小损失率。但是现在世界的主要强国基本都有了机载雷达,潜艇的日子就难过了,德国的“狼群”能够奏效,主要是因为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损失大半,无力派出飞机保护海上的航道,但是进入中国领海进行袭扰的英国潜艇却没有这样的便利。

    说不容易则是因为这个年代的声纳性能不佳,所以除非事先就知道有敌人的潜艇在附近,并确定了大概区域,否则很难发现下潜了的潜艇。二战时期的声纳因为机理本身的缺陷,探测距离最多不过数海里。而且精确度更高的主动式声纳还有30゜的死角无法探测。而胡卫东穿越之前毕竟不是学声学的。除了飞机挂载的拖曳型航空声纳提前开了研制,实在给不出更多的指导性建议,因此如今中国的反潜技术并不比列强先进,甚至因为基础薄弱的缘故。暂时还停留在仿制德国声纳的阶段。好在德国的声纳、特别是被动式声纳技术世界第一。中国的声纳研究因而可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比起技术方面的问题,中国海岸线的漫长也很令人头痛,加之国内的反潜舰艇、乃至远程飞机的数量都还太少。因此对于英国的潜艇实在是防不胜防。也正因为这样,胡卫东才想到了目前还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江西”号航母(即原来的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而更早开始正式训练的德国齐柏林号航母也是不用白不用。结果拥有两艘航母的舰艇编队在“演习”的第一天就取得了战果,根据海面上漂起的油迹来看,应该是击沉了一艘敌人的潜艇。然而,短短两天之后,美国代表团的团长就向胡卫东提出了严重抗议,说美国一艘潜艇在中国黄海失踪(这个年代的潜艇在10米以下深度便基本没法再与外界联系了),美国政府认为是中国海军击沉了它,要求中国政府作出解释。。。。。。

    “真以为我们怕打仗吗?”,胡卫东送走那个气冲冲的美国佬之后,脸色同样铁青得厉害,且不说那艘美国潜艇是否就是中德“联合军演”中炸沉的那艘,即便真是,那也是美国潜艇侵犯中国领海在先,中国海军本来就有权将其干掉。

    事实上,对于美国向中国近海派出潜艇的事情,赤色党中央早就知道了,而英国潜艇借用菲律宾(1935年菲律宾获得形式上的独立,但实际上仍是美国的附庸。)港口马尼拉进行补给和维修的事情,大家也同样清楚,只是目前实在没有跟美国正面对抗的底气,中国政府才暂时隐忍,但美国佬却得势不饶人,民族自尊心极强的胡卫东终于忍无可忍了。

    当今世界上除了罗斯福自己,恐怕再没哪个人比身为穿越者的胡卫东更了解他的布局,正因为这样,胡卫东早在抗战进入第二年之后就开始进行自己的布局以打乱罗斯福的如意算盘。胡卫东自认并不是一个政治家,更不能与罗斯福这位历史上的伟人相比,但他只需要进行破坏、让罗斯福的目的没法得逞就行,这一点对胡卫东这个先知先觉的穿越者来说还是不难做到的。

    胡卫东的针对性“布局”,远没有罗斯福的那样精妙,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提升其它列强的实力,特别是与美国关系不好的,例如德国和苏联,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尽可能地催生新的强国出来,例如克里姆这个历史上没有的变数。虽然阿拉伯联邦的崛起之快、实力之强都超出了胡卫东的预期,但却是他所乐见的。因为强国越多、实力越强,美国称霸世界的格局就越难建立起来,至于中国,由于基础薄弱,哪怕再怎么顺利,哪怕只算工业总量,20年内也别想问鼎世界第一的宝座,因此只要能够让美国腾不出手来全力遏制自己,就是最有利的局面。。。。。。

    在很大程度上,胡卫东之所以当初敢对英法动武,也与他的世界布局有很大关系。正因为胡卫东相信自己的布局能够令英国在欧战初期蒙受比历史上更大的损失,他才敢出兵席卷中南半岛并一心想要将其并入中国的版图。但是英国人的顽固却远远超出了胡卫东的意料,就算战场上输得再惨,他们也还是想在谈判桌上尽可能地挽回损失,而美国政府又早早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大敌而处处针对,愈发助长了英国人的信心,致使和平迟迟不能到来,中国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而现在有了这次美国潜艇失踪事件作为口实,美国政府更是不惜亲自赤膊上阵,想要逼中国就范。。。。。。(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溃败



    ps:感谢书友“夏(⊙o⊙)殇”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这样一来,中国政府要么放弃大量在战场上取得的利益以换取和平,要么就得冒跟美国兵戎相见的风险。要知道现在可是在二战期间,一旦真跟美国打起来,很可能不会是像朝鲜战争那样的局部战争,而会是一次规模前所未有的全面战争,这无疑是好不容易才实现了国内和平的中国难以承受的。

    但是,自江西起兵以来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令胡卫东日渐自负,完全没将这样的风险放在心上,而是立即下令前线发起进攻、以更大的胜利向英美施加压力。

    所幸的是,自负和愤怒没有影响胡卫东的战场决策,他并没有让东线的主力强渡雅鲁藏布江,而是出人意料地对中线的方永乐部委以重任,虽然他麾下的中国军队仅有3万余人,却早就在尼共的全力配合下迅速消灭了侵入尼泊尔的英印军队和尼泊尔伪军,成功地光复了尼泊尔人民共和国,麾下也由此新增了三个廓尔喀山地旅的兵力,令方永乐部的总兵力超过了6万人。而这个时候英印军队的主力集中在东线与胡卫东的中南野战军对峙,还有超过10万人在西线的山区与王震的新疆兵团(由于补给困难,实际参战的兵力仅有几万人。)苦战,胡卫东将其形容为“英国佬两只拳头都伸出来打人了,现在是中门大开。只要一把小刀朝他的心窝里一捅就能致命。”。因此方永乐部的6万余人,已经足以改变整个印度战场的局势了。而这位老部下也并没有令他失望

    利用英印军队中线防御空虚的机会,方永乐率军长驱直入,在一个星期之内便杀到了英属印度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城郊。勒克瑙是英属印度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一旦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虽然中线英印兵力空虚,但英印总督还是竭尽所能地挤出了一些部队进驻勒克瑙,令其守军人数增加到了5万余人。虽然兵力不逊于对手。但由于“喜马拉雅之虎”的赫赫威名,英印总督严令勒克瑙守军不得擅自出城迎击,暂时只要固守待援即可。

    印度境内铁路纵横,交通十分快捷,在正常情况下,哪怕是千里之外的10万士兵,也可以在24小时之内运到勒克瑙。但问题是英印的野战部队现在已经一点都抽不出来了。兵力最多的东线由于曼尼普尔战役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