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袖,而不是赫鲁晓夫那样只会用嘴巴和美国对抗。
第二天一早,两国外交部长专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的时候,第一条消息就让他们深感震惊,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下令,苏联海陆空三军、国土防空军、战略火箭军进入二级战备状态,战备值班人员严守岗位,指挥通信顺畅,严密掌握敌人动向,查明敌人企图;收拢部队;发放战备物资,抓紧落实后勤、装备等各种保障;抢修武器装备;完成应急扩编各项准备,重要方向的边防部队,按战时编制齐装满员。
整个莫斯科,克格勃内卫军出现在各主要路口,盘查来往车辆。穿着各种军服的人遍布整个莫斯科,卢比杨卡下达严格管理命令,防止出现谣言,集会等对国家造成负面影响的传达,克格勃通过广播电台命令市民严守秩序,不要再这个时候给国家添乱。
“苏联真的准备打仗了?”法国外交部长忧心忡忡的对着旁边的同行道,“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对我们两个国家。”
“是的,真的打起来,我们两国的地位都很尴尬。”意大利外交部长沉重的点点头。
法国正处在左翼联盟的执政当中,至于意大利的情况更加直接,天主教民主党和共产党有着明显的二元分治色彩,几乎和美国的两党制差不多了。这种情况下,两国都存在着强大的亲社会主义力量,所以一旦美苏开战,两国首先遭到苏联的打击,还是遭到美国的打击都是不一定的事情,说不定是美国为了免除后患先收拾他们。
“没想到看起来这么温和的勃列日涅夫,会被苏联的强硬派挟持住。”意大利外交部长此时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认为这是苏联的强硬派进行裹胁了勃列日涅夫。
这种判断是错误的,谁能对总书记进行裹胁?谢洛夫同样没这个本事,这是勃列日涅夫自己的决定,他决定采取对抗策略,各大部门的强硬表态,只不过给了他一个合理的借口。
苏联压着美国的时候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就是这个沉默寡言,一副温和面孔视人的总书记,采取了和美国硬碰硬的策略,亲手开启了苏联的全球进攻序幕。苏联的战略进攻是在这个人手中开始的,不是铁腕领导的斯大林,也不是只能用核武器威赫美国的赫鲁晓夫。两人的时代苏联还很弱,无法和美国全面对抗。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才有了正面和美国对抗的实力,他也顺应了这个形势开启了对抗。
“欢迎你们,总书记在里面等着你们。”站在克里姆林宫门口的谢洛夫露出一丝浅笑,像是很熟悉对方一样打着招呼,他其实也刚刚到,身为苏联强硬派跳的最高的家伙,这种场合他不出现是完全说不过去的。
这里是勃列日涅夫的办公室,一年之前他在这里和尼克松进行了谈话,开启了美苏缓和的序幕,仅仅一年之后,他又在这里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表态。今天,勃列日涅夫又在这里迎接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外交部长。
整个欧洲都在看着莫斯科和华盛顿,克里姆林宫和白宫,他们都知道,四国外交部长的出访结果,决定着能不能避免两大阵营的冲突。所有人都热切的盼望着这些外交部长可以带来好消息,此时的他们无比怀念自己的外交部门那种空话,至少这证明了世界是和平的。
“和平?这必须以美国先后退为前提,这里不是古巴,现在的苏联也不是十一年前的苏联,我们已经前所未有的强大,人民在热切的期盼着我们的表态。”谢洛夫一只手不断摆弄着大马士革钢刀,同时反对道,“想要让苏联表明和平意愿,明确的告诉你们,这是不可能的,美国的总统四年一次,除了民主党还有共和党,而苏联不是这样,苏联共产党背负着苏联全体人民的所有期望,把我们逼得走投无路,我们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的。”
谢洛夫身边的乌斯季诺夫、安德罗波夫沉默不语,但都用冷漠的目光看着两国外交部长,他们和谢洛夫的意见是一致的,苏联都后退了二十多年,这一次他们不准备后退了。
“谢洛夫将军,不要掺杂你的个人情感。相信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也是热爱和平的。”意大利外交部长把目光放在了勃列日涅夫的身上。后者摇摇头道,“谢洛夫同志的话很对,我们背负着国家的期望,以及对阿拉伯世界的国际责任,苏联没有后退的理由。”
“我们苏联的核弹足有把地球上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炸上十遍,就算是打起来,整个地球上没有任何一支力量是苏联军队的对手,谁会主动和比自己弱的对手示弱?”中央书记乌斯季诺夫用非常激烈的言辞喊道,“开战十分钟,美国在整个地中海的海军就不存在了,这都不需要用核弹,这就是现实。”
“十一国联军部队接近百万,拖下去以色列迟早会被耗死,不要看以色列的防线看起来结实,那是对阿拉伯军队而言,换做苏联军队一天就能把以色列抹掉。”安德罗波夫一副学者的样子,说出的话仍然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一个接一个的强硬表态,让两国外交部长如坐针毡,最终离开克里姆林宫,把这里的情况回报给国内。
