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自己的眼睛。

“这个怪物拥有恶魔一样的尖牙血口和凶残巨眼,如同刚从地狱中挣脱而出的魔鬼。地面上发生了骚乱,市民们尖叫着四处逃窜,即便是当年的英国人看到拿破仑的军旗一样也不会有这么惊恐的表现。过了许久,终于有人认出了它是飞艇的这一真正面目。飞艇以超过30节的速度越过列日城区,直接抵达还在我们手中的西面堡垒的上空,那些白痴守军的射击完全没有起到任何的反击作用。一个黑乎乎的圆筒物体从空中掉落,接着传来可怕的爆炸声,地动山摇。拥聚在城西的人们前仰后倒,宛如发生了地震;周围凭空产生了剧烈的狂风,将他们的帽子全部吹飞到了上百米外的地方……”塞勒斯坦在事后的日记中如是记载道。

截止到5月6日正午,列日要塞的12个堡垒已经全部陷落,到处都是扭曲的钢筋、燃烧的残垣和四分五裂的尸体。这些比利时人精心构筑起来、历史上在420毫米巨炮大贝尔塔的天雷轰击下才宣告失陷的坚实堡垒,在纯空中的航空炸弹面前更是成为了毫无还手之力的砧板鱼肉。而此时,德军右翼三个大集团军还处于动员集结和物资运输当中,施利芬计划的时间表是让他们于动员的第10天正式整军出发。提前攻取列日的埃姆米西决定再接再厉,在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卫占领区之后,其余的兵力直接杀奔比军主力所在的卢万地区。凭借炮兵和机枪的火力优势,埃姆米西完全有信心在飞艇的支援下碾过比利时军队的一切抵抗。

德军攻克列日的消息传来,柏林一片欢腾,如痴如醉。号称欧洲第一要塞的列日,仅仅用了不到十个小时便宣告攻破,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场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胜利!欣喜若狂的人们争相涌入啤酒馆,在一片觥筹交错中互相祝贺,欢声笑语,酒香四溢。与此同时,收音机中也响起了德国政府发言人浑厚庄严的公告声音:比利时费时十五年修筑、历经三十年经营的列日要塞,在帝国大军面前完全不堪一击;守军第三师狼狈逃窜、溃不成军,被打垮歼灭指日可待。最后,德国政府正告比利时王国,敦促其立即放弃一切抵抗;如若不然,愤怒的条顿人将以不可阻挡之势消灭眼前的任何之敌。

皇宫中,激动万分的德皇威廉将小毛奇亲切地称呼为“最亲爱的恺撒大将”;而根据小毛奇日记中的记载,“他还把我狂吻了一阵”。随后,一大把勋章被连夜送往前线,埃姆米西和鲁登道夫的胸前都挂上了蓝白金三色的功勋十字勋章。

当清英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由得欣慰地泪目。自己在飞艇上投入了如此多的技术研发和量产订单的经费,如今总算是见到了成效。在缺乏防空手段的一战前期,拥有大载弹量的轰炸型飞艇就是无敌一般的存在!

基于基洛夫们的努力,此番提前进入比利时境内的德军右翼部队已经抢得先机,而时间远较历史充裕的他们也无疑能拥有更加宽阔的选择空间。无论是长途奔袭、还是稳妥推进,这记重拳都能收放自如,应付裕加。右翼的问题已经无需忧虑,现在需要关注的就是德军的左翼战场了。

ps:昨日的订阅成绩好惨淡。。。大家能否给作者一些动力?

第309章法军的进攻思潮

1913年5月1日正午,得知法国已经对德宣战的这一消息后,位于前线的法军总司令霞飞斗志昂扬,无限自信。一想到德军将沿比利时实施包抄策略,一丝轻蔑而讥讽的笑容便出现在了他肥胖的脸颜。

作为和德国顶牛这么多年的老对头,法军不可能对来自自己左翼的危险置之度外。实际上,早在施利芬计划尚未完全成型的1904年,这一意图就已经泄漏:一名对德皇政府抱有深刻切齿痛恨的总参谋部军官(作者实在无法想象此君是怎么混入德国军官团的核心决策层的),以高价向法国陆军部出售了自己所掌握的“核心情报”。说起来还颇有些戏剧性的味道,在与法国人的会面中,这位神秘人每次都是一副“全身都笼罩在如巫师般的漆黑色风衣中、没有一丝脸部皮肤露出、就连眼睛也架上了厚厚的黑色墨镜”的拉风造型;而他在索要了大笔财物后,所提供的情报也是一分钱一分货。他向法军情报人员透露,下一场战争的德军将借道比利时,从右翼进攻巴黎,实现对法军的包抄合围这正是施利芬计划的总纲,法国人得到的情报完全正确无误!

虽然这则情报的得来途径有些令人瞠目结舌,其所蕴含的元素更偏向魔幻而非军事,但法军的将领们都不是笨蛋。稍加琢磨之后,他们便立即断定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就算不能对其全信,这也定然是德国人众多的战争方略的其中一个!感到物超所值的法国陆军立即开始针对这一计划对症下药,然而他们最后制定的作战方略却更是令人惊得下巴都掉到了地上:在德军右翼主攻路线的法比边境。不会有一个法国兵驻守此地;而他们的全部兵力。全都云集在了德军的中路和左翼。这意味着。法国人是在明知道施里芬计划意图的情况下,还心甘情愿的让全部力量都一头钻进德军的大包围圈!

