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咽ト说木辰绻兰频锰吡耍蛔约旱男扪丫酱锬歉霰咴担桓页腥希判牟还弧W约合耄挠心敲慈菀籽剑∈湾饶材岱鸹剐蘖耸辏来垦粢哺懔艘槐沧幽兀∷愿咄剖ゾ骋彩敲 J导噬希朗欠浅F椒驳亩鳎晕页K凳澜缟献罡呱畹难剩驮谧钇椒驳牡览砝锿罚蛔钇椒驳牡胤剑褪亲罡呱畹牡胤健R话闳酥对礁撸试胶茫桨虿黄椒泊θフ移椒驳牡馈K运怠笆又患浊蟆薄�
这一段朱云阳祖师的批注也非常好,希望诸位回去能够研究,不研究太可惜了。我们现在不妨帮忙大家,带着诸位看一遍。“此节,言炼己之初基也。首卷御政诸章,但敷陈乾坤坎离,造化法象”,他前面只讲宇宙生命的大法则,“到此,方直指炼己工夫”,到了这一章直接告诉你,我们怎么样修道,“示人以入手处”,告诉我们怎么样入门。“吕祖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他引证唐朝神仙吕纯阳祖师讲的“七返”,修道是“七返九还”。这个七返与《楞严经》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是同一道理。吕纯阳说,这个道不向外走,炼丹修道的七返九还工夫,就在我们自己。“先须炼己待时”,这个基础打好了,“待时”,还要等一段时间才成。
再引述宋朝这位张神仙,“张紫阳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炼己,即养己也。”在汉代的时候,道家学术叫“养己”,唐宋以后更现实一点变成“炼己”。什么是我的自“己”呢?“己即离中己土,为性根之所寄”,离是卦名,己土是天干,这是本性。“离中己土”在人体就是中宫,中宫我们也讲过的,等于胃的这一部分。
银汞代表什么
“只因先天的乾性,转作后天之离,元神翻作识神,心中阴气,刻刻流转”,我们的本性,变成我们现在可以讲话的意识了。现在有个问题来了,他说父母未生以前,本来个个都是得道的圣人,有了这个生命以后,这个思想心停不了。一般讲中国文化修养的人,都晓得只要把这个妄想的思想心清净下来,就有希望了。可是为什么清净不下来?道家有一个道理,因为先天的本性,变成我们现在肉体的生命之后,先天的“元神”已经变成后天的“识神”了。佛家唯识学的八识,就是这个识神。转成识神就受后天阴气的影响,阴气是有形有现象,先天的元气是无形无现象的。先天是形而上,后天是形而下。变成后天的生命后,受心中的阴气时时流转的影响,一刻不能停留,因此我们的思想停不下来。打坐是如何使心性凝定不动。佛学称现在的思想作用叫做五阴,把阴修炼消除完了,成了纯阳之体,就是道了。
“易失而难持,不得坎中先天至阳之炁,无以制之”,这个修炼难做到,所以说“易失而难持”。那么要怎么办呢?道家有个比方,把我们思想比方成物质的汞,就是水银。水银的流动性最大,把一点水银洒在地下,一下子就都散开了。可是水银碰到铅就不动了。所以道家把铅、汞两个看得很重要,说我们的心就像水银,思想乱跑,流动性太大,你放一点铅进去,水银就不流动了。所以道家修炼“铅、汞”是个代号,你不懂这个道理,看道书,看丹经,看死了都没有用,书还是书,我们也成不了神仙。所以古人说“得诀归来好看书”,就是这个道理。
这两个代号不止代表这个,不过我现在先讲这个心念流动。我们的“坎”中有至阳之气,先要把这个气控制住,呼吸之气不动了,思想也就凝定了。所以人睡不着时,呼吸更厉害,越生气越睡不着!睡不着,气更大。当气真凝定了,不呼也不吸,思想就控制住了。禅宗祖师骂人“空腹高心”,说你元气不能归元,肚子里空空的,都在脑子里思想,这还能够得定吗?这一句话是根据老子说的“虚其心,实其腹”而来,如果头脑空灵,元气充实,思想自然就宁定了。
这里他拿两个卦来代表,离中虚,就是说思想周流六虚,乱跑;坎中满,坎卦是中间充实,等到我们生命中元阳之炁发动的时候,思想就不起了。如果一个念头都没有,那不是变成死人了吗?不会,那只是平常的思想没有了,先天的灵感反而超越了现在的思想,反而什么都知道,普通叫做神通,神而通之。所以要得坎中先天至阳之气才可以,他说这个气不来,“无以制之”,制伏不住这个思想、妄想。我们要注意哦!有些人打坐修道气机也发动了,肚子也鼓得很大,身体上的气也很充满了,以为这个是“先天至阳之炁”,不是的。“先天至阳之炁”是无形无相的,那又是另一种境界,不是这个呼吸之气。
先天一炁来了
换一句话说,当这个肉体上“先天至阳之炁”来了,女的不管你多大年纪,又变回十二岁以前的样子,男的变回童子之体。到这个时候,身心的感受没有了,这个肉体上不呼吸了,用灯草或一根鸡毛放在鼻孔下也不动;可是他皮肤还在呼吸,不过感觉不出来。这个时候用脑电波、心电图做检查,心电图不会起伏,完全平静了。这个时候是“先天至阳之炁”,所以无形无相。
