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骸保憾即罅海诮窈幽峡馐形鞅薄!7〕“养由基”,春秋中晚期楚人,善射。
〔8〕“释弓扼剑”,放下弓,握住剑柄。〔9〕“支左诎右”,左手执弓,直臂向外支 撑,右手抠弦,曲臂向内拉引,形容射姿。“诎”,周“屈”。〔10〕“弓拨”,弓不 正。“矢鉤”,矢弯曲。《荀子?正论》:“羿、蠭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不能以拨 弓曲矢中。”〔11〕“息”,犹弃。〔12〕“倍韩”,《苏厉谓周君》章作“践韩”, 是道经韩地之义。“倍”同“背”。〔13〕“公不如称病而无出”,以上是据《战国策?西 周策》的《苏厉谓周君》章,此章《史记》系于王赧三十四年下。


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1〕马犯谓周君曰:〔2〕“请令梁城周。”〔3〕 乃谓梁王曰:〔4〕“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5〕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 王受九鼎而图犯。”〔6〕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7〕因谓秦 王曰:“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8〕秦果出兵。又
 
谓梁王曰:“周王病甚矣,〔9〕犯请后可而复之。〔10〕今王使卒之周,诸侯 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11〕梁王曰:“善。” 遂使城周。〔12〕

【注释】〔1〕“秦破华阳约”,“华阳”,韩邑,在河南新郑县北。“约”,《集 解》徐广曰:“一作‘厄’。”“厄”通“阨”,疑即阨塞之阨(音 8)。此年赵、魏 攻韩至华阳,秦派白起、胡阳救韩,大破赵、魏于华阳。〔2〕“马犯”,周臣。“周 君”,下文作“周王”。〔3〕“梁”,公元前三六一年魏迁都大梁后,魏亦称梁。〔4〕 “梁王”,应为魏安釐王(公元前二七六——前二四三年在位)。〔5〕“则犯必死矣”, 谓周王恐秦灭之,若周王忧惧而死,马犯亦必不能活。〔6〕“图犯”,为犯打算,指 出兵戍周。〔7〕“言戍周”,以戍周为名。〔8〕“出兵境”,出兵于境。〔9〕“周 王病甚矣”,《索隐》引《战国策》“甚”作“瘉”,含义正好相反。这里应作“瘉”, 指病愈。〔10〕“犯请后可而复之”,犯请待以后情况许可再履行诺言,报魏九鼎。〔11〕 “以匿事端”,掩盖最初戍周的目的(实际上马犯之意本非戍周而是城周)。〔12〕“遂 使城周”,据《索隐》,以上出《战国策》,今本无,《史记》系于王赧四十二年。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1〕客谓周冣曰:〔2〕“公不若誉秦王之孝,〔3〕 因以应为太后养地,〔4〕秦王必喜,〔5〕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必以为公 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6〕秦攻周,〔7〕而周冣谓秦王曰: “为王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声畏天下。〔8〕天下以声畏秦,必 东合于齐。〔9〕兵弊于周,合天下于齐,则秦不王矣。天下欲弊秦,〔10〕劝 王攻周。秦与天下弊,则令不行矣。”〔11〕

【注释】〔1〕“周君”,据《战国策?西周策》的《周君之秦》章,知是西周君。
〔2〕“周冣”,周公子,当时随王入秦。下文作“周聚”,是同一人。(《说文》积 聚之“聚”作“冣”,聚会之“聚”作“聚”,汉以后字书往往混“冣”为“冣”。“冣” 同“最”。)〔3〕“秦王”,应为秦昭王(公元前三○六——前二五一年)。〔4〕“应”, 邑名,本为周初所封小国,在今河南鲁山县。《周君之秦》章作“原”。原,在今河南 济源县西北。二字相近。“太后”,即秦昭王母宣太后,详见本书《穰侯列传》。“养 地”,供养之地。〔5〕“秦王必喜”,《周君之秦》章作“秦王、太后必喜”。〔6〕 “劝周君入秦者”,前人多以为即周冣,但从文义看似应为另一人。以上是据《战国策?西 周策》的《周君之秦》章,《史记》系于王赧四十五年。〔7〕“秦攻周”,《战国策?西 周策》的《秦欲攻周》章作“秦欲攻周”。〔8〕“声”,名声。“畏”,恶。〔9〕“必 东合于齐”,战国中期以来,齐、秦是东西对峙的两大强国,小国不从秦则往往合于齐。
〔10〕“弊”,《秦欲攻周》章作“罢”,“罢”同“疲”,与“弊”义近。〔11〕“则 令不行矣”,以上是据《战国策?西周策》的《秦欲攻周》章,《史记》系于王赧四十 五年。

五十八年,三晋距秦。〔1〕周令其相国之秦,以秦之轻也,〔2〕还其行。
〔3〕客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4〕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急见 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变’,〔5〕秦王必重公,〔6〕重公,是秦重周,周 以取秦也;〔7〕齐重,则固有周聚以收齐:〔8〕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9〕 秦信周,发兵攻三晋。〔10〕
 

