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襞傻暮砩啵源丝购庾杂膳傻牧椒菘铮骸痘浇淌兰汀罚═heChristian Century)和《基督教与危机》(Christianity andCrisis)。卡尔亨利也是柏林的世界福音会议的主席。他的著作甚丰,最重要的是《神、启示、权威》( God, Revelation andAUthority)。
D.联合性事工。
柏林福音会议:1966,在葛培理及卡尔亨利的主持下,来自一百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在西柏林举行的一次国际宣教会议,主题为「一个种族、一个福音、一个使命」。会议重申教会对传福音作为教会最主要的职事的承担。其後各地方纷纷召开地区性宣教会议,包括新加坡(1968)、明尼阿波里斯(Minneapolis)和波哥大(1969)、澳洲(1971)。这次会议亦促使了1974年洛桑会议的召开。
洛桑会议:1974,来自一百五十国家的三千名代表,出席在瑞士洛桑由一百四十二位福音派领袖所共同召开的福音大会,会议主题是'让全地听他的声音'。如前所提,司徒德为大会主席,葛培理为名誉主席。会议旨在为福音工作建立一个稳固圣经的基础,以圣经的立场面对世界问题,及表达出福音派教会间的团结和合作。会议且通过了一份信仰宣言:《洛桑信约》。整个草拟过程如下:会议召开前,大会要求每个发言人首先呈交讲稿,然後根据讲稿制定《洛桑信约》的初稿;会议期间成立信约起草委员会,司氏担任主席。经他们修改後,成为信约的第二稿,在大会中印发给三千位代表讨论,徵集意见後才再进行定稿。《洛桑信约》除重申福音使命的优先性外,亦强调教会在社会上及文化上的责任。
有人认为洛桑会议之於福音派,有如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之於天主教,影响力可谓惊人。洛桑会议的其中一个特点,在於有一半以上的参加者为第三世界代表,不少第三世界的教会领袖在此次会议中冒起。会议也扭转了福音派的方向。自七十年代开始,福音派已自觉成为更正教的主流,所以在洛桑会议中,他们不再以护卫性、战斗性的眼光去讨论文化和社会的各种问题。他们开始怀著一颗战兢的心探问:作为教会的主流,对现今世界该有甚么话要说呢?从洛桑运动的文献中,我们清楚看到这种谦卑敬惧、但又勇於承担的态度。
洛桑会议强调教会的社会责任。当然并非每个人都认同这个会议的成果,部分较激进的群体也许觉得会议作风仍过於保守。洛桑会议後成立跟进委员会,并且再组成不同小组,包括「策略发展小组'( The Strategy Working Group)和「神学教育小组」〔 TheLausanne Theology and Education Group,後称神学工作小组(Theology Working Group)]。前者讨论向未得之民宣教的策略,後者则主力探讨神学问题,出版专题报告:LausanneOccasional Paper。其後,跟进委员会召开多次与社会及文化相关课题的谘询会议,譬如 1978年在百慕达召开了'福音与文化' 会议,1980年在英国召开了'简朴生活' 会议。香港突破机构在这个会议後,也曾经推动过简朴生活运动作回应。1980年在泰国巴提雅召开会议,讨论福音策略问题。1989年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第二次洛桑大会,有来自一百七十三个国家三千五百名代表出席,连同菲律宾本土的与会者,总共有四千七百人。大会的口号是「让全教会将整全福音传给全世界。(Calling the whole Church,to takethe whole Gospel, to the whole World)。华福运动也是洛桑会议的成果。
E.福音派的发展。
1.事工发展。
福音派教会在神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上有良好成果。目前约有七成的圣经和神学研究著述是出自福音派阵营的作者。福音派神学院在过去数十年中有长足的发展,学生人数更占压倒性的地位。不过,福音派虽然在英、美教会有良好的发展,但对欧陆教会影响却不大。
在出版工作上,绝大部分活跃的出版社是以福音派为主导的,基督教普及读物的市场多为它们所占据。
在传福音工作上,特别是儿童及青年事工,福音派差不多取得所有阵地,其中较为人所知的有学生福音团契、青年归主协会、学园传道会等。
海外宣教工作也几乎为福音派阵营完全占据。特别是在自由主义的神学理论下,认为与不同宗教作平等对话即已等於进行宣教活动,而改变别人的宗教思想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行为,因此,自由主义者鲜有从事狭义的宣教和布道工作,所有在二十世纪活跃的差会都是福音派背景的。
福音派教会积极参与社会性事工,从救济到社会发展都有甚多贡献。不过,他们至今尚未建立起一套整全的社会行动哲学,故在包括处理政教关系、厘订社会建设的短期及长期目标、有关改良与革命的争论等方面,都仍有待日後的努力。
2.未来展望。
灵恩运动是现今基督教世界一个重要的主流,特别在第三世界,灵恩运动蔓延之速度超乎人的想象。在今天,我们看到第一波及第二波所建立或影响的堂会,已逐渐调整其在过去为树立自己的标志而作的激越主张,与主流福音派教会认同和汇流。