念头自然清净之后,道家说了下面一句话,“然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思想感受空到了极点,“先天一炁”就来了。可是这一句话又害了人,后来看道书的人,想修“先天一炁”,打坐时幻想空中一股气,咚!灌下来。所以呀,都修成神经了。明明告诉你,“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你却在虚空里头抓,已经不虚无了嘛!那是有嘛!所以用观想,观想就是有嘛,那也就不对了。
“若非致虚守静之功,安得穷原反本哉。”不证到空,不但不能明心见性,这个“先天一炁”也不会来的。“故曰,内以养己,安静虚无”,他说,我们这个人的生命,“生身受炁之初”,当母亲怀胎那一剎那,现在讲是受胎时候,变成这个生命。“本来一点灵明,人人具足”,一点灵光好比电磁波,一吸引进去就构成了胎儿。一旦进去,你怎么都跑不掉了,就被绑住了。这两股力量在旋转,精虫卵脏一结合,一点灵明一钻进去它就转动了,就是轮回的道理。你这个灵魂要跑也跑不出去了,慢慢就像豆浆一样,就把你融化在里头了。所以我们现在都融化在这个身上,你要如何把它扭转回来,自己跑出来,跳出三界外,那靠你的本事了。“只因后天用事,根寄于尘”,变成后天以后,就把这个身体生命拘束住了。
第三十讲
修道百字铭
肌肤润泽了
一是什么
如何能得一
一产生一切
刚才我为诸位念了一下这一节的注解,这一段很重要。不过不想再念下去,否则耽误时间太多了,希望诸位自己去仔细研究。如果不说修道的工夫,要讲中国文化哲学方面的根据,以及生命科学的研究,这些都是最好的资料,希望大家留意。如能用现在的观念,配合现在的科学与医学的常识,这个内容就更多了,希望青年同学们,不要轻易抛弃了这个文化的宝库。现在顺便再贡献大家一个资料,刚才提到吕纯阳,他有个《百字铭》,只有一百个字,同这一段内养、内照形躯有密切关系。今天正好讲到这里给大家作个参考,这就是讲“内以养己”,是炼己筑基最好的东西。能背得来,随便讲哪一种学问应用都有用处的。
修道百字铭
百字铭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主,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这是很正统的道家修养方法,“养气忘言守”,第一句话就很难。如何养气?不是练气哦!不是做什么密宗的九节佛风、宝瓶气。各种气功,讲练气是靠鼻子嘴巴的,据我个人统计,有两百六十多种方法。所以人类真会玩花样,就是两个鼻孔跟一个嘴巴漏气的地方,产生两百多种的花样,各家有各家的方法。可是养气不是练气,上次我们提到过养气同养心的工夫,最好是孟子在《尽心篇》上的说法。现在真讲养气,就是要“忘言守”,“忘言”并不是不讲话而已。言语是表达于外的思想,思想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语言,两者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忘言”并不只是不说话,它包括无思无虑,思想都清净了。“守”就是定的境界。
“降心为不为”,“降心”这两字,吕纯阳大师是取用《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佛——一切人修行如何降伏其心——也就是问妄想心怎么样宁静下来。把妄想心宁静下来就是降心,好像是用力做有为的工夫。其实这个有为就是无为,有意把妄想心宁静,反而宁静不了;如果是无心,此心自然宁静下来,所以为而不为。
“动静知宗主,无事更寻谁”,这一段吕纯阳所讲是最高的禅啦!不动心并不是道。禅宗也说“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真正修道的人,不但能出世,更要能入世,动静之中都是道。在静中不乱,在动中也不乱;静中也无事,动中也无事;出世是无事,入世也无事。日应万机,此心无事,在这个时候更寻谁?不要像禅宗参念佛是谁,不要找谁了,因为“动静知宗主”,不迷,不失根本。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一个修道的人,不是跑到深山茅棚里头,躲开了一切叫清净,而是要在入世做人处事之间,保持那个真如不动、恒常不变的那个道心,能够应物处世,自己不迷失本来清净的本性。“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自然回来的,气自然定了。“气回丹自结”,气住脉停,久而久之就定,佛家讲得定,道家讲结丹了。“壶中配坎离”,人的身体,道家比方像葫芦,密宗拿两重宝盖代表这个肉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