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停泊在皮克洛港。海港四周有300门高射炮,探照灯和阻塞气球,港中还设有防雷网,防御乍看之下十分严密,但英国海军部的技术人员却还是找出了两个致命的弱点。。。。。。(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章 奇袭塔兰托
ps:感谢书友“夏(⊙o⊙)殇”再次打赏和投出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一是德国人或许是出于技术保密的考虑,并没有将自己先进的雷达技术转让给意大利,虽然意大利依靠自己的努力也搞出了雷达,但探测距离和精度都很成问题,而且他们并没有研制出雷达波能够绕过地球曲面、而且探测精度至少有点实际意义的长波雷达(注1),因此只需要飞机进行低空突防,就可以做到出其不意。高品质更新但是低空轰炸的话,航弹就不可能获得太大的下坠动能,光靠炸弹爆炸本身产生的破坏力,即便再怎么厉害,也很难对皮糙肉厚的战列舰构成致命威胁,因此只能选用航空鱼雷来进行攻击。
话说由于之前中国的一些战例,英国海军当中也有不少人主张放弃如今已经被戏称为“高级靶机”的鱼雷机机种,但是海军当中的保守派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现在这反倒让英国人因祸得福了。而且由于作战方案是“超低空突防+夜袭”,鱼雷轰炸机生存力极差的弱点得到了很好的回避,甚至一直被人诟病的双翼“剑鱼”式舰载轰炸机也因为超低空飞行时的稳定性而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但使用鱼雷进行攻击的话,也引出了另外两个问题,一是水深,二是防雷网。高品质更新就在塔兰托的水深太浅,鱼雷入水后很可能因为下坠的动能一口气直接冲到海底而陷入泥沙、甚至因为触底而提前引爆,为此英国人决定降低投掷高度。反正本来就要采取超低空突防的方式。
而防雷网则是更大的问题,因为意大利人的防雷网是完全防护,如果鱼雷的定深定高了,就会被防雷网挡住,而如果定低了,则会直接在军舰底下穿过,之间没有任何空隙可钻,这样一来传统的触发式引信鱼雷就根本没法伤到意大利的军舰。
为此英国海军部决定使用目前可靠性还不太好的磁引信鱼雷,这种鱼雷不需要直接触碰到舰体就能引爆,而在军舰下方爆炸的话。即使没有直接贴着。其威力也很可能炸断龙骨而令其断成两截而迅速沉没。。。。。。
当然,磁引信鱼雷的可靠性差些,但它的可靠性差是有时不炸,而不像是鬼子原版的氧气鱼雷那样是提前爆炸。所以只需要增加投入的鱼雷机数量即可。高品质更新就在并不是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为了这次行动。英国地中海舰队除了两艘战列舰因为速度跟不上被留在了亚历山大港,其余的所有高速战舰几乎是倾巢而出,包括2艘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一起浩浩荡荡地开向塔兰托。但这时塔兰托的意大利海军却驻有6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所以英国地中海舰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两艘航母上搭载的数十架“剑鱼”式轰炸机身上。
但令英军官兵沮丧的是,在航行途中有3架“剑鱼”于反潜巡逻飞行中坠落,结果发现航母的一个油箱被污染了,这个油箱里的燃油因此不能再供飞机使用,不过舰队官兵还是很快调整好了心情继续前进。。。。。。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此时的英国海航已经能够组成更大的轰炸机编队,因此两艘航母上搭载的轰炸机并没有分成两个批次,这无疑大大增强了突袭的效果。而由于之前已经有了大量空对海的战例可供参考,英国人的首要目标又是摧毁意大利的主力舰,再加上又有机载雷达充当眼睛,因此这次英国飞机清一色地带上了鱼雷,而不需要带上照明弹,也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带上没有多大作用的小型航弹,因而取得了更大的战果。。。。。。
在英国人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意大利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被足足6条鱼雷击中,舰身几乎完全解体,迅速沉入了海底,而另外两艘战列舰迪。加富尔伯爵号及卡约。杜伊利奥号也分别被3条鱼雷和2条鱼雷命中,于晚些时候陆续沉没。虽然理论上意大利可以将它们捞起来修复,但即便一切顺利,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花费也不会小,何况以意大利的修船能力,至少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是没法修复的。。。。。。
而英国人总共只被击落了6架飞机,损失虽然比历史上稍大,但依然称得上是微乎其微。而以这么小的代价便取得了那么大的战果,塔兰托战役也如历史上一样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立下的又一奇功。
但是,由于胡卫东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这次胜利虽然令英国短期获益,一方面皇家海军暂时获得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另一方面英国国内、乃至英联邦诸国对于打败轴心国获得最终胜利的信心也恢复了不少,但从后来的局势演变来看,这次胜利反而令盟国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之中。究其缘由,是因为继意大利陆军表现拙劣之后,意大利海军也令小胡子深感失望,这直接导致他作出了一个令很多人都意料不到的重大决策——小胡子竟然撇开意大利政府、向北非的克里姆“叛军”伸出了橄榄枝。。。。。。
