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会促成华中派遣军主力南撤,而日军的传统是冒进失败不会有什么大碍,但是退缩、特别是战场有利局面下的退缩却肯定会遭到口诛笔伐,即使以石原莞尔在日本军中的人望也难以改变这一传统,到时候东条英机正好以此将其治罪,就算搞不死也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何况在东条英机看来,十五集团军与八路军这赤色党的两大主力加起来不下百万大军。哪儿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只要石原莞尔作战不利,他就正好借机将其拿下,而如果中队能够给他借刀杀人的机会,东条英机那就更高兴了。东条英机自然知道这对日本不利,但他可是一个政客啊。世界上有几个政客真正爱国的?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三百六十六章借刀杀人”而胡卫东自然不愿错过这一良机,虽然他一向不太注重干掉或者俘虏了多少日军高级将领,但是石原莞尔却与旁人不同,在胡卫东看来如果能够干掉这个家伙,价值不逊于全歼10万日军,而且有可能的话,他还想活捉这个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甚至可能是日本自古以来最厉害的战略家,石原莞尔值得他这么做!
由于淮北距离蚌埠最近的那个铁路站点处于十五军的威胁下,因此石原莞尔选择让铁路停车后部队直接从桥上开了过去、而非是坐火车。但胡卫东想要确保石原莞尔无路可逃,切断蚌埠城北的津浦线淮河铁路大桥仍然是必须的,尤其石原莞尔居然没有在淮河上准备渡船,这就意味着一旦大桥的交通被完全切断,日本第2军的20万官兵就会被阻隔在淮河北岸无路可逃
不过,如果站在石原莞尔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不能说是太大的失误,毕竟战机稍瞬即逝,日本第2军必须尽快越过淮河北上才来得及完成南”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北夹击将中国的头号王牌第15军歼灭在淮北平原上,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搜集大量的渡船,此外,石原莞尔也担心还没开打就先预备后路会动摇军心。再说,在石原莞尔看来,蚌埠有2万日军驻守已经绰绰有余,淮南的赤色党游击队实力还很有限,不可能对其构成威胁,而十五集团军若是派兵渡过淮河南下的话,兵少了不济事,兵多的话肯定会被发现。
石原莞尔甚至也想到了日纵这支传说中的“叛军”,但因为情报显示这支部队只有1万多人,而且石原莞尔也不相信中国人敢将这支日本人组成的部队扩编到太大的规模,只要让蚌埠守军严加戒备,根本就无需多虑。不过石原莞尔却还是疏漏了两点,一是赤色思想对日军战俘的强大转化能力,使得胡卫东敢于重新武装比他的预期要多得多的日本战俘;二是这些原来的日军战俘之中老兵的比例要远远比这几个月里严重注水了的日本第2军高得多思想改造再快也要几个月时间,再加上编训,也就是说,哪怕是日纵的新兵,被俘也至少在半年以前,那时””鬼子的兵员素质还远未像现在这样被严重稀释。,因而战斗力也强得多;三是没有想到在日军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虽然由于日寇的警惕心日益增强,日纵果然如白石智久预料的那样没能再像当初奇袭青岛那样完全骗倒鬼子,但打响第一枪的先手优势却还是跑不了的,而在战斗中还出现了令日纵官兵意外的惊喜,这也令原本或许还能坚持一段时间的蚌埠日军迅速溃败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北一辉
由于有了正确的发展策略,加上大量资金的支持,以及日军在侵华战场上的一败再败(输得越惨,日本国内反战厌战的情绪就越高涨,日共发展组织的难度也就随之不断下降。),日共这两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1938年底的时候党团员总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再加上日本又因为侵华战场上的巨大伤亡而被迫大幅度扩军,审核远不似以前那样严格,现在的日共成员本来就以年轻人为主,这下正好抓住机会浑水摸鱼,结果鬼子编入军队的150万新兵之中日共成员居然不下万人,越是新兵较多(一般也意味着战斗力弱)的部队比例越高,胡卫东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布局终于见到了成效。。。。。。
蚌埠的2万日军恰恰大多是这样的部队,虽说正常情况下光靠军中的几百名日共分子是翻不出什么浪花来的,而且他们也不敢主动挑事暴露自己,但在日纵大举进攻的时候,这几百人已经足以坑死他们的2万“战友”,须知即便是一向以顽固著称的鬼子,编入太多新兵之后战斗意志也同样会大幅下降,现在又有几百人带头投降乃至暗地里打军官黑枪,这士气如何还能维持得下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间里本就足智多谋的白石智久不但军事才能日益进步,对于**思想的理解也不断加深,为了便利日本人、尤其是日军士兵接受,他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向胡卫东提出能否将在日本影响很大的北一辉的部分思想融入其中。并打起他的旗号对日宣传。如果换做是别的领导,肯定不会同意白石智久的异想天开。甚至还可能据此认为白石智久不可信任。但胡卫东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穿越者,对于当年北一辉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却有着远远超越时代的深刻理解,他很清楚这位日本历史上的争议人物虽然在客观上促使日本走上了进一步侵略扩张的道路,但那不过是被日本军部利用了而已,他的思想、尤其是早期的思想本身其实更偏向于左翼而非后世史家所“公论”的右翼,不说别的,光是反对天皇制(注1)、打倒财阀军阀、废除等级制度、抑制贫富分化这四点就绝不能简简单单地说其是右翼保守思想。
