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年秋天,季桓子病重。一次,他乘坐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当初,这个国家几乎强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而致使他离开,所以国家没有强盛,逐渐衰落下去。”接着,他回过头来,对继承人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的丞相。那时,你一定要召回孔子,让他来辅佐你,振兴鲁国。”几天以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丧事后,季康子打算召回孔子,加以重用。鲁国的大夫公之鱼对他说:“当初,先君任用孔子而没有善终,最后招致诸侯的耻笑。现在,您打算再次任用他,如果仍然半途而废,是会再次被诸侯取笑的。”于是季康子问他:“那么,我召谁回国比较合适呢?”公之鱼建议他召冉求回国。季康子听从了他的建议,派人去召回冉求。冉求准备动身回国,孔子对弟子们说:“鲁国派人召回冉求,必将重用他。”接着,孔子又说到:“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这些弟子个个志向高远,只是行事疏阔了一些。他们富于文采,才思敏捷,我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来教育他们。”子贡知道孔子思归,在送别冉求的时候,叮嘱他说:“你如果受到重用,就一定设法把老师召回去。”
  周游列国(五)
  冉求离去以后的第二年,孔子从陈国移居到蔡国。当时,吴国召蔡昭公前往。此前,蔡昭公曾经欺骗他的大臣,迁都到州来。他这次前往,大臣们害怕再次迁都,便在路上将其杀死了。不久,蔡国遭到楚国的侵犯。
  一年以后,孔子从蔡国到了叶邑。叶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说:“为政的关键在于招纳远方的贤人,使近处的人归服。”有一天,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情况,子路拒绝回答。孔子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说:“仲由(子路的字),你为什么不回答说‘孔子这个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奋学习的时候甚至忘记了吃饭,快乐的时候甚至忘记了忧愁,以至于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后来,孔子离开了叶邑,返回蔡国。路上,他遇见了长沮、桀溺二人,他们在并肩耕作。孔子认为他们是隐士,就让子路去向他们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说:“车上那位拉着缰绳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子。长沮又问道:“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给予肯定的回答。于是,长沮对他说:“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了,不用问我们了。”桀溺问子路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肯定地回答了他。桀溺又接着说:“天下到处都动荡不安,谁能改变这种局势呢?况且,你跟随躲避暴君乱臣的人到处奔波,还不如跟随我们为躲避乱世而隐居呢!”说完之后,二人继续干起活来。子路回来将这些对话如实地告诉给了孔子。孔子听后,失望地说:“我们不能隐居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孔丘也就不用为改变这种局面而四处奔波了。”
  另一天,子路一个人在路上行走,遇见了一位肩扛锄头的老农。子路恭敬的问到:“这位大叔,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老农对他说:“你们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老师我怎么知道!”说完,老农拄着拐杖拔起草来。后来子路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孔子,孔子说:“此人是一位隐士。”等到子路回去寻找老农的时候,人已经走了。
  周游列国(六)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发兵救陈,军队驻扎在城父。楚国国君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境上,就派人去迎请他。孔子准备应聘而前往楚国答礼。陈、蔡两国的大夫暗中商议说:“孔子是有才德的贤人,他的讥讽无不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久居陈、蔡之间,两国大夫的施政方针都不符合他的意思。楚国是个大国,现在却来迎请孔子。如果孔子受到楚国的重用,那么,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两国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围困在野外,不让他去楚国。

  第8节:新读史记(下卷)(8)

