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始得此,以结一黍之珠,故宝之曰金丹”,道家的元始天尊就是把这个“万物资始”宗教化、人格化,像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一样,把那个主宰人格化。这个元始天尊是谁呢?就是老子,元始天尊一炁化三清。这个一炁化三清怎么来的?到大陆佛教的大庙一看,大殿上三尊佛一个模样,代表了法身、报身、化身。一个人得道成功了,一定具备有三个身。法身,清净无为是法身;报身,相貌庄严圆满由内体现出来;化身,有百千万亿。佛家有三身,道家怎么办呢?道家变成宗教后,就把老子变成元始天尊,一炁化三清,就是仿效佛家的三身。三清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就是佛家法、报、化三身。所以我们到道观一看,。上面三个老头子都是老子,白胡子、白眉毛、白头发的一模一样,坐在那儿拿个如意,下面骑着青牛,这是在道家经典上的。佛家的三身下面坐着莲花。我常说笑,万一他们碰面,那头牛要吃掉莲花的话,他们两家的主人怎么办?
“元始得此,以结一黍之珠”,所以他称元始天尊——等于神、主宰、上帝——像米一样的这一点灵光从头顶进去,结成丹了,“故宝之曰金丹”。这是道家的话,你们不要搞错了,看我那么一指,好像传了道,就是一点灵光进去了,那么想就完了,这只是个比喻。道家说这一点叫做“金丹”,实际上你看下面讲得很清楚,“金丹”并不是有形的东西。
“三教根源,同一金性”,都是讲明心见性,见道以后修道,把他凝固起来,同一个原理。“外此”,超过这个以外,“即堕旁蹊曲径矣”,都是旁门左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朱云阳说的,我只是照本宣科而已,“此学道者,所当细参也”。
这一段非常重要!我们修道的人要仔细研究,所以多费一点时间。不过下面也都是要费时间的东西,我们多参考一下注解会有好处的。
第四十讲
婴儿 姹女 黄婆
真土造化章第十一
水火二用必归土
太极函三
凝神聚气
水火如何能相容
婴儿 姹女 黄婆
下面第十一章的重点是讲“伏食”,就是怎么吃进来,其实并不是真吃一个什么,而是自己本身的性命之药。现在第十一章就是讲这个道理,叫做“真土造化”。这个“土”用五行来代表,我们现在先把它揭穿了,比较容易了解。这个“土”在正统道家是“意土”,讲的是这个意,意就是土。这个意,我们现在用得很多,像意识形态、意志等等。我们常常说,你是什么意思?意跟思想的思配在一起就是意思。意含义很多,佛家的分析很清楚,我们现在能思想、动感情等等,这些作用是第六意识,又叫分别意识,也叫了别的作用。这些只是外层,不是真的。为什么我们这个心不能定?就是第六意识的了别作用捣鬼之故。这个意有个根,叫“意根”,在佛学的唯识学上讲,就是第七末那识,是生命的根根,也就是俱生我执,与生命同时来的,包括异熟、等流的作用。道家把真土这个名称也叫做真意,真意不是分别妄想,不是妄想心的意识。
这个阴阳五行之学,有两句传统的话,诸如算命、看风水、看相等等都用得着的:“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壬。”你们诸位学阴阳、学算命学的,这个很重要。本篇讲“伏食”,是靠这个真意,道家的结丹要三家会合,这三家比喻是婴儿、姹女,外加一个媒婆(黄婆),即童男、童女加上真意,三家结合才能成丹。
很多人读了弄不清楚,就认为是采阴补阳了。其实黄婆的意思是“中黄真土”,是指真意;婴儿是比喻那个本性,明心见性的那个“性”字;姹女是比喻命。性与命,一个属阴一个属阳,性命双修结合。这两样东西如何结合呢?要透过真意,如果用思想用妄想心去守窍,有心去入定去求证,那是第六意识作用,没有用。真意是什么呢?如如不动,杂念妄想没有了,也等于禅宗讲的“一念不生全体现”,那就是真意境界。在这个一念不生之间,婴儿、姹女就阴阳结合了。所以三家合一才能成丹,就是这个原理。
现在我们已经讲完了这一段的大要,但是,我们这位祖师爷不是这么说的,他用蛮复杂的说法,告诉我们很多原理、方法,我们要有智慧才能了解。原文这一章很麻烦。所以学道家的东西,必须要懂得《易经》八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奇门遁甲等等。道家的学说综罗万象,也就是这样来的。下面我们看原文,正式读天书了。
真土造化章第十一
子午数合三,戊己号称五。三五既和谐,八石正纲纪。呼吸相含育,停息为夫妇。
