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真的是因为爱国什么的才选择易帜的。因为这个跟爱国完全是两码事,爱国是49后某党给他的定位,于是他做的事情就成了爱国的了。对于这个年代,军阀服不服从中央跟爱国完全两码事,谁能说现在打生打死,不顾百姓死活的川军军阀是爱国军阀吗,谁又能说后来千里出川连命都撂倒了外地的川军军阀刘湘是不爱国的吗?历史上的事儿就是要用历史的观点来看的。

张学良易帜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赵书礼理解是为了依靠中央给的名分方便他来控制东北军,老实说他在东北军中的地位和资历还是太浅。当他登上了东北军最高权力顶峰后,又加上蒋价石的任命,他终于掌握的大义,这时候才开始对付那些反对他的。比如一直很不卖他的账的杨宇霆,他当了东北军总司令后,杨宇霆依然跟他唱反调,当面顶撞是常有的,没有开骂就算是心情好了。

于是在中央给了任命后,他大义在手,就立即用“破坏统一”这样的名义,处决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跟他老子张作霖一起打下江山的元老杨宇霆。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东北军虽然名义上已经是从属中央的中国地方军队了,可他的内部制度很多还带有原来的北洋军阀色彩,就比如士兵只认他的上级,而不会去任他张学良一样。因为给他们发饷,给他们升官的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张学良。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即便是把那些杂牌军打散整编进了东北军,张学良对他们的控制力也未必就强多少,还不如就像眼前这样,只要笼络住了军队主官,军队就听他的,这样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代价也更加低廉。

可有的人未必就那么甘心接受他的领导,尤其是西北军许多悍将,他们本来就不怎么看得起东北军这样的军队,在东北军的粮饷武器喂养肥硕之后,有些手握重兵又脱离了冯玉祥影响的人物心中就难免生出了心思:东北军这样的胡子军队都能占领北京天津,那凭什么我们西北军就活该受穷,活该受制于人啊。过去是跟着冯老总那个家伙,大家生活苦点也就罢了,现在老冯自己把自己玩残了,还不许兄弟们发达吗?要知道咱西北军现在的驻防地可是在北平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附近,占下来自立为王以后还怕没吃的吗,还害怕在受穷吗。

西北军中这种想法的代表人物是石友三,他也对被东北军收编最有意见。因为当年他投降蒋价石的时候,蒋价石可是给了安徽省主席的承诺,后来老蒋没好好兑现承诺,引起他的不满,冯老总反蒋后,他再次跟随老冯与蒋价石开战。可惜的是又失败了,张学良入关之时,他手握七八万西北军精锐,自身又是一员悍将久经沙场,当时他驻防在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区,希望能够立地割据,于是第一时间就响应了张学良的“武装调停”。岂料张学良收编他的部队后,他倒是升官了,被任命为十三路军总指挥,但是却要求他移防驻邢台。这是要剥夺他的地盘啊,因此石友三对此十分不满,他想图谋夺取整个华北地区。

7月18日,不识相的石友三终于反东北军,开始对东北军关内部队发动了突然袭击。东北军在关内的嫡系部队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收编的杂牌军和西北军,西北军当然不愿意跟石友三对撼了,杂牌军更是想坐山观虎斗。一时间东北军节节溃败,困守平津两座孤城。

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张学良向赵书礼和蒋价石分别求援。同时准备调集东北军主力精锐入关作战,赵书礼第一时间回应了,表示塞北军全体将士将与东北军同仇敌忾,与叛逆周旋到底不死不休。

赵书礼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几乎在石友三行动的同时,他收到了一份关于石友三接受日本人支持,日本人给予了他几万只步枪的援助的消息。而李忘川等参谋部人员对战局的分析是,东北军一旦处于不利地位,那么势必调集军队入关,而东北将空虚起来。

日本人假借石友三之手拉东北军主力入关,而这个时间点实在微妙,距离九一八就只有整整两个月时间了。赵书礼据此分析,九一八是不可免了,日本人看来是早有预谋,甚至已经制定了完备的作战方案,他不能坐等了。

于是赵书礼一面电告张学良塞北军随时可以入关作战,希望东北军不要调集太多军队入关,东北才是根本。岂料张学良的反应是果断拒绝,他委婉的拒绝了塞北军大军进入华北的建议,只是希望塞北军做一些策应,表示东北军可以处理好目前的局势。

“这他妈是不信任老子,这个傻货!”赵书礼对此的反应是大怒。

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强行出关,一面从山西经井陉进入河北,一面从居庸关进入平津地区,一面开始往热河调集军队。这下子彻底打乱了张学良的部署,他开始担心了起来,他不明白塞北军意图如何,他把这理解为,赵书礼是打算跟石友三一起消灭关内的东北军,然后再从热河向东北进攻占据东北三省。

相比于河北,东北显然是根本,于是东北军精锐入关的行动立即就中断了。本来打算入关的精锐部队,全部集结于锦州一线,开始做出防御姿态,这就是赵书礼要的结果。他根本就无意于东北的地盘,对他来讲塞北新疆外蒙甘肃这些地盘足够了,现在人口都不够填满这里呢,要东北干鸟,提前跟日本人冲突吗?

