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经系传别讲 部分-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后断烦恼,而如寂灭’,把有法再归到空。什么是烦恼?就是教理所讲的见思惑。思想上、观念上、理上、情绪上所有的无明都断完了,入到寂灭境界。
  这样一类的修法,‘先修奢摩他’,先修止;‘次修三摩钵提’,次修观;‘后修禅那’,进入涅槃。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这个路线是先修至静,至静的方法那就很多了,譬如念佛,止观……等等,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达到至静的境界,不修密宗‘有’的观想,一路静下去,静到极点,也可以断除烦恼,也可以断除见思惑的习气,证到果位。然后,再出山,行菩萨道,度化众生,中国很多禅宗祖师走这个路线。
  例如牛头山法融禅师就是如此。法融禅师是四祖道信的弟子,他的法系与五祖的弟子神秀和尚(六祖慧能的师兄)的法系影响唐代的文化很大。法融禅师在牛头山住茅棚,万缘放下,专修禅定。修到什么程度呢?百花衔花供养,功夫定力当然很高。
  这个时候,中国禅宗四祖道信禅师已经退休了,云游四海,来到牛头山一看,晓得山里有个修道人,于是,想入山看看。到了山中的寺庙,就问:‘师父,请问这山里有修道的人吧?’有位和尚回答他:‘我们出家人哪个不是修道的人?’四祖说:‘啊?那你说哪个是修道的人?’这个和尚再不敢说话了,旁边一位和尚说:‘在后山有个和尚,一天到晚只管打坐,见到人也不起来,也不合掌,我们叫他懒融,莫非这个人就是您所说的修道人。’
  四祖就进山去了,看到法融禅师坐在那儿,四祖来到,法融视若无睹不理不睬。四祖明明知道他在观心修定,却故意问他:‘在此做什么?’法融答:‘观心。’四祖再问他:‘观是何人?心是何物?’这下子法融答不出来了,于是赶紧起立行礼,问四祖说:‘请问大德从哪里来?’四祖答说:‘贫道居无定所,或东或西。’法融就问四祖:‘请问你认识道信禅师吗?’四祖说:‘你怎么问他呢?’法融说:‘我久仰他的大名,想去参访。’道信大师说:‘贫道就是。’法融闻之大喜。
  山中很清净,此时道信大师却问法融说:‘这里是否有清净休息的地方?’四祖怪,法融也怪,他说:‘有啊!后山有个小庵。’他们来到庵所,周围都是老虎、狼、熊之类野兽的足迹。四祖看了,作了恐怖的样子,法融对四祖道信说:‘大师,您还有这个吗?’意思说您得了道,还会怕老虎呀!四祖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就在法融打坐的石头上写一个‘佛’字,然后就坐上去了。法融看了很紧张,赶紧合掌道:‘阿弥陀佛!罪过!’四祖说:‘你还有这个吗?’法融后来就在四祖门下悟道。
  法融悟了道以后,下山说法办道场,自己亲自出去化缘,天天挑米来回走八十里路,供养三百位出家人修行。你看!法融禅师在还没有悟道以前,只管学懒法--打坐,所以叫懒融。悟了道以后,就不同了,自己下山去背负米粮,让别人去悟去修行,这就叫作‘披上袈裟事更多’,度众生是很痛苦的事,那是完全牺牲自我,成全他人。
  走这个路线的菩萨,叫作‘先修奢摩他’,先修止;‘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断一切烦恼。断一切烦恼以后,才敢到这个世间来,这个世间是充满着烦恼的,自己没有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是不敢入世的。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以我的看法,走这种入世菩萨路线的人很少,像中国的圣人孔父子就是走这个路线。孔子传道与曾子,曾子着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圆觉经’这里所讲的‘至静力’。但是,静到什么程度呢?功夫到什么程度?有问题。若说完全没有功夫也不对,的确也有功夫,也能心断烦恼,达到圣贤境界。但是,没有去掉烦恼的根,非最高菩萨境界,不够圆满。
  这一类菩萨们,以入世为主,以救众生为主,以修功德为主,建立人道世界,讲究做人的道理,形成孔孟学说,影响中国几千年。一般佛教所讲修行是走出山路线,而儒家则专走入世路线,以入世度众生为主,这一类的菩萨名为‘先修奢摩他’,先修止,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讲到这里,要了解孔子的大乘道,要到哪里去找呢?不要以为读了‘论语’就了解了孔子,没那么简单。真要了解的话,要到‘礼记’和‘易经’的系传去找,这里面有孔子的形而上道。而他的入世之道,则要看懂春秋了。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由静的功夫入手,静到极点,达到神通变化境界。普通一般人喜欢神通,为神通而修道,但是,却达不到真神通,有也是二号神通,就是神经啦!我看了几十年,玩神通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都很糟糕。
  真的神通是什么呢?有一个原则,请大家记住,通有定发,你看这几段都提到三个字--至静力,静定到了极点,到了身心皆忘的境界。你坐在那里,眼睛闭起立看光呀!看影子呀!那还是这个肉眼在看,这个身子都还没有忘掉啊!所以,看久了,神经就崩溃了。真的神通根本就不用这些,那是心性自力的功能,不须动念就来了;要动念,哪叫神通啊?