“你告诉基辛格,打下去,他们要面对比自己人口多上数十倍的阿拉伯人,美国的空运能维持多长时间?”对着两人的背影,谢洛夫提醒着双方的人口对比。虽然现在转移成防守状态的以色列军队打出了不错的交换比,可是没用。
“我们两国约束自己的盟友,通过联合国签订一个停火协议。”尼克松叹了一口气,他刚刚送走了英国和联邦德国的外交部长,两国的外交部长和在莫斯科的同行一样,说明了现在的情况。消耗战是阿拉伯人最喜欢的作战方式,因为他们毕竟人多国家多。再继续下去,迟早和以色列耗死。
随后华盛顿遂授权第六舰队的航母战斗群离开克里特岛以南海域向西航行。由使苏美对峙的紧张态势迅速缓解。该决定使美军航母战斗群具备了机动空间,并使地中海分舰队失去了瞄准目标。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此举无疑向苏联发出了促使事态缓和的信号。(~^~)
第六百七十六章 战后秩序
笼罩在全世界上空的战争阴云终于散开了一点,十一年前谢洛夫又是欺骗,又是提前准备,又在联合国大会放炮,终于让美军撤离了关塔那摩基地。苏联把压箱底的大伊万都拿出来,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重启核试验,进行一级战备才唬住了美国。而十一年之后,苏联刚刚启动二级战备,做出了相应布置就解决了这次的地中海对峙,还是那句话,苏联更强了。
谢洛夫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历史上的地中海对峙,本身也是美国后退作为结果。双方的第二次海上对峙,打成了一比一平局。和历史上不同的地方是陆地,本来的历史美苏地中海对峙中,陆地上的阿拉伯人一败涂地。让苏联在和美国的对抗中处境非常尴尬。
这次不同了,事实上已经很多地方都不同了,阿拉伯方面备战、训练和战争手段都有了长足的提高,苏联总算这一次不用亲自出手,毫无顾忌的和美国放手一搏。
美国海军后退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华约国家和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一方,相反对依托防线杀伤阿拉伯联军的以色列士兵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空运虽然还在进行当中,但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的以色列,无法在取得主动权。所有方向都像是铁桶一般。
只要美国空运不断绝,以色列当然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同时给阿拉伯联军造成损失。但这种战争没有意义,只是白白流血。到目前为止,以色列除了耶路撒冷之外,历次战争的成果已经全部丢失,叙利亚和埃及已经收复了自己的失地。
考虑到这种情况,就算是在心有不甘,梅厄夫人也不能继续下去。对美国尼克松表达要停止战争,在双方接触的战线中,以色列已经阵亡五千多人,虽然比起阿拉伯两万多人的死亡人数很低,但仍然让以色列不能承受。双方都已经消耗了过半的坦克,过半的飞机,就连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也同样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这主要是以色列在开战之前就建立了牢固的防线,一旦主动攻击没有效果,备用的防线就会起作用,所以才顶住了人数是自己将近三倍的阿拉伯联军。四十万以色列军人,牢牢地守住防线,让不断增加到九十多万阿拉伯军队再也没有前进一步。
“阿拉伯联军也打不下去了,不过有没有这方面的情报,叙利亚、伊拉克和埃及的军队,哪一面的成果比较大?或者说战斗力更高一些?”谢洛夫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埃及一直都是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叙利亚在阿萨德的领导下发展势头也很迅猛,更不要提已经变色的伊拉克。按照往常的经验,好像**领导的国家战斗力都比较强,例子太多、中国、越南和也门、朝鲜战争前期的内战都是。
这次阿拉伯方面,主要的三个出兵的国家埃及出兵三十万、叙利亚出兵二十万、伊拉克出兵十五万,约旦出兵十万,加上利比亚、、苏丹、南也门、巴勒斯坦云集了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力量,除了没独立成功的阿尔及利亚。
话说回来,阿尔及利亚似乎对法国没有支持阿拉伯不满,又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思潮。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法国还能保存这个海外省多长时间。
“从收复失地来看,埃及军队战斗力最强,不过硬仗主要集中在戈兰高地附近。”第一总局局长莫里金陈述着详细的状况。
在开战之初,以军完全被打蒙了。通过审讯以军俘虏,叙军司令部得知驻守戈兰高地前线的以军坦克车长们面对突然发生的战争完全不知所措,他们甚至抱怨不知道炮火是哪里打来的,而以色列空军也因被叙军防空导弹和自行高炮拦截而损失惨重,以至于不得不禁止飞行员靠近战场二十千米。
在战况最激烈的北段,叙军第七步兵师以两排缓慢平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