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瞳之大出天下 媚媚猫-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帝一接到他的奏章就恶心,上次萧图南进逼京都,他就收了周毅夫八道血书,二十多天快马送到京城,血迹早成暗褐色,腥味刺鼻,他都不想用手拿着看,心中先生反感。勉强看了内容,不管说的怎么客气,实际上就是要皇帝把这些人领回去,别给他云中添乱,景帝御笔饱蘸朱砂,直接批了一个大大的斥字,颜色远比血书鲜亮,又下令周毅夫必须约束部下协同剿匪,如若不听,即刻论罪。
其实这件事情从皇帝的角度来看还可以理解,即便景帝不讨厌血,这般沥血上奏的举动对于周毅夫是表决心,对于皇帝则是一种无形的威胁,没有当权者会喜欢这种感觉。景帝喜欢的是顺着他心意的臣子,周毅夫在这方面的能力远比不上领兵作战的能力,何况在景帝心中,周毅夫一直是要密切防范的对象。
要周毅夫约束部下,是因为景帝同时接到边关京官的报告,定远军军中原将领不服调动,已经和他们产生数次冲突,甚至有一个呼林的千总在大庭广众下将京官一刀宰了。这个呼林的千总事后服了军法,但是他的部众和同僚群情激奋,若不是周毅夫及时赶到镇压,当时就是一场军变。其实呼林守兵在城中多有亲眷,那个千总也是因为亲人被杀才怒而杀了长官的。这些京官的所作所为,若按照周毅夫制定的军法,个个都不用活了,周毅夫不顾京官威胁,连斩数人,这才立下军威,迫使这些京中来人不敢明目张胆胡乱栽赃。
这样做当然得罪人,京中派来的官员和亲兵,多是朝中大员的亲信子侄,景帝很快接到他们联名密奏,说周毅夫图谋不轨,有谋反迹象。景帝拿着或真或假的证据到朝堂讨论,结果大出他所料,京中朝臣分成截然两派,以王敢为首的朝臣人数虽不多,却个个敢拿身家性命为周毅夫担保。另一派虽认为周毅夫真有反心,但没人敢提议杀了他,景帝这才知道定远军在国中的威慑力远超他预期。
杨予筹恰在这时一句话说到他心里: 即便周毅夫没有反叛,通匪是无疑的,若打听到万岁曾在朝中怀疑他叛乱,一定会心慌,他既然有不请旨就诛杀京官的胆子,臣深恐他铤而走险,率部南下,那么国中何人可敌 万岁的江山危矣! 于是景帝采用了杨予筹给他谋划的计策,表面安抚定远军,并派出了杨相的侄子杨洹去边关辖制京官。
别人还听他辖制,但是在这些京官中,宁晏的族弟宁理官职本就比杨洹高,而且他手段高明。他把分到手下的定远军人马派去大漠追击匪徒,大漠路途遥遥,别说匪人随便往哪里一躲就不好找,就是追上也要十天半个月。他自己带来一队亲信,在城中剿匪不动用定远军人马,也不似其他人一样暗地出动,偷偷抓几个百姓冒领军功,而是故意把粮草运到饥民的村落边,又不设守兵,引诱饥饿的村民偷窃,等几日后家家都有粮食,再围住村子按户搜查,他信奉死无对证,是个只要人头不要活人的主,结果就是血洗村落。
青瞳边听林逸凡说,边自己分析,大体知道了事情的起因。
元帅不许我们闹事,当时我还埋怨元帅太过胆小迂腐。 林逸凡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事后又人人后悔,不该让他亲身涉险。 他凝神远望,半晌才接着道, 宁理就这样做了两次,云中大多是牧民,一个村子也没多少人,大概收获没达到宁理的预期,所以几天后,就又领了军粮走了。这次夜间出兵他却一点儿好处也没捞着,他的亲信在村中遇到一个黑衣蒙面人,一个人拦住他们一队人马,将村民放走了,粮食也被分掉,只剩下有标记的粮口袋扔在原地。宁理发了怒,派重兵围剿,可是那个村子的人早逃的不知所终。以后这个黑衣人成了老朋友,次次都会及时出现坏他好事,两次后这黑衣人不再容情,宁理派出的亲信再回来个个重伤,不能出去了。宁理根据部下的报告得知这人骑着马,用一根长棍,将他们点下马来,判断此人惯用的兵器是长枪,并且见他马上作战娴熟,极可能不是游侠,而是边关的战将。定远军的战将我还不熟悉吗 用枪好的只有那么几个,能一个人击退一个百人队的以前还有周远征将军,现在只有元帅才行。 青瞳摇头道: 不会是父帅,他没有这么浪漫。
林逸凡神色复杂的看了她一眼,突然苦笑: 参军,要是你没离开就好了,我们可是个个上了他的当,当时我们认定那黑衣人就是元帅,一时士气高涨,明里不会和他们硬抗了,可是暗里很多人效仿,一时间云中多了很多黑衣侠客,老百姓见了黑衣蒙面人就拍手称好,热情招待。
哎呀! 青瞳急道, 我要是宁理,随便在哪里设下个埋伏,都能抓住你们几个。你们还当自己个个有以一当百的本领吗 还有更恶毒的,若他也派出身手好的部下,黑衣蒙面在云中抢掠,你们就军法也犯了,民心也失了!林逸凡,别人被蒙在鼓里也罢了,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个智囊,这样的主意怎么会是父帅出的 她刚大声呵斥完,随即就知道自己急的毫无用处,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有什么后果都早已发生。
