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梅花上将张自忠传奇-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民众,前往悼念致祭者,络绎不绝。灵船于28日晨8时,抵重庆储奇门。蒋介石及各院、部长亲临迎榇,举行盛大隆重祭奠仪式。蒋介石亲自主祭,气氛肃穆,极尽哀荣。祭毕登轮抚榇。蒋介石、冯玉祥、孔祥熙、何应钦、孙科、张群、宋子文、于右任等文武百官,登轮绕棺志哀。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当天,蒋介石以中央军事委员长名义通电全军,表彰张自忠一生勋绩:    
    张总司令荩忱殉国之噩耗传来,举国震悼。今其灵柩于本日运抵重庆,中正于全军举哀悲恸之余,谨述其英伟事迹,为我全体将士告。追维荩忱生平与敌作战,始于二十二年喜峰口之役,迄于今兹豫鄂之役,无役不是身先士卒。当喜峰口之役,歼敌步兵两联队、骑兵一大队,是为荩忱与敌搏战之始。抗战以来,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而临沂之役,荩忱率所部疾趋战地,一日夜达百八十里,与敌板垣师团号称铁军者鏖战七昼夜,卒歼敌师,是为我抗战以来克敌制胜之始。今兹随枣之役,敌悉其全力,三路来攻,荩忱在襄阳之方家集,独当正面,断其归路,毙敌无算,我军大捷。假荩忱不死,则此役收效当不止此。今强敌未夷,大将先殒,摧我心膂,丧我股肱,岂为中正一人之私痛,亦我三百万将士同胞之所同声痛哭者也。抑中正私心尤有所痛惜者,荩忱之勇敢善战,举世皆知,其智深勇沉,则犹有世人未及者。自喜峰口战事之后,卢沟桥战事之前,敌人密布平津之间,乘间抵隙,多方以谋我,其时应敌之难,盖有千百于今日之抗战者。荩忱前主察政,后长津市,皆以身当樽俎折冲之交,忍痛含垢,与敌周旋。众谤群疑,无所摇夺,而未尝以一语自明。惟中正独知其苦衷与枉曲,乃特加爱护矜全,而犹为全国人士所不谅也。迨抗战既起,义奋超群,所向无前,然后知其忠义之性,卓越寻常,而其忍辱负重,杀敌致果之概,乃大白于世。夫见危受命,烈士之行,古今犹多有之。至于当艰难之会,内断诸心,苟利国家,曾不以当世之是非毁誉乱其虑,此古大臣谋国之用心,固非寻常之人所及知,亦非寻常之人所能任也。中正于荩忱信之尤笃,而知之特深,荩忱亦坚贞矢,不负平生付托之重,方期安危共仗,克竟全功,而乃中道摧折,未竟其志,此中正所谓于荩忱之死,重为国家前途痛悼而深惜者也。虽然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而我三民主义之精神,即中华民国之所由建立于不敝者也。今荩忱虽殉国,而我三民主义之精神,实由荩忱而发挥之;中华民国历史之荣光,实由荩忱而光大之。其功虽未竟,吾辈后死之将士,皆当志其所志,效忠党国,增其敌忾,翦此寇仇,以完成荩忱未竟之志,是荩忱虽死犹不死也。愿我全体将士其共勉之。    
    同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发表通报称:“三十三集团军张总司令灵柩,已于本日辰刻安抵重庆,委员长蒋亲率中央常委与各部长临江迎柩,主持丧务并呈请中央特颁荩忱总司令抚恤费洋10万元。除其生平事迹由委员长蒋亲自撰拟交党政史委员会存记外,并将张总司令之子女由本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给资教养成年,以示优异而慰忠魂。其同时殉难之官兵,已令其各主管长官负责查明后一体优恤等因,尚期周知全体将士,同仇敌忾,共矢忠勇杀敌致果,誓成先烈未竟之功。特此奉令通报。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    
    迎榇祭典完毕,载灵专轮“民生”号于9 时起碇,驶入嘉陵江,下午6时抵达北碚,驻军十八军军长彭善率在碚参加运动会的全体官兵、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区长卢子英率北碚各界人士数百人,到江岸迎灵,并护送到双柏树三峡农业推广所,设灵堂停放。至此,前来悼唁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6月15日,军委政治部三厅专员田汉,到北碚视察抗日宣传工作,在双柏树凭吊张自忠将军,吟七律一首《敬悼张自忠上将》,诗云:    
    柳江热泪尚沾襟,又见元戎哭荩忱。    
    纵马不辞临敌险,拔刀犹念受恩深。    
    以身为弹军人份,和血吞牙国士心。    
    又过北碚双柏树,羡他黄土覆真金。    
    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消息,国民政府直到“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日,才正式对外公布。这一天《中央日报》将张自忠将军为国捐躯的消息,公告于世。同时,国民政府颁布了褒恤令和追晋张自忠将军为陆军上将令,此令云:“故陆军上将衔陆军中将张自忠追晋为陆军上将。此令。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七月七日。”    
    重庆各报均在显著位置刊载张自忠将军殉国消息和事迹。    
    《中央日报》发表《悼张自忠将军》:“……张将军作战的忠勇,全国早已知名,他不但为他们的士卒所爱戴,抑且为全国民众所推重,他不幸的噩耗传来,实为全国所痛惜!……我们追踪张将军伟大的牺牲精神,而奋勇前进!张将军精神不死,中国一定胜利!”    
