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庭暴力口述实录:我为什么打老婆-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和我一样,结婚的主要目的是好好过日子,也许是我们对感情要求都比较淡薄吧,谁也没想过要爱得死去活来的,只想安安生生平平顺顺地过日子,就像有个成语说的“相敬如宾”,因此大家很容易达成共识。例如各自负责的支出,家务的分摊,还有对待老人的赡养,朋友的接待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在婚前就协议好如何处理了。
  结婚以后,我们过得相当不错。就像我们说好的那样,每次都把矛盾及时化解在了萌芽阶段。家吗,就是个休养生息的地方。
  我们起初并不打算带小孩,也做了种种防护措施。可两边的父母是一直盼着再添个孙子。老人家吗,思想传统,总觉得没孩子就不像个家。对我们不打算要孩子虽然没明确表示出不满,可每次见面总免不了旁敲侧击。不是说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可爱,就是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同理可证,一个家也是一样的。
  可惜我们百密一疏,孩子还是有了。
  发现有了孩子之后,我们也有过拿掉的念头。要知道,带孩子是个很严肃的事,孩子一旦出生,就要对他负责,就要投入时间精力去照顾,他又不是个宠物,养养没兴趣或是照顾不过来可以扔了送人的。后来被双方的父母知道了,几位老人家坚决不同意我们拿掉。考虑商量了足足有一个多月,我们最后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怎么说也是自己的骨肉,一条命啊,到底还是舍不得。
  孩子是在春天出生的,7斤多重的一个大胖小子,一点儿不像别的小孩,生下来一脸皱纹,像个小老头。他脸上胖乎乎肉嘟嘟的,张着个没牙的小嘴,哭得中气十足,可爱得不得了。那小手和小脚丫看着又小又软,可真是有劲儿,让人一抓住就不想放手,忍不住要亲上一亲,啃上两口。
  不怕你笑话,在产房外头我一抱住这个小东西,眼泪就下来了,心里真的觉得为了他什么我都能去干,哪怕有一天要用我的命去换他的命,我也毫无怨言。那时候我真是这么想的。
  在孩子出世之前,我们也做了不少心理准备,看了大量关于育儿方面的书。可孩子真生下来了,才发现带孩子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做到什么有备而来、临阵不乱的。孩子真要有点咳嗽发热、肚子疼不肯吃饭之类,我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平时记得挺熟的育儿大全那会儿一点影子都找不着了,简直是兵荒马乱,一塌糊涂。
  所以在孩子3岁之前,我和她都忙着学怎么伺候孩子,学孩子吃什么才营养,穿什么才不伤皮肤,学家庭急救,陪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陪着孩子玩,照着育儿大全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工作以外的时间精力,我们基本都用在孩子身上了。确实是很累,可也累得开心。那时候,我完全没想过我们之间可能存在没法协商解决的事。要是有人告诉我有一天我和她会吵架,我肯定会当那个人神经不正常。开玩笑,我们连孩子吃哪种营养米粉,生病看中医还是西医都能有商有量,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商量的?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当时有好些地方已经显示出我和她在某些观念上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只是都因为太小而被忽略了。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种说法,先学说话后学走路的小孩,要比先学走路后学说话的小孩要聪明。这种说法打什么时候开始流传、源头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我不觉得这种道听途说的传言有什么可信性,她却很有点儿当真。我们孩子8个月就开始学走路,真正说出大家能听明白的词汇是在9个月,可要有人问我们孩子是先说话还是先走路,她肯定是告诉人家“先说话”。
  还有,大部分小孩对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总是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一碰上别的孩子就咿咿呀呀地打招呼,有时候还感觉好像语言不足以表达他的兴奋似的,手舞足蹈个不停。平时碰上儿子跟别的小孩打招呼,她都挺高兴地跟人家小孩的父母聊聊育儿经验,可每次去菜市场,儿子跟摊贩的小孩一打招呼,她立刻就换个地方买菜。
  那时,我真是没把这当回事,直到孩子3岁时上幼儿园。
  当时我们住的是我们单位的福利房,人年轻,资历浅,工龄短,分在老城区边上的旧宿舍,那一片才刚开始开发,也算是城乡结合部,人员比较复杂,治安也不是很好,环境的确不太适合居住,离市里几所公认比较好的幼儿园都挺远的。
  我想幼儿园吗,无非就是孩子唱唱跳跳,学着和人接触的地方,在哪儿不是一样?这一区人群构成复杂,在这里就读,有助于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社会是由多种群体构成的,他可以学会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为他长大之后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说不定比孩子去那些大幼儿园和一帮子什么都差不多的小孩在一起混要强些。