  ‘以至静力,资发变化’,注意这个‘资’,资者助也。由至静力的帮助,使心性道体的作用增强,由体起用,行菩萨道,然后再舍用归体,‘后断烦恼’,返本还源。此菩萨道,走这样修行路线的人,‘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同时修止修观,‘后修禅那’。这一类人并不是找个清净的地方住茅棚专修,而就在行上修,不谈出世或入世。这些人到哪里找呢?这要看你有无慧眼了。依我几十年人生经验看,多得很,有些人明明是菩萨行,但是,打死他也不会承认,看起来很普通,你也看不出他有没有神通,他的静定不在外形打坐中。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这种菩萨比较不容易举例,他的静定功夫已经到了,但是,不走神通的路线,而马上转入寂灭涅槃的境界,然后,再由体起作用,变化世界,转变现世世界,这是大菩萨的境界。‘华严经’上佛说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转生为治世的帝王以及大魔王,其中的道理很深。目前可以说没有一个帝王可以转变这个世界,以未来的趋势看,不可忽视科学的力量,一个新的理论出现,马上可以使整个世界改观,在科学上的成就也是最高的智慧,也是菩萨,并不简单!不要以为慈眉善目坐在那里不动才是菩萨。
  这一类菩萨很难举例,‘名齐修奢摩他禅那’,齐修止静寂灭,‘后修三摩钵提’,再修观行起用,变化世界。我刚才所说的科学成就,就是三摩钵提,来自于幻想,再加上实验,实验成功了就是科学。我在此预言,今后的菩萨大都将出现于科学界,不如此不能转变这个世界。我们现在的世界不是靠敲敲木鱼、打打坐所能改变,这是时代趋势,各位拭目以待吧!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变化力有两种,一种是如来的变化力,就是说这个法界内,包括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万有都是如来神力所变化出来。在华严经上讲,这个宇宙万有的生命都是毗卢遮那佛所变化,包括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都是他的化生,我们也是他的化生。道理是什么呢?本体只有一个,‘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佛、众生同一自性,同一自体,如来代表了本体,什么叫如来呢?金刚经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如来是本体,并非如宗教徒所幻想的种种神化,要懂这个理。
  第二种变化力乃是宇宙万有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质量与能量的互变等等,例如我们把米饭吃下去,就化成热能,维持生命。同时,万有时时刻刻皆在变化中,印度佛学称为无常,中国文化则产生‘易经’的学说,佛学译为‘变化力’。中国文化则成为‘造化’,这种变化力丝毫没有神秘的色彩,我们学佛不要误解了。
  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我们盘腿打坐不是想求静吗?那是苯方法。若是有智慧的大菩萨,随此世间法,可以处处得静,例如看见佛像,当你第一眼触及佛像时,于此刹那间,保持不动,不起第二念,就可以静下去。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所以看流水也可以定,听声音也可以定。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叫作先修三摩钵提,先修观,后修止,后修奢摩他。先观察清楚,观察什么呢?要了解所谓静不静的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变化的动乱的环境。譬如我讲了一个多小时的话,有一句话留住吗?没有一句话留住。你听过就没有了,它没有扰乱你的静唷!你本来就那么静,你不静就听不见了;你听见了,可见你很静,就在这个地方去体会‘种种随顺,而取至静。’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这一段讲的是在种种境界上都可以悟道,这一类的例子很多。随便举个例子,有一个楼子和尚,为什么叫楼子和尚?这个和尚修行了几十年不能悟道,有一天到街上去,经过歌楼,鞋绊断了,蹲下来系鞋带,听到楼上的歌女唱‘你既无心我便休’,这下子他大彻大悟了,悟到本来无心,自然就放下了。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