【注释】〔1〕“三晋距秦”,《战国策?东周策》的《三国隘秦》章作“三国隘
秦”。“隘”,阻扼之义,与“距”义近。〔2〕“轻”,看轻,不重视,与下“重” 字含义相对。〔3〕“还其行”,《三国隘秦》章作“留其行”。“留”,迟缓不进之 义,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以为“还”是“迟”字之误。〔4〕“轻重”,轻视、 重视。〔5〕“请为王听东方之变”,《三国隘秦》章“变”作“处”。“听”是侦伺 之义,《荀子?议兵》:“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注:“听,犹耳目也。”“处” 是处置之义,与这里的“变”字义近。〔6〕“秦王”,秦昭王。〔7〕“周以取秦也”,
《三国隘秦》章“周”上有“重”字,是衍文。“取秦”,谓合秦。“取”通“聚”, 与“收”互训,字形亦相近。〔8〕“则固有周聚以收齐”,《三国隘秦》章作“故有 周而以收秦”。“故”同“固”,“而”当是“冣”字之误,“秦”当是“齐”之误。 “周聚”,即上文周冣。《集解》徐广说:“聚”字“一作‘冣’,‘冣’亦古‘聚’ 字。”“收齐”,合齐。〔9〕“常不失”,本应作“恒不失”,作“常”是避汉文帝 刘恒讳改字。〔10〕“发兵攻三晋”,以上是据《战国策?东周策》的《三国隘秦》章, 但策文无此最后一句,《史记》系于王赧五十八年。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1〕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2〕
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3〕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
〔4〕西周君儆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 于周。

【注释】〔1〕“阳城”,韩邑,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告城镇。“负黍”,韩邑, 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两邑相近。〔2〕“约从”,“从”通“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为合纵,事一强以攻众弱为连横(见《韩非子?五蠹》)。〔3〕“伊阙”,山名,有 东西二山夹伊水如阙门,又名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4〕“将军摎”,秦将。“摎”, 音 ji&。

周君、王赧卒,〔1〕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狐。
〔2〕后七岁,〔3〕秦庄襄王灭东周。〔4〕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5〕


【注释】〔1〕“周君”,据《集解》宋衷说即西周武公。〔2〕“西周公”,《索 隐》谓是西周武公太子,即西周文公。“■狐”,“■”同“惮”,在今河南临汝县西。
〔3〕“后七岁”,公元前二四九年,当秦庄襄王元年。〔4〕“秦庄襄王”,秦孝文王 子,公元前二四九——前二四七年在位。〔5〕“周既不祀”,本书《秦本纪》说东周 之灭,“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亦在今河南临汝县西,与■狐相近)赐周君,奉其祭 祀”,与此异。“既”,尽。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1〕武王营之,成 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2〕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 于洛邑。所谓“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3〕秦灭周。汉兴九十有 余载,〔4〕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5〕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 地,〔6〕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7〕以奉其先祭祀。

【注释】〔1〕“综其实不然”,谓西周以丰、镐为都,不以洛邑为都。〔2〕“丰”,
 
文王所都,在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镐”,音 h4o,武王所都,在今陕西长安沣河以 东。〔3〕“杜中”,“杜”字《集解》徐广曰:“一作‘社’。”疑即杜。杜在今陕 西西安东南。〔4〕“汉兴九十有余载”,周子南君之封在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一 一三年),距汉高祖元年(公元前二○六年)共九十三年。见本书《孝武本纪》、《建 元以来侯者年表》、《封禅书》。 〔5〕“河南”,汉河南与周王城为一地。〔6〕“嘉”,
《集解》引臣瓒说谓“《汲冢古文》谓将军文子为子南弥牟,其后有子南劲,朝于魏, 后惠成王如卫,命子南为侯。秦并六国,卫最为后,疑嘉是卫后,故氏子南称君也”。 “三十里”,方三十里(九百方里)。〔7〕“列侯”,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一级,亦 称彻侯。
译 文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子,叫姜原。姜原是帝 喾的第一个配偶。姜原到野外去,看见巨人的脚印,心里好喜欢,想去踩它, 一踩上去便觉得腹中有什么在动,好像怀了孕一样。她怀胎满月生下个孩子, 觉得不吉利,就把孩子丢在小巷子里,但经过的马牛却都躲开不去踩他;而 把他移放在林子里,又碰上山林里人很多;再换个地方,把他丢在水渠的冰 面上,又有飞鸟用它们的翅膀铺在上面垫在下面保护他。姜原认为是奇迹, 便把他抱回抚养。由于最初想把这个孩子扔掉,所以给他取名叫弃。
弃还是个孩子时,就高大勇武,有巨人之志。他做游戏,喜欢的是栽麻
种豆,种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