  而且幼儿园要求不严也好,孩子能玩儿的也就这几年,等正儿八经上了学,即使我们不给他报这样那样的班,学校也会要求报。趁着还小,能玩就让他玩儿吧,不然孩子也太可怜了。再说找个家附近的,我们接送也方便。
  我把我的想法跟她一说,她立刻就不高兴了,说:“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这样对孩子也太不负责了。”
  太过分了,我怎么就叫“对孩子不负责”?而且我也没说非得照我的想法办啊,这不是和她商量吗?谁曾想,她当即就给我讲了一通大道理,从孩子的大脑发育一直说到孟母三迁。
  唠叨好半天,总归一句话:无论如何孩子就是不能报附近的幼儿园,
  她一番话下来听得我头大如斗,结了婚这么几年,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她这么能说。但是,我还是坚持孩子就近入读,我和她谁也不愿意让步,于是从辩论上升到争执,从争执又上升到争吵。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孩子在婚姻中的分量。
  就在我们俩为了这争吵不休的时候,她们单位的新宿舍修好了,出乎意料的,她也分到一套。新房子面积大,结构合理,地段也好,在市中心,最难得的是闹中取静,不但不临街,而且和新华公园只隔着一道一人高的树墙。穿过新华公园,就到了她中意的幼儿园,步行连10分钟也用不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老实说,就这么一个孩子,很难不当成宝,自然也格外关心孩子的教育,我和她也不例外。可越是关心,我们在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上的分歧就越是突出,都不能认同对方的观点,更别说退一步了。
  孩子教育不是别的,关系到孩子的一辈子,是个原则问题,既然是原则,怎么可能随随便便让步?要能让步还叫“原则”吗?所以打那以后,为着孩子的事,我们虽然没“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这么夸张,但吵架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吵,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有共识的。
  孩子上了幼儿园,男孩子嘛,本来就皮,难免和小朋友有点磕磕碰碰的小纠纷,打点小架什么的。那么大点儿的小孩子都没什么处理问题的能力,只能用本能去解决,不是哭就是打。打打闹闹算不上个事,再长大些学会其他方法自然也就不会打架了。我一般都跟孩子说,可以自卫还击,但要有分寸,绝对不能先出手伤人,不能仗自己个子高去欺负人。
  可她不这么认为,她坚决反对孩子打架,她的观点是,不管是什么理由,孩子也不能去打架。打架是种野蛮的行为,太没规矩了。而且打架很危险,小孩子不知道轻重,万一打出问题怎么办?媒体不是常有这样的报道吗,孩子在幼儿园有什么事,就应该去告诉老师,老师要是不管,就回来跟家长说,家长出面去解决,总之孩子不能打架。
  我不赞成孩子一有事就找老师家长,这样做孩子的依赖性会很强,造成独立自主能力不足。父母照顾不了孩子一辈子啊,孩子总是要长大离开父母的,到时候他怎么办?你猜她怎么说?她竟然说,孩子才三四岁,能有什么自主能力?做父母被孩子依赖是天经地义,父母有保护孩子的义务,诸如此类又是一大套,本来是件小事,她一下就提到理论高度上,完全是偷换概念嘛。吵来吵去,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不了了之,都只管按着自己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孩子4岁那年,她提出应该给孩子报班了。她跟我说要重视孩子的学龄前教育,要从小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孩子现在太小,还看不出在哪方面有天赋,要多报几个班,给孩子表现自己天赋的机会,不能把天才扼杀在摇篮里。
  我很反对这么早给孩子报班。我承认,这个有我个人的因素在里面。我父母是对孩子管教特别严格的那类家长,始终坚信“勤有功,戏无益”。别家孩子在满大院跳着闹着疯玩的时候,我们家孩子都在做父母规定的课外作业。成年以后,每次跟朋友同学聊到小时候的事时,听他们热热闹闹地说什么爬树、打仗、滚铁环、捉迷藏,下河摸鱼,我只有闭嘴眼红的分。我特别不喜欢别人问我小时候是怎么玩儿的,因为我完全没有玩儿的印象,能想起来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用文艺点的话说,这是我一生的遗憾,真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个无拘无束的、快乐的童年。我希望他长大以后回忆这一段人生的时候,会带着幸福的笑容,而不是像我一样只有一片空白。我不要我的孩子做什么勤奋加汗水的天才,只要他快快活活健健康康地做普通人。
  她坚持要给孩子报班,我坚持不报,免不了又是一场大闹。最后这事不知怎么给双方父母知道了,毫无疑问我落了个没理。在双方父母的调解下,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孩子班要报,但不能太多,免得压力太大,孩子吃不消,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适得其反。最后由老人家做主,给孩子报了个英语,报了个游泳,文体兼备吗,而且也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