现在既然已经吓住了张学良,然后就该安抚他,让他放心了。于是赵书礼做了一个决定,可是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手下们的时候,所有人都反对。最后还搬出了傅青荷来,但是赵书礼很坚持。

“我去!我带着孩子去还不行吗,你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是傅青荷强硬的表态,因为赵书礼说他要亲自去天津做人质,让张学良放心,塞北军不会跟他争夺关内的地盘,让他放心把塞北军放进来平叛。

“司令我觉得夫人说的有理,只要您坐镇塞北,而将来我们塞北军没有夺占华北的意图的话,张学良也不敢对夫人怎么样!我想就让夫人替您走一趟吧,而且您要是走了,恐怕我们的军心会乱啊。”

赵书礼实在是难以接受,让自己老婆儿子做人质的提议,但是青荷非常坚定,表示要是他去的话,那么她也要跟着去。最后赵书礼终于妥协下来,他心里那种苦真是说不出来,熟识历史大势有时候是一种优势,可是有时候却要吃下比别人更苦的苦水。他明明知道东北会发生九一八,可是张学良就是不信,那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自己吃亏,忍辱负重了。

傅青荷带着孩子飞到天津机场后,张学良立即派人把他们保护起来,这是真心的保护,而不是什么软禁之类的。因为张学良感动了,他明白赵书礼的意思了,他此时是真的认可了他这个义弟,当场就表示希望青荷弟妹在飞回塞北去,他张学良不需要什么人质,他还没下作到那个地步。

可是青荷却非常的坚决,就是带着孩子住在张学良公馆不走了。

张学良的义弟够意思,这次很意外,他的义兄蒋价石也很够意思,事发后立刻调集军队向石友三部发动了猛攻。

三路大军,在飞机坦克大量火炮的优势兵力和武器的打几下,石友三这个跳梁小丑,不可避免的要失败。他只坚持了三天,他在华北的所有军队都被消灭或者投降了。塞北军由于地理关系,沿着铁路线一路猛攻,甚至有点不计伤亡的意思,担负了消灭石友三部主力的任务,最后仅仅塞北军就消灭石友三军两万人,俘虏三万多,剩下的都被中央军收编。

只是石友三本人侥幸逃到了山东,投靠他的兄弟韩复榘去了,为此赵书礼颇为遗憾,对于这个人能打仗,他是认可的。可是真实的历史上,这丫竟然曾经试图投降日本,这是赵书礼的底线,哪怕你是个庸人只要你有风骨,赵书礼也能容你,可是你是汉奸的话,那对不起,有机会就弄死你,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弄死你。

这次剿灭石友三行动,蒋价石赵书礼张学良三大军阀,竟然难得的一致行动,这是抗战以前中国国内军阀难得的一次精诚合作,算是为联合抗日开了一个好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蒋价石趁机占据了河南北方,而韩复榘在将山东北部从东北军手里夺了回来。给这次行动抹上一丝污秽,不过赵书礼却展示了他的高风亮节,打击完石友三部后,立即后撤一点不拖泥带水。反倒是张学良做了些挽留,表示希望塞北军留下一部分兵力,帮东北军收拾残局,控制局面。这背赵书礼拒绝了,如果连残局都收拾不了,东北军就没有联合的必要了,他恐怕要更改计划,是不是在九一八抗击日本的同时,把东北军顺便收拾了。

一百四十八节东京密电

更新时间2012…7…2120:00:15字数:4286

令人没想到的这样一个合作,竟然让一直嘴仗不断的中央军和塞北军同时停止了针对对方的不利宣传和指责,中国的局势再次趋于稳定。最大的金融中心上海的市场开始稳定下来,而塞北规模较小,但是却集中于工业领域的金融市场也稳定了下来。

说中国稳定这句话也不全对,因为中国有一个那么一个不安分的恶邻,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恶邻是日本。

就在张学良赵书礼蒋价石三方忙着收拾石友三这个跳梁小丑的时候,日本在东北不停的挑起事端。首先是一个万宝山事件,事情的缘由还要从几个朝鲜农民说起。

朝鲜这时候是日本的领土,不存在殖民地一说,因为根据法律朝鲜已经被并入日本了,只不过日本没把他们当自己人,或者说没把他们当人而已。朝鲜这个地方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地方,尤其是北方山地连绵,耕地稀少清朝后期朝鲜人开始大规模偷渡往东北。对此不管是张学良还是张作霖父子可都对朝鲜人很有戒心的,虽然日本人没拿朝鲜人当人,但是在张氏父子看来,毕竟朝鲜人背后的主子是日本,因此张作霖当政后,对于朝鲜人的移居问题一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