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屡次请求陛下遵循(刘恒缩短守丧期限,参考前一五七年六月)。”拓跋宏说:“我自己研究太皇太后(冯太后)的遗令,她所以要禁止臣属的悲哀,并要我早早脱下丧服,只是恐怕可能因此荒废国家大事。各位王爵、公爵的请求,用意也是在此。我如今上遵太皇太后的遗令,下顺文武百官的心意,并不敢严守古礼,闭口不说一句话,去荒废政务;只不过仅穿麻布丧服,取消十天即行改装的规定。每逢一日、十五日,尽我儿孙应尽的哀思。这是人情上可行得通的,所以坚持去做。杜预所作的评论,对于孝顺的儿女,或诚心闭口不言的君王,岂不是一种诬蔑!”皇家图书馆主任秘书(秘书丞)李彪说:“东汉王朝明德皇后马女士(二任帝刘庄正妻),抚养小娃刘炟(音dá【达】)长大,母慈子孝,没有一点隔阂(马皇后抚养刘炟事,参考六○年),后来马皇后逝世(参考七九年),安葬后不满十天,刘炟就脱下丧服。刘炟并没有受到讥评,马皇后的美名也没有受到损失,但愿陛下遵守太皇太后的遗令,克制哀思,采纳大家意见。”拓跋宏说:“我所以不肯舍弃麻布丧服,拒绝大家建议,实在是一片虔诚,心甘情愿,怎么会仅为了避免别人批评!而今,送终安葬,节俭朴素,全部听从太皇太后的遗令,但哀痛之情,在我内心,盼望太皇太后在天之灵,不强迫我改变。”高闾说:“陛下如果不解除丧服,我们做臣属的,却单独解除,岂不显示我们臣属,没有尽到责任。而陛下身穿麻布粗衣,亲自主持朝会,喜哀混杂,我暗中感到疑虑。”拓跋宏说:“太皇太后爱护她的部下,你们悲哀思慕,还不忍心脱下丧服,为什么单独要我对我至亲的人狠心去做!我不敢违抗遗令,只希望把丧服穿满一年,虽然不能完全合乎古礼,也总算比较接近。全国官员自应考察各人的亲疏、贵贱、远近,作为脱下丧服的标准;尽量接近古礼,使它在现代也能推行。”高闾说:“从前,杨王孙赤条条裸体而葬,皇甫谧葬时不用棺木,他们的儿子都确切遵从,没有违背(《汉书·杨王孙传》:西汉王朝七任帝刘彻在位时,杨王孙是千万富翁,要什么东西都可到手。临死时,吩咐他的儿子:“我打算裸葬,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返回当初我的真面目,不可以改变我的志愿。只需要把尸体装到一个布口袋中,入土七尺之后,把布口袋吊出,使我的肌肉跟土壤直接接触。”他的儿子不忍如此,前往问他的朋友祁侯,祁侯跟杨王孙反复辩论,而杨王孙始终坚持,最后,祁侯也被说服,遂裸葬。《晋书·皇甫谧传》:晋王朝皇甫谧,曾写下废除棺木的见解,说:“生前不能保护七尺躯体,死后又何必用棺木把土隔开!衣服弄脏身体,棺木阻挡真元。我断气之后,给我穿上我平时常穿的衣服,用粗糙竹席包住尸体,找一块荒地,挖个坑下葬,竹席之外,就是泥土。如果不能如此,我将永世含冤悲泣。”他的儿子遵行)。而今,陛下亲自接受太皇太后的遗令,却不遵从,所以我们才一再冒犯请求。”李彪说:“‘三年之内,不改变老爹的重大决定,才可以称为大孝。’(《论语》孔丘语)而今,陛下不遵守太皇太后遗令,恐怕会被误解为更改重大决定。”拓跋宏说:“杨王孙、皇甫谧所以那样主张,目的在教训儿女节俭。至于节俭,我正是如此。至于改变老爹重大决定,跟我现在所做的,并不相同。即令有点关联,我宁愿接受后代的讥刺抨击,也不忍心答应各位今天的请求。”文武官员又纷纷进言,说:“春秋两季的皇家祭祀,无论如何,不应停止。”拓跋宏说:“过去皇家祖庙(太庙)的祭祀,一向由主管单位办理。只有我,蒙受太皇太后的教训,才亲自主祭,而今,苍天降罪,人神都失去依靠(指冯太后死亡),皇家祖庙列祖列宗的亡灵,也要停止接受香火。如果我去祭祀,恐怕反而违反他们的旨意。”(依《礼记》规定:守丧三年之中,不可祭祀。)文武百官又说:“古代下葬之后,就脱下丧服,不一定要穿三年。正是两汉王朝治理国家的法度,曹魏帝国、晋帝国推动政治的原则。”拓跋宏说:“下葬之后,就脱下丧服,大抵是到了末世,动乱太多,不得不暂时变通(如晋王朝一任帝司马炎,便在老爹司马昭下葬后三天,即脱下丧服,参考二六六年七月)。两汉王朝的鼎盛,曹魏和晋帝国的兴隆,岂是由于他们的丧礼简单、不仁不孝?平常时候,各位官员每每称赞:当今之世,四海安宁,礼仪、音乐都一天比一天更新,可以媲美伊祁放勋(尧)、姚重华(舜)和夏、商两大王朝。可是,到了今天,却打算强迫我改变主意,使我不能超越曹魏帝国和晋帝国。这种心意,不知道原因何在?”李彪说:“现在虽然政治清明,教化普及,然而,长江以南,有不肯臣服的吴国(南齐帝国),瀚海沙漠以北,有不肯臣服的蛮虏(柔然汗国),所以我们深恐发生意外。”