甚至北一辉在年轻的时候还认为,在日本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然会碰上重重阻力。倒不如先把心力放在中国的革命上,待中国革命成功以后,推动全亚洲的革命情势,再回日本推展革命(当时持有这一思想的日本年轻人远不止北一辉这一个,这也正是中国可以利用的地方。),为此他来中国参加革命达十三年之久,但由于中国反日情绪的逐渐高涨和中国革命党的迅速堕落。对于中国领导亚洲的前景完全失望的他被迫离开中国返回日本,思想也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但其中依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内容。
以其思想作为旗帜的“二二六兵变”同样如此,由于兵变失败的缘故,北一辉主张打倒军阀财阀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彻底没了实现的希望,基层日军官兵的待遇和处境也没有什么改善。反倒是他想要打倒的日本军部却借此巩固和加强了军事独裁,后世史家仅以北一辉主张对外扩张和集权政治为由就将其列为日本进一步右倾的主要责任人之一,其实是很不客观的,因为即便没这个人,当时的日本一样会走上对内残酷压迫、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这其实与后来苏联利用所谓的“民意”倒台解体、但国家财富却被原来的官僚伙同外国资本瓜分殆尽。而老百姓却反而只受其害的例子如出一辙,在集权国家之中除非是自下而上的广泛性革命。否则情况对于下层民众来说永远只会越来越糟。。。。。。
甚至即使是北一辉部分变质了的后期思想,在胡卫东看来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就拿他为日本侵略扩张的大亚细亚主义来说,在日本强于中国的时候确实会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理论依据,但只要中日两国强弱之势逆转,这一思想就反而成为了未来中国控制日本的有力思想武器,并且中国同样可以拿它作为理论依据来“解放”西方在亚洲的殖民地。。。。。。
当然,北一辉思想那些明显错误的地方还是需要坚决扬弃的,比如他推崇暗杀手段却不注重发动群众,这两点在胡卫东看来正是其最终失败的关键所在。日共想要有大的发展,从内部颠覆日本法西斯政权,就绝对不能再走他的老路。
不过,虽然胡卫东觉得北一辉的思想、特别是早期思想可以利用,但是如此重大的事项却远非是他可以决定的,别说是他,甚至就连如今已经身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中原局书记张浩也不敢擅自作主,而必须上报中央讨论,最终伟人拍板说可以利用,但也只能利用,而且不能大张旗鼓,以免招致共产国际方面的攻击,不过这在胡卫东眼里却是无所谓的,反正他也不会蠢到在中**民当中宣传这一思想,只不过是利用它来忽悠日本鬼子罢了。。。。。。
虽然北一辉被日本政府处死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在日本他的崇拜者与同情者仍有很多,尤其是在日本陆军的基层官兵之中更是连天皇都有所不及,因此胡卫东允许在日纵乃至被俘的日军之中宣扬挂着北一辉这个羊头的新思想之后,立即收到了远超想象的奇效,后来的统计表明,此后十五集团军转化日军战俘的速度较前加快了一倍还多,而转化率更是史无前例地超过了五成,须知这五成可不只是乖乖听话而已,而是愿意拿起武器跟日本军阀作战的比例,若是胡卫东愿意,他甚至可以将日纵扩编到10万以上。当然胡卫东可不会那么愚蠢,对于日军战俘,利用一下是可以的,但如果超过自己所能轻松弹压的限度,那就是在玩火了。。。。。。
注1:北一辉年轻时曾经强烈主张废除天皇制度,但后来发现绝大多数日本人对于天皇仍很迷信之后,被迫放弃这个主张,转而幻想借助天皇的威望实现其他几个方面的理想,也正是由此开始注定了他的失败。
ps:今天周一,再次求推荐票^_^
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方云动
北一辉这面大旗不但对于十五集团军改造和转化日军战俘大有帮助,甚至在日纵对蚌埠的进攻中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鬼子军心因此动摇不说,抵抗的意志也远不似一开始那么坚定了,结果日纵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占领了全城,俘虏和投降的日军总数超过12000人,攻坚战能够抓到这么多战俘,这在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