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政府没有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强硬立场,本身就是危险的信号,这会让某些人认为到了捡便宜的时候,看着吧,会有变化的。”谢洛夫以请报上的信息分析道,“正确的解决办法是,不管抗议的人有什么主张,对国家好还是不好,都应该强硬到底拉拢能拉拢的力量把抗议先压下去,至于结束了抗议之后自己如何调整,是不是显出大度抛弃一些人,那时候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现在军政府的举动,简直就是给更大的抗议摇旗呐喊……”
历史上法国五月风暴中戴高乐的处理就和谢洛夫说的差不多,联络可以能联络到的所有力量先把眼前的危机度过去,至于未来自己是不是要下台,那是以后的事情。就在局势最危险的时候,戴高乐秘密飞赴德国,前往德国的法军驻守地巴登…巴登,会见了法国驻军司令马索,并取得军方效忠;胸有成竹的总统当即飞回,最后成功的度过了五月风暴。
正常的情况下就应该是这样的,民众在能闹,也闹不过坦克。特别是非洲那种军方地位特别重的国家,其实只要军方团结一致,这种事情并不难解决。这么看来?苏丹军政府应该不团结,摸着下巴的谢洛夫似乎发现了不错的趋势,这样更好。
这阿布德将军也是一个合格的独裁者啊,不过这也不奇怪,什么政治结构都是分等级的,非洲那边出来的独裁者看起来都比较低级,铲除异己了这么多年,剩下的军方将领竟然还不支持他……
“计划应该得到修正了,既然这样,电告驻苏丹大使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如果军政府不团结的前提下,应该会抛弃阿布德将军。然后来一场还政于民的大戏,在这个过程中杀了阿布德将军,然后我们的人以为阿布德将军报仇的名义清场夺权。”谢洛夫开始对早先的计划进行修正。
在刚开始的设想当中,谢洛夫希望来一场常规的非洲式政变,让阿布德将军滚出苏丹就算是完事了,但现在情势已经出现了变化,从现在的出发点考虑,应该是这样的,弄死阿布德将军,嫁祸给某些势力然后展开清洗,同时保护好阿布德将军的家属,通过这些家属的认可得到同情,进行合法的反扑。
除了卢比杨卡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对这场在苏丹的抗议报以更多的目光。众所周知阿布德的军政府比较亲苏,这次的抗议对于苏联的敌人来讲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就算中央情报局开始关注喀土穆的抗议,也不会比克格勃准备的更加充分。
果然,第二天在平静了一夜之后,抗议浪潮再次出现,只不过这次的主力不是学生,规模也大的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宗教人士全部加入到了抗议当中,人数在短短时间已经到了十万人的规模,要知道苏丹也不过才千万规模的人口,这还要加上南苏丹的人口,首都人口不到百万,竟然一下子出现了十万人计的抗议规模。而昨天已经散去的学生,今天在晚些时候又加入到了抗议之中。
“停止内战、南北和解,放松军事管制,结束军政府的统治!”这些声音在人海中此起彼伏,不同的阶层诉求是不同的,宗教人士希望和苏联保持距离,很简单,苏联对宗教的态度众所周知,而商人则希望开放一些领域让商人涉足,手工业者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更好,学生们希望的学校的环境更好,自己毕业之后的情况会更好。
谢洛夫对苏丹的援助中,一直保持着限制的态度,没有像是苏联其他地方的援助那样这么良心,因为当时支持阿布德将军本身就是一个权宜之计,在七八年前他就准备有朝一日换掉这个有可能被收买的军政府,这么多年以来渗透一直在进行,但对于亲苏的将领他仍然不信任,只有在苏联学习过的学生才是他选择的对象。
抗议浪潮短短时间就让苏丹首都陷入了瘫痪,罢工罢课这种事不需要任何人来教,这是人类的本能,破坏起来总是比建设更加得心应手。喊口号就能露脸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啊,更别提对有些人来说,这可能还是进入政治领域的机会。
面对席卷整个首都的抗议浪潮,苏丹军政府的将领们坐不住了,一方面调集了首都周围的驻军,一方面释放出了和谈的信号,在保持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让苏丹重新回到议会制当中,到时候那群议会老爷们肯定不会找他们的麻烦。
喀土穆周围的驻军几乎在同一时间接收到了命令,进入首都市区维持治安,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苏丹的重要部队,护卫首都的两个t54坦克营、陆军的陆航大队、空军的米格19编队,分别从首都周围的驻地中赶来,其中也包括塞拉姆少校的陆航大队。
“通讯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中由于是如此,塞拉姆少校,需要我的帮助么?”海森堡此时的气质和刚来的时候大不一样,在他的身后还有一群驾驶直升机技术比苏丹陆航大队还要熟练的机修,这几天当中这些人出现在喀土穆市区的各个地方,已经收集了海量的信息,每个路口的主要抗议人群是什么阶层,这些斯塔西的人都了如指掌。
“谢谢海森堡同志,这毕竟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还是由我们自己来完成好了!”塞拉姆少校转头看了一眼螺旋桨已经加速的直升机,眼中闪过一抹坚定的神色。
“那么,祝你好运!塞拉姆同志!”海森堡伸出了自己的手和塞拉姆少校握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 谢洛夫的学生们