虽然之前连遭重挫,但法国政府还是连续多次向北非殖民地增兵、军力最多时甚至超过80万(含殖民地士兵),克里姆的军事才能再怎么逆天,也难以将其击败,可是思路远比当年更加开阔的他却出人意料地分兵越过撒哈拉沙漠南下进攻法国殖民军兵力严重不足的毛里塔尼亚、尼日尔、马里、乍得等地,利用共同信仰的优势充分发动当地的黑人穆斯林起来反抗,非洲反殖民斗争由此形成了烈火燎原之势。。。。。。
注1:其实长波雷达当中还有一种是依靠电离层反射的,探测距离更远,称为天波雷达,而雷达波绕着地球曲面前进的,则称为地波雷达。以二战时期的科技水平,无论如何也没有可能将天波雷达实用化,因此本书中出现的长波雷达,实际上全都是地波雷达。(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一章 阿拉伯联盟
而这样一来,法国政府就不得不向撒哈拉以南的殖民地增兵,可是德国人又不得不防,因此他们只能从北非抽走部队,这样克里姆的整盘棋就完全活了过来。由此,克里姆在极其不利的局面下,反而不可思议地扩大了根据地和起义军的规模,为后来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当然,这也得感谢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这两国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作战意志较差、兵力也没有法军那么庞大,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起义军获取补给的主要来源。靠着这两大“物流公司”的慷慨解囊和克里姆本人的非凡军事才能,再加上法意两国军队没法越界作战的致命弱点,克里姆的起义军虽然面对三个列强国家合计百余万大军的进剿,但却反而越战越强、越打越多
到了德军主力调头西进的时候,克里姆的起义军已经解放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大部分土地,令殖民军只能龟缩于大中城市、海岸线和主要交通线等狭小的区域,此外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地的反殖民斗争也形成了燎原之势,而起义军“正规部队”的总兵力也第一次突破了五十万大关,而且武器装备已经并不比法军逊色多少,差的只是重装备和弹药补给。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底气,就在德军长驱南下、直逼巴黎的时候,克里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将麾下所有的野战部队集中起来,向着人心惶惶、而且部分精锐已被抽走的北非法军发起了全面反攻!
不过法国毕竟是一等列强,而且即便精锐被抽走了一部分,但非洲的法军总数依然有60万以上,其中来自法国本土的军队不下40万,而这40万人当中又有30万留在北非,在他们一心死守的情况下,克里姆纵然将部队进一步扩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全部吃下去,此外残余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军队虽然战斗力远不如法军,但他们死守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时候,同样令起义军十分头痛。
更要命的是,攻坚战中弹药的消耗量远非野战可比,克里姆仅仅是之前攻克卡萨布兰卡一役之中便将好不容易缴获来的大口径炮弹几乎用了个精光。(ps:顺便说一句,由于克里姆东山再起后北非殖民地已不安全。所以历史上法国投降前后逃往北非殖民地的部分法国海军作出了一些别的选择。)
不过此时克里姆起义军的重火力也已经相当强大,发动卡萨布兰卡战役时的克里姆义军已经拥有100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上百门,此外还有七十余架各式飞机(两大“物流公司”功勋卓著),在如此强大的火力狂轰滥炸之下,多艘法国军舰被起义军击沉,而起义军“蛙人”部队(是留下的特战队员帮克里姆训练出来的)投投安下的水雷又令法国舰队不敢强行突围
最终港内残余的舰只有条件地向起义军投降。法国人同意帮起义军培训海军官兵、并让部分起义军官兵上舰监视。而克里姆则同意他们继续留在原来的军舰上,并且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同时还要向他们提供必要的补给。
虽然结果令克里姆比较满意,但卡萨布兰卡战役还是令起义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总数超过5万人,此外还损失了28门10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和17架飞机,令克里姆心痛不已。但总体而言。起义军还是收获颇丰,不但解放了卡萨布兰卡这座世界名城和摩洛哥最大的城市,还让主力部队经历了舰炮强大火力的洗礼,令官兵们的战术素养、尤其是面对重火力攻击时的生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陆军乃至空军的火力再强也不能与舰炮的弹药倾泻速度相比,以经历过这次残酷的洗礼的老兵作为战斗骨干的起义军至少在心理上不会再怕任何依仗火力致胜的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