很明显,这些法国将领不可能全是德国间谍。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完全是由于法国从色当之败的奇耻大辱中恢复元气而产生出来的特殊历史原因。

1871年,法国在凡尔赛惟德国之命是从签订了城下之盟,备受国土肢解、军费赔偿和敌军占领之苦。几十年来,色当之败始终萦绕在法国人的脑际,已经成为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四十多年来。防止往事重演是法国政策中独一无二的根本因素。在70年代早期,刚刚砸锅卖铁凑齐了50亿法郎巨额战争赔款的法国出于战败者的本能和当时孱弱的军力,使得它被迫执行筑垒防御的龟缩战略;然而十几年过去,等到威廉登基的时候,这种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剧变。

凭借着在广大海外殖民地实施“垄断专营”和“地区展业畸形化”策略的这两大法宝,对殖民地敲骨吸髓般榨取的法国,以一种不死鸟般的浴火重生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重新挤入了世界一流强国之列。随着实力的恢复,法国人心中的民族仇恨更加开始熊熊燃烧,特别是在军队里面。无论是老禁卫军还是共和派、不论是耶稣会会士还是共济会成员。把他们团结起来的,便是那“阿尔萨斯的奥秘”。人人都把目光投向那孚日山脉的一片苍碧。而对于领袖们年复一年的关于自救图存的告诫。也就滋长了厌倦情绪。随着新旧世纪的交替,三十年来一直困处于守势的憋屈、以及其隐含的惰性,也就被实力恢复、急亟想要报仇雪恨的法国人当成了“旧世界”,从而“彻底砸碎”了。

法国自知体质不如德国。它人口较少,出生率较低,在当时以人为本的先天战争因素上就落后了夙敌一筹。因此,它需要有一种德国所没有的武器,以便能让自己救亡图存,之后报仇雪恨。维克多?雨果在战后所提出的慷慨激昂的“胸怀理想,利剑在握”,满足了法国人内心的这一迫切需求。法兰西笃信这种冲动法力无边,它必胜的意志、它的“生命的冲动”,足以使法兰西挫败强敌。它特异的禀赋在于它的精神,光荣的精神,1792年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无与伦比的《马赛曲》的精神。就是这股精神,使法兰西在1870年后恢复了他的信心。它的旗帜高高飘扬、军号雄浑嘹亮、战士斗志高昂,一旦“往事重演”的日子再度来临,这股精神必将能引导法兰西走向巅峰的辉煌。

平心而论,勇敢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法国人如果是将其用在建设国家,和恢复信心奋发图强上,那当然是极好的。然而要命的是,法国人却把这种哲学和主观意念上的东西给带到了战争中去。

“生命的冲动”显然不可能是蹲在后方战壕里打黑枪,“胸怀理想,利剑在握”转译成军事术语,就变成了进攻的理论。这种光凭士气就能克敌制胜的军事哲学,宛如玄学的凌空翱翔;然而就是这种玄而又玄的理论,却触动了无数法国听众的心弦,使之激动,使之倾倒。上至法军将领,下至普通士兵,每一位法兰西官兵在听到了这一理念之后全都激动地泪流满面:法兰西终于找到了能战胜德国夙敌的武器,找出了克敌制胜的途径,它的奥义就是“殊死进攻”!

进入20世纪之后,整个法国陆军都掀起了一片狂烈的进攻热潮。而在法国总参谋部的演绎归纳中,这种非同凡响的生命冲动也随之嬗变,成为了一种人人都为之狂热倾倒、奉之为无上法宝的精神原子弹。作为欧洲顶级列强,人员素质极高的法国竟然也会出现这种宛如愚民被洗脑的神奇状态,真不得不说是一件咄咄怪事。“一切指挥上的决断都必须来自于夺取主动和掌握主动的意志,全力以赴,死拼到底,通过一场殊死决战将面前之敌彻底击败。”在法军的战略中,防御战略已被忘怀,已被抛弃,已被扔到九霄云外;唯一能使其有立锥之地的,便是“在某些地点节约兵力,以供增强进攻力量之用”。

决战、锐意进攻,勇猛凶狠、果决坚忍,摧垮敌方斗志、无情追击……诸如此类字眼,组成了法军1912年颁布的《野战条例》的全部核心。军令没有一处涉及物资、火力和士兵的安全保护,并将防御战踩在脚下、不屑一顾,其热切心情无异于文革中的红卫兵要把全部的反动糟粕给一举除尽。它宣布,唯有进攻战才能达到积极的战果。“一切战争都是军心士气的较量,胜利并不属于蒙受伤亡最少的一方,而是归于意志最坚强,士气最旺盛的一方。”在这番话之后,日俄战争的例子随即便赫然纸上。被日本猴子战胜俄国巨人的表面事迹所鼓舞、由是对殊死进攻的威力深信不疑的法国人,却显然忘了日本是在以举国之力对抗俄国一隅之兵的这一客观事实。要是把日本放到欧洲,俄国巨熊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