“我虽然不会开飞机,但坐在直升机上面体验飞翔的感觉也是一样的!”塞拉姆少校在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的后驾驶透过窗户看着下方的喀土穆,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是苏联的主力重型运输直升机,在这个时代各种指标领先世界,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口的,谢洛夫废了天大的劲才说服苏联国防部同意送给苏丹。
“米…6”是苏联第一种以涡轴发动机为动力的直升机,同时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从它首飞算起的十二年内,“米…6”在起飞重量、载重能力、吊载能力、机体尺寸等方面,一直牢牢占据着世界上最大旋翼飞行器的王者之位。“米…6”直升机在所创造的十四项国际航空协会承认的e1级纪录中,包括起重20117千克载荷的纪录。
“米…6”突破了当时被认为绝不可能突破的直升机重量极限,创造了当时航空界的一个奇迹,在后来20多年的时间里,“米…6”一直保持这世界载重量最大的直升机纪录。
这种直升机根本不会出口,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巨大的载重量是谢洛夫和国防部磨嘴皮子的原因,一次能运送近百名士兵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将会对苏丹政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好说歹说之下才让国防部同意赠送给苏丹,要知道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直到一九七零年中国才得到。中国的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是苏联在一九七零年赠送给中国的,珍宝岛之后,中国就开始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主要原因是想得到苏联的一些客机和直升机,苏联也同样想缓和,交易就成了。
可以说在谢洛夫这里,苏丹的待遇比中国还要高。中国在珍宝岛之后接收苏联从不出口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在他这个克格勃主席的影响之下,提前六年就被苏丹得到了。
塞拉姆少校手下这批重型运输直升机,一次就可以运送七八百名武装的苏丹军人,考虑到苏丹士兵远没有苏联士兵携带的武器多,这个数字其实还可以往上提升一些。为了策划苏丹政变的过程方便一点,谢洛夫也是非常下本的,害怕武装直升机引起苏丹军事委员会警觉,直接把苏联现在最新的重型运输直升机送来了。
塞拉姆少校把首都附近的士兵一批接一批的送到指定地点,这些士兵的指挥官他都认识,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同学。苏丹军事委员会的意思是,保持警戒不要出现流血事件,在军方的管制之下展开谈判。所以军方的士兵和抗议的民众目前没有出现冲突。
事实上在总理府当中,军事委员会的将领们得知士兵已经进城后,正在磋商如何解决这次的抗议浪潮,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此时一群中级军官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同学们,有些同学真是好久不见了,没想到在首都出于混乱中的时候,我们在这种场合见了面。”塞拉姆少校来到这里之后,和自己在卢蒙巴友谊大学的同学进行寒暄。
屋子里面一共有九个人,他们的军衔都和塞拉姆少校差不多,有两个还只是上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卢蒙巴友谊大学毕业,实际上他们控制的兵力还不到两千人,在进城的士兵中都不到一半,这还是塞拉姆少校在用陆航大队选择性的运输中造成的解决。不然的话如果首都周围的一万军人都进来,他们的力量更显得弱小。
“是啊,塞拉姆,没想到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见了面。”另外一个少校有些怀念的说道,“从回国之后我们都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聚在一起了,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见面。”
“不,这种情况很好,好的不能再好了。我的同志们……”塞拉姆少校一语双关的说道。
同志们?这个称呼让所有人心中都一惊,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塞拉姆少校,因为这句话是用俄语说出来的,从回到苏丹之后,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过这个称呼了。时间再久一点,说不定他们都把这个称呼给忘了。
“塞拉姆,你似乎寻找到了机会,难道你准备发起政变么?”这些人当中是苏丹国内少数去过苏联留学的军官,他们当然见过世面,不是国内那些拉关系上位的人可以相比。
“拉希姆,你还记得我们在莫斯科闲逛的时候么?”塞拉姆少校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的同学,神色中充满了坚定道,“那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啊,超级大国的首都,当初的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好像眼睛不够用了一样,见到什么东西都想去看看。我们似乎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城市,当时我们就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