  孔子一行人无法行动,不久,他们的粮食吃光了,随从的弟子中有人饿得生了病,大家都无精打采。但是,孔子却毫无惧色,照常给弟子们讲学、诵诗、唱歌、弹琴。子路实在忍受不了了,面带怒色地见了孔子,生气地说:“君子也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劝慰他说:“君子面对困窘,仍然能够坚守节操、毫不动摇;小人遇到困窘,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子贡也坚持不住了,他已经气得变了脸色。孔子对他说:“赐(子贡的字)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识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种基本原则把全部的知识贯穿起来的。”
  孔子知道弟子们个个心怀愤怒,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就挨个劝慰他们。他叫来了子路,问他说:“《诗经》里面说过‘不是犀牛也不是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我们的学说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子路回答说:“想必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走。”孔子说:“有这样的道理吗!仲由,假如有仁德的人必定受人信任,哪里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假如有智谋的人就能够畅通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子路出去后,孔子叫来了子贡。孔子对他说:“赐啊,《诗经》里面说过‘不是犀牛也不是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我们的学说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子贡回答说:“先生的学说博大至极,所以,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容纳您。先生何不稍微降低点儿要求呢?”孔子说:“有经验的农民虽然会种庄稼,但是却不敢保证一定会有收获;好的工匠虽然手艺精巧,但是他制造的器具却未必能令所有人称心如意。君子能够研修自己的学说,就像结网先要有纲一样,然后依序梳理结扎,但是他却不一定被社会容纳。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想降低标准、求人容纳。赐,你缺乏远大的志向啊!”
  子贡出去后,孔子叫来了颜回。孔子清了清劳累的嗓子说:“回,《诗经》里面说过‘不是犀牛也不是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我们的学说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呢?”颜回回答说:“先生的学说博大至极,所以,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容纳您。虽然如此,先生还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容纳又有何妨。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的本色!学说得不到研修、提高,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研修成的学说不被采用,那是国家当权者的耻辱。不被采纳有何关系呢?不被采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后,欣慰地笑着说:“是这样啊,颜家的子弟!如果你成了大富翁,我愿意做你的管家。”
  后来,孔子派子贡到楚国求援。楚昭王派军队前来迎接孔子,包围的人都被赶跑了,他们师徒这才从窘境中解脱出来。
  周游列国(七)
  孔子到达楚国以后,楚昭王想要把有户籍登记的七百里土地封给他。楚国的令尹(相国)子西说:“大王派往诸侯国的使臣,有比子贡强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又接着问:“大王身边的辅政大臣,有比颜回强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接着问:“大王的将帅,有比子路强的吗?”昭王摇了摇头。子西又问到:“大王的各级主事官员,有比宰予强的吗?”昭王还是摇头。于是,子西劝诫昭王说:“楚国的始祖被周天子分封的时候,封号只是子爵,封地只有五十里。如今,孔子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申明周公、召公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如果任用他,那么,楚国还能保住世代传下的方圆数千里的统治地域吗?当初,周文王在丰地,周武王在镐京,从最初统辖百里的诸侯而最终称王于天下。现在,孔丘如果拥有七百里土地,又有众多贤能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昭王听了他的分析之后,打消了原来的想法。不久,昭王在城父病逝。

  第9节:新读史记(下卷)(9)

  接舆是楚国的一位贤者,他因为愤世嫉俗而假装痴狂。一天,他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边。歌词大意是:“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学说和道德为什么如此不受重视!过去的已经不能够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追求。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人都很危险啊!”他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孔子听了之后心旷神怡,赶快下车,想要与接舆进一步交谈。但是,接舆却快步走开了。不久,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是鲁哀公六年,孔子已经六十三岁了。
  周游列国(八)
  孔子曾经说过:“鲁国、卫国的政治,就好比兄弟一样。”这时,卫出公辄的父亲蒯聩没能继位,流亡在外,诸侯对此事屡加指责。孔子有许多弟子在卫国做官,因此,卫出公想让孔子来执掌政事。子路说:“卫君等待先生前去执政,您执政以后,打算先抓什么呢?”孔子思考了一下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子路不以为然地说:“有这样的事情吗?先生太迂阔了,为什么要正名呢?”孔子不高兴地说:“鲁莽啊,仲由!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耳;说话不顺耳,就办不成事;办不成事,礼乐就不能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会准确适度;刑罚不准确适度,百姓就会手足无措。君子办事必须符合名分,说话必须切实可行。”
  第二年,冉有为季氏统帅军队,和齐国在郎地作战,取得了胜利。季康子问他说:“先生的军事才能,是后天学来的呢,还是天生的呢?”冉有回答说:“这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季康子接着问他说:“依先生之见,孔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冉有回答说:“任用他必须要有正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