林逸凡道: 参军,你当时没有在边关,如果你亲眼见到百姓成了什么样子,也不见得能冷静下来!我也不是毫无知觉,可惜定远军上下有二十万人,凭着意气冒名出去的又很多是士兵,我怎么能做到又不让那些京官察觉,又让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小心有诈 青瞳定定神,道: 好,我知道了,后来呢。
林逸凡道: 很快京都知道了边关形势紧迫,派来左丞相的侄儿杨洹,他假装同情我们定远军和百姓,不但不限制,还暗中鼓励黑衣人的行动。定远军将士不明就里,都对他十分敬重仰慕。接下来的事情不出参军所料,黑衣人多了许多,都是抢掠之辈,杨洹又领着弟兄们暗中出动,围杀了几个抢掠百姓的黑衣人,自从京中那些官员到来,弟兄们就没打过这么痛快的仗,于是大家都爱跟着杨大人偷偷出去。几次之后就失去警觉,凭着他查出来的线索就出动了。直到一日白天他带领神弩营的弟兄出去巡查,街上跑来一个人哭说刚刚有个黑衣人杀了他的妻女,弟兄们冲过去远远就见到满地鲜血,一个黑衣人背对大家俯身在一个女子身上,杨洹的亲兵大叫一声一箭射去,我们也义愤填膺,纷纷拉响手中弓箭。等靠近,那黑衣人已经被箭矢淹没,没一处好地方了。面目已不能辨认,但是他的腰间 林逸凡突然哭起来,好容易才挤出后面的话, 是元帅从不离身的令符和玉牌! 说罢号啕大哭,武本善和胡久利也一起哭出来。
不会! 青瞳喘着气, 不会,首先父帅不会去杀什么人的妻女,而且以他的武艺,也不会由着你们射死没有躲闪的能力,他只要喊一声,就是杨洹也不敢不住手。
林逸凡哭道: 我开始也和参军一样抱有希望,但是事后得知,杨洹早有预谋,在元帅喝的茶里下了迷药,等他昏迷,再套上黑衣黑巾置于街上,他竟借我们的手害死元帅,当日射箭的弟兄没有一个活着,大多自尽了。定远军从此军心涣散,元帅和他一生的心血,都断送了!
青瞳勉强稳住身子,道: 林逸凡,杨洹确实阴毒,不光你们,我也不会放过他,但这却不能算朝廷害死了元帅。父帅死了我也很难过,可不应该因此连国家都一起痛恨啊。
林逸凡突然长声痛哭,道: 天可怜见!要不是我们抓住了杨洹的长随,也认定这是左丞相的主意。谁知在他身上搜出一道圣旨,是皇上认定元帅通匪,又相信如果明着抓他,定会引起定远军军变,于是要杨洹将他秘密暗杀!杨洹担心事情败露,自己难以逃脱,特地让亲信随身藏着这道圣旨保命用,后来见计划顺利,定远军已经打散,觉得没有危险了才让亲信秘密销毁证据。我们看此人鬼鬼祟祟,跟了十几里才在无人的地方抓了他,他正准备烧掉圣旨。
他回头直视青瞳: 那道圣旨上的每一个字我都记得, 卿至云中,可酌情安排,务必除去周毅夫,然行事需密,不可让军中知晓,免生哗变。其人若去,则边关无忧,定远军无虑,朕之江山可固,爱卿之功,不次开疆扩土矣。 事后我和武本善抓了杨洹,他招认自己假借请元帅来商议军事,在他的茶里下了药。本想趁他不知不觉做成这件事,然而元帅却见他神情有异,只几句话就诈出茶中有毒。杨洹当时大求饶命,将圣旨给元帅看,不断叫着这不是他的主意,请元帅饶命。他说当时他一直低着头不敢抬起,只听见纸张窸窸窣窣的声音,想来是元帅正在看圣旨。杨洹怕的要死,认为元帅必然大怒,一怒之下他还能活命吗 于是叩头不止,嘴里胡乱说着元帅忠君爱国,他一定回京向皇上明言,说了半天见元帅不答,又改口说昏君无道,元帅顺应天意吊民伐罪的话,他愿意冲锋陷阵。
青瞳想着当时情形,嘴里全是苦味。父帅之威,让杨洹惧怕至此,然而拿着圣旨看的周毅夫,会是什么心情 他一生为国为民,皇帝却说其人若去,则边关无忧,江山可固
林逸凡又道: 杨洹正说着,忽然听到一声叹息 你觉得我会谋反,那么朝中会这么想的人一定不少,必然会给人利用。既然万岁猜忌的只是我一人,杨大人,请你回禀皇上,这云中之乱若能以我死为了结,那么臣觉得是臣这辈子打得最值的仗! 杨洹受惊抬头,正看见元帅冲他微笑,茶杯里的茶水已经喝尽了!
参军! 林逸凡道, 林逸凡绝无一字假话!杨洹不是个硬骨头,我用了很多办法,可以确定他没说假话!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元帅白死,尸身不全;只能眼睁睁看着定远军解散,流离四方。这都因为下令的是皇上,是大苑至高无上的君王!元帅的仇我们不能报,却也不能忘。 他一字一字斩钉截铁的道, 无论是这个朝廷、这个国家、还是这个皇上,我们都不救!
第五章 莫言三冬无春色 十一、见识
青瞳上山不久,莽虞山山下的喽啰换班,退下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