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镇。远去的火车带走了女人历尽的艰辛,带走了人们对于战争的记忆,更带走了小男孩的初恋和那段兵荒马乱的青春记事。
如果故事就此戛然而止,作为一个观众,内心的波动和激荡可能很难停止,对女人的同情和小男孩的怜惜和那个送别的镜头一样的绵长。很多年后,女人的丈夫回来了,他没有死,只是失去了一只手臂。他要面对的,不仅是战后废弃的城市,女人的曾经的不忠,还有人们的讥笑。小男孩又出现了,他年幼的无力的爱已经变成了对女人的深厚的情谊。他是唯一知道女人下落的人。男人去找回了女人,当他们重新并肩走在小镇熟悉的街道上,这对曾经光芒闪烁的人物再一次成为了全镇的焦点。投向他们的,更多的是惊讶和敬佩的眼光和友好的微笑。其中有一个人笑得最灿烂,那就是仍旧骑在那辆旧自行车上的小男孩。他已经完全长大了。
影片的结尾,女人平静的拎着菜篮走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坐在陪着他经历这场动荡年代的自行车上,默默地看着他初恋女人的背影。他再也不会疯狂的把车踩得飞快,只为看一眼女人的正脸;他再也不必站着骑车因为它已经长得足够高腿足够长了;他再也不会坐在女人门前等待一个下午,或者爬上树偷看女人的房间了;因为他的青春已经过去,带走了那些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热情和冲动,带走了那场悄无声息的战事,留下的,是海水般的平静,和那场已经毫无波澜的美丽初恋。
片 名:《毕业生》/《Graduate; The》(1967)
导 演: 迈克·尼科尔斯 Mike Nichols
主 演: 达斯丁·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理查德·德莱弗斯 Richard Dreyfuss
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 Norman Fell
凯瑟琳·罗斯 Katharine Ross Brian Avery Walter Brooke
威廉·丹尼尔斯 William Daniels
上 映:1967年12月21日 (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英语
时 长:105 分钟
类 型:剧情/喜剧/爱情
剧情简介:
大学生亚宾刚走出校门,对未来一片迷茫,而恰恰在此时他又遇上了最令人头痛的感情烦恼,他父亲的朋友罗宾逊太太竟主动勾引他,而他自己则爱上了罗宾逊太太的女儿,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能应付这样尴尬的局面吗?
达斯汀·霍夫曼饰演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鲜人,然而面对众人口中所谓的美好前程,他只感到一片茫然,之后他陷入了一个已婚妇人的温柔网,又爱上她的妙龄女儿。这部大胆戳破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一新好莱坞陈腔,成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因男主角先后与片中母女发生关系的剧情,此片曾在台湾被禁演长达二十年。本片为达斯汀霍夫曼第一部担任男主角的电影,其貌不扬的达斯汀·霍夫曼因为深刻演绎这号反英雄人物,而开启他日后璀璨的表演事业。这也是麦克尼可斯的导演代表作。导演因在当年新锐的拍摄手法而获得了奥斯卡奖。
本片俨然已成为60年代后期的电影代表作。全片的歌曲则是由当红团体 〃Simon and Garfunkel〃
所谱写及演唱。当时尚未成名的奥斯卡影帝理察·德莱弗斯担纲了一个小角色,就是问房东要不要报警的那个房客。
坚硬如水,柔软似心的梦幻青春
文/肖睿
题记: 严寒使海洋畏缩/但却熄灭不了炉火/熄灭不了爱/熄灭不了那热尘中的歌
顾城《北方的孤独者之歌》
班似乎并不孤独,在那刚开始的十秒钟,他面庞上的表情在特写中显得恬静,平稳,像现实中每一个带着火焰般敏感而又充满光高之心的青年人,随着镜头的拉动与音乐的响起,我们知道他在飞机内,在机场中,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无声而又静的卧室里,也就是说,他在现实之中,当他躺在床上望着鱼缸时,那黑暗中的虚无表情消灭了故事开始时流畅的歌与温暖的光正如同在现实中一样,在那些宣称要永远如火焰燃烧的人之中,除了疯子和经历过疯狂并且成功的净疯狂留下的永恒伤口转化为爱、宽容、悲怆、智慧与人格的聪明人之外的所有人要么是在撒谎,要么是意淫。