黄土金之父,流珠水之子。水以土为鬼,土镇水不起。朱雀为火精,执平调胜负。水胜火消灭,俱死归厚土。三性既合会,本性共宗祖。
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伏食之,寿命得长久。土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还旧所。老翁复壮丁,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
水火二用必归土
“子午数合三”,子为天一所生,午为地二所生,合起来就是三。“戊己号称五”,戊己就是中央戊己土为天五所生。子午是地支,戊己是天干。“三五既和谐”,三五相加就是八,是八卦。“八石正纲纪”,八石是炼外丹用的,都是毒药,黄金、白银、水银、铅汞、硫黄都是,五金八石是炼外丹。那么你说道家炼外丹有没有道理?绝对有道理!不过现在一般人没有去研究,实际上,现在也用不着了,因为西药许多都是矿物提炼的。譬如过去的杀菌最厉害的西药六〇六,就是砒霜提炼的。我请研究外丹的人多注意一下西药的发展,每年新的药品出来,旧的药品往往淘汰了,科学的进步是如此。但不管中西药,用惯就失效了,再用就治不好病了,新药下去很快就治好病,五金八石,化学药品也有功劳。
“呼吸相含育,停息为夫妇”,男女结合,彼此的呼吸也配合。“含育”是指收进来孕育,在身体内产生另外一个生命,不要再经过娘胎了。你看这个里头包含了多少东西!这就是道家。所以当年我们读道书,又喜欢又痛苦,又沉迷又好奇,七七八八、三三五五、天干地支、子午卯酉,弄得昏头涨脑。后来了解,人家没有错,只是我们看不懂而已。
我们现在把朱云阳祖师的注解,接着研究一下,多花一点时间,会得到益处的。“此节言水火二用,必归于中土也。”先说水,那是身上的元气,你真定了以后,口水就来了,不是从口腔来,硬是感觉从脑的中心滴下来,那个口水是清香有甜味的,叫做玉液还丹,不同层次的还有金液还丹,讲过很多次了。当然有些人讲话口水都喷出来,那是病态。玉液还丹这个水液从哪里来?从火而来!你本身下元的真阳之气上升了,浊气下降,清气上升,打通了上部气脉,脑下垂体的荷尔蒙分泌,才会有玉液还丹的现象。所以打坐头要正,头不正会把脑下垂体气脉压住,看书也搞得肩膀疼痛,眼睛也近视了。所以我教你们青年人,读书绝不要低头。关老爷看兵书,一定把书拿到眼睛螅榷粒呐率掷垡坏慊故且庋痢6镣炅耸楹仙戏藕茫判菹⑺酰换崮帽臼樘稍诖采希嶙叛劬θタ矗腔共槐涑啥芳ρ郏魃涎劬德穑浚《潦槁铮忠锤删唬阅憧次艺飧鍪峙粒扛鲎雷由隙加校乙潦橐郧耙欢ú潦帧2还苁裁词椋樾闯隼炊己懿蝗菀祝灾档米鹁矗勘臼槎镣炅硕急3指筛删痪弧J榇讲匏ィ飧鱿肮吆苡形侍猓忝且⒁庖幌拢庖彩谴砦幕乃肌�
人体的荷尔蒙很多种,多从脑下垂体来,对生命很重要,是真正道家所讲的精。至于精虫卵脏的那个精,是次要,如果把它当成炼精化炁的那个精,就大错特错了。再说火是什么呢?就是佛家讲四加行的“得煖”,密宗叫“拙火”。不能修到得煖,精水就不能下降。修密宗的人,只讲拙火的重要,却不大注意水火既济水的部分。这个里头问题多了,可惜我也没有办法开这样一个学院,真要开这样一个学院,你们写论文就不能只靠读书了,要做工夫才写得出来。
现在讲“水火二用”,互相为用,当然是水在上,火在下才对。修道的人,头脑一定是清凉的。头脑热昏了,满面红光,就有问题要注意了。虚火在上不能下降,脸带桃花色,那是病啊!有些修道修得肚子又大,脸又红,问题很大,很有可能虚火上升。虚火在中医叫“相火”,所以中医有时候说“相火游行”,其中包括很多。相火不是真火,真火是主体的火,是阳火;相火属于阴火,相火就是发炎。中医讲肝脏的“相火游行”,就是肝脏发炎了。
“水火二用,必归于中土也”,中土就是刚才讲的真意。一念不生的时候,浊气下降,清气上升,头顶清凉,那个清凉口水下来。清凉到什么程度?夏天剃了光头,用温水头上一淋,然后风一吹,好舒服啊!连皇帝都不愿意当了,佛家讲这是轻安以前的现象。这个头顶清凉,玉液还不能还丹哦!要得煖才行,骨节都软化了。“必归于中土也”,必须一念不生才能得煖。所以说,道家工夫绝对不简单的。
“盖丹道妙用,无过水火”,想修长生不过是“水火妙用,不离戊己”,戊己属土,也属中宫,有形的戊己,在中宫就是脾胃;无形的戊己,是一念不生。中宫的气满时,你不吃饭没有关系了,工夫到了,吃了东西也要消化一下,虽然很快可以消化解决,不过总是麻烦。所以,“不离戊己”是说中宫的重要。
“大约举一即兼两,举两即兼三,会三乃归一”,所以提到佛家的话,一念不生处,一定身心性命归一。佛家的显教跟密宗争吵,密宗认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