福音派甚或基要派是那些在逆境中(如共产世界、回教世界)的教会最可能存在的形式。在一个对基督教不友善、信徒得为信仰付高昂的政治和经济代价的环境中,基督徒若非真切经验信仰的真实性和其改造生命的能力,便很难排除万难,继续保存和宣扬福音。信仰对这些人而言,绝不可能仅是任何与生活不相干的理念,而排他性、战斗性和专断性的信仰性格,许多时正是维系信徒的重要精神支柱呢!。
此外,在这些反教的国家中,由於现实环境强迫基督教边缘化,基督徒甚难发挥信仰对社会和文化的批判作用,他们只能保存一个简单而个人化的信仰,故基要主义在这些国家,是比较易被接受的教会形态。这解释了为甚麽在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教会重开以後,除了极少数领袖人物外,能够存留下来的大多是属於基要信仰的。
让我们回过来再略提一下对自由主义的未来展望。自由主义在二次大战以後逐渐衰落,无论在教会及信徒人数、神学院数目与学生人数等方面看,都渐次落後於福音派教会,以致在八十年代以後,有不少宗教社会学家探讨保守派教会增长迅速这个显著的现象。英国神学家童安(Peter Toon)曾写了一本题为《拍由主义神学的没落》( The End of Liberal TheolOgy)的书,评述自由主义神学本身所蕴含的矛盾性和自毁性。事实上,即使不从学理讨论而单从常识看,一个不传福音、或将宗教对话等同传福音的教会,只会步上慢性自杀的路。要是我们否定福音有任何独特信息,将之附和於现代社会的各种热门课题,譬如把福音等同於环保、自由、民主、人权、法制等,那必然令福音变成多馀的东西。
自由主义思想在学者的小圈子里也许仍然活跃,但在教会层面却肯定无容身之处;这解释了为甚麽不少自命前卫的神学工作者,已将神学研究摆脱了堂会和信徒的轨迹(羁绊),变成一个类似基督教思想的纯学术讨论。他们也自绝於教会的门墙之外。
当然,在自由主义这个主要对手逐渐隐退以後,福音派亦失去了一个赖以团聚力量和确认身分的参照点,它的自我分化亦是可以预期的。
讨论问题:
1.何谓自由主义?可否在现今教会中拾掇到一些自由主义的论调的例子?
2.何谓基要主义?你对华人教会的基要主义传统有何评价?
3.福音派的信仰特色是甚麽?
4.试简述二十世纪福音派运动的一些重要事件,及其发展的轨迹。
5.你对教会在当代社会的使命有何看法?
参考书目
本书目乃专为初学教会历史者预备,以一般性引介书籍为王,并且以中文书(包括译本)为优先选择。
I.工具书
A.方法论
by,Jean.How to Read Church History;V01.1,From the Beginnings to the Fifteenth Century.London:SCM Press,
1992.
by,Jean and Mac Culloch Diarmaid.How to Read Church History;V01.2,From the Reformation to the Present Day.
NewYork:Crossroad,1995.
B.辞典
杨牧谷主编:《当代神学辞典》,两册。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7。
赵中辉编:《英汉神学名词辞典》。增修订版。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1998。
Brauer,Jerald C.ed.The Westminster Dictionary of Church History.
Philadelphia:Westminster Press,1971.
Cross,F。L。 ed.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Revise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Douglas,J。D.ed.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Revised Edition.Grand Rapids:Zondervan,1978.
C.地图
Anderson,Charles S.Augsburg Historical Atlas of Christianity in the Middle Ages and Reformation.Minneapolis:Augsburg
PublishingHouse,1967.
Chadwick,Henry and G.R.Evans,eds.Atla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Oxford:Equinox Ltd。,1987.
D.其他
House,H。 Wayne.Charts of Christian Theology and Doctrine.Grand Rapids:Zondervan,1992.
Walton,Robert.Chronological and Background Charts of Church History.Grand Rapids:Academie Books,1986.
Woodbridge,John D.e