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徐州,胡卫东还是很高兴的,为此他对畑俊六这个投降的老鬼子也不觉客气了不少,当然,这也因为畑俊六虽然身居高位。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空中都是背黑锅的角se(即所谓的“领导责任”),事实上这厮与ri军大本营统帅部的意见常有不和,并曾因此多次卸职,而不像冈村宁次那样亲身参与乃至主导(“慰安”制度与“三光”政策都是冈村宁次亲自炮制的),虽然战犯的身份还是免不了的,但xing质上毕竟没那么恶劣
至此,规模空前的中原大会战胜利结束,中国赤se党旗下两大集团军的百万雄师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消灭(毙俘)了超过70万ri军(若连运河战役等相距不远的战役也算进去,则超过90万。),其中俘虏的人数超过了40万,而赤se党的两大集团军也付出了不下30万伤亡的巨大代价,如果将民兵游击队与兰封**的损失也算进去,就更是超过了50万人,而两大集团军在中原大会战期间阵亡、失踪与严重残疾的总人数也达到了10万以上,其中八路军永久xing减员约为7万多人、而十五集团军则不到3万(ri纵的损失未计入)。
这场大会战中,无论是双方参战兵力、各自的伤亡与永久xing减员数字都刷新了抗战以来的新纪录,而俘虏超过40万ri军的成绩就更是空前绝后。虽然赤se党的两大集团军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在这样的大兵团作战中,永久xing减员1:2的交换比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何况鬼子是被成建制歼灭,基本上非死即俘,而赤se党的两大集团军都是伤多死少,复原后便又可以归队杀鬼子了,再加上ri本的人口远不如中国,因此相对来说鬼子的损失要大了不知多少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ri军有破坏武器和销毁弹药的传统,但因为开封部分ri军与徐州大部ri军都是成建制地投降,因此中**队还是缴获到了不少的弹药,这使得本来弹药储备已经消耗极大的赤se党两大集团军只需稍作修整,就可以再次发动攻势;而由于边区兵工厂、乃至于部队随军技师维修能力的不断提升,两大集团军也等于是比以前缴获到了更多可用的武器,坦克、装甲车等相对来说较难彻底破坏的重型装备尤其如此。
据战后粗略统计,如果将可能修复的武器装备也算进去,两大集团军在中原大会战期间一共缴获到了步枪30余万支、掷弹筒10万余支、轻机枪8万余支、重机枪2万余支、各式火炮2千余门、各种汽车1千余辆、各式飞机12架(现在鬼子已经学乖了,只要机场安全受到威胁就立即转场逃走,只有那些受伤飞不起来的才有可能被中**队缴获,其中成功修好的仅有12架),此外还有坦克与装甲车数十辆,这么多的缴获,足以让赤se党额外再组建六七十万部队了,赤se党正规武装的兵力也将由此第一次超过ri军总数(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 赣南事变(上)
而且在中原大会战之前不久进行的运河战役等多次战役中十五集团军同样有不小的收获,尤其是击败日军机甲第一军的那一战,缴获的坦克与装甲车不计其数,若将后来陆续修好(包括利用抢救出来的零部件组装)的也都全部算上,总数更是超过了600辆。。。。。。
这么多新得的坦克与装甲车则不但足以填补装甲骑兵师和新38师装甲营的损失,甚至再建一个常规的装甲师都勉强够了。但胡卫东在咨询了马仲英和孙立人的意见后,却将装甲骑兵师与新38师(注1)用不到的坦克与装甲车都送给了最近由抗大洛阳分校拆分出来的“洛阳装甲兵学校”。
原来,装甲骑兵师之前那次扩编就已经几乎将该校的学生抽调一空,即使现在组建一个装甲师出来也找不到合格的军官与士兵,与其如此,还不如将洛阳装甲兵学校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将来装甲部队的扩编储备人才。
此外胡卫东还考虑到在中原大会战惨败之后,日军已经基本失去了在战略层面大举进攻的能力,因此以后赤色党军队打运动战的机会必然会大幅度地减少,而攻坚战的比例则会直线上升,加之随着日占区被不断压缩,日军的空中优势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恢复,这对中国装甲部队的发挥就更是不利,因此即便再组建一个装甲师,也不会对抗战大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有一个装甲骑兵师在,其实也已经勉强够用了,而且装甲骑兵相比以中型坦克为主力的常规装甲师,在地形与气候的适应性方面都更具优势,而且油耗与故障率都更低,在十五集团军计划中下一步将要攻占的盐城、南通等河网地区将会十分合用。。。。。。
但就在胡卫东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份电报却令他突然惊怒交加,他没想到赤色党的军力早已经超过了老蒋的中央军。新四军军部驻地与历史上也完全不同,但悲剧却依然难以避免,只是地点与细节有所不同,历史上的“皖南事变”变成了这个时空的“赣南事变”。。。。。。
1938年底,老蒋乘着新四军两大主力(一支队与四支队)为配合江北友军作战而远离闽赣边区、同时日军也退缩到合肥以东而暂时不再对武汉构成威胁的机会。从原本准备用来防御日军进攻武汉的**主力八十余万中抽出30万精兵。以防范日军进攻钨精炼基地为由,突然进逼红军改编时已经缩小了不少的闽赣边区,而此时闽赣边区内包围新四军军部在内,正规部队仅有1万余人。
可是在这种极度危险的局面下。掌握新四军实际领导权的副军长项英却因为深受王明影响的缘故,长期以来一直对重庆政府心存幻想,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居然还让军长叶挺去和敌军主帅顾祝同交涉,结果一进军营就被扣押。而30万**则抓住项英麻痹大意的机会立即发起了全面进攻。闽赣边区的新四军众寡悬殊,项英又素来不以军事才能见长,现在还失了先手,如何能够抵挡?