拓跋宏说:“姬伯禽(周王朝所属鲁国第一任国君)身穿丧服,出军作战(周王朝一任王【武王】姬发,于前一一一六年逝世。管国、蔡国、霍国,以及淮河一带蛮夷,起兵反抗中央。姬伯禽身穿丧服,追随老爹周公姬旦从军。参考《史记》);姬欢(春秋时代晋国二十五任国君襄公)用墨汁把白色丧服染黑,击败敌人(前六二八年,晋国二十四任国君文公姬重耳逝世,姬欢继位。前六二七年,秦国突袭郑国,失利,回国途中,姬欢在崤山布下埋伏,秦军覆没)。这种军事行动,连圣贤们也都许可,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即令跳过牵挽灵柩的索带,也不在意,何况脱下麻布丧服!怎么可以在和平的日子,因为臆测紧急情况,而荒废礼教!古人中也有一种君王,虽然脱下丧服,却闭口不言,直到三年期满。如果不允许穿丧服,我只好脱下丧服,改为闭口不言,把国家大事交给宰相。这两件事,请你们选择其一。”游明根说:“闭口不言,国家大事势将停顿,我们体会圣明的心意,请续穿丧服。”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拓跋丕说:“我跟尉元,侍奉过五位皇帝(二任明元帝拓跋嗣、三任太武帝拓跋焘、五任文成帝拓跋濬、六任献文帝拓跋弘、现任帝【七任孝文帝】拓跋宏),我们王朝的规矩,人死之后三个月,一定在西方祭祀善神,在北方祭祀恶神,都要穿平常衣裳。自从四世纪九○年代(一任帝拓跋珪在位)以来,从没有更改。”拓跋宏说:“如果用正道侍奉神仙,用不着祭祀迎接,它自己会来。如果失去仁义,迎接也迎接不到。这种祭祀,早就不应存在(指部落时代遗俗,不合儒家学派礼教),何况在我守丧期间,处于应该闭口不言的地位(古代守丧,三年不说一句话),不可以这么喋喋不休。只是各位坚持我改变心意,竟然成了反复辩论的情况,使人哀伤。”遂放声大哭,文武百官也跟着放声大哭,辞出。
四九○年 庚午(4)
最初,冯太后有点害怕拓跋宏英明敏捷,恐怕对自己不利,打算把他罢黜。严寒之下,将拓跋宏禁闭在一间空房子中,三天不给饮食(要冻死他、饿死他);征召咸阳王拓跋禧(拓跋宏老弟),打算接替。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东阳王拓跋丕,国务院右执行长(尚书右仆射)穆泰,国务院执行官李冲,一再劝阻,才停止这个阴谋。但拓跋宏对冯太后一开头就没有怨恨,而对拓跋丕等却深为感激。穆泰,是穆崇玄孙(穆崇,参考三八五年八月)。
有一次,一个宦官在冯太后跟前抨击拓跋宏,冯太后打拓跋宏数十棍之多,拓跋宏默默忍受,也不辩解。等冯太后逝世,拓跋宏也不追究。
十月二十日,拓跋宏再去祭拜冯太后墓园。
十月二十七日,拓跋宏下诏:“文武百官因为国家大事,日有万端,不断请求我亲自处理政事,但我身怀哀痛思念之情,自己无力做主。侍从中从前主管过机要的,都是有智慧谋略的人,暂时可以交给他们。如果有疑难大事,我自当帮助他们决定。”
10 南齐帝国交州(州政府设龙编【越南河内市东北北宁府】)州长(剌史)、清河郡(侨郡·山东省淄博市南)人房法乘,喜爱读书,经常借口有病,不问州事。于是秘书长(长史)伏登之得以掌握权柄,在人事上大幅调动,更换将领和文职官员,不使房法乘知道。机要军事参议官(录事)房季文报告房法乘,房法乘大发雷霆,逮捕伏登之,下狱,十几天之久。伏登之用厚重的礼物贿赂房法乘的妹夫崔景叔,伏登之才被释放。伏登之率领私人军队袭击州政府,生擒房法乘,说:“你既然有病,就应该好好养病。”把房法乘囚禁到另外一间房子。房法乘枯坐无聊,向伏登之要几本书读,伏登之说:“你需要安静,万一病发了怎么办,岂可看书!”不准给书。遂向中央政府奏报:房法乘心脏病发,没有能力担任工作。
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央政府任命伏登之当交州州长。房法乘回京途中,走到南岭,逝世。
十二月十六日,南齐帝萧赜封皇子萧子建当湘东王。
11 最初,南齐帝国一任帝(高帝)萧道成认为南方的钱太少,准备大量铸钱。四八二年,“奉朝请”(特准参加御前会报)孔 上疏,认为:
“食物和货物互相交流,是自然趋势。李悝(战国时代魏国法家学派学者)曾经说:‘粮贵伤民,粮贱伤农。’无论贵贱,所造成的伤害,完全相同。三吴(太湖流域及钱塘江流域),是帝国的根本地区,连年以来,被大水淹没,可是稻米价格并没有上涨。只因为天下钱的数量太少,而不因为粮食的价格太低,这一点,不可不特别注意。
“铸钱的流弊,在于轻重不一,总是不断变化。钱太重,就难以携带;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