    《大公报》刊载《张总司令自忠转战疆场竟以身殉国》的长篇报道,盛赞:“将军英勇过人,每战必身先士卒,已成为个人的习惯,此次竟至殒身报国,亦职是之故。……将军之死,可以发扬民族正气……”    
    


第八部分:举国大恸吊忠魂举国大恸吊忠魂(4)

    《新华日报》刊登《张自忠将军为国捐躯》的长篇报道,对他的忠勇报国,予以崇高评价;对其为国捐躯,深致悼念之情。    
    《扫荡报》载文称“凡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谁都为之痛哭流泪来哀悼这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香港《大公报》发表《悼张自忠将军》一文写道:“……这次豫鄂会战,我军以血肉创造了空前大胜,而荩忱将军于5月16日在枣阳附近壮烈殉国,消息传来,令人震悼!……张将军的人格和精神是一贯的,他的死无疑是重于泰山的。”    
    噩耗传出,举国哀悼。    
    各地军政当局和广大民众纷纷举行庄严肃穆的悼念活动,就在“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这天,人们以青纱、素花、焚香、燃烛,公祭张自忠将军及其阵亡将士与死难同胞。    
    当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因路途遥远,交通阻隔,直到8月6日才获得张自忠将军殉国消息。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当天就发表了《悼张自忠将军》的社论: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于此次豫鄂会战中,率师抵抗钟祥沿汉水北犯之敌,首予侧击,继以追歼,获得很大的战果,不幸于血战方酣之际,张将军竟于5月16日在南瓜店附近壮烈战死疆场,为国光荣殉职!此一噩耗,于“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日正式发表,并由蒋委员长新撰其战绩,国府明令褒扬其忠勇,从优抚恤其家属。全国军民,莫不同声哀悼垂涕!(本报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迟至今日才获得此项消息,故今始作文哀悼。)    
    英勇战死沙场,以身殉国,正是我国民族之光荣传统,古来即已有之,其浩气长存天壤,至今尤可为我全国抗战军人之模范者,实属不少。抗战以来,全国千万武装战士效命疆场,各级将官为国舍身奋战或英勇负伤者,亦何止千百人!单以八路军新四军而言,即有魏大光旅长等团旅级干部数十人殉国,林彪、贺龙二将军的光荣负伤,其他友军在抗战初起时即有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将军殉职,以后,继续英勇及光荣牺牲者,亦颇不少。即以最近而论,便有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第九师师长郑作民,一七三师师长钟毅等将军殉国。而张将军的牺牲,更是抗战以来战死前线的第一位大将。然而这一切抗战殉国的将士们,正都是真正的民族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民族与抗战的胜利,赴汤蹈火,奋不顾身,对国家民族尽其大忠大孝,最后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全部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这些人及其抗战的功绩,在我国民族解放的历史上,一定要写下最光荣的一页。我们谨向张将军及一切为国英勇牺牲的抗战将士们致最沉痛的悼意!    
    张将军对抗战的功绩,正如蒋委员长在其亲撰的电文中指出:“追维荩忱(即张将军)生平与敌作战,始于二十二年喜峰口之役,迄于今兹豫鄂之役,无役不是身先士卒。当喜峰口之役,歼敌步兵两联队、骑兵一大队,是为荩忱与敌搏战之始。抗战以来,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而临沂之役,荩忱率所部疾趋战地,一日夜达百八十里,与敌板垣师团号称铁军者鏖战七昼夜,卒歼敌师……兹随枣之役,敌悉其全力,三路来攻,荩忱在襄阳之方家集,独当正面,断其归路,毙敌无算,我军大捷。假荩忱不死,则此役收效当不止此。”由此可见,张将军对抗战之功极大,今并以身殉国,将其最后一滴血献给了抗战,既成功又成仁,的确配称为炎黄的优秀子孙,模范的民族革命军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莫辱于偷生,莫荣于敢死”,而那些在抗战中,敌人未来到自己先逃,畏缩不前,贪生怕死的腐败落后分子及躲在后方专以制造摩擦为能事,破坏抗战团结,攻打自己抗日友军——八路军、新四军的那些自称“英雄将军”的人,能不愧死乎。    
    在目前,抗战正处在空前的投降危险与严重困难的局面下,正万分需要发扬张将军抗战到底不怕死的坚毅忠勇精神,作为全国一致的模范,以坚持抗战到鸭绿江边,反对妥协投降的阴谋,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最后胜利。    
    固然,张将军之牺牲是抗战重大损失,然而我们可以告慰于张将军的,便是全国人民——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一定要前仆后继,坚持抗战,发扬他抗战到底,英勇牺牲的精神,踏着他的血迹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