结果不到几天时间,新四军军部九千余人就牺牲大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突出重围,而项英则于乱军之中被叛徒杀害,不久闽赣边区多个县份先后被**侵占,数万名党员干部与革命群众被抓捕杀害。而老蒋却“恶人先告状”,污蔑新四军为“叛军”并取消其番号,一时间举国哗然,史称“赣南事变”。。。。。。
而胡卫东从电报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脑中生出的第一个念头却是“老蒋难道脑子进水了吗?找死也不用这么着急啊?”。身为赤色党最重要的方面大将,他深知若不是日军全面侵华,赤色党早在红军改编那阵子,军事力量就足以逐鹿天下了。而现在的人民军队无疑更加强大,光是野战部队就有百万之众。如果算上地方部队则超过200万,而基干民兵与敌后根据地的游击队数量加起来同样在百万以上,仅仅这些明面上的实力,赤色党就已经比虽然现在扩军至400万之众、却普遍训练不足、甚至连士兵的伙食都不能保证的重庆“政府军”强大得多,更不要说两党在组织动员能力方面的天壤之别。事实上之前赤色党同意在形式上接受老蒋的领导,完全是出于一致抗日的考虑,另外也是不想因为率先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在政治上失分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老蒋却抢先动手了,难道他不知道两党实力的巨大差距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就凭十五集团军和八路军自抗战以来的一系列辉煌战绩,就足以令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明白赤色党的军事力量有多么强大,老蒋能够爬到现在的位置上,多少也是有两把刷子的,自然不会如此愚蠢,胡卫东转念一想,终于想通了老蒋的心思,“若他真是一心反赤的话,那么迟早都还是要打的,既然如此,晚打不如早打,现在打即便打不过,总比将来我们的军队更加强大了之后再打要好一些。。。。。。”
而胡卫东再仔细一想,顿时愈发心惊,他现在之所以觉得老蒋找死,是因为赤色党两大集团军因为海外因素而突然提前对开封与徐州之敌发起总攻,并且由于冈村宁次率部投降及其引起的连锁反应,两大集团军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就在短时间内将四五十万日军全部解决。因而老蒋突然发难的时候,赤色党却正好腾出了上百万野战精锐等在那里。。。。。。
注1:淮北战役胜利后不久,新38师的装甲营就扩编成了装甲团,虽然数量依然不能与装甲骑兵师相比,但因为新38师装甲团装备的都是中型坦克,如果使用装甲集群突击战术,由于装甲骑兵师现在已经将淮北战前临时追加的那些中型坦克替换成更加灵活的轻型坦克,因此反倒不如新38师的装甲团威力更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章 赣南事变(下)
但是可以假设一下,若是赤色党的两大集团军按照原定计划再围困开封一段时间才发起进攻的话,那么中原大会战的全盘部署就会被意料外的“赣南事变”完全打乱,轻则会让那四五十万日军部分、甚至全部逃出重围,重则会令赤色党两大集团军遭到严重挫败,而蒋军如果与日军联手,那么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不但两大集团军与边区群众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抗战的最终胜利也至少会推迟一到两年。
但胡卫东并不觉得那个“民主无量、独裁无胆”的老蒋有胆子顶着“卖国贼”的骂名真跟日本人合作,最多也就是心照不宣,同时将赤色党作为头号大敌、而日蒋之间则尽量避免冲突而已,否则这次令老蒋骑虎难下的“时间差”是没理由会出现的。想明白这一层之后,胡卫东在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多少对因为日军主动投降而意外产生的“时间差”而感到庆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投降不久的原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在得知“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