可班不是疯子,他在面对宾逊太太再三诱惑时的反复挣扎证明了这一点,他也不是聪明人,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又怎么可能像那些在〃迷笛音乐节上狂欢四开并且吃饱穿暖有地方睡觉的我地没钱青年般早熟呢?正如他对父亲所说:〃我只是渴望与众不同。〃结束时故事开始了,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超越甚至背离了我们在世俗生活中所活得生活经验,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与众不同的。
但聪明人棉棉说不要渴望任何故事,因为任何故事都要付出代价,甚至是血的低价。
班在故事的前半段犹如幽灵般迷失在了逊太太怀抱里那个体户与肉体组成的冰冷世界中,在面对游戏式的引诱时班体现出了一个年青人面对现实中那无尽虚空的所有可能:明知危险而又飞蛾扑火(送她回家,与她聊天,和她喝洒,陪她去有床的地方看其女儿的照片),那是年青人对与众不同的向往,但与众不同并不忙表光荣,欢乐与无数哲学家寻找的都不会说人话了但还是没找到的所谓人生真谛,它甚至可能是这些的对立面:无聊、痛若、迷茫、空虚,因此,当宾逊太太赤身裸体的面对班时他的恐惧,慌张,结结巴巴与不知所措与其像宾逊太太现实主义式的解释为一个处男第一次面对一个异性身体时对自己欲望的无所适从还不如说这是一个隐喻,是青年人对成人世界的凶猛,晦涩的拼命挣扎,选择与控制,宾逊太太的丈夫在此时极其好菜坞式的出现了,他告诉班,班需要一个女孩,一段恋情,而他与宾逊太太的女儿恰巧是个极其合适的人选,如果班在此时进行了正确的选择,那么故事便不成立了,其代表青春中的梦幻和与众不同也将烟消人散,所有这一切都将步入正轨像《猜火车》中的小毒贩子马克那样在影片的最后欢乐地进入日常生活,可马克是朋克,而朋克即佛,是洗尽铅毕后顽主式回归,而《毕业生》不是种幻片,并且在这部影片中所展现的美国七十年代现实甚至让中国的当下青年人开始思考未来,让中年人开始回忆过去,曾真正撕心裂肺的悸疼过的班的又怎会拥用成年人的特权:进行正确的选择呢?
在下一个场景中,班身穿父母送给他的潜水服,在父母的操纵下像个小丑般被在其家中玩耍的新朋好友的欢呼喝彩声推入了游泳池在水中,朴素但又倔强的青春之曲奏响了,班在面具中的眼睛与我们峙着,那绝望诉说着正常的生活甚至还不如去与宾逊太太愉欢有劲,更刺激、更酷,或者说,更青春。
似乎所有不向青春投降的人都是酷的,可谁疼谁知道,而班的疼痛我们都看到了,当第二次他和宾逊太太共处一室时宾逊太太果断干脆地脱衣解带使此之前班的亲吻变得无聊、幼稚、可笑,甚至还带有了些许虚伪,在意喻着两人关系成立的黑屏之中,《洛丽塔》式的拷问却逐渐清晰:这一切,究竟是成人世界对青春之心的诱奸成功,还是青年时无意义的世俗生活的强暴式反抗?
当保罗·西蒙的忧郁吟唱再次响起时班的生活的确与众不邮。他要么和宾逊太太在床上消耗着青春,要么在家中的游泳池内打发着岁月。这一切,与一个正常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尽量适应社会、成为长城脚下的另一块砖的必然命运截然不同,而如果在这部影片中再三出现的、包裹着班身体的水如福柯所解释的水的意义那样是疯狂对疯狂的治疗的话,那么这疯狂肯定无法变成海子诗中所希望面对的大海式的疯狂,因为春暖花开这样的理想太大,只有坚硬如铁的心才能承担,它只能被压抑在代表着禁锢、局限与束缚的游泳池内,在耀眼的阳光之下,与班的身体一起干涸衰老。
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只有无因的反叛与悲伤的浪是不够的,仅有残酷还不足以构成意义。还必须有一种力量来化解残酷,此时伊琳出现了,故事的后半部分也因她的出现摆脱了沉重的不能承受之轻,节奏开始加快,如同要刺破这层层梦魔一般。
班在第一次与伊琳约会之前仍然是被强大的成人社会控制着的玩偶,他告诉宾逊太太,与她女儿的约会是他对父母的妥协,并且他还会向宾逊太太妥协,尽快的摆脱伊琳。
此时的班做为这无聊社会的一分子,已经深晓世界的冰冷秘密,再次挟择的结果却仍然不是回归正常生活,而是从与众不同的冷,走向了与众不同的光。
当伊琳在班的注视下受尽侮辱与损害后哭着奔出脱衣舞酒吧时班看到了自我,看到了曾经拥有火焰般美好之心的自我,看到了被欲望与疯狂之水逐渐扑灭的现在的自我,此时班眼中的伊琳变成了我们眼中的班,当班拉着伊琳,亲吻伊琳,对伊琳说刚才的我并不是我,我不是那样的一个人时班从伊琳身上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此时,人应该有理由相信人可以拥有一生一世的青春,哪怕这只是一场梦幻。
但自我如果可以丢失,可以被夺回,那么同样它也可以再次被夺走。宾逊太太在每次班提到她女儿时对班咬牙切齿的撕扯如果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正常情感表达的话,那么在大雨中的车内她对班的危胁则是这情感与畸型情爱相混合后的爆炸般的释放,而班却早已不再是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